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点,一盏盏宫灯型制的华夏红色灯笼和岛国传统的白色日式丸灯笼将北之丸公园衬托的宛如星河;
随着中日双方代表的简短致辞,一场长达半小时的超大型烟花表演后,在无数观众和媒体的翘首以盼中,这场万众瞩目的大型中日文艺汇演,终于开始。
………………
七点四十。
作为东道主,岛国这边当仁不让地贡献了开场第一个节目。
或许是为了贴合“中日文化交流”的主题,第一个开场节目便是由两面日本筝和三味弦共同演奏的《秋风曲》,演奏者据说是岛国极具名望的音乐名宿。
这是一首取材自华夏《长恨歌》的岛国传统曲目,那咿咿呀呀的伴唱方式,也是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十七世纪生田派(由生田检校创立)的风格。
不得不说,以这种具有浓厚“中日文化融合”底色的传统曲目开场,岛国这边是用心了的。
………………
八点整。
在收获了现场一千九百多人礼貌而隆重的掌声之后,台上几个身穿传统服饰的岛国音乐名宿躬身感谢,然后下场。
有些出人意料的,这个环节,主持人并没有插进来报幕。
突然暗下来的灯光中,这边台上的日本筝刚被小跑着的工作人员抱下台,随着第二重帘幕掀开……
“呜~”
“呜~”
一声势宏大,幽远地仿佛来自远古的筒钦声(藏族那边的吹奏乐器)响起。
灯光忽然亮起。
一出筒钦、一记大鼓断点;再一出、再一记大鼓断点,然后定音缸鼓助势;
仅仅只是三个来回,便将那种远古的深邃和征战前的肃穆衬托的淋漓尽致。
正当众人心脏不自觉随着越来越密集的鼓声悬到了嗓子眼里的时候,充满杀伐意味的琵琶扫弦声响起。
嗯……
没错,既然这次过来的目的是为了开启文化PUA的序幕,那么杨默自然不吝于一上场就扔出王炸;
所以,华夏这边演奏的,便是由后世关大洲老师创作,然后根据某人记忆复原出来的《象王行》!
听过《国家宝藏》节目上演奏过现场版的同学,应该都见识到这首曲子的亢燃程度和艺术高度;
因此,随着琵琶、长笛、二胡、古筝轮番出场,宛若一个个真人般,用自己独特的音色对着观众们如歌如诉般倾送着自己的情感时;
所有第一次听到这首纯音乐的人都彻底呆住了,他们从未想过一首曲子在这么恢弘高亢的基调下,还能把那么丰富的感情表达的如此立体,彼此之间转呈的天衣无缝。
而到了最后的合奏高潮,更是把人听的血脉亢奋之余,又毛骨悚然。
等到最后一个音符干净利落的收尾,会场里一片死静,直到足足一分钟后,才陆陆续续地响起了如同雷鸣般的掌声。
MD,这才叫东方音乐,这才叫东方协奏曲!
之前那几个老头半死不活地咿咿呀呀自怜自艾个半天,叫唤个屁!
大国与小国之间的音乐格局和文化底蕴之间的差距,在这一刻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无数现场观众在死死压制住血液里的澎湃之余,忍不住开始面面相觑起来。
尼玛,这一上来就被碾压成了泥土,后面的节目还怎么玩?
