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随着第一缕晨光穿透窗帘,秦文便已起身。他穿戴整齐,准备迎接酸枣会盟的第一天。在院中,他简短地练习了几下剑法,以清醒头脑,凝聚心神。
用过早饭后,秦文召集了徐茂公、岳飞、李存孝、杨再兴和赵公明等人,再次确认了各自的任务和计划。他强调了在会盟中保持警惕和沟通的重要性,并要求大家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随后,秦文带领着他的核心团队前往会盟的会场。会场设在城中的校场,已经聚集了许多诸侯和他们麾下的谋士武将。阳光下,各色旌旗飘扬,士兵们列阵整齐,气氛庄重而紧张。
袁绍作为东道主,站在高台上,迎接着陆续到来的诸侯。他看到秦文一行人,便亲自下台迎接,满脸堆笑:“秦将军,诸位英雄,快请上座。”
秦文还礼,表示感谢,并在袁绍的引导下,带领团队走向为他们准备的座位。各路诸侯的目光纷纷投向秦文,有的带着好奇,有的则是审视,共二十路诸侯。
会盟正式开始,袁绍站在高台之上,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能穿透历史的迷雾,直视汉室的未来。他的话语铿锵有力,回荡在会场的每一个角落,激起了在场诸侯的共鸣。
“诸位英雄,今日我们齐聚一堂,非为私利,而是为了汉室的存亡,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宁!”袁绍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汉室的忠诚和对董卓暴政的愤慨。
“董卓,这个篡权夺位的逆贼,他以残暴的手段,废黜少帝,立幼主,把持朝政,肆意妄为。他不仅破坏了汉室的法统,更将天下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的暴政,让汉室的威严荡然无存,让百姓的生计无以为继。”
袁绍的言辞中透露出对汉室的忠诚和对董卓的深恶痛绝。他深知,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对抗董卓的暴政,才能恢复汉室的正统。
“我袁绍,虽不才,愿以身许国,与诸位英雄并肩作战,共同讨伐董卓,恢复汉室的荣光!”袁绍的誓言掷地有声,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决心和勇气。
接着,各路诸侯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有的诸侯言辞激烈,表示愿意立即出兵;有的则较为保守,提出需要更多的准备和联盟的稳固。
秦文在适当的时机站起身,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诸位,董卓的暴政已经让天下苍生受苦,我们作为汉室的忠臣,有责任站出来,为天下除害。我雁门虽然地处边陲,但愿意倾尽全力,与诸位一同讨伐董卓。”
在秦文发言完毕后,会场内响起了一片赞同之声。曹操站起身,向秦文点头致意,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充满了力量:“秦将军言之有理,董卓乱政,祸害朝纲,我曹孟德也愿倾力相助,共扶汉室。”
刘备也随后发言,他的声音温和而充满诚意:“秦将军的忠义令人钦佩,备虽力薄,但愿意与诸位同仁并肩作战,为天下苍生计。”
孙坚则拍案而起,他的声音洪亮,震撼会场:“董卓逆天而行,我江东子弟岂能坐视?秦将军,我孙文台愿率江东儿郎,与诸位共赴国难。”
秦文对各位诸侯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深知这些盟友的重要性,也明白在接下来的会盟中,他们之间的团结将是成功的关键。
随着讨论的深入,各路诸侯在共同的目标和理念下逐渐达成了一致。在紧张而庄重的气氛中,众人决定歃血为盟,以此表达他们对讨伐董卓、恢复汉室的决心和承诺。
在校场中央,摆放着一张长桌,桌上放着一只铜盆,盆中装着黄酒,首先上前,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诸位,今日我们在此歃血为盟,誓要同心协力,共讨国贼董卓。让我们的热血见证我们的誓言,让我们的行动彰显我们的决心!”
孙坚紧随其后,他的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我孙文台愿为先锋,率先攻破汜水关,为联军铺平道路。愿天下英雄共鉴此情此义!”
