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安娜躺在李旭东怀里,“你说说你这几年都干了什么呗?”
“我没做什么大事,就是在黑省找了座石油矿,现在还在勘探新的矿脉呢。你呢?你不联系我,我还以为你结婚了,不要我了,我在你家门前都紧张死了,一会儿你要陪我!”撒娇李旭东也会啊。
“我没干什么,从瑞士回来我就知道自己怀孕了,所以我基本上都是做文职工作,偶尔去一趟瑞士,我也想碰到你啊,可是我怕我到了你们四九城,你的夫人在家里,那就不好办了。”
“我的夫人都在香江,只有你不听话,你要是在香江就好了,我有些欧洲的业务准备交给你,你愿意接受吗?”
“什么业务?不会是金融吧?那可是我的强项。”
“除了金融,还有带孩子的业务,你愿不愿意?我有些不记名债券需要打理,你要是愿意的话就最好。而且我在法兰西有座古堡也需要打理,在阿美莉卡也有个农庄,你可以带着儿子去那里度假也行,长住也行,都依你。”
“你到底有多少钱啊?这么挥霍。”
“我很穷的好不好,我穷的只剩下钱了。而且我对赚钱不感兴趣,我只喜欢花钱。”李旭东这比装的比那谁都要牛。
“哈哈哈,你的话听起来可真带劲儿,爱死你了,你别动,我来!”瘦弱的女人也可以拥有一颗彪悍的心灵。
在海参崴呆了四天,其中两天时间是在海上度过的,李旭东捕捞了很多鱼获,不管认不认识,全都装在了空间里。其实也没多少,只是把空旷了的冷藏车填满了而已。
马上就是分别的日子,李旭东叮嘱安娜,“你一定要先到安达县的石油基地一趟,再去趟香江认认自己家的门,我把我的所有地址都写给你,总有一个地方有我在等你。如果可能的话就和大家一起住,家里的三个夫人都各自有擅长的工作,但是家里只有你的文化水平最高,而且我们的李逸河你教育得非常棒,说心里话,我真的很想你不再分开了,要知道找你我找的很辛苦。等我再到香江的时候我们一起开家电视台,我写剧本你拍摄,我写歌曲你来唱,多好啊!”
“那好吧,我会过去一趟的,但是我希望大家都公平一点,没问题吧?”
“没问题,我先回黑省,然后我会调集一吨白酒给老爷子,他能喝了吗?”
“你可别小瞧俄罗斯男人的酒量,我们是什么?我们是战斗民族,明天的饯行酒你别喝醉了,走不了可不要怪我啊!”安娜深知战斗民族对酒精的渴望。
第二天的饯行酒果然痛快,一桌子的男人全都醉醺醺的倒在地上,李旭东没事人一样逛了一遍大街,顺走了几件毛皮大衣,吻别了怀中的爱人,潇洒地开着老丈人送的伏尔加小车上路了。
一路上既不带火花,也没有闪电,只有无尽的雪花伴随,汽车在风雪中摇摆不定,李旭东也不敢开快了,平安是福,过关的时候李旭东也轻松得很,什么护照之类的都不需要,直接给批条,所有的士兵都要敬礼。
出了俄罗斯,就进入牡丹江地界了,李旭东只能慢慢得开着车,一个人出行就这点麻烦,想睡觉了只能找县城的招待所,没个能换手的司机。而且道路也不好走,车也没有定制的越野好开,不过胜在皮实,打了几次滑,车子照样上路。
一路上走走停停,终于在十一月月底之前赶到了哈市,李旭东发誓这辈子能不碰方向盘就再也不碰方向盘了。哈市里面熟人就多了,找到省委办公厅,领导们都认识李旭东这位大名鼎鼎的财神爷,好烟好酒好招待,李旭东痛痛快快的洗了个热水澡,送了几件商标都没拆的毛皮大衣给领导们。
这个年代,老大哥的东西就是宝贝,李旭东要一吨白酒送到边境线上给岳父,没啥说的,看在李旭东的面子上必须安排,至于李旭东要的飞龙那还不简单,随随便便就凑了二十只,还安排最牢靠的司机把李旭东送到了基地。
李旭东回到基地,马上就有大量工作摆到了他的桌案上,首先是人员增加了两倍,房屋不够住的问题,然后是伙食标准明显下降,再是安全问题,新来的同志没经过专业训练就违规操作机器,致使三位工友被倒下的杆子砸伤,其中一位受伤的还是钻井队队长铁人王。
李旭东大手一挥,所有刚到基地的同志全部参加军事训练,为期一个半月,由警卫营负责操练,白天训练,晚上听课。伙食照旧,房屋不好解决就大通铺,男女宿舍分开,免得出现什么不好的事情,同时组织警卫营围猎,还是老规矩,除了食草动物母的和小的不能打之外,别的都可以打。另外加大采购力度,草原上的牛和羊可以多买些,冬天肉不会坏。
