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盒子明显放置于墙角多时,握在手中时木屑不断掉落。
叶川谨慎地打开它,眼睛一亮,发现两个砚台一上一下排列其中。
“端砚!”他轻轻惊呼。
拿起第一块砚台,只见质地温润、细腻,花纹繁复。
翻到砚台背面,赫然写着“道光年间制造 朝天”六个大字!
叶川如今已经练就高阶鉴赏技能,仅凭借砚台的质量和铭文,他就判断这是出自于朝天坑的端砚,但遗憾的是,其精湛的工艺并非朝廷贡品。
朝天坑是晚期才开采矿石的端砚产地,但砚台品质优秀,在清代十分流行。
这块砚台雕工平庸,并不特别精美,更适合观赏与日常使用而非收藏。
由使用的痕迹可知,原主常常使用,但已有很久没有进行研磨。
砚台下方还有一方砚台,用黄绸包裹着,已有了星星点点的霉斑。
叶川原本没对下一方砚台寄予太高的期待,猜测和旁边那一方应不是珍稀品。
他掀开了黄绸,目光瞬间收紧,气息也变得急促。
这一砚同样精细雕刻,堪称巧夺天工,入手细腻,仅凭手感就知道有些年头,确实属于上乘之选。
“龙岩坑!”他低声说。
他小心翼翼地将砚台翻转,手指不禁微微颤动。
砚台上有个醒目的大“止”字,而不起眼的一隅有一个豆粒般大小的“米”字。
看着这两个字,他脑中浮现出一个传说。
从前在学校上课时,老师当作有趣的故事提及给同学们听。
那时他认为那是个为了彰显端砚昂贵杜撰的历史。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对砚台痴迷至极。
有一次夏季夜晚,他在府邸池塘旁的小亭书写,突遇蛙声喧哗如鼓,让他心生烦扰,难以下笔,他一时兴起,拾起小石随意掷入水中,却未能阻止噪音。
气急败坏的米芾抓起一块篆有“止”字的大砚台投入池塘,伴随着咕咚的声响,蛙声顿时消失,池水瞬间变墨。
当夜,他的书童把砚台打捞上来,视为家族传世之宝。
自此以后,这片池塘便被称为墨池,而米芾掷砚的小亭则被唤作“投砚亭”。
当时,叶川听这典故时只是一笑了之,未料竟隐藏真实的历史。
此方砚台工致异常,凭着叶川如今的眼力,足以确定是宋代瑰宝,且“止”字显眼,再加上小得难以察觉的“止”字,几乎确定就是米芾的所有物。
以米芾的身份、声望以及财富,绝不会使用平凡之作,况且砚台很可能是宫廷钦赐的真正贡品。
砚台陡然闪烁一下,随后很快恢复如常。
叶川凝视着系统的能量值,刹那间惊讶不已。
在能量槽上,鲜明标注的数字为1829,刚才那块米芾制的砚台就带来了惊人的1200能量点收益。
"不可思议!"
这次收获的能量数值比之前所有累积都翻了一番,这足以证明,这块砚台就是真正的米芾之作。
叶川小心翼翼地将两块砚台以及木盒收纳进系统空间。
那块端砚正好适合作为一份礼物送给徐前辈,既不失贵重,又适合赠送,是份极为适宜的寿礼。
韩胖子并未察觉这里的情况,就算注意到了也不会太过在乎,无论是砚台还是印石,在他眼中都不及半个馒头重要。
今天的废品回收收获简直令人满意透顶:两枚印章,两只名砚,以及最关键的1200点能量点。
收拾妥当后,午餐的时间快到,两人顺道去旁边通知李老师今天的成果。
李老师对于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赞不绝口,一车废品最后秤得只有六块钱,李老师索性只收五块钱,那剩下的恰好进了他们两人口袋。
叶川当然不介意那一元钱,韩胖子则乐不可支,笑容灿烂如花,那一块钱对他意义非凡,因为平日一整天的辛苦劳动仅有一元工资,如今一天收获双倍工资,怎能不满怀喜悦?
