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儿传奇之大清帝国 1933年—1945间德国军衔

    1933年的德国帝国国防军(当时德军的正式名称)军衔按军种区分为陆军、海军二类,按等级划分为:元帅、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上士、中士、一级下士、二级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共6等20级,各军种基本相同,元帅分别称为陆军元帅、海军元帅,海军海勤士兵冠以“水兵”。

    由于这时德国的“一战战败国”身份未变,还受到《凡尔赛和约》和法、英、美等“一战战胜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各种制约,其军官军衔也“深受其害”:1、陆军元帅、海军元帅设而未授,任现职的仅有一战时晋升陆军元帅军衔的总统兴登堡,从1918年至1935年期间未晋升、授予过一位元帅;2、虽然设有大将军衔,但除“帝国国防部部长兼帝国国防军总司令”外,其他人莫能染指这个军衔;3、各级军官的晋升期限显著增长,大名鼎鼎的隆美尔、古德里安都曾扛着上尉肩章,一戴就是10余年……

    1934年兴登堡总统病势沉重,国会决定由希特勒代行总统职权。希特勒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抢班夺权”,同时开始实施他野心勃勃的扩军计划,与此同时对武装力量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军衔制度)也开始进行“纳粹化的、为期十一年”的改革:

    1934年,7月20日,希特勒宣布:鉴于党卫队在1934年6月30日事件中作出的巨大功绩,我将其升格为纳粹党内的一个独立组织……我批准党卫队建立武装部队;9月间,成立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组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等团级部队;10月,整合党卫队衔级为:领袖——党卫队帝国领袖;高级长官——党卫队总指挥、党卫队地区总队长;上级长官——旅队长、区队长、旗队长;中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高级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党卫队一级小队长、党卫队二级小队长;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党卫队三级小队副;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党卫队突击队队员、党卫队队员;预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党卫队学员,共8等21级。

    同年8月,希特勒自称“德国元首”(全称:德意志第三帝国领袖、政府总理兼国防军最高司令[后改称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纳粹党全国领袖,1941年12月起兼陆军总司令),其不同场合称呼又有所不同:一般时称为“元首”,涉及到军务时称“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涉及政务时称“元首兼帝国总理”。考虑到它是整个二战时期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正式官称,本文将其列为德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称号”;

    1935年,3月1日,正式组建空军司令部;3月16日,帝国国防军改称国防军;在空军中设立“飞行勤务军衔”;在海军中恢复了一战时曾设立的“海军准将”军衔;设立“总参勤务军衔”,这种军衔授予经过严格选拔和专门培训(如在军事学院接受过总参业务训练)、在帝国战争部或国防军局及以后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工作的、从事参谋勤务的校官、尉官(在各军种总司令部工作的参谋军官不授予这种军衔);第一次调整士兵军衔:陆军取消一等兵军衔,将二等兵军衔区分为“服役6年以上”和“服役不满6年”两级,增设上等列兵军衔,同时对军衔标志进行修订;海军增设一级上等水兵、海岸勤务一级上等兵等军衔;空军取消上等兵军衔;

    1936年,在陆军将官中增设“陆军元帅衔大将”军衔,高于大将半格,低于陆军元帅半格,计划授予担任国防军总参谋长、集团军群总司令、陆军参谋长等高级职务的大将。其实早在十九世纪末的第二帝国期间就曾设过此衔,大名鼎鼎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领有此衔,直到1898年去世才被追晋为陆军元帅;

    1938年,2月4日,成立“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德国国防军改称德国武装部队,并正式将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等武装力量纳入“德国武装部队”编制;第二次调整士兵军衔:增设各军种的一级上士军衔;海军增设一级中士(海军一级中士、海岸勤务一级中士、海军步兵一级中士)和一级上等兵军衔(一级上等水兵、海岸勤务一级上等兵、海军步兵一级上等兵等)军衔;

    1939年,正式建立党卫队野战部队(或称党卫军、武装党卫队、w-ss)——“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党卫队第一装甲师(简称“元首师”)、“帝国师”党卫队第二装甲师、“骷髅师”党卫队第三装甲师、“警察师”党卫队第四装甲掷弹兵师(摩步师),开始设置并使用党卫队野战部队军衔称号和标志,如党卫军准将(区队长)等;

    1940年,取消“陆军元帅衔大将”军衔;在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内设立国防军宪兵司令部和宪兵司令官职务,将宪兵军衔提高到宪兵少将(海军、空军宪兵最高军衔仍为上校)——这也是陆军中将、少将军衔中唯一带兵种称号的;

    1941年,4月3日更换陆军元帅的识别标志——帽徽、帽饰带、领章、肩章;

    1942年,党卫队调整高级长官衔级,增设党卫队最高指挥(党卫军大将)级别,并修订了旗队长以上长官的衔级领章标志;第三次调整士兵军衔:陆军取消上等兵军衔,原上等兵大部晋升二级下士,二级下士以上择优晋升,同时再次修订士兵军衔标志;将宪兵士官、军士、兵的军衔变更为“宪兵警长”、“宪兵警士”;

    1943年,武装党卫队中增设一等兵军衔,但在党卫队其他机关、部队中未设立相应的衔级,在党卫队衔级表上也未列出相应称号;

    1944年,2月8日,第四次调整士兵军衔:增设空军上等兵军衔;将陆军宪兵部队扩编为第一、第二、第三宪兵总队,分别由一名宪兵少将任总队司令,撤销原设的国防军宪兵司令部和司令官职务;在海军、空军中增设海军宪兵少将、空军宪兵少将军衔。

    到1945年战败前,德国武装部队的军衔区分为陆军、空军、海军、武装党卫队和宪兵,党卫队衔级单独设置。其中陆军军衔中另设总参勤务军衔,在海军中又分为海上部队军衔、海岸部队军衔。同时军政官、技术官、女军人另设有专门的级别(军衔)称谓。为便于读者对各种军衔、衔称作横向比较,笔者在每一称号后均附编号,以“元首”为始,其他类推。

    一、陆军军衔:

    最高统帅——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1);

    元帅——陆军元帅(3);

    将官——大将(4)、兵种上将(5)(分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装甲掷弹兵[摩步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信兵等8种)、中将(6)、少将(7);

    校官——上校(9)、中校(10)、少校(11);

    尉官——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士官——一级上士(15)、二级上士(16)、中士(18);

    军士——一级下士(19)、二级下士(20);

    兵——二等兵(服役6年以上)(23)、二等兵(服役不满6年)(24)、三等兵(25)、上等列兵(26)、列兵(27)。

    以上共8等22级。(另有一说:1944年增设大尉军衔,未证实。)