秦文也上前,他的声音坚定而清晰:“雁门虽远,但忠心不减。我秦文愿与诸位一道,为汉室江山,为天下苍生,贡献绵薄之力。”
随后,诸侯们依次上前,滴血入盆,宣誓效忠盟约。仪式结束后,众人回到大帐内,秦文见到了许多他之前未曾谋面的诸侯,包括陶谦、刘秀、孔伷、袁遗等。他特意观察了刘秀一番,但并未过多在意,毕竟这些人的势力范围与他的并州相隔甚远,短时间内不太可能有直接的冲突。
在众人相互寒暄之际,秦文站起身,他的声音在帐篷内回荡:“诸位,诸位,请听我一言。董卓残忍暴虐,其罪行罄竹难书。如今我们齐聚一堂,奉行大义,兴师问罪。但我们兵马众多,若无统一调度,难以发挥最大战力。因此,我们应当选出一位盟主,居中协调,统一指挥。”
北海太守孔融首先表示赞同,他点头道:“镇北将军所言甚是,统一指挥对我们的行动至关重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坚也站起身,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对,我们先选出盟主,再出兵攻打洛阳,直指长安,讨伐董卓。”
公孙瓒沉声问道:“那谁来担任这个盟主呢?”
这个问题让帐篷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在场的诸侯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渴望担任盟主,毕竟这不仅是一时的名望,更关系到今后的权势。
袁绍和袁术对盟主之位显得尤为热衷。秦文注意到袁术已经急不可耐,几乎要跳出来自荐。而袁绍虽然表面上保持着镇定,但他紧握佩剑的手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秦文环视四周,他知道这个盟主的选举将关系到整个联盟的团结与未来。他缓缓开口:“盟主之位,责任重大,不仅需要有德行和威望,更需要有统领全局的能力。我认为,我们应该通过公平的方式选出盟主。”
曹操此时也发言道:“我同意秦文将军的看法,盟主之位不应由个人意愿决定,而应由大家共同推举。”
刘备也温和地说道:“推举盟主,确实需要我们共同商议,选出最合适的人选。”
“诸位,董卓虽强,但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统一号令,同心协力,定能取得胜利。”秦文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他转身面向袁绍,“在下愿推荐本初兄担任盟主之位。”
袁绍对秦文的提议感到意外,他知道在座的诸侯中,秦文无论是官职还是战功,都极具竞争力。他心中虽喜,但表面上仍保持着谦逊。
“哪里,哪里,”袁绍站起身,故作推辞,“在场的各位,论征战沙场,谁能比得上子义兄?这盟主之位,非子义兄莫属。”
孙坚随即起身,直言不讳:“不错,盟主之位当由镇北将军担任。”
孙坚的直率让袁绍的脸色微微一沉,他意识到局势可能对自己不利。
秦文见状,迅速接过话题,高声道:“袁太守出身名门,四世三公,家族中人才辈出,是汉室名相的后裔,足以担任盟主。盟主之责,不仅在于统兵作战,更在于统筹调度,维护后勤。在下年轻,对于征战之外的事务尚有许多不解之处,这盟主之位,非本初兄莫属。”
秦文的这番话,既表明了自己对袁绍的支持,又巧妙地解释了自己不适合担任盟主的原因。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袁绍的信任和对大局的考虑。
曹操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认同:“秦文将军所言甚是,袁绍大人出身显赫,经验丰富,足以担此重任。”
刘备也温和地说道:“确实,袁绍大人是合适的盟主人选。”
在秦文、曹操和刘备的支持下,其他诸侯也开始重新考虑。袁绍见状,知道自己不能再过分推辞,否则可能会失去这个机会。
“既然诸位如此看重袁某,我若再推辞,便是不识大体了。”袁绍终于接受了盟主之位,他向在场的诸侯鞠躬,“我袁绍定会竭尽全力,不负众望,带领我们共同讨伐董卓。”
喜欢三国开局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