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边疆,烽火连天,外敌的铁骑如狂风般席卷而来,边境的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至京城。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紧张。李治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诸位爱卿,如今外敌来犯,边疆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朕痛心疾首。”
大臣们个个面色沉重,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武媚娘站在一旁,神色严肃地说道:“皇上,当务之急是迅速调兵遣将,抵御外敌,保卫我大唐疆土。”
李治看向武媚娘,说道:“媚娘,此前我们在诸多政事上存有分歧,但此刻面对外敌入侵,我们必须放下争执,共同应对。”
武媚娘微微颔首,说道:“皇上所言极是,臣妾定当全力协助皇上,共渡难关。”
一位将军站出来说道:“皇上,末将愿亲率大军出征,抗击外敌。”
李治问道:“你需要多少兵马?”
将军思索片刻,回答道:“至少十万精兵。”
武媚娘插话道:“十万兵马调往边疆,京城防务恐会空虚。”
李治陷入沉思,说道:“媚娘所言不无道理,那该如何是好?”
这时,一位大臣说道:“皇上,可从临近州县抽调部分兵力,再加上京城的禁军,凑足十万之数。”
武媚娘摇摇头,说道:“这样一来,地方防务又会削弱,恐生内乱。”
众人陷入了沉默,朝堂上的气氛愈发压抑。
李治站起身来,说道:“朕决定,先从京城抽调五万禁军,再从临近州县征集五万兵马,组成十万大军,交由李将军统领出征。”
武媚娘说道:“皇上,兵马调配需迅速,但粮草军需也得跟上,不可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
李治点头道:“媚娘提醒得是,朕即刻命人筹备粮草。”
武媚娘接着说:“此外,还需派遣使者前往边疆,安抚百姓,稳定民心。”
李治说道:“就依媚娘所言,速去安排。”
在御书房中,李治和武媚娘继续商讨着战略部署。
李治说道:“媚娘,此次敌军来势汹汹,朕心中着实担忧。”
武媚娘安慰道:“皇上不必过于忧虑,我大唐将士英勇善战,只要战略得当,定能击退敌军。”
李治问道:“媚娘觉得李将军此去,胜算几何?”
武媚娘分析道:“李将军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只要后方支援及时,胜算还是很大的。但我们也需做好最坏的打算。”
李治眉头紧皱,说道:“最坏的打算?媚娘是指……”
武媚娘说道:“若前线战事不利,我们需准备第二道防线,以防敌军长驱直入。”
李治说道:“媚娘考虑周全,那这第二道防线当如何布置?”
武媚娘指着地图说道:“可在这几处关隘增派兵力,加固城防。比如潼关、虎牢关等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派重兵把守,定能阻挡敌军。”
李治看着地图,说道:“嗯,就按媚娘说的办。媚娘,那后勤补给路线也需确保安全,你有何想法?”
武媚娘思索片刻,说道:“皇上,可派一支精锐部队沿途护送粮草,同时加强情报收集,防止敌军偷袭补给线。”
李治点头:“甚好,此事就交由你安排。”
在出征前的动员大会上,李治亲自为将士们送行。
李治高声说道:“将士们,你们是大唐的勇士,为了国家的安宁,百姓的幸福,此去务必奋勇杀敌,凯旋而归!”
将士们齐声高呼:“愿为皇上效命,保卫大唐!”
武媚娘也说道:“诸位将士,本宫在京城等待你们的捷报,大唐的荣耀与你们同在!望你们英勇作战,早日归来!”
大军出征后,李治和武媚娘每日都关注着前线的战报。
一日,李治收到一封加急战报,脸色骤变。
武媚娘急切地问道:“皇上,可是前线有什么变故?”
李治说道:“敌军狡诈,设下埋伏,我军初战失利。”
武媚娘说道:“皇上莫急,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当及时调整战略。”
李治说道:“媚娘,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武媚娘思索片刻,说道:“可命李将军暂时收缩防线,等待援军。同时,派出间谍混入敌军,扰乱其军心。”
李治说道:“好,就依媚娘之计行事。”
过了几日,又有新的战报传来。
李治急忙打开,看后说道:“媚娘,李将军按照我们的部署,稳住了局势,但敌军攻势依然猛烈。”
武媚娘说道:“皇上,此时我们更要坚定信心,相信李将军定能扭转战局。”
李治说道:“朕已下令加快援军的集结和出发。”
武媚娘说道:“皇上英明,有了援军,前线将士定能士气大振。”
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又有好消息传来。
信使在朝堂上高呼:“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李将军率军大破敌军,收复失地!”
李治和武媚娘相视而笑,朝堂上一片欢腾。
李治说道:“此次胜利,多亏了媚娘与朕协同决策,将士们英勇奋战。”
武媚娘说道:“皆是皇上英明领导,将士们用命,大唐方能取胜。如今边疆初定,还需安排好战后重建事宜。”
李治说道:“媚娘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你负责。”
经过这场危机,李治和武媚娘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共同为大唐的未来继续谋划着。
喜欢武则天生死之间的不凡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