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当初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丘山行刺事件,早已被时间消磨被人们渐渐的遗忘。南丘山上盛开的桃花也已经凋零了四次。
四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四年里朱子厚变得越来越像,朝臣们眼中希望的明君那样。勤于政务,轻摇减赋。广开言路,重用贤臣。经筵不断早朝不缀。君臣其乐融融,一幅盛世景象。
但是自从平阳公主半年前大婚之后。皇帝就隔三差五龙体不适,经筵经常不开,早朝时常不上。一切事物均由内阁呈送司礼监。皇帝以早朝时间太早,体恤年老臣子的名义,早朝改为每月初一一次,其余的改为午朝,就这样还经常罢午朝。
难道有奸佞小人蛊惑圣上,致使圣上疏于国事?
大乾启德四年十一月初一。天未明,夜未央。三更早起,晨鸡鼓,又是一天早朝时。
宫内四更天的绑子,刚打了头遍。朱子厚就迷迷瞪瞪的起床了。自从平阳公主大婚搬出皇宫之后,毕云又回到了以前的苦日子。虽然皇爷将早朝改为每月一次,但是每月早朝皇爷是必上的。这就苦了毕云,每次都要费好大劲才将朱子厚唤醒。
昭和殿内外灯火通明,伺候的宫人比原来多了好多,太监宫女各司其职。原来朱子厚身边的那六个人宫人,除了王保和汪直,其余的人都被平阳打发走了。宫内势力盘根错杂,不清不楚的人绝对不能待在皇帝身边。
南丘山那次事件之后一道圣旨改变了宫内的格局。
毕云成了御用监的掌印太监。掌办御前所用之物,照顾皇帝衣食起居。
章栋为尚衣监掌印太监。掌管皇帝的冠冕、袍服、靴袜等。
全永为尚宝监掌印太监。掌管宝玺、敕符、将军印信。
郝华安为印绶监掌印太监。掌管古今通集库以及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图书、勘合、符验、信符...
柳一舟为皇城锦衣卫千户所千户。
皇城分为内外城,内城就是紫禁城,皇帝和后宫的贵人们都住在这里。外城则是为宫内服务的一些衙门,太庙,祭坛,皇家园林,太液池等。
太液池分为上液池,下液池。太液池和周围的宫殿,园林组成了西苑。
昭和殿就是西苑里的主殿,位于下液池。朱子厚早就呆腻了死气沉沉的紫禁城,平阳公主大婚第二天就从紫禁城搬到了西苑。西苑比起紫禁城要有趣的多,有山有水,还有大乾历代帝王修建的豹房虎城,仿照江南著名园林修建的园林等。紫禁城里除了冰冷宏伟的宫殿就是高高的朱红高墙和西苑没得比。
搬到西苑之后所有的吃穿用度都有西苑自己出宫采买,帮办。俨然已经从皇家紫禁城分离出来。所有的事情运做都不经过后宫那些条条框框规矩的束缚。西厂每半年都有大批大批的银子押解进京。
西苑的宫廷防卫就交由柳一舟的皇城千户所,虽说是个千户所但是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全,又从各个宫城卫所抽掉了两千忠心耿耿的宫卫充入锦衣卫驻皇城卫所。实际在册的西苑侍卫已经有三千人,昼夜不停卫戍西苑。
如今的西苑内外如铁通一般,西苑有自己的小厨房。里面的厨子都是王保从尚膳监里挑选的身家清白的太监。以后的膳食都直接在西苑里做出来直接送到朱子厚面前,不从御膳房做了,少了很多道步骤和时间,既方便又安全。
“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王保大唱一声,退了回去。
朱子厚睡意朦胧的坐在龙椅上,大乾男子十六岁便算成年征发徭役也是以十六岁为界。过完今年,朱子厚就算十六岁了。两宫太后听政的权力算是要到头了。
皇太后蒋氏坐在凤椅上隔着屏风,贪婪不舍的享受着这最后高高在上接受百官朝拜的感觉。大概是最后一次了吧...