    总参勤务军官军衔设:总参勤务上校(9)、总参勤务中校(10)、总参勤务少校(11)、总参勤务上尉(12)等2等4级。总参勤务军官的待遇、晋升等方面均优于同级别的军官。据当时德国将军的回忆,一个总参勤务上校可以监督、参与集团军群级部队的作战指挥,颇有点“钦差”的味道。著名的“七二零狼穴爆炸案”的主谋施陶芬贝格,在任后备军参谋长时就被改授总参勤务上校军衔。

    二、空军军衔:

    元帅——帝国元帅(2)、空军元帅(3);

    将官——空军大将(4)、兵种上将(5)(分航空兵、高射炮兵、空降兵、航空技术兵、航空通信兵、空军等6种,其中“空军上将”只授予非空军出身而从其他军种、部队或地方调入的人员)、空军中将(6)、空军少将(7);

    校官——空军上校(9)、空军中校(10)、空军少校(11);

    尉官——空军上尉(12)、空军中尉(13)、空军少尉(14);

    士官——空军一级上士(15)、空军二级上士(16)、空军中士(18);

    军士——空军一级下士(19)、空军二级下士(20)、空军上等兵(22);

    兵——空军一等兵(23)、空军二等兵(24)、空军三等兵(25)、空军列兵(27)。

    以上共7等22级。飞行勤务军衔设飞行勤务上校至飞行勤务二级下士,共4等11级。

    三、海军海上军衔:

    元帅——海军元帅(3);

    将官——海军大将(4)、海军上将(5)、海军中将(6)、海军少将(7)、海军准将(8);

    校官——海军上校(9)、海军中校(10)、海军少校(11);

    尉官——海军上尉(12)、海军中尉(13)、海军少尉(14);

    士官——海军一级上士(15)、海军二级上士(16)、海军一级中士(17)、海军二级中士(18);

    军士——海军一级下士(19)、海军二级下士(20)、一级上等水兵(21)、二级上等水兵(22);

    水兵——一等水兵(23)、二等水兵(24)、三等水兵(25)、新水兵(27)。

    以上共7等24级。

    四、海军海岸军衔:

    将官——海岸少将(7);

    校官——海岸上校(9)、海岸中校(10)、海岸少校(11);

    尉官——海岸上尉(12)、海岸中尉(13)、海岸少尉(14);

    士官——海岸一级上士(15)、海岸二级上士(16)、海岸一级中士(17)、海岸二级中士(18);

    军士——海岸一级下士(19)、海岸二级下士(20)、海岸一级上等兵(21)、海岸二级上等兵(22);

    兵——海岸一等兵(23)、海岸二等兵(24)、海岸三等兵(25)、海岸列兵(27)。

    以上共6等19级。

    五、武装党卫队军衔:

    将官——党卫军大将(4)、党卫军上将(5)、党卫军中将(6)、党卫军少将(7);

    校官——党卫军准将8)、党卫军上校(9)、党卫军中校(10)、党卫军少校(11);

    尉官——党卫军上尉(12)、党卫军中尉(13)、党卫军少尉(14);

    士官——党卫军一级上士(15)、党卫军二级上士(16)、党卫军中士(18);

    军士——党卫军一级下士(19)、党卫军二级下士(20);

    兵——党卫军一等兵(23)、党卫军二等兵(24)、三等兵(25)、党卫军上等列兵(26)、党卫军列兵(27)。

    以上共6等21级。

    六、宪兵军衔:

    将官——宪兵少将(7);

    校官——宪兵上校(9)、宪兵中校(10)、宪兵少校(11);

    尉官——宪兵上尉(12)、宪兵中尉(13)、宪兵少尉(14);

    警长——宪兵高级警长(15)、宪兵一级警长(16)、宪兵二级警长(18)、宪兵三级警长(19)、宪兵候补警长(20);

    警士——宪兵一级警士(23)、宪兵二级警士(24)、宪兵三级警士(25)。

    以上共5等16级,海军、空军的宪兵军衔与陆军相同,在军衔称号前冠以“海军”、“空军”。武装党卫队宪兵军官的军衔多出“党卫军宪兵准将(党卫队区队长,8)”一级,宪兵士兵的军衔称号与普通武装党卫队士兵相同,但冠以“宪兵”。

    七、党卫队衔级:

    领袖——党卫队帝国领袖(3);

    高级长官——党卫队最高指挥(4)、党卫队总指挥(5)、党卫队地区总队长(6);

    上级长官——党卫队旅队长(7)、党卫队区队长(8)、党卫队旗队长(9);

    中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0)、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11);

    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12)、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13)、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14);

    高级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15)、党卫队一级小队长(16)、党卫队二级小队长(18);

    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19)、党卫队三级小队副(20);

    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24)、党卫队突击队队员(25)、党卫队队员(26);

    预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27)、党卫队学员(28)。

    以上共9等22级。

    八、军政官:专指军队中在后方单位、各级司令部、机关、院校中从事工程、技术、教育、新闻、通信、军医、兽医、军械、军需、军法、行政等勤务的军人(野战部队中的此类勤务由军官、技术官、士官担负),其级别分:

    特级军政官——特级军政官(7);

    高级军政官——一级军政官(9)、二级军政官(10)、三级军政官(11);

    中级军政官——四级军政官(12)、五级军政官(13)、六级军政官(14);

    初级军政官——七级军政官(15)、八级军政官(16)、九级军政官(18,在海军中相当于17)、十级军政官(海军单设,相当于18);

    候补军政官——候补军政官(20)。

    以上共5等12级。

    九、技术官: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未接受过军内外正规专业技术培训的士官、军士,其级别、职务仅在本单位有效。技术官的服役年龄战前规定为不超过35岁,开战后放松了规定,这也是我们经常在有关二战的影视、历史资料中看到“德军辈子兵”的原因之一。在陆军中分为:

    上级技术官——正营级技术官(11)、副营级技术官(12)、正连级技术官(13)、副连级技术官(14);

    下级技术官——正排级技术官(15)、副排级技术官(16)、正班级技术官(18)、副班级技术官(19);

    候补技术官——候补技术官(20)。

    以上共3等9级。

    十、女军人在当时的德国武装部队中数量不多,主要从事后勤辅助性工作。战争初期,她们着军便服,只佩带帽徽、军种胸标和兵种色带。到1943年前后,开始给女军人授予军衔、配带军衔标志,并利用德语的词性变化专门使用“女性军衔称号”。在德国空军中为女军人设有如下军衔称谓:女空军少校(11)、女空军上尉(12)、女空军中尉(13)、女空军少尉(14);女空军中士(18)、女空军一级下士(19)、女空军二级下士(20)、女空军一等兵(23)、女空军二等兵(24)、女空军三等兵(25)等。(在党卫队系统中倒是一直实行“男女平等”——因为按照希姆莱之流的观点:入选党卫队的人都是日耳曼民族的“精英”!早在1933年就为女队员设计了女性服装,并授予党卫队衔级、佩带党卫队衔级标志,但称谓上仍使用“词性变化”,如党卫队女三级小队长等——笔者注。)