………………
八点二十。
根据轮流上台表演的惯例,演出一方换成了岛国。
而这次表演的节目,终于不是那些令大部分当代岛国人压根底听不懂的“传统雅乐”了,而是换成了流行音乐。
所以出现在台上的,便是某位在后世称为“岛国国宝”,以一人之力养活了半个港台乐坛的阿姨。
不过此时的中岛阿姨虽然还没有“国宝”的称号,但在岛国乐坛的地位也依然是极为不可小觑,因此把这位素来低调的阿姨请了出来,并且安排到第二轮演出,可见这次中日文化祭的规格之高。
大概是因为这次的中日文化交流有些突然,筹备时间不足,因此素来多才多艺的中岛阿姨并没有专门为此创作一首歌曲,而是上台演唱了一首《ひとり上手(漫步人生路日语版)》。
很明显,中岛阿姨现在还没完全进入她的全盛期,许多被港台地区所“借鉴”的金曲还没出现,而去年前年在岛国大卖的那些歌曲,其曲风和歌词内容又不怎么适配今天的中日文化祭,因此主办方这边只能搬出这首创作于十年前,在华夏地区有着颇高知名度和传唱度的金曲来。
嗯……
虽然必须承认,日语版的漫步人生路无论什么时候听起来都是经典,而中岛阿姨那英气十足的演绎方式让这首金曲平添许多别样的魅力。
但你要知道,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音乐这东西是有格局差异的。
一首立意远大、气势恢弘、充满了金戈铁马意味的《象王行》犹在耳边,一下子就切换成被恋人抛弃的哀伤情歌……即便中岛阿姨把那种看开的洒脱演绎的入木三分,但终究还是太过于小家子气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当台下客套的掌声响起时,别说观众了,就连谢幕的中岛阿姨自己也露出了一个饱含歉意的微笑。
………………
八点二十五。
随着一阵“呐咦耶~哎咦哟”的人声伴奏,
一袭杏白曲裾的吕莹莹出现在了舞台上,开始了她的独家表演。
“雪欲来的时候,又烫一壶酒~将寂寞绵长入口;”
“大寒夜,山那头,彤云出岫;小炉边,那首歌谣不经意被写就;”
“白露前,麦未熟,恰是初秋;约临走将柴扉轻叩;”
……
“卿尚小,共采薇;”
“风欲暖;初成蕊;”
“问离人~山中四季流转又几岁?”
“卿初嫁,独采薇;”
“露尚稀,叶已翠;”
“问征人,何处望乡一枯一葳蕤~”
……
“昔我往,杨柳垂;”
“今我来,雪霏霏”
“问故人,可记当年高歌唱采薇~”
不得不说,中方排在后面表演,是占了大便宜的;
如果这首抄袭自后世的《采薇》,是紧随在《象王行》后面表演,那一样也会秒成渣,但前面有一手日语版的漫步人生路做缓冲和承托,那就截然两码事了;
而且与被甩后故作坚强的《ひとり上手》不同,这首《采薇》在人声的伴奏下,不但曲风具有浓浓的先秦古朴,而且整体给人一种哀而不伤的感觉,不但格调的高低当下立判,而且更符合东方哲学价值观,也更符合岛国人的审美观。
所以,
当一阵阵“呐咦耶~哎咦哟”的人声伴奏中,吕莹莹双手平举过眉,深深一躬,做了一个标准的汉代女子礼仪后,不徐不疾地后退,最终消失在了第二重帘幕中后。
现场响起了热烈无比的掌声,要不是当下的场合太过于严肃,那些听到歌曲近半才品味出其中韵味,逐渐变得有些难以自拔的观众们,估计就要哄叫着让土狗同学返场了。
第二轮,中方完胜!
………………
八点三十五。
中间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主持人终于迎来了宝贵的五分钟,上台噼里啪啦地讲了一大堆诸如中日文化渊源,中日友好之类的废话。
好容易把现场氛围调理好,让观众们从之前的节奏中抽离出来后,随着主持人的报幕,某个岛国很有名的老艺术家出现在台上,然后用中气十足的歌喉,表演了一曲中日文化交流的保留节目《北国之春》。
虽然曲目本身没有什么新意可言,但当表演者的演绎功底到一定程度了,却能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技巧去弥补创意上的不足。
所以不出所料的,当那位老艺术家谢幕的时候,台下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
八点四十。
随着帘幕掀开,一阵阵号角响起,随着几声古琴重重地拨弦,中方某位知名男艺术家同样浑厚的歌声响起。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随着一首提前四年出现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所有的观众再度感受到了来自某个古国的文化碾压。
