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就是那么个情况,那些投降的绿营兵纷纷割掉了辫子,跟着兰芳军队攻城略地,有的已经立下了不小的功勋,表现十分亮眼,搞得赵学宁也是哭笑不得。
不过这也不完全是好事,因为大军数量增多了,对弹药和后勤补给的需求量就更大了。
之前以兰芳本土居民和北越总督区的居民为主的后勤队伍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提供近三十万人作战所需要的粮秣和弹药了,而且兰芳本身的生产能力也暂时无法全面覆盖这三十万人的作战需求。
所以赵学宁慎重思考之后,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在会议上做出了继续用十万正规陆军力量作战的计划,而将其余十六万民团武装留在后方,一边执行守备命令,一边进行训练、整编和换装。
清军绿营兵的兵员素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根据这些日子兰芳正规军前线军官的汇报,绿营兵割辫子之后作战勇猛许多,但是军纪和军事技能尚且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也因此,在三省北部地区作战的时候,有扰民的情况发生。
赵学宁于是决定将这些新投降的绿营兵和民团武装一起搞一次大规模整编行动。
一边筛选出合适兰芳需求的兵员,一方面提高他们的技战术和文化水准以及对兰芳的认同程度,将他们变成新的兰芳正规军,待四省作战结束之后,再投入到新的战斗之中。
于是赵学宁下令从兰芳本土抽调一批军事院校里的优秀学员还有留守的第三兵团的优秀士兵、基层军官前来广州,准备以此为基础开始对这批军队的大整训。
如此一来,也能相对应的减轻大军的后勤压力,让更多的士兵留在本地吃饭,降低运输成本,也能更好地进行管理。
于是在七月中旬的时候,根据赵学宁发布的军令,原先的民团、投降绿营兵开始全面向广东转移,准备进行集中性的整训。
而与此同时,兰芳十万正规军整齐的布置在了广东、广西和福建的北部,已经做好了进一步往北进攻浙江、江西、湖南和贵州的准备。
赵学宁很快通过军事会议上的结论向前线传达了命令。
原先的三路大军现在直接变成四路进军。
第一兵团和暹罗新军第四军组合成浙江方面军,向浙江发起进攻,以第一兵团长尹子明为总指挥,新军第四军军长刘安为副总指挥。
第二兵团和第五兵团组合成江西方面军,向江西发起进攻,以第二兵团长苗旷为总指挥,第五兵团长洪世桥为副总指挥。
第六兵团和暹罗新军第一军组成贵州方面军,向贵州发起进攻,以陆军总长楚腾为总指挥,第六兵团长武性为副总指挥。
另外,第四兵团和第七兵团组成湖南方面军,向湖南发起进攻,以第四兵团长颜维星为总指挥,第七兵团长朱文接为副总指挥。
暹罗新军第二军留下来成为大军的总预备队,同时负责协助兰芳政府为民团和投降绿营兵展开集训,尽快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及对兰芳的认同感。
目前的十万陆军足以承担起七省攻略任务,但是赵学宁同样认为,如果没有更多的军队提供帮助,那么他的十万精锐也难以承担席卷整个神州大陆的任务。
所以他打算这一波不说三十万军队,至少也要扩军到二十万陆军,十万陆军扩编计划是必须要进行的,不进行的话,四省攻略结束之后,他就必须要停下脚步、无法进一步北上了。
而在军事整编计划完成之后,赵学宁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大量的金钱和各项物资。
他紧急下发多项军火、服装、器械、食品、药品订单返回兰芳本土,要求兰芳本土的生产体系全面运转起来为前线军队提供援助。
与此同时,他也要求新到任的兰芳官员立刻开始组织可以组织起来的民众进行农业生产,进而开始挑选三省本地的读书人加入到兰芳的行政体系之中。
只靠本土培养的人才就目前来看是不够填补空缺的,出于对清政府官僚系统的不信任,赵学宁对于目前所有清政府体系中的官员都是以排斥为主,杀了很多。
只有少数素来有清正廉明声誉的才会去做甄别,看看这家伙是不是真的那么清正廉明。
另外,因为在这個体系下,吏员才是真正做事情的那群人,所以赵学宁也主张对清政府的吏员群体进行甄别审核,看看有没有真才实学的。
再次,就是通过对举人、秀才这一群体的考察,从中选拔出愿意割辫子投效兰芳的,然后搞一个行政加强特训班,尽快培训出一批可以上手组织农庄与基层政府的人才,拉起目前的三省行政需求。
总体来说,兰芳对于清帝国本土人才是持一个选择性接受的态度的,官员基本排斥,吏员半排斥半接受,举人、秀才考察接受,并非完全任用自己本土培养出来的人。
那数量也确实不太够。