    二、纳粹德国警察警衔的沿革

    按照普鲁士——德意志的传统,警察是国家(以至于王国、公国、州)武装力量的当然组成部分。以穷兵黩武著称的纳粹德国当然不能例外,当时的德国警察拥有完整而复杂的既有别于军衔、军服但又有几分相似的警衔、警服。

    1933年,纳粹刚掌权时的德国警察警衔区分为:

    高级警官——警察总监(相当于少将)、一级警监(相当于上校)、二级警监(相当于中校)、三级警监(相当于少校);

    初级警官——警督长(相当于上尉)、一级警督(相当于中尉)、二级警督(相当于少尉)、三级警督(军衔中无相当级别);

    警长——一级警长(相当于中士)、二级警长(相当于一级下士)、三级警长(相当于二级下士);

    警士——警士(相当于三等兵)、候补警士(相当于列兵)。

    1935年,经戈林、希姆莱批准,更改德国警察的警衔,将高级警官的警衔改为与军队的将校相似,增加了警长、警士的等级,同时设立了专业技术警察警衔。此时一般警察的警衔为:

    高级警官——帝国警察总监(相当于中将,由希姆莱兼任)、警察少将;

    上级警官——警察上校、警察中校、警察少校;

    初级警官——警督长、一级警督、二级警督、候补警督;

    警长——高级警长(相当于上士)、一级警长(相当于中士)、二级警长(相当于一级下士)、候补警长(相当于二级下士);

    警士——一级警士(相当于二等兵)、二级警士(相当于三等兵)、候补警士(相当于列兵)。

    1942年,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和纳粹党高层斗争的结果,德国警察完全并入党卫队序列,警衔作了较大调整,主要是警官警衔改与军官军衔完全相同,警察将官领章改与党卫队将官相似,同时设立了作为战争预备队使用的“野战警察”,警察在战区执勤也改着灰绿色野战服。

    警察将官——警察大将(4)、警察上将(5)、警察中将(6)、警察少将(7);

    警察校官——警察上校(9)、警察中校(10)、警察少校(11);

    警察尉官——警察上尉(12)、警察中尉(13)、警察少尉(14);

    警长——警督(候补警官,15)、一级警长(16)、二级警长(18)、三级警长(19)、候补警长(20);

    警士——一级警士(23)、二级警士(24)、三级警士(25)、候补警士(27)。

    以上区分为2类(警官、警长警士)5等19级,到战争结束再未变化。

    德国秘密警察(即“盖世太保”、sd)原来隶属于警察序列,不穿警服,1934年被划入党卫队建制,全体人员授予党卫队衔级,但外勤人员仍不穿党卫队制服。保安警察(类似于我国治安警、巡警、防暴警察、着装刑警的综合体)更于1942年将领章改与党卫队相同,只是以领章底版颜色区分。

    三、1933年——1945年间德军元帅的授予、晋升情况


    1934年7月20日,党卫队总指挥海因里希?希姆莱(1900——1945,时年34岁,从军经历不到2年)被任命为“党卫队帝国领袖”(10月15日更换衔级标志);

    1934年8月2日,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时年45岁,一战中从军4年、衔至二级下士)自任“德国元首”;

    1935年4月1日,德国普鲁士总理、航空部长、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空军上将(1893——1945,时年42岁、军龄合计10年——1910至1918、1933——1935,一战的空中英雄,纳粹德国空军的创建人)被晋升为空军元帅军衔(超越空军大将军衔)——为纳粹德国晋升元帅军衔之首;

    1936年6月1日,战争部部长、国防军总司令瓦尔勒?冯?布罗姆贝格大将(1878——1946,时年58岁、军龄39年,1938年免职)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军衔;

    1938年4月1日,海军总司令、博士埃里希?雷德尔海军大将(1876——1960,时年62岁、44年军龄,1943年辞职)被晋升为海军元帅军衔;

    1940年7月19日,授予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空军元帅(时年47岁、军龄15年)以帝国元帅军衔,使其成为欧洲第三位拥有此高级军衔的军人(另两位是:1938年被自己授予“意大利最高元帅”军衔的墨索里尼和意大利国王);

    同日,晋升12名大将、空军大将、空军上将为陆军元帅、空军元帅;

    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勃劳希奇大将(1881——1948,时年59岁、40年军龄,1941年12月解职)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军衔;

    a集团军群总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大将(1875——1953,时年65岁、48年军龄,最高军职西线总司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军衔;

    b集团军群总司令费多尔?冯?博克大将(1880——1945,时年60岁、42年军龄,最高军职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军衔;

    c集团军群总司令威廉?利特尔?冯?勒布大将(1876——1956,时年*岁、49年军龄,最高军职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军衔;此人曾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899年任德国东亚派遣军军官生、候补军官,1900年任东亚野战炮团山炮连少尉排长,同年12月参加侵占我国山东胶州湾的登陆行动;

    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威廉?凯特尔大将(1882——1946,时年58岁、39年军龄)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军衔;此人被德军将领戏称为“元首的御用狗”!

    第1集团军司令埃尔温?冯?维茨勒本大将(1881——1944,时年59岁、39年军龄,最高军职西线德军总司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1944年因参与策划“七二零狼穴爆炸案”,被绞死——纳粹德国唯一被本国判处死刑的元帅军衔;

    第4集团军司令京特?冯?克卢格大将(1882——1944,时年58岁、38年军龄,最高军职西线德军总司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军衔;

    第6集团军司令瓦尔特?冯?赖谢瑙大将(1884——1942,时年56岁、37年军龄,最高军职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军衔;

    第12集团军司令威廉?利斯特大将(1880——1971,时年60岁、42年军龄,最高军职a集团军群总司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军衔;

    空军总监艾哈德?米尔契空军大将(1892——1972,时年48岁、军龄仅11年——1914至1918、1933至1940,1936年晋升空军上将,最高军职空军副总司令)被晋升为空军元帅;

    第2航空队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航空兵上将(1885——1960,时年55岁、36年军龄,最高军职德军西线总司令)被晋升空军元帅军衔(超越空军大将军衔);

    第3航空队司令胡戈?施佩勒航空兵上将(1885——1963,时年57岁、39年军龄,1933年转入空军,最高军职西线空军总司令)被晋升为空军元帅军衔(超越空军大将军衔),

    1942年6月23日,非洲军司令埃尔温?隆美尔装甲兵上将(1891——1944,时年51岁、32年军龄,最高军职b集团军群总司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超越大将军衔);