新来的同志按正常的工资标准发放,是学徒就拿学徒工的工资,补贴不变。消息一传出来,新来的同志们虽然有些不开心,但是他们没资格评论。李旭东的海鱼也找了个机会拿了一部分出来,太好的材料李旭东还是舍不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北风呼啸,阴风怒号,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变化还是挺大的,大家转战第二口井,专家们开始积极寻找第四口、第五口油井的位置了。
同志们的热情还是挺高的,偶尔大家也聊聊工作和生活,尽量说说自己的猎奇生活,地质专家王乐说的是野外的经历,李旭东说的是自己如何走运,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一路上贵人扶持,平步青云,他连自己拿几级工资都不知道,只晓得上了三百,众人看向他,只觉得自己这把年龄都活到狗身上了。
他们对李旭东的升级史十分感兴趣,听他耐心的说完,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什么神仙手法啊,从四十九元伍角的办事员直接成为一百七十多元的教授,虽然没有那个学校承认,但大家都是这么叫他的啊。
大家想说不合理吧,又觉得他的贡献这么大,即使拿最高的工资,子子孙孙要拿多少代才拿的回捐赠给国家的钱啊。心里甚至还隐隐为了这位小兄弟感到委屈,觉得李旭东真是个好同志。
人就是这样,你比我年轻,比我工资高,那好吧,拿成绩出来比一比,看看谁的功劳大,如果功劳只比我大一点点,那没啥说的,该妒忌还是妒忌,但是如果不具备可比性了,那也没啥说的,咱有自知之明,只剩下羡慕和崇拜,不会有半点的妒忌之心了。
李旭东知道铁人王的事迹,这人是个拼命三郎,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下,因为缺少重晶石粉,所以不得已在第二口油井打到七百米的时候,毅然决然的带着工友们跳进水泥浆池,用身体当搅拌机用,十足的狠人一枚,当然跳进水泥浆池的不止他一个,但历史就是这样,只记住第一个人,如同历届世界杯一样,谁记得亚军和季军是谁么?
工人中需要树立典型,干部里也要有带头人,专家也需要一个这样的榜样,突出一些事迹,才好宣传,所以李旭东并没有干涉政工干部的工作,到时候出了什么事情该追责就追责,该表彰就表彰。
为了不能让英雄铁人王过早地因为胃癌而凋谢,李旭东决定要把后勤工作抓起来,让工友们吃好的,喝好的,酒定量供应,坚决不能让工友们放肆喝酒,要知道东北的冬天冻死的酒蒙子不在少数。
身体检查也是必须的,向领导申请医疗团队不是什么难事,派封电报到四九城,领导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协和医院马上组织了医生进行援助。
伙食供应商是李旭东本人,还是免费的那种,只是定制三十台冷藏车,还改装两艘拖网捕鱼船耗费了一些时间,三位夫人把能装的高科技都装上了船,只需要油料足够就可以实现自动追踪大鱼群,捕鱼、打捞、取水、解鱼、罐装、冷冻为一体,只是很多方面还需要人工流水线操作,远远达不到后世的标准。
肉类进口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大量筛选过的牛羊猪肉经过冷冻,直接装上运输船送到大连,大米和小麦也是香江仓库里的,都是精米和好面,李旭东还把库存的所有肉食和鱼类全部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小菜的问题无法解决,只能是萝卜、土豆、大白菜为主,想要盖温室大棚都盖不了,塑料薄膜根本就没法用,要用也只能用玻璃阳光房,成本大的惊人不说,玻璃都得是双层的,不然两面温差太大,玻璃冻裂都有可能。
对于石油基地的好吃好喝,不知情的人都很羡慕,人情往往就是这个时候起作用,谁家的孩子马上要毕业了,需要提前物色一个岗位,最好是又轻松又福利待遇好的单位,这些人家没有太大的本事,只能是托关系,这里条件虽然艰苦了一点,但找到李旭东这里的也不少。毕竟在石油基地,有李氏家族的全力赞助,都可以衣食不愁,每个月的工资都不用花,也没地方需要花钱不是。
尤其是每年还有额外的年休假,可以和探亲假连在一起休,这可是这个单位才特有的福利,关键是工资奖金和补贴还照发。
好些小领导的子女都想进来,就比如林业局的孩子,你不是需要木头做房子么,好说好说,我家崽子或者是侄儿你不得安排个岗位?
