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番外篇11:苏良之骂·商贾篇

    皇祐二年,三月十八日。

    近午时,春光正好。

    汴河之上,旌旗如云,船工如织,处处都是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

    就在这时,码头上突然传来一阵骚乱。

    一群身穿灰色短褂长裤、戴着幞头的汉子竟叫骂扭打起来。

    有人持竹竿、有人持船桨、有人持榔头,还有人从地上捡起石头冲了过去

    各个横眉怒目,杀气腾腾。

    周边的路人、客商、小贩纷纷躲避。

    眨眼间,斗殴的汉子便扩及到了一百余人,且越斗越凶。

    很快便有人的脑袋上见了血。

    “开封乃是我北人的地界,你们南人凭什么来抢活儿,不让老子干,老子弄死你们!”

    “你个臭庄奴,不过就是开封府乡下一个讨饭的臭乞丐,有何资格上我们南人的船,上面的大官人不让你们干,就是嫌你们脏,嫌你们晦气!”

    “兄弟们,打死这些个腌臜泼才,弄死他们,这汴河上的买卖就是我们的了!”

    “一群放屁辣臊的南狗,要力气没力气,要人相没人相,老子一个能打你们五个!”

    一刻钟后,码头上已乱成一团。

    汉子们殴打在一起。

    有的在地上滚打,有的在船上摔跤,还有的打进了水里,还有些汉子满脑袋是血,已经奄奄一息地蜷缩在地上。

    就在这时,开封府的差役们终于赶了过来。

    “统统都抓起来,重伤者拉到医馆治伤,轻伤与无伤者立即关到府牢,有反抗者,可直接击杀!”

    在开封府,此等规模的群殴,若官差喊话而不停,罪名堪比造反。

    斗殴的汉子们见开封府差役来了,纷纷收手,扔下武器,蹲在了地上。

    随即。

    差役们押送着一百多名斗殴者离开了码头,其中还有十几人是被抬走的,大概率性命难保。

    不到一个时辰。

    汴河码头斗殴之事便在汴京城内外传开了。

    近年来,开封府在包拯的治下,可谓是铁板一块,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此严重的群殴事件。

    而今出了此等恶性事件,包拯定然会严惩肇事者。

    开封府内。

    包拯端坐于大堂之上,面色阴沉。

    参与斗殴者达一百三十二人,死者十二人,重伤轻伤者达八十余人。

    此乃开封府近年来伤亡最多的一次刑事案件。

    经过对数名斗殴者和周边目击者的问询,他基本知晓了此番斗殴的缘由。

    斗殴者皆是汴河之上的舵工、牵夫、桨手和搬运工。

    他们斗殴,是因抢工。

    自今年年初起,汴河之上多了诸多南方船工,皆是南方的货船、商船带来的外来工。

    这些南工皆跟船走。

    装货、护货、运货、卸货,甚至连牵夫都变成了南工。

    这就导致开封府境内的许多北工没有了活计。

    今日群殴,正是因北工觉得南工们抢了他们的饭碗,话语不合,起了口角,然后就打斗了起来。

    此事很蹊跷。

    汴河之上的商贸,向来都是:南船北工。

    即南方提供船只货物,北方提供人力河工。

    大宋东南,物产丰富,海港河港众多,造船多在南方,来到汴河之上的多为船商货主。

    而汴河之上的役力,多为北人。

    因北方人身形相对高大,力气大一些,做生意的头脑远不如南方人,劳力也比南人廉价一些。

    但自今年年初,汴河之上的南工逐渐增多,使得诸多靠着汴河上劳力养家糊口的北工,没了生计。

    此番群殴非突然而至,而是积累了一个多月的矛盾终于爆发。

    此案不是简单的群殴伤人罪,而是汴河上的劳力分配出现了问题。

    若不解决当下南工北工之间的冲突矛盾,对工人们进行妥善安排,那日后必然还会发生群殴事件,甚至比此次更严重。

    汴河是开封府的生命河。

    汴京城内的官民,一切生活所需,全都仰仗汴河漕运供给。

    若经常发生群殴事件,那将威胁整个汴京城的稳定。

    就在包拯思索此事的背后有没有阴谋之时,入内都知、提举皇城司张茂则来到了开封府府衙。

    开封府发生如此恶性斗殴事件,官家自然要过问。

    当即。

    包拯便将此事发生的经过以及接下来将会采取的处理方式告知了张茂则。

    “张都知,南工北工群殴,反映出的乃是汴河商贸存在的缺陷,这与开封府市易司的管理有一定关系,本官稍后将会与三司共同处理此事,一定尽快给官家一个交待,保障汴河太平!”

