笔神阁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七零炮灰:开局就囤千亿物资最新章节!
姜斌捞起一片白菜叶子,帮上还滴着水。
“小茹!你快回去找那个老板,他批给咱们的菜有问题!”姜斌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双手捧着菜,“这菜泡过水!让他赔钱!退货!”
姜茹如梦初醒,抓到救命稻草一样赶紧把地上的菜都收回竹筐。
是菜有问题,不是她,只要他退掉,她家就又有钱了,能重新做生意。
手上没钱雇三轮了,只好把刘红霞也拉过去,期望就算不给退,凭刘红霞胡搅蛮缠的能力,要回来大半也行啊。
刘红霞憋着一肚子火气,到地了把担子一扔,指着批发部老板破口大骂。
“操你娘的狼心狗肺的玩意儿!老娘在你家买了好几百斤菜跟活鱼,就一天没卖出去,你卖我们泡过水的菜!现在全烂了!”
刘红霞越骂越来气,恨不得用指头剜出来批发部老板的眼睛,“你赔我们买菜钱!鱼也死了,你全都得退回来!”
“臭老娘们!本来菜就容易烂,你自己卖不出去往菜里泼水栽赃我?”老板抽出一把弯刀,轻蔑地冲刘红霞吐了口唾沫,满脸凶狠,“我他妈看你是找事儿来了。”
刘红霞欺软怕硬,看老板抽刀立马腿软,不敢吱声了。
“老板,我们没在菜里泼水,菜昨天没卖出去,在家全烂了,鱼也都翻白了。”
姜斌知道这老板不是个好惹的,底气不足道,“我们不用你赔,你把钱退给我们就行。”
“退钱?老子干这么多年买卖,就没听说买回去菜卖不出去要退钱的!他妈的要是人人都批菜回去,泼水栽赃老子,我这生意还做不做了?”
老板呵呵冷笑,拿刀指着姜斌狠声说,“再他妈逼逼赖赖,老子给你家一人一刀子。”
姜茹吓得脸发白,一句话不敢反驳,可想到家底儿全赔光了,又不甘心就这么离开。
正巧隔壁铺子老板经过,瞥了一眼低声说,“这老板以前捅人坐过牢,你们别惹他,赶紧走吧。”
姜茹心底发寒,汗毛都竖起来了,不敢再吵闹,扯着刘红霞和姜斌匆匆溜了。
刘红霞把担子里的烂叶菜全倒在地上,跟被鬼追了似的跑。
回到铺子里,闻着臭鱼味,一家三口愁云惨淡。
姜茹后知后觉,姜凝是不骗了她?是不是她早就发现自己跟在后面故意误导她的?
可她又不能找姜凝对质!
因为姜凝没逼她去批菜买铺子,她说姜凝是故意的,别人也不会信。
甚至可能还要骂她。
姜茹的手神经质地颤抖,她不敢想象自家一无所有都是因为她一时脑热。
就剩三块了,姜斌沉着脸,刀子似的眼神刮过刘红霞青紫没散的脸。
“找大哥借点钱吧,给咱们当本钱做生意,姜茹跟我先找活儿干,看看有没有别的路子。”
然后又像安慰自己似的自言自语,“咱家铺子位置好,以后卖学生东西也成,我还不信咱们做不成生意了!”
姜茹和刘红霞都没意见。
走的时候宣扬着肯定能赚上钱,要是就这么回村继续呆着,脸都得丢光了。
姜茹和姜斌租的铺子位置确实很好。
青河县的两大消费人群,一是肉联厂和纺织厂的工人,二就是学生。
青河县最好的学校就是一中,一中的学生虽然没什么大钱,买点小吃的能力还是有的。
之前租这个铺子花了不少钱,看中的就是离农贸市场近,却差点忘了这离一中也就一两百米,当时要不是房主急着走,这店面又窄又小,还没那么容易到手。
说到这姜茹也眼前一亮,思路打开了,“要是开个小吃店呢?”
*
隔天姜凝来到东风饭店。
考虑到要学习,这次一次性送了五百斤过去,还添上了点苹果梨子。
是陈旺觉得好吃,做主定期批点过来。
陈旺给姜凝数钱的时候,提到了姜茹,“她那天刚来说替你送,要不是咱们定期三天,我真差点就信了。听说她在个黑心铺子里高价批了菜,烂的烂死的死,血本无归。”
姜凝意味不明的笑了一下。
“我的菜独此一份,您和陶姨慧眼识珠,肯定没那么容易被蒙了。”
姜凝不动声色给陈旺戴了顶高帽子,“这回也是给他们个教训,叫她整天打歪主意,吃了亏以后就收敛了。”
她还不知道自家躲过了张家的又一次闹腾。
张大强要是带人来要粮食,肯定是讨不到好处的,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麻烦能少则好。
交公粮的通知单已经发给了各家各户,姜凝就跟林秀英一块去乡上粮站。
这对她来说是个新奇的体验,上辈子她一直住城里,小时候去没去过她记不清了。
交公粮要拉着架子车或者带轮子车,装上家里最好的粮食,排上长长的队伍,等着拿着空心的专用抽查粮食的工具往粮食口袋里扎,看完还要拿出来咬,没通过的话就要再晒或者重新扬扬里边的麦糠跟杂质,合格的就填单子走人。
交玉米的得用簸箕或者风车吹完杂质,检查很严格,要看饱满度,水分和干净度,有的人家会往中间掺点不好的,一年农忙三分之二都交公粮了,粮站的谷子麦子堆成了山。
一年要交两次公粮,收获了稻谷的交稻谷,麦子成熟了交麦子,还有菜籽,田里的收成拿一部分出来无偿上交国家,顶替农业税,公粮顶替不了的部分就得掏钱交,交完公粮剩下的余粮没多少了,再买粮食品质却大打折扣。
林秀梅去收拾缸里的泥鳅去了。
姜凝就跟林秀英一起装谷子,这些谷子又晒又筛的,个个饱满没砂石,林秀英念叨着种种政策。
姜凝听着有点懵。
她对79年的农村实在不太熟悉,不懂这个年代农民的日子多难过,每年交这些斤数不仅是巨大的压力,自家生活也是个难题…从70年代初杂交水稻有所突破,辽西省还在示范试验,没能大范围推广。
初实验的杂交水稻并不算好吃,胜在产量高,亩产能高出传统水稻的20%,后期才逐步改善。
姜凝在穿越的前半个月才下地了,后来干起了生意,又有空间傍身,真正特别贫困的农村生活没怎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