你要知道,当初94版《三国演义》可是被无数岛国观众数次要求重播,可见岛国对于三国题材的疯狂追捧;而这首给临江仙重新谱曲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更是甫一播出,便在岛国的音乐界和民间引起了巨大轰动。
后世一个凤凰卫视的专访栏目中,某个当时在岛国非常有名的音乐人坦言,当初第一次听到这首气势磅礴的歌曲时,他彻底被镇住了,不仅仅是他,连他身边的音乐人朋友也都被镇住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除了纯音乐之外,一首有着歌词的歌曲竟然也能演绎的如此雄浑而厚重,也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格局,竟然能被如此清晰地浓缩在那短短十余句歌词当中,如此直观地让人感受到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
因此,不出预料的,当中方的艺术家以雄浑高亢无比的转音收尾时,现场爆发了远比之前热烈的掌声,不少人甚至自发地站了起来鼓掌……
………………
八点五十。
主持人短暂地废话了一通后,日方几名把脸涂成了腻子墙的女性表演者上台,然后在一众乐器单调而凄冷的音乐中,以小幅摆动的肢体动作,表演了一出《采桑老》。
这是岛国留存至今的“雅乐”之一,而且是属于雅乐左部的“唐乐”(岛国雅乐分为左右两部,左部为尊,谓之唐乐,右部为高丽乐舞),
跟开幕时表演的《秋风曲》一样,本意是为了彰显主办方对于华夏的友好,原本这种安排是有些“向下兼容”的意味在里面的,毕竟根据以往的经验,此时的华夏在文化交流汇演时,除了茉莉花、梁祝、传统戏曲这三板斧之外,便再也没有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了。
但是很显然,今天的实际情况远远超出主办方的预期,不少人甚至有些后悔,早知道中方文化交流团此次这么生猛,应该把这一环节的雅乐表演更换成“神乐”表演才对……虽然偏祭祀神明的神乐看上去很有些跳大神的意味,但至少从文化立意上来说,不至于被压的那么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九点十分。
仿佛为了和之前的唐乐做对应,中方这边表演的节目也是唐代风格的。
只不过跟岛国一方不太一样是,中方这边表演的节目并不是以“礼”之名被改的束手束脚的“岛式宫廷舞”,而是热情洋溢,大开大合的飞天舞。
兰花指、
小三指,
伎乐手,
双佛手,
合十手,
笛手;
抬腿起飞式
祥云飘动式
跪坐卑弹式;
望月祈舞式;
吹笛五转式;
拿萧垂坐式,
反弹琵琶式;
反身击鼓式;
天女散花式……
总之,伎乐天三十六式一出,那种充满着异域风情,柔媚中充满着力量,蛊魅中却又带着庄严的飞天舞姿,将所有人看的如痴如醉,哪怕是再没有艺术细胞的人,都不能不承认,这大抵是世界上最华丽、最宝相庄严的舞蹈了。
如果仅仅只是舞姿优美,那岛国人还能接受这种差距,毕竟岛国素来尊崇大唐,被同样传承自唐帝国的飞天舞压住一头,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可如果这一场绝对称得上是视觉盛宴的飞天舞,再配上《千年的祈祷》这种祭祀风格浓重,偏又优美庄重的无与伦比的纯音乐,那1+1远远大于二的实际效果,让现场的岛国观众在感受到了来自灵魂的战栗之余,真的开始产生浓烈的自卑感了。
没办法,哪怕在后世,也再也找不出能比这两样东西更搭配、更震撼人心的音乐和舞蹈出来,在某人的作弊手法下,这种堪称降维的碾压,堪称无解。
………………
九点三十。
在主持人在台上刻意多拖延了三分钟后,岛国的另一名人气歌手上台,表演了一首在今年岛国非常火的流行歌曲。
只不过前面连续三场来自华夏文化碾压的后果已经出现,已经吃过数道珍馐大餐的观众,听着这种只懂得情情爱爱的流行歌曲索然无味,甚至在这位人气歌手谢幕时,连敷衍的掌声都稀稀落落的。
………………
九点三十五。
换了一身服装的土狗同学再度上场。
“醉过风喝过茶,寻常巷口寻个酒家;”
”在座皆算老友,碗底便是天涯~”
“天涯远无处不为家,蓬门自我也像广厦;”
“论意气不计多或寡,占三分便敢自称为侠~”
……
“向江北饮过马,对西风与黄沙,无情也似我迎剑锋斩桃花;”
“人世能相逢,谢青山催白发,慷慨唯霜雪相赠眉尖一道疤~”
“当此世生死也算闲话,来换场豪醉不负天纵潇洒;”
“风流不曾老~弹铗唱作年华,凭我自由去只做狂人不谓侠!”