    张茂则微微拱手。

    “包学士做事,官家自然是放心的,我将如实禀报官家,待此事有所结果,烦劳包学士速速汇禀官家,汴河有失,便是汴京有失啊!”

    包拯点了点头。

    凡是涉及汴河商贸之事,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

    近黄昏。

    三司使王尧臣、监察御史苏良、三司盐铁推官王安石三人,出现在开封府府衙内。

    开封府市易司,乃是变法司新设之衙门,提倡官员监管,以商管商。

    王尧臣统管一切。

    苏良和王安石目前正是开封府市易司的监管者和直接管理者。

    三人听完包拯讲述完今日汴河南工北工群殴案的情况后,都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苏良看向王安石。

    “介甫,为何今年汴河上多了那么多南工?南工并不廉价,且不如北工有力气,这些商人为何用南工而不用北工呢?”

    王安石无奈一笑。

    “各个州府都要创政绩,本地商人带动本地贫民致富,当地州衙是有奖赏的。另外,因市易司成立后,叫停了诸多南商‘低买高卖,哄抬物价’的老做法,使得他们利润降低,故而招工招的也少了一些。”

    苏良微微皱眉。

    “若要彻底解决此隐患,就必须解决汴河上北工们的生计,没了生计,他们还会如今日这般与人拼命的,而我们若次次都将他们抓到牢狱重惩,对汴河商贸而言,乃是重大的损失,非正确之计。”

    “并且,这些汴河上的劳力,完全靠河运生活,经验丰富,一家老小都住在汴河两畔,为他们寻生计,自然也是寻河上的生计,莫非汴河上的劳力已过剩了?”

    听到此话,王尧臣摇了摇头。

    “过剩?不会,绝对不会!老夫昨日才翻阅过汴河上的商贸交易资料,去年比前两年翻了五倍,今年更盛,劳力绝对是或缺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南工的不正当涌入。”

    “在汴河之上使用南工是不划算的。一名商人为了地方州衙的奖励而牺牲自身利益,不合理。另外他们利润降低后,使用南工,乃是更耗钱的做法,只要脑子不坏,他就应该招北工而非从南方带南工,出现如此情况,一定另有原因。”

    “老夫怀疑,是有商人抱团使坏,故意使得北工、南工对立!以此造成汴河动乱,然后让我们放利于商!”

    听到“放利于商”四字之后,苏良和王安石都是眉头一皱。

    此种可能性极大。

    当下,河上的大商人确实不如往昔赚钱了。

    因各地市易司的成立,规范化了各类商品的价格,投机倒把、高价坑骗的商贸形式已行不通。

    若真是有商人鼓动南工北工抢活互殴,那显然是在向朝廷示威,让朝廷明白,若想维稳汴河商贸,就必须放利给他们。

    或降低商税,或让他们提高商品利润。

    他们才会让北工们有工可做。

    王安石道:“若想知此事的幕后是否有商人捣鬼,让国舅爷来一趟,去试探试探那些商人,便能知晓了。”

    虽然曹国舅现在的商贸重心放在了南境和西北,但汴河上的商贸,依然绕不过他。

    一旁,包拯捋须道:“老夫已命人去请国舅爷了,应该很快就能过来。”

    包拯如此做,显然也是觉得有商人在搞鬼,不然百姓即使抢工,也不可能发生如此严重的殴打事故。

    这时。

    三司使王尧臣道:“如果此事为真,我们该如何处理?”

    王安石气愤地说道:“黑心商人,破坏变法,破坏汴河河运商贸,必须重惩,以儆效尤!”

    包拯微微摇头。

    “使用南工或北工是商人的自由,朝廷不能强制他们,并且此次斗殴,都是些没有东家的散工,我们即使知晓是一些商人暗中捣鬼,但他们并没有直接参与,无法定刑。若强制惩罚,易乱了商贸之秩序,这与新法背道而驰,不可为。”

    王尧臣认可地点了点头。

    简单来说,此事若真有大商人指使,也不过是为利而行,他们没有义务保障北工们的生计。

    他们这种做法的性质是:丢了良心,没了道德,但并不违法令。

    他们在赌。


    赌朝廷为了汴河河运商贸稳定,会向他们妥协,他们的利润提高后,有了肉吃,河工们才能喝上肉汤。

    片刻后。

    曹国舅曹佾来到了府衙。

    包拯向其讲述了今日汴河斗殴的详细情况。????“定是有大商人在幕后指使!一些商人一心逐利,对当下市易司的监管有所不满,给我一日时间,我定然能找出幕后黑手!”曹佾甚是气愤地说道。