    1942年6月30日,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格奥尔各?冯?屈希勒尔大将(1881——1968,时年61岁、42年军龄)被晋升为陆军元帅;

    同日,第11集团军司令埃里希?冯?曼施泰因大将(1887——1973,时年55岁、37年军龄,最高军职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

    1943年1月30日,晋升4名陆军元帅、1名海军元帅:

    a集团军群总司令艾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大将(1881——1954,时年62岁、43年军龄)被晋升为陆军元帅;

    b集团军群总司令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大将、男爵(1881——1954,时年62岁、42年军龄,最高军职东南方向总司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

    同日,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恩斯特?布施大将(1885——1945,时年58岁、39年军龄,最高军职西北线德军总司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此人作战凶猛,手段残忍,对待敌人毫不留情;

    第6集团军司令弗里德里希?保卢斯大将(1890——1957,时年53岁、33年军龄)被晋升为陆军元帅,此人是少有的没佩戴过元帅军衔标志的“元帅”!他可算成也“斯大林格勒”——1942年12月因突击该城有功从装甲兵上将晋升为大将,败也“斯大林格勒”——1943年1月31日戴着大将肩章率部投降了;

    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海军上将(1891——1980,时年52岁、军龄33年,最高军职纳粹德国总统)被晋升为海军元帅(超越大将军衔),同日被任命为纳粹德国海军总司令;

    同年2月17日,第四航空队司令、工程学博士沃尔弗拉姆?冯?黎希特霍芬空军大将(1895——1945,时年48岁、两次入伍军龄合计25年,一战中击落敌机7架,最高军职第二航空队司令)被晋升为空军元帅;

    1944年3月,第9集团军司令瓦尔特?摩德尔大将(1891——1945,时年53岁、35年军龄,最高军职b集团军群总司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此人残暴成性,是乌克兰、白俄罗斯境内“焦土撤军”的主谋;

    1945年4月5日,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费迪南德?舍内尔大将(1892——1973年,时年53岁、32年军龄)被晋升为陆军元帅,4月底被任命为纳粹德国陆军总司令;

    同年4月26日,第6航空队司令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空军大将(1892——1945,时年53岁、33年军龄,一战中击落敌机28架、二战中为“军衔最高的——航空兵上将、战斗机飞行员”)被晋升为空军元帅——为纳粹德国晋升元帅军衔之末,同日被任命为纳粹德国空军总司令。

    综上所述,纳粹德国(国防军)武装部队在1934年至1945年期间共任命、授予、晋升元帅(含相当级别)以上军衔、称号29人、30人次。其中“元首”1名,帝国元帅1名,陆军元帅19名,空军元帅6名,海军元帅2名,党卫队帝国领袖1名。按年度分,1934年2名,1935年1名,1936年1名,1938年1名,1940年13名,1942年3名,1943年6名,1944年1名,1945年2名。在27名元帅中,由大将军衔晋升的22名,由上将军衔超越晋升的5名。

    除此,还应提到一名没有元帅军衔的著名将军——海因茨?古德里安大将(1888——1954)——闪击战、装甲战理论的创始人,德国装甲兵的奠基人。1906年(18岁)入伍;1907年授衔少尉;1908年晋升中尉;1918年调到总参谋部工作;1924年首次提出“摩托化部队应成为战斗兵种”;1929年提出“步坦协同作战理论”;1931年任摩托化部队中校参谋长;1932年组织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次“步坦协同演习”;1935年(47岁)任第二装甲师师长;1936年晋升少将,发表《注意!坦克》一书;1938年晋升中将,任16军军长,率部进占苏台德;1939年任第19装甲军军长,率部入侵波兰,晋升装甲兵上将;1940年率部入侵西欧各国;晋升大将;1941年任第二装甲集群司令、入侵苏联、曾率部长驱直入进抵莫斯科城下,年底被解职转入预备役;1943年(时年55岁)3月,复入现役,任装甲兵总监,7月升任陆军总参谋长;1945年3月再次被解职。古德里安持才放匡,不为希特勒、同僚所喜。

    四、1933年——1945年间的德国军校学员军衔

    德国军校学员(自称“军官生”——即军官学员、“士官生”——即士官学员)设置有区别于士兵军衔的等级制度并配带专用的衔级标志(1940年以前与相同级别的士兵基本相同,1940年1月后设置了专用的肩章标志——两条银灰色横饰带)。

    在德国国防军中,军官生的军衔设有:候补军官(相当于一级上士,下同)、一级军官生(二级上士)、二级军官生(中士,海军相当于二级中士)、候补军官生(二等兵,海军相当于三等兵)等,士官生的军衔设有:士官生(二级下士)、候补士官生(三等兵)等,海军海上部队士官生分一级、二级两等,分别相当一级下士和二级下士。

    在德国党卫队中,设有长官生和士官生,长官生相当于国防军中的军官生,设有:候补长官(突击队小队长/一级上士)、一级长官生(一级小队长/二级上士)、二级长官生(二级小队长/中士)、士官生(三级小队副/二级下士)、候补长官生(组长/二等兵)、候补士官生(突击队队员/三等兵)等。

    对于这些“生”,读者可能比较陌生,以德国陆军为例,分别说明如下:

    候补军官——在实习期内的、分配到部队机关的军官学校毕业生。3——6个月实习合格后,授予少尉军衔,并担任分队指挥官(一般是排长)或参谋职务;不合格的以二级上士军衔补入部队继续服役;

    一级军官生——完成军官基础训练的“军官学员”,在军官学校中接受为期半年的军官高级课程培训(主要是分队指挥官课程、战术课程等);不合格的以中士军衔补入部队继续服役;

    二级军官生——完成士官基础训练的“军官学员”,在军官学校中接受为期半年的军官基础课程培训;不合格的以一级下士军衔补入部队继续服役;

    士官生——完成基础训练的“士官学员”,在后备部队的士官教导队或专门士官学校中为期2——3个月的高级训练(主要是小分队指挥官课程)。毕业后即授予一级下士军衔,并担任小分队指挥官职务(一般是副班长);不合格的以二级下士军衔补入部队继续服役;

    候补军官生——完成新兵训练的“军官学员”,在军官学校或士官学校中参加为期3个月的士官基础训练;不合格的以二等兵军衔补入部队继续服役;

    候补士官生——从第一年度兵(列兵、上等列兵、三等兵)中选拔的“士官学员”,在后备部队的士官教导队或专门士官学校中接受为期3——4个月的基础训练;不合格的以三等兵军衔补入部队继续服役;

    顺便再提一下“列兵”——入伍、宣誓后,在后备部队的新兵训练营中接受为期3个月新兵训练的士兵(包括刚入伍的“军官学员”)。

    四、1933年——1945年间的德国军衔标志

    不久本网站将推出另一篇关于德军军衔标志的配图详细文章,敬请关注!