“臣礼部尚书孔时行有本启奏!”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使得大殿中的人震耳欲聋。
朱子厚一个激灵,清醒了许多。一个眼神示意王保。
“皇上有旨,准奏!”王保上前一步高声唱道。
“启奏皇上,匈奴汗国遣特使,来我朝缔交国书。如今人就在金水桥求见皇上,请皇上准许匈奴特使上殿,接受朝拜!”
匈奴特使来了。朱子厚一听顿时就来劲了,赶紧让匈奴使者上殿来。大乾与匈奴的仇,不是一天两天了。自大乾开国以来,就与匈奴刀兵不断,但是一直处于弱势。匈奴骑兵,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来无影去无踪。大乾的边军根本就追不上人家,只能被动的防守挨打。
这几年来更是嚣张了,经常连年犯边。在边关烧杀抢掳,致使边关百姓流离失所。朝廷的边军也是无可奈何,等得到信儿。小股兵力又不敢出城冒险,集结大军有需要时间调度。等大军到了,匈奴骑兵早就没有影儿了。
再说就是面对面的碰上了也不见的会赢。大乾对匈奴用兵,除了文武伯商言的那次险有胜者。
商言以前教朱子厚读书的时候,就经常和朱子厚讲匈奴乃是大乾的跗骨之蛆。要是不及时采取措施,让他们继续这么发展下去,将是大乾的心腹大患。
去年这个时候还在边关劫掠了一番导致边关告急,今年为何匈奴王派遣使者来乾,满朝文武都搞不清楚匈奴王的意图。只能静静的等待着匈奴使节的到来。
匈奴使团来的人不少,有资格上殿的使臣就只有两个人。一个正使,一个副使。
“匈奴汗国使团正使伊斜余参拜大乾皇帝陛下!”
“匈奴汗国使团副使呼延耶参拜大乾皇帝陛下!”
没有让他们起来,朱子厚就这么居高临下的看着他们“你们两个就是匈奴使节?好大的胆子!你们连年犯乾,劫掠边关,杀朕子民。还敢派人来?不怕朕杀了你们?”
“大乾皇帝陛下,我匈奴汗国班单单于仰慕大乾文化已久。故而特遣下臣们远道而来,带着礼物与盟书特来觐见陛下。大乾是礼仪之邦,儒家孔圣人曾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下臣为匈奴使节,代表我国单于。陛下是否先让下臣们起身回话?”
“呵呵...孔老夫子的话是针对朋友的!你们匈奴可不是朕的朋友!不在自己的地方好好放你们的牛羊,跑到别人家里烧杀抢掳。在你们匈奴人眼里朋友就是这样的?你们就跪着回话吧!”
伊稚余淡然一笑也不恼道:“...皇帝陛下,下臣这次前来奉了单于之命就是为了解决大乾与我匈奴之间纠缠百年的问题。大乾乃是上国,陛下心胸更是比草原还要辽阔。怎会如此对待他国使节呢?要是下臣跪着无法缔交我国国书,望陛下允下臣等起身回话。”
朱子厚皱着眉头看着笑嘻嘻的伊稚余,伸手不打笑脸人,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计较跪与不跪的问题,就太没有大国风范了。朱子厚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什么都不懂的皇帝了。四年里在平阳的督促下,跟着内阁各位阁老们学习治国之道。
沉着脸默许又行一礼站起来的伊稚余。
看着他又道:“我们匈奴每年南下也是无奈之举,一到冬天,草原大学牛羊冻死无数。要是不南下向大乾借粮,我匈奴的冬天就难过了。现我国单于也明白了,常年如此非朋友相处之道。故而特遣下臣前来,欲与贵国缔结盟约,缔交国书。”
“结盟?”顿时朝野上下哗然一片,议论纷纷。朱子厚皱着眉头低头思索。
匈奴与大乾结盟?这倒是新鲜。两个互相之间打了近百年,仇深似海,现在竟要结盟。
“是的!大乾皇帝陛下!下臣特带来了我国国书,请皇帝陛下御览。”
接过王保手上的匈奴国书,两种文字,左边是匈奴文,右边是汉文。朱子厚看着满满当当的盟约国书,眉头越来越紧,脸色越来越青。看到最后脸色有青变红,愤怒的快滴出血来。
殿内的朝臣们都紧张的看着朱子厚,到底是什么样的条约使得皇上如此生气。内阁三阁老也忧虑的互相看着。突然,朱子厚脸色突变展言一笑,随手将匈奴国书扔给了王保道:“王公公,将这国书拿下去给各位大人们也看看。”
随后笑嘻嘻的对着伊稚余说道:“你们俩叫什么来着?”