韩胖子将废品紧紧捆绑在车上,堆得比货车还高,书籍占据了最高位置,全部用麻袋承载,而叶川则紧随在后步行,短短十分钟便汗水淋漓。
两天后的清晨,两人报到完毕后,叶川便计划当天前往轧钢厂。
他原本想把轧钢厂排在行程末尾,因这里是大型工厂,比起那些规模较小的厂矿更能发挥 级的效果。
上次京城之行让他对京城第二电子厂心心念念,这类工厂,由于电子产品废弃率较高,许多无法再使用的器件会被堆积于仓库,等着处理。
若是能把仓库中的废弃电气设备全都搬空,对于叶川来说,成为万元户只是时间问题。
打卡过后,韩胖子正要去驾三轮车时被叫住了:
"胖子,别忙,今天我们一起去轧钢厂吧。
"
"轧钢厂?" 韩胖子瞬间愣住。
虽然叶川在京华玻璃制品厂、博文印刷厂弄到的那些废品他能理解,但钢铁企业的印象就完全不同了,那可是整个地区举足轻重的名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区里人人都知道,红星轧钢厂的威望颇高,员工在这里工作十分体面。
如果有夫妻两人同在一厂,简直是整条街上的风光人物。
韩胖子之前亲眼见过,两场厂领导对叶川如此礼待,叶川这个新交朋友似乎和轧钢厂厂长颇有交情?
韩胖子并不傻,只因诚实,并不愚蠢。
叶川这么强的实力傍身,跟着肯定能混得更风光,远比自己单打独斗划算得多。
十几个同事陆续骑行出门执行任务,唯独两人不急不忙的步出,略显独特。
主任唐在窗台上看到这一切不禁心中嘀咕,但鉴于叶川的表现太过优秀,他并未干涉。
只要每月能带回几车的废弃物资,他都会视而不见,不过分就好。
"主任,这家伙太过嚣张,太明目张胆了!" 副主任谭的脸色有点阴沉。
其实他被称为副主任,也只是由于工作成绩好,实际上与普通销售员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叶川的工作业绩耀眼得令人生嫉,谭副主任自然担忧他的位子可能会受到威胁,于是趁此机会在唐主任面前说风凉话。
唐主任并没有因为这一句话就对叶川有什么看法。
叶川的成绩那么出色,更何况还有王主任的引荐。
他知道谭副主任的意图,只是笑笑,并未表态。
叶川对此并不焦虑,他一边和韩胖子闲聊,一边慢慢朝轧钢厂走去,花了半个小时才到门口。
看着工厂门口森然的门卫岗哨,韩胖子不禁有些紧张。
其他厂子只有一个门卫站岗,而这里的轧钢厂有四五名保卫科的人驻守,严查进出的人员。
"叶哥,我们的事......我们能够进去吗?" 韩胖子忐忑地问。
在国有大厂工作,这些人总是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想要寻求他们的帮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光靠递烟说好话还远远不够,还得看心情才行。
"我也不知道啊!" 叶川答道。
韩胖子担忧道:“那……该怎么办?”
叶川沉默地走向入口,直接被保安人员拦了下来。
“你是什么人?如果有公务,请出示推荐信,没有的话请远离门口!”那人说道。
叶川笑着解释道:“同志,我是来找杨厂长的,能不能请你帮我通知一下。”他的话语中带着恭维。
这名保安打量了叶川十几秒后问:"你有预约吗?"