    随后,众人便散去了。

    待确定此事的性质后,再商议解决之道。

    翌日一大早。

    汴京城的民间小报便刊载了昨日汴河码头南工北工群殴之事。

    有人分析原因,称:自市易司成立后,汴河上的钱都被朝廷挣去了。商人利润降低,故而商人使用南工,放弃北工,甚至降低规模。

    朝廷若不提高商人的利润,那汴河将因用工问题,纷争不断。

    最后,有可能会使得汴河成为一条官河。

    这显然是从商人的角度分析问题。

    河上商人的利润确实降了,但依然有利可图。

    一些商人们习惯了曾经的巨利买卖,而今只是有损了他们的一点利益,他们就不愿意了。

    此等歪风,自然不能涨。

    午后。

    王尧臣、苏良、王安石、曹国舅曹佾再次聚在了开封府。

    “我已查明,用南工不用北工,降低商贸规模,正是一群商人暗中策划的,其中为首的有六名大商人。”

    “分别是泉州港船商杜五、丝绸商薛荣、开封粮商钱大佑,珠宝商梁济成,丝绸商、香料商朱有兴。”

    听到这六个名字,王安石不由得面色铁青。

    “这这钱大佑、朱有兴还是汴河河商行会的会长与副会长,这二人在我面前不只一次宣讲为了朝廷变法大计,愿意牺牲自我利益,没想到竟是两个笑面虎,太可恨了!”

    苏良也没想到是这六个大商人,他们都与这六名大商人打过交道。

    当下,这六人在汴河之上的话语权极高。

    若他们带头,那估计下面至少有上百名商人都会以“不用北工、降低规模”来要挟朝廷。

    利益,将他们捆绑在一起。

    曹佾又道:“这六人都甚是狡猾,且对大宋法令研究极深,他们敢这样做,一方面是觉得汴河商贸离不开他们,另一方面是朝廷还无法治他们的罪!”

    “无法治罪?那我们就以商治商,再培养一批商人挤掉他们的生意,让他们知晓,逆全宋变法而行是什么下场!”王安石说道。

    王尧臣摇了摇头。

    “不行。汴河商贸甚是重要,而今又处于变法的关键时期,不能搞内讧。当下,汴河还不能离开这六名大商人!”

    “那就随他们的意,为他们提高利润?他们一旦尝到了甜头,以后一定会变本加厉!”王安石愤怒地说道。

    包拯也皱起眉头。

    这六名大商人就是仗着朝廷会依律法而行,不会用特权对付他们,而他们自认是在为整个汴河上的商人谋利益,汴河又离不开他们,才敢如此放肆。

    苏良想了想道:“此事不能用朝廷的法令去约束他们,只能与他们商谈,此事交给我吧!景休兄,帮我约一下他们,今晚樊楼,我做东请他们六人吃饭。”

    随即,苏良又看向包拯等人。

    “诸位,此事就先交给我吧,对这群人而言,家国情怀无用,只能分析利弊。我若无法令他们服软,咱们再来硬的,无论何时,任何人都不能阻拦变法!”

    众人都认可地点了点头。

    很快,六名大商人都收到了苏良樊楼请客的消息。

    他们自然不敢拒绝。

    他们心中明白苏良为什么请客。

    但丝毫不惧。

    他们认为苏良选择私下聊,一定是去服软的,他们也都准备好了说辞。

    入夜。

    樊楼二楼包间内。

    泉州港船商杜五、丝绸商薛荣、开封粮商钱大佑,珠宝商梁济成,丝绸商、香料商朱有兴六人早早地就来到了包间,还特意准备了茶叶、酒水和点心。

    他们都是聪明人,不蛮干,也不会在官员面前托大。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挣钱。

    稍倾。

    苏良与曹国舅来到了包间内。

    六名商人齐齐站起,皆面带笑容,客套地朝着二人拱手。

    “苏御史,国舅爷,能与你们同桌吃饭,已是我们的荣幸,哪能让你们破费,今晚的酒菜,必须我来请!”

    “我来!我来!我在樊楼里存有余钱,直接扣除就行,今日有幸能见到苏御史和国舅爷,已是我的大福气了!”

    “没想到竟能与二位一起吃饭,我家内人若知我今晚与国舅爷、苏御史同桌,那定会高兴坏了!”

    这六人,嘴上就像抹蜜一般,厚着脸皮,使劲夸赞着苏良与曹佾。

    苏良与曹佾也是面带笑容地应和着。

    不知道的还以为双方是许久不见的挚友呢!