“下臣,伊稚余!呼延耶!”
“哦!伊稚余...呼延耶...呵呵,有意思!你们两个是不是得罪了班单那个老东西,不受那老东西待见啊?”
“陛下何出此言?”伊稚余与呼延耶疑惑对视,不明白朱子厚说的是什么意思。
“若不是你们两个得罪了班单,他们怎么会派你们两个来送死呢?”
“陛下...这是何意?”
“来人,将这两个狗东西推出午门砍了!”收敛了笑容,朱子厚脸色铁青愤怒吼道。
啊?朝臣还来不及反应,殿外的大汉将军就冲了进来。拖拉着惶然失措的两人就往外走。
伊稚斜经过最先的一愣神,赶紧大叫:“陛下!陛下!这是何意?两国交战不斩来使!陛下...”
“慢着!等等!皇上!为何如此?我大乾乃是礼仪之邦,怎可做出这种有违礼法的事?纵然我朝与匈奴兵戈不断。但是自古以来,都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如此行事传扬出去,周围蛮夷小国,必嘲笑我天朝上国。使我朝国威受损,与皇上天威也不益。”孔时行是个墨守成规的老古董,行事一定要遵行礼法。见状赶紧制止道。
“不用等了!还愣着干什么?快将这两个侮辱吾皇天威的蛮夷拉出去,午时三刻明正典刑!孔大人,你自己看看这份国书吧!班单老儿,这哪是国书!这明明是战书!欺人太甚!”脾气暴躁的刘勋珅暴跳如雷的怒斥着,一把将国书甩到了孔时行怀里。其余两位阁老也是一脸愤慨,怒目而视。
孔时行疑惑的看了一眼他们捧着国书看道“...俯首称臣,朝岁纳贡,进献公主......”围着孔时行看国书的大臣们小声的念了出来,越念声音越小,越念胸中怒火就朝脑袋上涌。到了最后,一位大臣终于忍不住了上去就给了伊稚余一脚。这就像一个信号,朝上的大人们也不管不顾什么朝堂礼仪,也不怕君前失仪,一窝蜂的上去。一阵拳打脚踢,乱哄哄的就跟市井之徒一般。
什么污言秽语都蹦了出来。
“好你个混账...茹毛饮血的野蛮人!胆敢如此...胆敢如此...”
“入,你娘!龟儿子的!老子干死你个狗东西!老子干死你...”这是一名武将,挥舞着沙包大的拳头挤进人群中,打的伊稚余眼冒金星,两人连连大叫。
“陛下!陛下!下臣冤枉!这不是下臣要缔交的国...”
场面极度混乱,内阁和六部的高官们碍于身份没有参与,但是也没有阻止。纠察御史也没有出面制止,反而加入到了围殴大军中,殴打漫骂声很快就淹没了两人的叫声。
皇太后躲在屏风后面,隐约露出了意味深长轻笑,转眼又消失不见。
朱子厚在龙台上看得津津有味,指手画脚!
“诶!陈大人,用点力!使劲打!”
“赵大人!赵大人!往下面打,下面,对!就往那踢!”
“钱大人...”平时沉闷无趣的早朝竟然变得这么...这么有趣。要不是王保拉着朱子厚恨不得自己加入围殴的行列中。
在外面伺候着的小太监们听到,平时肃穆庄严的太和殿竟然如此喧闹,大着胆子探头探脑。见到这一幕,下巴都掉到了地上。看来无聊了的宫内生活又有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