    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1945年德国战败的12年间,德国国防军和武装党卫队的军服、军衔标志、服饰变化何止千计。同时由于许多的变异或未能及时记载或难以为后来所确认,造成现代人对其研究、探讨的“难度激增”。笔者在翻译、比照了大量的德文、英文资料后,仅对已经被确认的、使用较为普遍的纳粹德国军衔标志简介如下:

    一、1933年的德国军衔标志:

    1、陆军军衔标志:

    当时德国陆军的军衔标志主要分军官肩章、士官肩章、兵臂章三类,不区分服装种类,佩戴在所有制式服装上。同时,军衔等级还体现在帽徽、帽饰带、领章、钮扣、袖章、裤线等方方面面。

    军官肩章按军衔级别分为将官(包括陆军元帅)、校官、尉官三等。将官肩章版面用二股金色铜制金属绳夹一股银色铜制金属绳双排辫花编结,底版为红色细呢,肩章扣为金色光面铜扣,陆军元帅在版面中间钉缀银色铜制交叉的权杖,将官在版面钉缀银色铜制星徽(菱形四角星——德军主要的标志,从将军到上等列兵均使用此标志),大将三颗、呈三角形排列,上将二颗、纵向排列,中将一颗,少将无星徽。校官肩章版面用四股银色铜制金属绳(比将军的金属绳细)双排辫花编结,底版为兵种勤务色细呢,肩章扣为银色光面铜扣(校官以下相同),在版面钉缀金色铜制星徽,上校二颗,中校一颗,少校无星徽。尉官肩章版面用四股银色铜制金属绳(与校官同)双排纵向编结,底版为兵种勤务色细呢,在版面钉缀金色铜制星徽,上尉二颗,中尉一颗,少尉无星徽。

    士兵肩章为野灰色呢料宝剑形(上端呈三角形),缝兵种勤务色丝织边线。士官肩章镶银白色饰条(在边线内,全封边),在版面钉缀银色铜制星徽,上士二颗,中士一颗,一级下士无星徽,二级下士的饰条边不封底边。兵的肩章只起装饰和区分兵种的作用,不区分军衔等级。

    兵的臂章为野灰色呢料三角形,绣银白色的星徽、角线(角向下),上等兵一颗星徽二条角线,一等兵三条角线,二等兵二条,三等兵一条,新兵无军衔标志。

    1933年的德国陆军帽徽由富有德意志民族传统的黑白红三色同心圆环(钉缀在帽瓦上)和魏玛共和国国徽(钉缀在帽墙上)两部分组成,将官以上的国徽是金色的,其他人员的是银色的。帽饰带分元帅将官用的金黄色金属丝编制带、校尉用的银灰色金属丝编制带、士兵用的黑色皮革带3种。军服钮扣为光面铜扣,将官以上为金色,其他人员为银色。校官以下在右袖口缝一条印有银白色部队标号的黑色袖饰带,军官的有银色边。将官的裤线是两条红色宽饰带,军官的是一条兵种勤务色窄饰带,士兵的是一条兵种勤务色牙线。

    领章是德国陆军标示军衔等级的重要标志,按等级分将帅、校尉、士官、兵等种类。将帅领章为红色呢料并行四边形,用金色金属丝刺绣矢车菊图案(4朵花)。校尉领章装饰两个权杖图案,用权杖间的色条区分兵种勤务。士官领章也是两个权杖图案,但较军官的简朴,另用领边的白色环领饰条表明士官身份。兵的领章没有领边饰条。

    2、海军军衔标志:

    当时德国海军军衔标志有帽徽、帽沿花、肩章、军官袖章、水兵臂章、水兵夏季臂章等种类。

    魏玛时期的海军帽徽是金色铜制的铁锚外围橡树叶花环,军官士官用,水兵帽上佩戴黑白红圆形小帽徽。大檐帽的帽沿花分:两组金色橡树叶花枝——将官(含元帅)、一组金色橡树叶花枝——校官、一组窄的金色橡树叶花枝——尉官等3种,士官无帽沿花。海军大檐帽的帽饰带都是黑色皮革制。

    海军肩章佩戴在军官夏服、工作服、大衣和士官军服上,分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四种,其制式、用料与陆军军官士官基本相同,但肩章扣都为金色铁锚图案、绳纹边铜扣,版面上除指挥官外都钉缀金色铜制的兵种符号,底版均用藏蓝色呢料,士官的封边饰带为金黄色。军官袖章佩戴在军官冬服上,为金色金属丝刺绣的宽窄不同的横向饰带,海军元帅四中一宽,海军大将三中一宽,海军上将二中一宽,海军中将一中一宽,海军少将一宽,海军上校四中,海军中校三中一窄,海军少校三中,海军上尉二中一窄,海军中尉二中,海军少尉一中,在饰带的上面刺绣兵种符号。

    在德国海军中自一级下士以下都着穿水兵服并配带军衔臂章。下士臂章为海蓝色椭圆形,用金色线绣兵种符号,一级下士在符号下绣一条折杠,二级下士无折杠。水兵臂章为海蓝色三角形,用金色线绣星徽、角线,上等水兵一星二角线,一等水兵三角线,二等水兵二角线、三等水兵一角线,新水兵无军衔标志。夏季白色水兵服的臂章为白地海蓝色符号。水兵冬季短大衣和礼服同时佩戴领章——海蓝色、平行四边形,一级下士绣二道金色横杠,二级下士一道,水兵无横杠。

    二、1934年至1945年间德国军衔标志的主要变化:

    1、武装党卫队衔级标志:

    1934年9月,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的建立标志着武装党卫队——独立于国防军之外的“党、领袖的私人武装”的正式出现。

    武装党卫队的衔级标志主要通过领章、肩章、臂章等体现,自1929年党卫队正式着穿制式服装、佩带标志符号开始到1945年战败溃散,其间衔级称谓、标志经历了1933年、1934年、1940年、1942年等数次变化,在此仅对1945年德国战败前的武装党卫队衔级标志作介绍:

