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料想到,孙医师的声誉竟强大至此。
一连串事件的发生,瞬间引发了周围数以千计平民的大 ** 。
杨论在这片领土上做了多年的官府领袖,对如何 ** 百姓十分在行——过去的时光里,他和土豪地主的交易多以牺牲民众福利为前提。
而这一次,他也未能逃脱成为 ** 的可能性。
这一回,当他自以为事情与往常没什么差别,只是稍稍有些过激时,根本没想到,手中的筹码突然变得如同一颗极不稳定的"桶"一般。
他虽然没亲身经历过真正的战场,因文殊的原因使得自己未曾真正地扛起钢刀在战场冲锋,但却与那些大炮有颇深的交集。
曾亲眼见证了因为人员错误触发动"桶"所引发的悲剧,战场上那种满目疮痍的景象,血流成河,战友的身体与血液飞溅到自己身上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虽说是真正的"桶"并不在这次事件中存在,但当看到平民群众蜂拥而至的情形呈现在眼前时,杨论的感觉就像被 ** ** 一般震动。
更清晰认识到,前一刻为了吓阻孙医师而做的警告,在老人不了解政治的背景上所做的戏谑。
给出一个看似易于定罪但实际上几乎是他自己办不到的事情——对百姓定"桶"的罪名,确实只是利用了孙医师的政治理智的盲点。
抓掉那一群"桶"的确容易,但若果这样的事件发生,并且传入到皇帝耳中……那将会是杨论下半生的努力完全白费。
而这还不同于他之前仕途上没有前途的情况,若真有消息泄露给皇帝听,关于他治下的"桶"叛乱的情况,杨论可能连被九族执行最严酷的刑罚的机会都没有。
虽则地处江北,江浦县虽受孤立,但它仍旧是应天府辖内的地方,虽然与城内的应天府不太紧挨,却仍处于京城核心地带——皇帝的亲信之下。
面对民乱这样的混乱事件,皇帝首先想到的无疑是砍县令的头。
更不要提现在坐着京城的位置的是以整顿吏制着称的君王。
他知道一旦被这位老臣知道自己的民众多数都反对了他的统治,杨论必定会在其政令执行之列。
回忆中其他地方的"桶"的场景,让杨论意识到自己的魂魄仿佛要从头顶逃逸而出,于是他在巨大的压力下果断接纳孙医师可能的合作意愿。
“早点这样做,何必让我费唇舌说这么多呢。”说完,杨论往后退了几步,伸手从架上拿下了一个水壶。
原意是为自己口干舌燥的情况找些解渴之物,但他看见孙医师的状况如此不堪,喘气已困难,因此忍住了自己的渴感。
直接捧着水壶,双手递到了孙医师的手边。
"实际上,我所要的很简单。
作为江浦县的地方官,那群民众的确做得太过分了,竟敢将刀直接抵在我的脖子上。
可是,他终归还是属于本县的子民,我又怎么可能坐视他们走向刑场受戮。
现今我所需要做的,就是请您大夫孙先生站出来为当时那姓胡的青年重伤李善存及其家庭的所有侍从这一事件证词。
当时那个在沿海小镇被称之为‘道衍’的僧侣修建的寺庙,也有参与此事,而且那寺庙中之人确实体触打伤过李善存。”
兜兜转转,一番喧闹后,事情最终仍落回到原来的议题上。
杨论的需求将孙大夫推向了困境之中——他必须做出抉择。
保留百姓是他活到现在的重大原因之一。
但同时,也有一份目标支撑着孙大夫,那就是保护那个给他打开另一扇眼界——胡姓小弟——不受任何损害。
对胡轲而言不仅仅是医术上的广阔视野,更重要的是孙大夫一生审人事所累积的理解,让胡姓小弟身上的慈悲心成为一种他未曾在他人生遇到他人的特质。
这份慈悯几乎超出了以善行为一生使命的孙大夫本身的能力认同。
他深切体会到,胡轲表达的理念追求的完全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绝对平等状况。
虽看似不可思议,甚至大胆,但对于毕生治病的孙大夫来说,在无数次生死交织的经历中,他明白,无论出身何种级别的人,在生命的起点和平静的终结时,生命本身并没有区别,不论地位有多高,无论家产有多少,生病的瞬间他们所展现的痛苦,与其他任何人并无两样。
因见证了如此多的生命轮回,让孙大夫既能够理解,又满怀期待地接纳胡轲那充满大胆和激进想法的未来愿景。
尽管孙大夫这一生仍然深嵌于严格的社会层级制度,难以彻底挣脱其束缚,但这对胡轲的梦想追求却为天下苍生成了一个更具理性,更明朗的希望蓝图。
胡轲带给孙大夫的影响远不止于此——除了解释一个全人类平等问题的世界观外,另一套被称为知行合一的修炼法同样对一辈子研读医道的孙大夫产生了巨大震撼。