    寒暄过后,众人分别落座。

    苏良端起酒杯,率先开言。

    “诸位,在吃饭之前,我先敬诸位一杯酒,诸位在汴河上经营商贸多年,对开封府的贡献甚大,开封府的百姓要感谢你们,朝廷也要感谢你们”

    说罢,苏良端起酒杯。

    六名商人都连忙起身,端起酒杯。

    苏良敬酒,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依照苏良当下的地位,即使服软妥协,与他们重新商定让利之策,也无须如此放低姿态。

    这让六人甚是激动,腰杆全都硬了起来。

    一旁,曹佾也对苏良敬酒,一脸钦佩。

    若是王安石在这里,没准儿已经撸起袖子大骂或掀桌子了。

    苏良敬完酒后,话语缓缓入了正题。

    “当下,朝廷新设市易司,由商人管理,官员监督,目的是为规范商贸,使得我朝之商贸更有秩序,未来,汴河将不会是全宋商贸的中心,大宋西北、北境、南境和海上贸易都会更加繁荣”

    苏良说这番话,是希望这些人能知晓进退,主动承认错误。

    但是,苏良一说完,六人纷纷开始哭穷起来。

    “苏御史,国舅爷,我们也是不容易啊!这两年,为了全宋变法,我们牺牲甚大,远远不如前几年赚钱,甚至连前几年的一半都没有。”

    “为了全宋变法,我们愿意牺牲自身的利益,但恐怕就顾不上太多人了!”

    “对,生意难做啊!我们也想让河工们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这番话,显然有威胁之意。

    他们说完,曹国舅的脸色已经阴沉下来,前者不知好歹,完全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苏良仍旧保持微笑,慢慢将事情挑明。

    “诸位,本官今日来此的用意,你们应该非常清楚。”

    “请诸位放心,朝廷不会以强权逼迫大家,更不会罗织罪名放在你们身上,此乃一损俱损之做法,对变法不利,朝廷不屑于用。在此,我向诸位分析一下利弊!”

    “商人做生意,无外乎为了两点,名与利。”

    “你们可知,你们此番行为,即将错失一次青史留名的机会。商贸变革乃是全宋变法中甚为重要的一环,有人选择成为这一环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人则选择成为这一环中的一道裂口、缺陷,后者显然是要被后世之人唾弃的。”

    “当然,你们可能不在乎名,不在乎家族的名声,不在乎后辈要不要参加科举,咱们再谈一谈利。”

    “当下,你们觉得汴河是块金疙瘩,朝廷变法动了你们的利益,你们此番行为是为了汴河上所有商人着想。但你们可知,朝廷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发掘更多的金疙瘩,比如西北和海上贸易,其未来前景绝对是比汴河要高的。今年你们逆朝廷而行,会让你们因汴河这块金疙瘩而失去整座金山”

    “再说一说你们的未来!未来,或许就在五年后,你们注定是没有什么前途的,你们可以控制汴河的商贸形态,却改变不了其他地方的商贸形态,朝廷不会因你们少数人的利益而毁掉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你们将会被全宋变法形态下的商贸逻辑彻底淘汰!”

    苏良的语气逐渐变得锋利起来。

    “于名,你们得到的奸商之名;于利,你们也会一无所得,因为你们所认可的商贸形式,注定会被淘汰,汴河不是你们的,而是全宋百姓的,如今你们势大,五年以后呢?”

    “此外,朝廷会一直盯着你们,我也会一直盯着你们,你们最好祈祷自己永远不会犯错,不然”

    苏良欲言又止,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摆在你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越走越窄越坎坷,一条越走越远越平坦,你们自己选择吧!”

    说罢,苏良与曹国舅便离开了包间。

    这一刻,六名商人的的后背湿透,额头上满是汗珠。

    苏良的话语全是笑着讲的,但他们却感受到了近乎窒息的压迫感。

    苏良在告诉他们,他们以如此方式向朝廷夺利,注定会臭名远扬,注定会成为汴河上的一只害虫,注定会毁掉他们的家族后代,也会失去所有的财产。

    商人们大多没有太浓厚的家国情怀。

    但他们却知晓利弊,他们被苏良这番半劝解半威胁的话语吓住了。

    更关键的是,他们清楚,苏良能够代表朝廷的态度。

    朝廷当下为了汴河商贸的稳固不会朝他们发难,但日后算总账之时,他们必将遭殃。

    三日后,南工南归,汴河上的北工们正常开工,汴河商贸逐渐恢复了往昔的生机。

    汴河码头上也多了一队巡逻的差役,包拯是决不允许同样的事情在同一个地方发生两次的。

    (本章完)

    一笔阁 www.pinbige.com



番外篇11:苏良之骂·商贾篇  
相关:    近战狂兵  都市无敌战神  四重分裂  我在大唐卖烧烤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我在大宋做台谏官番外篇11:苏良之骂·商贾篇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73s 4.1905MB

搜"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360搜"我在大宋做台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