    武装党卫队的领章是党卫队制式的黑色白符号领章,战争初期资源充足,其领章多用细呢制作,符号用银色铜丝人工刺绣,高级长官的领章更选用高级礼服呢和银丝制作,到战争后期就不行了:黑色棉布、白色线以至于刷浆粘衬……长官的领章装饰银色编织边线;帝国领袖的领章符号是三片橡树叶外围花环;高级长官领章刺绣三片橡树叶,最高指挥(党卫军大将)加三颗银色星徽,总指挥(党卫军上将)加二颗星,地区总队长(党卫军中将)加一颗星;上级长官领章刺绣橡树叶,旅队长(党卫军少将)三片,区队长(党卫军准将)二片,旗队长(党卫军上校)装饰一片橡树叶;中级长官领章缀四颗银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党卫军中校)绣二道银色纵线,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党卫军少校)无纵线;初级长官领章缀三颗银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军上尉)绣四道银色纵线,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党卫军中尉)绣二道,三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军少尉)无纵线。武装党卫队长官领章上的星徽有银线刺绣和银色金属星两种。

    武装党卫队长官生、士官生的领章有一部分绣银色边:二级长官生以上缀二颗银星,候补长官(党卫军一级上士)绣四道银色纵线,一级长官生(党卫军二级上士)绣二道,二级长官生(党卫军中士)无纵线;士官生(党卫军二级下士)缀一颗银星。另一部分不绣边线,候补长官生(党卫军二等兵)绣四道银色纵线,候补士官生(党卫军三等兵)绣二道。

    武装党卫队上级长官(上校)以上长官的左右领都佩戴衔级领章,中级长官(中校)以下官兵在左领佩戴衔级领章,在右领佩戴部队领章,其中“党卫队师”中校以下官兵的符号是“双银色闪电”,其他的“党卫队志愿师”、“武装党卫队师”中校以下官兵的符号则是各师的“师徽”。隶属党卫队的“盖世太保(德国秘密警察)”中级长官以下人员右领章是空版,“骷髅部队(不是骷髅师,而是专门的集中营部队)”的右领章是令人不寒而栗的“骷髅头”。

    武装党卫队士官、士兵的领章有两种,在着党卫队标准黑色制服时佩戴银黑花边领章,在着武装党卫队制服和各类野战制服、工作服时佩戴无边的黑领章。高级士官缀二颗银色星徽,突击队小队长(党卫军一级上士)绣四道银色纵线,一级小队长(党卫军二级上士)绣二道,二级小队长(党卫军中士)无纵线;初级士官缀一颗银星,三级小队长(党卫军一级下士)绣二道银色纵线,三级小队副(党卫军二级下士)无纵线;士官的军服、野战服、工作服领边绣一道环领的白色饰带;士兵领章以银色纵线区分衔级,党卫军一等兵、组长(党卫军二等兵)绣四道银色纵线,突击队队员(党卫军三等兵)绣二道,队员(党卫军上等列兵)、候补队员(党卫军列兵)的领章无标志。

    武装党卫队的高级、上级长官在1940年以前佩戴党卫队的银丝编制窄肩章,40年7月后改为佩戴与陆军将校相似的军衔肩章。武装党卫队将官的肩章为灰色呢底,其他官兵的肩章为黑色底镶兵种勤务色饰带(与陆军的兵种色不尽相同),肩章扣不分将官、军官、士兵,都是银色光面铜扣。除此以外,武装党卫队的军衔肩章与陆军同级军人的基本相同,但区队长(党卫军准将)佩戴上校的肩章,在增设一级上士军衔前,突击队小队长和一级小队长都使用上士肩章,1943年增设的党卫军一等兵肩章上缝一道银灰色横向饰带(样式与其他军种的上等兵肩章相同)。长官生、士官生肩章,除在版面下端缝二道银灰色横饰带外,与相同衔级士兵的肩章相同。

    武装党卫队的野战服臂章为黑色布制长方形,人造丝机绣金色或墨绿色的符号,缝缀在野战服的两臂。党卫军将官的臂章上端绣金色花枝、下端绣金色横杠,最高指挥(党卫军大将)一个宽横杠内绣三颗银星,总指挥(党卫军上将)三个窄横杠,地区总队长(党卫军中将)二窄杠,旅队长(党卫军少将)一窄杠;党卫军校官的臂章上端绣二个墨绿色花枝、下端绣墨绿色横杠,区队长(党卫军准将)四杠,旗队长(党卫军上校)三杠,一级突击队大队长(党卫军中校)二杠,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党卫军少校)一杠;党卫军尉官的臂章上端绣一个墨绿色花枝、下端绣墨绿色横杠,一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军上尉)三杠,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党卫军中尉)二杠,三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军少尉)一杠;士官、军官生、士官生的臂章绣墨绿色横杠,突击队小队长(党卫军一级上士)、候补长官五杠,一级小队长(党卫军二级上士)、一级长官生四杠,二级小队长(党卫军中士)、二级长官生三杠,三级小队长(党卫军一级下士)二杠,三级小队副(党卫军二级下士)、士官生一杠。

    武装党卫队的士兵军衔臂章为黑色三角形、圆形,一等兵、组长(二等兵)、候补军官生绣二条银灰色角线,突击队队员(三等兵)、候补士官生一条,队员(上等列兵)为黑色圆形符号中绣一颗银白色星徽,候补队员(列兵)无军衔标志。

    武装党卫队的长官生、士官生中,士官生以上着穿军官服,候补长官生、候补士官生着穿士兵服。

    除此以外,希姆莱还为早年参加党卫队的老部下特制了“党卫队老战士荣誉章”和“党卫队荣誉章”,前者是在黑三角上用银线刺绣一道角线和一颗星徽,授予参加党卫队前曾在军队、警察部门服役的老党卫队队员,后者是一道刺绣在黑色底布上的银灰色角线,授予在1933年1月前参加党卫队的人员。

    2、陆军军衔标志的变化:

    从1934年底开始,希特勒开始修订陆军军服和军衔标志:

    军帽的帽墙、军服的立翻领改为黑色;

    帽徽改为帝国雄鹰和由橡树叶花环环绕的黑白红三色同心圆环;

    增设佩戴在右胸前的军种胸标;

    新设的陆军元帅衔大将肩章缀四颗银白色星徽(1940年取消);

    校尉官领章和士兵肩章、兵臂章的底色改为墨绿色,以后根据面料的不同,又有灰绿色、野灰色、深灰色等变化;

    设立“总参勤务军衔”后,单独设置了“绘有花纹的权杖、洋红色底”的领章,以区别于其他军官;

    在专业勤务校官以下、军政官、技术官、士官的肩章上钉缀勤务符号;

    使用黑色的夹克式战车服和战车兵领章,领章为平行四边形、黑色底、中间缀银白色的“勇士”标志——头骨和交叉的大腿骨,军官为银色花边,士兵为兵种色镶边。此领章以后推广到了武装党卫队、空军步兵部队、海军步兵部队;

    士官军衔肩章、士兵肩章由尖头(宝剑形)改为圆头(盾形);

    新设的一级上士肩章符号为全封边银灰色饰条、缀三颗星徽(呈三角形排列);