成功占据两广和福建这三省之后,赵学宁翻阅了三省历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大概能够得知三省人口加在一起已经有了三千五百万之多,而且这个数据还不能算是准确的。
算上失去土地的流民和投效官员、豪强的佃户,这个数字还要继续往上跑。
所以说此时此刻,兰芳共和国控制的人口数目已经达到了四千五百万以上,并且汉人人口的数量已然占据了绝对多数,兰芳共和国作为一个汉人国家的实质已经确立了。
控制暹罗之前,兰芳只掌控八十余万汉人人口,控制暹罗之后,这个数字增长到了一百五十万,控制真腊、越南之后,这个数字增长到了二百五十万左右。
等于兰芳民政部估算的一千万人口里,只有四分之一属于汉人人口,其他的都是各地各国土著人口,还有一定数量的欧洲人口。
而眼下,兰芳的汉人人口接近三千八百万,赵学宁此前担心的兰芳国家属性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治理上的问题。
虽然赵学宁一直都在努力推进兰芳对于人口的实际控制和治理水平,但是直到兰芳八年北伐之前,兰芳政权实控人口的数量大约也就七百万,整个共和国有三成多的人口都不在实控状态之下。
所以说兰芳政权并没有统治如此大量人口的经验,赵学宁一度比较担心兰芳能否适应的了如此大规模的国土和人口的增长。
为此,他将国内大量熟练的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往三省之地调动。
鉴于兰芳本土已经基本上建设起了比较成熟的治理机制,所以就用政法大学里正在培养的新人作为接替者,把老人调遣到三省之地来接受复杂的局面,再配上从清帝国基层读书人和基层吏员当中选拔出来的“干吏”团体,对三省之地进行有效的初步掌控。
这是赵学宁的整个计划。
具体到地方,那就是兰芳主官、武装人员搭配选拔之后的本地吏员、读书人,以此形成一个能够勉强管控地方、代表兰芳的草台班子,先把政权架构起来,宣誓兰芳的存在。
至于这些草台班子有没有实际的效果,赵学宁现在也不好说。
但是根据之前带清官府离线制的管理模式,赵学宁认为,兰芳的草台班子再怎么不行,也比带清的离线制官府要好。
至少兰芳是真的要做事情的,是要重新编制民户、编组基层政权的。
为了今后向工业化社会迈进,赵学宁必须要在现在就进行农业集体化改革,将传统的小农社会进行拆分重组,把代表传统宗法制度的宗族社会瓦解掉。
只有这样,在未来推动工业化进程的时候,才能有足够的农业劳动力能够转行进工业生产领域。
在工业社会里,传统小农生产模式会占用太多的劳动力从事低效的农业工作,这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是很不利的。
这个目标对于土地稀少、常年械斗的两广、福建来说,难度应该是不大的,当地人虽然向往安稳和平的小农社会,但是现实状况使得他们也是最具有变通精神的一群人。
正如同集体农业在兰芳本土的发展使得兰芳的工业进程和全面军事化有了很大的底气,也推动了兰芳的农业技术革新。
有了这个经验,赵学宁认为在两广和福建推动这个治理方案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军事胜利的同时,行政和经济上的手段也在不断地推进之中,另外,很多从兰芳本土运输而来的物资也在源源不断的输入两广和福建,装备给了正在展开集训的民团和绿营兵。
赵学宁对兰芳士兵有一定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有年龄上的要求,主打一个年轻、健康,对于绿营兵中过于年幼和年迈的士兵,他决定发给遣散费,清退回家。
留下青壮为主的士兵们编组成正规军的编制,然后进行一定时间的集训和思想教育,将他们初步改造为兰芳式的军队,并投入战争。
这是赵学宁这一阶段的重要计划。
为此,兰芳政府需要支出海量的军费用以购置各项物资、调配生产,也就是兰芳多年积累的财富数量很大,否则这个事情还真不好全面推进。
不过也就是此时此刻,就有一些嗅觉敏感的人们发现了机遇,主动向赵学宁提供了帮助。
比如清朝首富、同文行老板潘启,他作为十三行商人群体里第一个割掉辫子全面投效兰芳的人,得知兰芳大规模的军事、行政计划之后,主动捐资三百万两白银给到兰芳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意志。
赵学宁还真是有点惊讶了。
据说潘启此前为了换取紫禁城的好感,最多一次捐助了三十万两白银助军,而轮到自己这边,他直接出了十倍、三百万两白银帮助兰芳政府办事。
这可是一笔巨款,就算是面对十万大军的整备计划,也能做到人均三十两白银的额度,这个额度够一个青壮年的士兵吃好几年的粮食了。
赵学宁为此大喜,会见了潘启,向他表示了由衷的感谢,而潘启却表示这三百万两只是一个开始,之后如果赵学宁还有需求,可以向他提,他正在积极调动资金,准备支持兰芳的【驱逐鞑虏,再造中华】的伟大事业。
瞧瞧这觉悟!这嗅觉!这眼光!