叶川一怔,随后摇了摇头。
“既没预约也没有推荐信,你们就会马上通报?每天来这里找杨厂长的人至少十个,你要一一告知吗?”他反问道。
保安冷笑着,他们确实接到科长的指示,如果有收废品的人来找杨厂长,可以直接放行。
但是,眼前这位年轻人看起来文质彬彬甚至有股英俊气息,没骑三轮车,不怎么像收废品的。
对于这一缘由,叶川毫无头绪。
如果他知道,就算让他骑两个三轮车来也能蒙混过关。
"同志,以前我就和你们杨厂长谈过,求您帮个忙通报一下,真是太感谢了!" 说完好言相劝后,他取出了一盒大前门递给保安。
保安接过香烟审视后,再次打量着叶川,最后还是点点头,回到岗亭去了。
他无权直接打电话给杨厂长,只好先将事情报告给保卫科科长。
"于科长,正门那里有人找杨厂长,说之前已经与厂长达成共识。
"他电话里这样汇报。
"那人没骑三轮车,长得挺干净斯文的,肯定不是收破烂的!" 于泽义听完下属报告心中推测。
听说叶川没骑三轮车,于泽义觉得可能性很小,毕竟上一次见面他还记得,叶川是颇为斯文的年轻人。
也许,只是今天临时没带而已吧。
他对手下交代等一下,然后骑上自行车急匆匆去轧钢厂正门口。
一停下自行车,他就一眼看到了门外那道熟悉的背影。
在于泽义科长的帮助下,叶川和韩胖子轻易进入厂门。
刚才那位警卫暗暗庆幸:还好打了那个电话给上司,否则耽误了杨厂长的事情,责任不小。
虽然不知道叶川来龙去脉,他仍然礼貌地接待二人,还就上次调查叶永顺的事表示道歉。
都跟于泽义没关系,侯卫科调查询问,那是他们的职责。
叶川当然不会因此而迁怒对方,笑着便过去了。
对于叶川与杨厂长的具体关系,于泽义相当好奇,他将自行车停放于厂门外,引领着韩胖子二人走进办公楼。
如同刘姥姥初识荣府般的惊奇,韩胖子一路上连声赞叹。
轧钢厂范围巨大,仅生产车间就有十数间,大小不一的库房多达数十个。
还包括配套学校、幼儿园、报告厅、食堂、图书馆以及浴室等设施齐全,看得人目不暇接。
叶川也对这一幕感叹,尽管他自己来自未来,但他所熟知的时代中很少见到国营企业这样繁忙且设施完备的情形。
在他的耳畔,常常能听见某个工厂业绩滑坡,或工人大量裁员等报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他首次进入这种容纳万人的国营企业,眼前的繁华让他感到震撼,这里的规模甚至远超过他记忆中曾就读过的大学。
自轧钢厂房门到办公楼的旅程耗时将近二十分钟。
好在正值清晨,不然他们可能又要在酷暑下汗如雨下了。
于泽义殷勤地将二人送至顶层厂长办公室前,轻叩房门。
正埋头工作的杨厂长,见门被推开,于泽义和二人入内,其中有与他有过一次交谈,印象深刻的叶川,不由起身迎接。
他的脸上挂着友好的笑容,走至叶川面前。
“嗨,小叶,你来了?”他的热情令于泽义意外。
在他心目中,厂长通常保持稳重从容的态度,怎么会对一名二十岁青年表现得如此亲热?
叶川笑着伸手,同杨厂长握手问候:“杨厂长,突然来访,会不会打扰到您的工作?”
这种泰然自若的态度,进一步让于泽义震惊:这背景不明的小收废员,竟能在万人国营大厂的厂长面前,不卑不亢,保持着一份淡定。
对叶川的背景,他实在不信有多深沉,虽然说是领导家里结识,然而背景深厚者会有父亲成为普通搬运工,自己去从事收废这等底层工作吗?
“小于,辛苦你了。
你如果没事,不妨先回去工作吧。”杨厂长和善地说。
于泽义原想再多看看,但被厂长如此吩咐,只好告辞,内心对于川充满好奇。
显然,杨厂长刚才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以后他遇到叶永顺时,应该礼貌得多。
在办公室里,杨厂长亲自倒了两杯水递给他们。
叶川和韩胖子忙起身接过。
得到这样的招待是莫大的荣幸,他们原本大大咧咧的坐姿显得有失敬意。
“小叶,在回收物资公司的处境如何?”杨厂长笑着提问。
“还算不错,同事都很照顾,虽说条件艰苦但比较自在。”
“公司看中的是业务量,达到一定标准就不会特别忙碌。”
叶川笑着说:“还要感激徐主任还有其他几位厂长,他们将大部分废品都交给了吕经理和卢厂长,使得我能在上司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
喜欢四合院:重回61收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