不得不说,其实这首《不谓侠》非常符合土狗同学的性子,因此演绎的也是豪气朗利无比,配上她那沉浸在歌词后洒脱睥睨的表情,着实将那专属于华夏的江湖气演绎的淋漓尽致。
而相比于之前几首纯音乐的纯粹碾压,其实在场的观众反倒是更能品味出这首歌曲的好与妙趣来。
要知道,八九十年代,是香江影视横扫亚洲的年代,岛国自然也在其中,甚至此时不少的岛国名人明星,直接就是香江巨星们的狂热小粉丝。
而作为香江电影的主要题材之一,没少看古装和武侠电影的岛国人自然对这一类歌曲更加熟悉,接受度也更高。
原本在他们看来,在无数天才词曲人的努力下,香江的这一类歌曲已经是个无法逾越的高峰了,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华夏大陆在这一块,竟然也丝毫不逊色。
不,不只是不逊色,从歌词来说,《不谓侠》里的那种洗尽铅华后的豁达洒脱感,反倒比传统的快意恩仇和无奈,更加令人向往,立意也更加高了半筹。
当然,那种隐隐约约的怅然若失感,也更加打动此时岛国人的心弦。
不出预料的话,等文化祭结束,这首歌曲在岛国的传唱度和曝光度,反倒可能比那几首纯音乐要更高一些。
………………
十点二十。
又经历过几轮交叉汇演之后,换回曲裾的土狗同学与一众华夏艺术家再度站在了台上。
瞧瞧时间,应该是到了压轴表演环节。
正当众人看着台上满满当当的华夏乐器,以为中方终于要表演之前无数人翘首以盼的《紫禁花园》时……
随着灯光暗下,随着一阵仿若编钟的乐器传来,
跟之前的华夏纯音乐不一样,这首曲子一上来就是王炸,
掺杂在“编钟”声里的钢琴、古琴(原版是没有的,但加上去效果更好)、电子键盘、架子古鼓等一众乐器,竟然瞬间就营造出了一种苍茫而悲壮的宫廷感。
所有在场的观众无不心神为夺,再一次陷入源自灵魂的深深战栗中去。
嗯……
没错,中方最后表演的这首曲子,其实就是提前六年出现的《故宫的记忆》,这首在后世各种场合里已经反反复复出现过无数遍的曲子,不管你再听几次,还是会被瞬间夺走心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连后世那些或多或少都有了免疫力的人都是如此,更何况是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的观众?
所以不出意外,随着NHK电视台的镜头扫过,全场的岛国观众无一不是呆若木雕,嘴巴大大O开,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
事实上,要不是有旁边的同事提醒,就连NHK的摄像人员,都几乎忘记了自己还有重要工作在身。
看着身边人宛如被抛上岸的活鱼,一个个呼吸困难的模样,台下中方代表团里的某个副领队忍不住暗自叹息一声。
扫了扫观众人随着音乐逐渐变得失落和悲戚的表情,这个四十多岁的副领队,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轻轻把身子凑到杨默的身边,小声说道:“杨总,您坚持把这首曲子放在今天压轴表演……回去以后,就不担心有人说闲话?”
说着,这位实际职级其实还要比杨默高上两级的副领队咬了咬牙:“要不这样,杨总,趁着一会儿日方还有一场表演,我现在去跟主办方协调一下,咱们临时加一场节目,他们应该也不会反对的……这样的话,只要这首故宫的记忆不是最后演出的,回国后,有人就想要做文章,也做不了太大。”
正在聚精会神看着台上的土狗同学演出的杨默闻言,有些意外地转过头来,看着这位由官方指派过来随行,之前一直跟他亲热但不亲近的副领队。
他自然知道对方是在提醒什么。
《故宫的回忆》这首曲子,论及惊艳程度,即便在后世,也绝对可以排在华夏音乐的前三名;
但这曲子有一点不好……它是标准的高开低走,最后再来升华的曲调结构。
在曲子的中间部分,有着一段颇为不短的低沉而压抑的间奏,因此整首曲子听下来,那种“俱往矣”的遗憾和悲壮,才会如此的强烈。
如果这首曲子如同原本的历史一般,是由岛国的音乐组合神思者来创作/借鉴创作和演出的,那自然不会存在任何问题;但今天是中日文化祭,领队的又是杨默这个央企干部,那么把这首曲子放在最后压轴,那就很容易被人拿来做文章了。
就像这位副领队说的,一旦回国,指不定就有人拍着桌子质问:“你把这么一首如同日薄西山般的曲目放在最后来演奏,到底想要暗示什么!?”