李旭东很不习惯这种吃拿卡要,统一回复道:“要进来可以,但是有条件,先体检,再军事训练三个月,晚上上技能培训课,然后考试,合格者录取,不合格的想留下也可以,白天干临时工的活儿,晚上继续上课,直到考试合格才能上岗,所有人一视同仁。”
坚持军事训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家卫国,更是锻炼下属的服从能力,做到令行禁止。
没有谁觉得不公平,毕竟这个年月都是要脸的,自家孩子如果不行,那是自己也没脸。咱不能跟那些落下残疾的伤残军人比,只有他们能被李总指挥特批进基地上班,东北这片地方读书是真赶不上南方,但是招工指标多啊。而且距离招工还有小半年,这时候不逼着自家娃上进,还能干啥。
基地的副总指挥老靳刚来没多久,李旭东和他不熟,这人很注重宣传,大广播里天天播送报纸上的新闻和工人们、战士们的光荣事迹,这些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他的宣传很好的改变了很多人的思想,让大家都以苦为乐,积极进取,李旭东也积极响应,写下了《我为祖国献石油》和《小白杨》的歌曲,老靳还特意找了乐队来伴奏,还别说,听了这样的歌曲,工友们干活都比以前有劲头,士兵们也觉得自己的站岗放哨是有价值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只是副指挥老靳有些思想理念和李旭东有些冲突,他觉得这么好的米面粮油和大量的肉食不该就这么吃了,号召大家忆苦思甜,一日三餐不能都吃干的,至少要改成两干一稀,而且他还号召大家三天吃一顿忆苦思甜餐,并把这个事情当做先进事迹独自汇报了上去。
国家宣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李旭东知道自己即使反对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毕竟这是为了更好地宣传艰苦朴素。
这事儿要是搁在一般人身上也就这么地了,可李旭东却不这么认为,天寒地冻的极寒之地,大家连睡觉都睡不好,工地上日夜不停的打夯声和各种卡车经过的噪音混杂在一起,那些老专家们多多少少有些神经衰弱的症状,要是再吃不好,建设祖国的意义在哪里?何况这钱是香江爱国商人出的,这些机器设备和肉食都是他们指定供应给基地的,根本不需要工友们节省这笔开支。
没有谁天生愿意吃苦,但是大家还是选择了接受现实,现在的吃食已经比在家的时候好很多了,经常能吃到肉,还有什么脾气呢?当然大家即使有脾气也不敢说出来。
石油工业部的领导也觉得这事李旭东还真不占理儿,好吃好喝的都被你们安达县的石油基地给占了,别的基地咋办?
不患寡而患不均,他们就没想过这些东西都是李旭东弄来的,部里就简单的出了些专家和勘探队,其他的啥也没有出。
李旭东的认知错误被抓住,他成了反面典型,认为他这是浪费爱国商人的粮食,消耗爱国商人的热情,李旭东自己家里捐献的食品都不能随意消耗了。
基地里的人都知道李旭东是一番好意,暗地里为李旭东加油鼓劲,李旭东也不着急,表示让子弹多飞一会儿,众人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能眼睁睁看着李旭东挨批。
一船新的物资运到安达县,随车的还有一位美娇娘陈雪茹,她就轻飘飘的说了一句话:“我家在香江的工厂里算是一般偏上的,水平也就这样了,难道内地的工友们还比不过香江工友们吃的喝的?再说吃饱了吃好了才有力气干活,你们忆苦思甜是没错,但是有吃的还不让吃,你们脑子里是不是进水了?还是脑容量太小了?容不下工友们过上好日子?”
上纲上线好像谁不会似的,要不是李旭东在这里,陈雪茹才不会这么卖力的赞助呢。
喜欢穿越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