    上等兵肩章下端缝一道银灰色横向饰带(1942年取消);

    取消一等兵军衔和军衔标志;二等兵臂章分为一条角线加一颗星(服役6年以上)和二条角线(服役不到6年)2种;

    新设的上等列兵臂章为墨绿色圆型符号、绣银灰色星徽;

    1941年4月3日,更改陆军元帅服饰和军衔标志:帽饰带加粗、以区别于将官;领章图案改为6花矢车菊;肩章改为三股金色金属绳编结、缀银色交叉权杖。

    1942年起,再次修订二等兵(服役6年以上)的臂章——改为原上等兵的二条角线一颗星。

    从1942年起增设陆军野战服臂章,墨绿色地绣金色或军绿色符号,陆军元帅的野战服臂章是金色橡树叶花枝加金色宽横杠、绣银白色的交叉权杖,其他除花枝样式不同外,与武装党卫队野战服臂章基本相同。

    纳粹德国陆军军官生、士官生的军衔标志分领章、肩章、臂章三类。候补军官、一级军官生佩戴尉官领章、着穿军官服,二级军官生、二级士官生佩戴士官领章、着穿士官服,候补军官生、候补士官生佩戴士兵领章、着穿士兵服。肩章从1940年起在版面下端缝二条银灰色横向饰带,军官生以上镶全封边银灰色饰条,候补军官缀三颗星,一级军官生缀二星,二级军官生缀一星,士官生镶银灰色饰条(不封底边),候补军官生和候补士官生的肩章只缝二条饰带。野战服臂章与同级士官相同,候补军官生的臂章是黑三角底绣二条银灰色角线,候补士官生是黑底一条银角线。

    3、空军军衔标志的变化:

    1933年,戈林任纳粹德国航空部长后,即开始设计空军的军服、军衔标志、服饰:使用崭新的空军军服、军衔、领章、肩章;将空军军服的色调定为灰蓝色;军官服为西服领佩领带;帽徽为帝国飞鹰和由飞鹰两翼、橡树叶花环环绕的黑白红三色同心圆环;设立“飞行勤务军衔”;制定空降兵军服、设立空降兵军衔;设立飞行服、野战服臂章;为自己设立独特的帝国元帅服、帝国元帅领章/肩章/胸标;重新设立空军上等兵军衔……

    纳粹德国空军的领章是军衔等级的重要表达方式,样式为近似于方形的平行四边形,底色将官以上为白色底,校官以下为兵种勤务色。帝国元帅的领章用金色金属丝编织边线,在四边金丝刺绣花饰,早期左领为交叉的金质权杖、右领为收翼的金质帝国雄鹰,后期改为左右都是交叉的金质权杖。将官以上用金色金属丝编织边线、在版面用金色金属丝刺绣花环,空军元帅绣张翼欲飞的帝国雄鹰、在花环下端绣银白色交叉权杖,空军大将只绣张翼欲飞的帝国雄鹰,空军上将绣三只小飞鹰,空军中将二只,空军少将一只。空军校官领章的边线、花环、小飞鹰用银色金属丝刺绣,空军上校三只,空军中校二只,空军少校一只。空军尉官领章的边线、花托、小飞鹰为银色金属丝刺绣,空军上尉三只,空军中尉二只,空军少尉一只。空军士官领章用银色线刺绣小飞鹰,领边有银白色士官饰带,一级上士、二级上士四只,中士三只,一级下士二只,二级下士一只。空军兵领章用银色线刺绣小飞鹰,上等兵(1944年重设)、一等兵四只,二等兵三只,三等兵二只,列兵一只。专业勤务军人、军政官的领章不绣飞鹰,绣各专业勤务标志,如航空工程勤务军官绣螺旋桨标志(以桨叶的多少区分军衔高低)、军械勤务军人绣银白色三角形、护林队(专门看护、管理林区——高官显贵狩猎的“御用”部队)军人为橡树枝……

    纳粹德国空军的肩章与陆军肩章基本相同,但将官以上为白色底版,其他军人肩章底板、边线的兵种勤务色区分与陆军、武装党卫队不同,士兵肩章的版面是灰蓝色……戈林先后为自己设计的空军元帅、帝国元帅肩章可谓华贵、精美至极——空军元帅为三股金属绳(每根都用铜丝镀金若干次,再由工人手工编织)盘花编结、缀银制交叉权杖;帝国元帅为三股金属绳盘花编结缀18k金的收翼帝国雄鹰、交叉权杖,连肩章扣都是k金的!

    纳粹德国空军的战斗服臂章原规定佩带在飞行服、伞兵服、地面战斗服、迷彩野战服、工作服的两臂,但在实际使用时,绝大多数军人在着穿上述服装时只佩带德国军人的传统军衔标志——肩章!帝国元帅不设战斗服臂章;空军元帅、空军大将的臂章为深灰蓝色椭圆形,军衔标示为金色橡树叶花环环绕的张翼欲飞的帝国雄鹰,空军元帅有交叉的银色权杖;空军上将以下为兵种勤务色长方形;将官用金黄色的飞翼、横杠区分军衔,空军上将三翼一杠,空军中将二翼一杠,空军少将一翼一杠;校官、尉官用银白色的飞翼、横杠区分军衔,空军上校三翼二杠,空军中校二翼二杠,空军少校一翼二杠,空军上尉三翼一杠,空军中尉二翼一杠,空军少尉一翼一杠;士官、下士用银白色的飞翼、星徽区分军衔,空军一级上士四翼一星,空军二级上士四翼,空军中士三翼,空军一级下士二翼,空军二级下士一翼。空军兵的军衔臂章为灰蓝色三角形、绣银灰色角线、星徽,空军上等兵二角线一星,空军一等兵三角线,空军二等兵二角线,空军三等兵一角线,空军列兵无军衔标志。

    纳粹德国空军军官生、士官生的军衔标志分领章、肩章、臂章等。空军候补军官、空军一级军官生佩戴少尉领章(一级军官生的领章上不缀小飞鹰等符号),着穿军官服;空军二级军官生、空军士官生佩戴中士、二级下士的领章符号,着穿士官服;空军候补军官生、空军候补士官生佩戴二等兵、三等兵的领章符号,着穿士兵服。空军军官生、士官生的肩章样式与陆军军官生、士官生的基本相同,但版面颜色为灰蓝色,自二级军官生以下都钉缀银白色的兵种勤务符号。

    4、海军军衔标志的变化:

    纳粹德国的海军军衔标志分为海勤、岸勤、海岸三类。海军海上部队(包括舰艇部队、潜艇部队、基地部队、各级指挥机关等)使用海勤、岸勤军衔标志。自1935年起更换带有纳粹标志的帽徽、胸标、徽章;增设了准将、一级上士、一级中士、一级上等兵等军衔。