中医学问和道教经典息息相关,长期研医过程中的他也已将《道经》等经典牢记心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他努力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曾想过人在世间应当以何姿态站立,如何行事,展现自我价值。
在年轻岁月,他深入研习“四书五经”,专精儒道学问。
步入中年后,更是广读《道德经》及其它道家经典,深思其中蕴含的老庄学说与中华古圣思想,探寻这一辈子应当追求的目标。
然而内心的探索,以及外界世界的重重限制,令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束缚。
长久积累下来的各种思考和反省使他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波澜与挫败感。
尽管面对这些问题感到困惑且无助,他依然尽力利用自己的医学技艺帮助他人,希望能让更多普通民众生活有所改善,如同微光照进漆黑的深渊,虽然无法像日月那般耀眼,但足以带给陷入困境的家庭一份慰藉和新的可能。
但时间的流逝让这种单纯的付出带来了深深的自我质疑,每当他在病人中看到了无法避免的挣扎与苦难,他心中的困惑就越来越深重,即使身为医生,在无边的众生疾苦面前依旧显得力不从心。
无论是医学技术的局限,亦或面临日益增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矛盾,都让他的内心陷入了深深的迷惘。
他的生命献给了无数的治者,却又见证着世界的庞大与复杂性。
看到人们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一生的意义到底在于哪里?
正当孙医师在这一难题中苦苦思索时,一位名叫胡轲的人物出现,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
胡轲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使得那些长久困扰医师的难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化解。
在缓解了一些压力的同时,现在,孙医师更加渴望将这份助人为乐的精神播撒至更加广阔的土地上。
孙医师对前来的人说道:“大夫,请加快行动速度吧。
虽然我县军兵暂时遏制了这些乱民的行为,但没有人敢确定,若情况恶化、出路渺茫时,他们是否又会产生更多危害,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准备才行。”
关于此事,如今既然已惊动李大人的麾下之兵,料想应天府那边定将很快得知消息。
倘若我们没能在此前制定出妥善方案来应对虎牙之举,则此后的变故将无可逆转。
案卷若仍在我手中处置,我尚会以同属一邑乡亲的考量,在一定程度上宽容此次事件的严重程度。
但如让府衙人员接手,则他们的施为,往往出于追求仕途功绩的目标,全然不顾这批流民的命运。
杨论在这狭窄房间内来回走动,举止中虽含有部分误导成分——并非全假。
若应天府委派之人接手,则此局面再无回旋余地,必是依照流民之路径进行治理。
即便这次是府尹家中庆祝寿诞,意欲施以仁慈,但终归府尹地位尊崇、权限宽广,其行为受限之多实则不容忽略。
此类事务处于皇帝的眼皮底下,不可轻易造假。
而应天府,作为最高一级的行政机关内部,遍布着锦衣卫的秘密监察机构,即便是存有任何图谋不轨的心思亦不可能得逞。
此事如若演变得不可预测,对于门口这群百姓来说无疑雪上加霜;而对于杨论自身而言也是弊多于利。
先前向孙医师作出的所有威胁,将在此事转移至府衙时全面实现,其后果显而易见。
孙医师面对巨大压力,行医多年的他在此刻也感到束手无策。
双方均是他想要救助的对象,而此时只能留有一个。
老爷头颅白发在紧绷的身体下微微抖动,额头的冷汗不断渗出,汗水与头上细小的虚汗交融,凝聚成了不连续、却又连成一线的汗珠。
若不是李增枝旁观不忍目睹,扶了一把,恐怕这位老顽固在巨大的压力下,会再次晕厥过去。
即便感觉到背后的援手仍在支撑自己,这股力量对他的紧张情绪并未产生实质性帮助。
对李千户,他了解不多,亦不知道李增枝身后站着当今朝廷中位列显贵的曹国公。
更难以判断其是否真正值得依赖——他对明廷体制有着基本的认知,也未能将李千户看做好人对待。
喜欢大明:不一样的大明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