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惯例,最后还有一个提问环节。
台下齐刷刷地举起一片手臂——
或许教授们在这种情况下还比较矜持。
但学生是无所谓的。
而且还有很多学生是被自家导师怂恿着提问。
很快,坐在第三排的一名年轻女性被杰夫选中,第一个发言。
从年龄来看,她可能连本科都还没有毕业。
“杰夫教授,关于你们的悬赏,是只要解开问题就能拿到么?还是有其它要求?”
其实这是大部分人都关注的问题。
“当然有一些具体的要求。”
杰夫示意对方先坐:
“具体的条款,会在我们研究所主页的说明文档中详细列出,我在这里可以总结比较重要的两点。”
“一是成果不能直接邮寄给我们研究所,而是要发表在受到广泛认可的学术平台上,并且需要数学界给出最终的定论。”
“你们知道,研究所的力量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花在应付民间数学爱好者的来信上面。”
听他说到这里,台下顿时发出了一阵哄笑声。
正经搞数学的,尤其是搞数论的,又有谁没收到过几十上百封极品民科的来信,声称自己证明了哥猜或者黎曼假设呢?
甚至在安德鲁·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之后,还是不断有人给各国数学研究院寄信,声称他的证明方式错误,或者干脆就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所以,搞一点门槛出来,也是合情合理的。
稍微停顿一下之后,杰夫又继续道:
“第二,就是最短在成果发表的一年之后,才会正式颁奖。”
相比之下,这一条几乎没怎么引起反响——
要解决七大难题这个级别的问题,往往还伴随着全新理论框架的出现,导致论文必定篇幅极长且极难理解。
一年时间
审稿都不一定能出结果。
第一个问题回答完之后,杰夫又叫起来了第二個年轻人。
“杰夫教授,我想知道,按照您的估计,最快多长时间以后,会有第一个从贵研究所领走这笔奖金的人?”
这个问题简直正中杰夫下怀,以至于他都怀疑对方会不会是自家老板雇的托。
“这是个好问题。”
杰夫回答道: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针对每个问题给出100万美元的高额悬赏,并不只是因为这些问题本身对于科学的发展有深厚意义,更是因为数学家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得到一些同样有巨大价值的副产品”
“就以庞加莱猜想为例,尽管目前数学界普遍认为,相比于直接拓扑方案,几何拓扑学手段似乎更适合用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在尝试解决它的过程中,直接拓扑学仍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总之,相比于这700万美元最终的归属,我们更希望大家关注科学、关注数学”
“当然,如果你一定想要得到一个答案,那么我认为,乐观的估计可能会是10-15年”
台下,安德鲁·怀尔斯听着杰夫的侃侃而谈,微微点了点头。
后者刚刚的一番话,无论是出自真心还是宣传目的,都确实让他对于对方的观感大大改善。
至于那个10-15年的估计
怀尔斯只是一笑置之。
数学上的东西,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表。
或许是下个月,也或许是下个世纪。
谁能说得准呢?
而就在这个时候。
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从他的身后响起:
“老师?老师!”
怀尔斯先是一愣,紧接着回过头。
却发现是被自己“惩罚”,禁止上午来现场参会的阿拉什。
后者不知道为什么脸色有点苍白,仿佛刚刚大病过一场似的。
“阿拉什?”
这个时候,旁边的孔采维奇也回过头,看到了这个他昨天一眼就记住的年轻人,不由得打趣道:
“你来的可能不太是时候,现在已经进入提问环节了。”
阿拉什听罢,几乎是下意识地抬起头,然后整个人猛地一颤:
“第七项是庞加莱猜想?”
“没错。”
怀尔斯微微皱眉,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虽然他并不在乎那10美元,但打赌输了这件事多少还是有点闹心:
“你想说什么?”
“老老师。”
阿拉什急促地喘息了几声:
“我刚刚在arXiv上看到了一篇论文,说是已经证明了庞加莱猜想!”
“arXiv?”
相比于有些激动过头的阿拉什,怀尔斯的反应显然沉稳许多。
arXiv虽然在学术界已经有了不错的认可度,但绝对没到能跟头部期刊硬碰硬的程度。
像是计算机、生物这些学科,因为新想法的涌现和论文产出效率极高,高到常规审稿都跟不上成果的翻新速度,因此在arXiv上先占坑才显得非常重要。
但数学的论文从想法到论文的产出效率
有时候那都是论世纪来算的。
更主要的是,台上的亚瑟·杰夫刚刚才用民科的事情开了个玩笑。
而arXiv这种无需审定就可以发表的网站,无疑是民科最多的地方。
怀尔斯甚至怀疑,很可能是有人在看到现场直播之后搞的恶作剧。
然而
“但是,这篇论文的共同作者是格里戈里·佩雷尔曼,还有一个叫Chang Haonan的华夏人。”
阿拉什的回答让原本稳坐不动的怀尔斯差点跳起来。
“你确定是那个佩雷尔曼?”
阿拉什点点头:
“我专门点进去看过,非常确定。”
说话的同时,他已经把笔记本电脑拿了出来。
但还没等按下电源,就被怀尔斯给拿了过去。
根本看不出半点刚才“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
“老师,你”
阿拉什本来想问,老师你个搞数论的,能看懂这几何拓扑学的证明过程么?
但想了想又觉得,这话要是真问出来,估计师生情就完犊子了。
因此才说了俩单词就闭上了嘴。
好在,怀尔斯此时也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学生说了什么。
他从口袋里掏出眼镜戴好,然后打开了阿拉什下载到桌面上的那份PDF。
“还真是佩雷尔曼”
实际上,当看到这篇文章的第一页时,关于民科的怀疑就已经被打消了大半——
毕竟
怀尔斯从未见过能把论文格式给写得如此明白的民科
“这个Chang Haonan,怎么好像也在哪听说过”
他看着另外一名作者的信息,自言自语道:
“京城航空航天大学”
旁边的孔采维奇这时候突然开口道:
“去年12月的数学年刊上,他发表过一篇论文,证明了两项微分几何领域一直悬而未决的引理。”
经过老友这么一提醒,怀尔斯也有了印象:
“是他?”
怀尔斯还记得,之前跟一名研究拓扑学方向的同事聊起过那一期数学年刊。
虽然当时的话题核心并不是常浩南的论文,但对方还是无意中提起,那个成果有可能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产生推动作用。
但是
这推得未免也太快了吧?
他刚才还搁那寻思,说快则一个月,慢则一个世纪才有可能把前面那七个问题中的某一个给解出来。
本来以为已经给自己留足了回旋余地。
结果好家伙。
如果这篇论文中的证明过程被证实,那可就有意思了。
千禧年七大数学难题。
哪用一个月。
这连一个小时都没有。
问题的发布者还站在台上没下来呢。
就要变成六大了
(本章完)
一笔阁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