要知道,这次的中日文化交流,华夏代表团这一方准备的节目可绝对不仅仅只有今天晚上的那么几个,别说还有传统戏曲、歌曲等一众备选了,哪怕是大华公司这边“原创”的纯音乐,也不只有《象王行》、《千年的祈祷》和《故宫的回忆》这三首……某个毫不知廉耻的剽窃者,早早地就把关大洲老师Jannik的那些经典作品全部搬过来了。
所以,副领队真的很难理解杨默为什么要这么安排,虽然他并没有听过节目名单上最后被临时划掉的其余几首纯音乐,但从今天的现场感受来说,他绝对不会相信大华公司最终没有进入名单里的那几首纯音乐比《故宫的回忆》差多少。
说实话,也就是他今天在现场大受震撼,被那一首首惊艳到足以传世的音乐激荡的难以自己,否则的话,他是绝对不会好心提醒身边这个以国企干部身份抢了他活计和荣誉的家伙的,更不会主动挺身而出,想要跟主办方协调追加节目的事情。
孰料杨默闻言,只是笑了笑:“不用。”
副领队顿时急了:“杨科长……你要不要再认真考虑一下?”
情急之下,他连称呼都从杨总变成了杨科长。
杨默缓缓摇了摇头:“我这次来岛国,工作不仅仅只有今天的中日文化交流而已,所以,我之所以刻意安排《故宫的回忆》当做压轴节目,就是要给岛国人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降低他们民众的抵触心理……这里面的逻辑有些玄妙,一时半会解释不清……总之,你不用管就是了。”
岛国对于华夏的心情一直很复杂,崇慕中掺杂着敌视;敬畏中掺杂着轻视;亲近中掺杂着防备……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现在的华夏不是后世那个国力强大到已经可以说出“这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叫华夏,另一个叫外国”的国度;
尚在蹒跚艰行的它,此时需要借用岛国的市场和经济来汲取营养,从而快速恢复元气;
因此,在PUA岛国去实现自己的目的之余,又不至于让这些性格矛盾的小猴子在群体意识这个层面于胡思乱想中产生应激反应,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所以,还有什么能比一个看上去曾经辉煌无比,但如今日已然没有什么威胁能力的邻居,更能让他们安心,并且彻底放下戒备,用一种带着唏嘘的向往,去承认它们过往的伟大呢?
………………
不出所料,中日文化祭第一天晚上的文艺汇演一经播出,就引起了飓风过境般的轰动。
哪怕是再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NHK电视台转播的那些华夏音乐,也是听的如痴如醉,纷纷致电NHK,询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在市面上买到这些音乐的专辑(NHK已经拿到这些曲目的商业授权,而他们也有自己的唱片发行部)。
而岛国的商家也不是蠢人,巨大的震撼后,纷纷掏钱向NHK付了版权费用后,开始在自家店铺门口搭起录像机,然后直接就用录下来的转播现场画面和音乐,开始招揽起来往的客人来。
短短两天时间,中日文化祭还没正式结束(计划举办三天)呢,东京、大阪、京都等一众岛国城市的大街小巷,便全部充斥着那些华夏音乐的声音,那种炸街的效果甚至比千禧年初乍经韩流的华夏还要夸张。
而对于这种现象,岛国的媒体却没有出现任何批判的声音,反倒全是对于华夏文化的溢美之词,不少媒体甚至在报纸上惊呼:“历史底蕴的巨大差距无法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时隔千年,岛国再度沐浴在华夏文化的神光下!”
而看到这种宛如五十万般的眼球标题,正在温泉酒店里休息的杨默有些不忍直视上面那些几乎称得上是跪舔的“反思”内容,轻轻放下报纸,然后对着身边的穆大小姐笑了笑:“雅儿同志,时间差不多了,你那边的计划可以开始行动了。”
穆丽雅从矮桌上厚厚的资料堆里抬起头来,笑吟吟地应了一声:“嗯……”
喜欢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