赵学宁表示十分欣慰,然后大力夸奖了潘启,随后决定任命潘启为兰芳商务部高级顾问,从此成为兰芳政府的一份子,拥有随时面见赵学宁、向他提建议的权利。
潘启随之大喜,喜滋滋的将这个消息传遍整个十三行。
不过十三行内部对于这个消息却依然是波澜不惊,很多人虽然也不喜欢带清,但是对于兰芳能否成事,依然心怀忧虑。
他们似乎认为眼下就下注未免太早,所以没有几个人割了辫子,甚至于响应兰芳的政策的也没有几个。
从赵学宁会见潘启开始一直到兰芳军队于七月二十日发起第二波攻势,十三行的商户们只有三户跟上了潘启的脚步,响应了赵学宁的赎买政策,并且向兰芳政府捐献了一笔助军款。
于是这三户商户也被赵学宁任命为兰芳商务部的高级顾问,正式成为兰芳政府的一份子。
除此之外,还就真没有几个人行动起来了,以至于赵学宁搞赎买政策不是很成功,甚至于在七月底的时候,因为越来越多的军队抵达广东准备参加集训,甚至还有商人看到了商机,开始哄抬粮价,想要赚钱了。
其实这个时候哪怕三十万大军齐聚广东,也不会有粮食方面的问题,兰芳本土粮食产量极高且不说,暹罗、真腊、南越等地也在兰芳政府的管控下开始了粮食生产。
另外,台湾方面也是稻米的重要产地,甚至于两广和福建本身也有相当规模的农业。
在这个海上运输渠道完全被兰芳掌控的情况下,赵学宁哪怕不用本地一颗粮食,都能很好的养活兰芳大军,只是要多花不少钱而已。
但是那些米商似乎已经看准了大军齐聚会引发粮食匮乏,所以囤积粮食开始哄抬粮价,准备大赚一笔,让赵学宁吃个哑巴亏。
赵学宁就很奇怪,这些历史上屡见不鲜喜欢囤积居奇的人,到底是多相信权力掌控者不会用权力去对付他们?
于是他也没有废话,直接出兵把囤积居奇的二十六家粮商全部抄家抓捕归案,居家满门全部投入监狱,宣布他们的所有财产全部充公。
另外,对于和他们有所勾结、打配合的一百零六家掌握一定量土地的农户,兰芳政府也采取了全部逮捕、没收家产予以充公的行动。
随后,兰芳政府发布公告,根据《兰芳共和国粮食管制法》,不开放粮食自由贸易,兰芳政府国土范围内的粮食销售事务全部收归【兰芳农贸公司】负责管理,政府规定粮价,并且负责组织收购和销售环节。
任何私人商户应当在期限内退出这一领域,并且将店面全部移交兰芳政府,否则,就要治罪。
这是兰芳政府在军事范围之外对三省之地的地方性势力的一次打击,这一次打击不是直接的军事打击,而是司法范畴的打击,充分展示了兰芳政府的权力手腕。
我不仅会打仗,我也会在战场之外的地方办事,既然我在这里了,那么最好听我的,不听我的也可以,最好不要犯事,一旦犯事,你懂的。
赵学宁通过对这一百三十多家富户豪强的闪电打击震慑了宵小,同时,他还命人把这个消息遍传三省之地,让所有有想法趁着混乱搞事情的人都知道,兰芳政府对于想要挖墙角搞事情的人,绝不手软。
紧随其后,赵学宁亲自主持了对那些富户的审判,然后以【囤积居奇】【祸国殃民】的罪名将这一百三十多人全部判死刑,家属全部流放铜州开矿。
果然,这一次闪电行动之后,各方势力都安分了不少,也初步认识到了兰芳政府的手腕。
最开始兰芳政府各种给人们发福利,似乎让某些人认为兰芳政府在政治上比较优容,并不是那种比较暴烈的政府。
但是赵学宁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他们。
不是哦。
千万不要会错意了。
我很凶的!
当然了,兰芳在行政方面雷厉风行,各项行政措施迅速推动,各种行政手段多管齐下,很快就在三省之地彰显了自己远远超越清政府的存在感。
而相对于兰芳的军队来说,兰芳的政府又显得保守多了。
兰芳的军队才是正儿八经的凶悍。
之前陆军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拿下了三个省,团灭了十七万多的清军,而海军也不遑多让。
海军副总长杰弗里·克莱尔,也就是赵学宁最早的欧洲追随者李克,已经带兵把清帝国的经济大动脉——京杭大运河给截断了。
而在更北边的地方,兰芳海军总长李闯已经带兵抵达了渤海湾,进抵大沽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