    到投降前,其军衔标志分军官帽沿花、军官士官肩章、军官袖章、水兵臂章等种类。海军准将佩戴将官帽沿花、海军上校的肩章。高级军官袖章有所变动:海军元帅四中一宽,海军大将三中一窄一宽(另一说,三中一宽),海军上将三中一宽,海军中将二中一宽,海军少将一中一宽,海军准将一宽。海军士官肩章星徽的排列方式与陆空军不同:海军一级上士缀三颗星、呈三角形排列,海军二级上士缀二颗星、呈纵向排列,海军一级中士缀二颗星、呈横向排列,海军二级中士缀一颗星。上等水兵臂章改为:以金色星徽和编花角线区分军衔,一级上等水兵一星二花线,二级上等水兵一星一花线。除此以外,与魏玛时期基本一致。

    海军军官生、士官生的军衔标志比较复杂:海军候补军官、海军一级军官生、海军二级军官生着穿军官服(冬季藏蓝色双排扣大翻领上衣、夏季白色直领上衣),海军候补军官戴尉官大檐帽,军官生戴士官大檐帽,佩戴海军军官生肩章——银色直板肩章,比尉官肩章窄,海蓝色底,缀金色铜制的肩章扣、兵种符号和星徽,海军候补军官二颗,海军一级军官生一颗,海军二级军官生无,袖章不区分等级均为金线刺绣的兵种符号;海军一级士官生、海军二级士官生着穿士官服(冬夏均为小翻领、四个明贴袋制式,冬季藏蓝色、夏季白色),戴士官大檐帽,佩戴海军士官生肩章——宝剑形,深蓝灰色版面,一级士官生金黄色饰带全封边,二级士官生不封底边,钉缀金色铜制的肩章扣、兵种符号,没有袖章;海军候补军官生、海军候补士官生着穿水兵服,臂章为海蓝色三角形绣一道金黄色角线(夏季为白底蓝符号),候补军官生加绣一个银灰色小角线,候补士官生加绣一个银灰色小横条。礼服、冬服的海蓝色领章上绣一个金黄色小角线。

    海上部队的野灰色岸勤服为海上部队上校以下官兵执行岸上勤务、训练时着穿,准将以上军官无岸勤服制式。岸勤军衔标志、军服样式与陆军相似,以海军特有的海蓝色、金色铁锚相区分。帽徽为海军的金色编织帽徽——由橡树叶花环环绕的黑白红三色同心圆环,帽瓦上、右胸前的鹰徽为海军的金色编织鹰徽,肩章扣、钮扣为海军的金色铁锚绳纹扣。领章自校官以下相同,只是士官、下士有环领饰条,底板、权杖间的标志色为海蓝色。军官肩章与海上军官的完全相同。士兵肩章为野灰色版面,缀金色肩章扣、兵种符号。士官肩章为金黄色饰带全封边,缀金色星徽,海军一级上士三颗(三角形),海军二级上士二颗(纵向),海军一级中士二颗(横向),海军二级中士一颗。军士、水兵肩章中海军一级下士金黄色饰带全封边,海军二级下士不封底边,上等水兵绣一道横向金黄色饰带,水兵肩章无装饰。臂章与水兵臂章相似,底色为野灰色。海军军官生、士官生在执行岸上勤务时着岸勤服,佩带肩章、领章、臂章。

    海军海岸部队包括岸防部队、海岸炮兵、观通部队、防空部队、海军陆战队、海军步兵(任务是保卫海军基地、驻地。到战争后期,大量的无舰可上、无事可作的海军官兵被编入“海军步兵师”,赶赴东线与苏联红军作战。)和其他勤务部队。海岸部队的军衔标志与岸勤军衔标志基本相同,但军服、军衔标志的底色为墨绿色,在肩章上钉缀海岸炮兵、海军陆战队、海军步兵的兵种符号。海岸少将的领章为海蓝色底刺绣金黄色矢车菊图案。

    5、警察警衔标志:

    1942年至1945年德国警察的警衔标志比较简单,只分领章、肩章两类。

    警察将官领章的样式与武装党卫队将官的领章相似,只是将底色改为红褐色,边线、三片橡树叶、四角星的颜色为金黄色,大将3颗星,上将2颗星,终将1颗星,少将无星。警官领章样式与陆军军官相似,都是两个权杖,但以底色区分警种勤务,权杖中间无色标。警督、警长、警士的领章一样,是两个无花纹的权杖,绣银色边线。

    警官肩章的样式与同级军官肩章相同,唯肩章扣改为灰色铜扣。警督肩章比较特殊,在银色镶边内装饰银线编织的斜向饰带。警长肩章绣装饰有角线图案的银色边线,一级警长缀2颗银星,二级警长1颗,三级警长无星,候补警长的银色边线不封底边。警士肩章以横向银色横饰带区分警衔,一级警士3道,二级警士2道,三级警士1道,候补警士无。

    6、女军人军衔标志:

    二战时期,德国国防军女军人的最高军衔为上校(仅陆军设立),其军衔标志主要通过袖章表达,以宽窄、数量不同的银线刺绣横饰条表达等别,以银色四角星表达级别:上校3宽条2星,中校3宽条1星,少校3宽条无星;上尉2宽条2星,中尉2宽条1星,少尉2宽条无星;一级上士1宽条1窄条2星,二级上士1宽条2星,一级中士(仅海军设立)1宽条1窄条1星,中士(海军二级中士)1宽条1星;一级1宽条1窄条无星,二级下士1宽条1窄条无星;一等兵(陆军为“服役满6年的二等兵”)3窄条,二等兵2窄条,三等兵1窄条,上等列兵(仅陆军设立)1星,列兵无军衔标志。

    党卫队女军人以党卫队衔级领章表明级别,袖章仅起装饰、区分作用(左袖的饰条镶在部队、部门袖标的两侧),党卫队女长官(包括中级、初级)为2条银色宽饰条,女士官为2条银色窄饰条,女队员无饰条。

    德国武装部队女军人的军服一般由船形帽(帽徽、装饰与同级男军人相似)、西式开领上衣、中短裙、长筒袜、皮鞋组成,陆军、空军女军人的领章与同级男军人相同(但较小),海军女军人无领章,在左臂佩戴专业勤务臂章,在右胸佩戴军种鹰徽(党卫队戴在左臂),在左袖上端带技能章。

    ;



1933年—1945间德国军衔  
相关:    红色莫斯科  挂了99次之后  特战之王  末日崛起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乞儿传奇之大清帝国1933年—1945间德国军衔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5301s 3.8269MB

搜"乞儿传奇之大清帝国"
360搜"乞儿传奇之大清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