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淳等吴国的官员,不会反对老皇帝去顺天府,甚至是乐见其成的。
所以费淳只是为吴王辩解,不希望老皇帝因为朱简烜的行为而愤怒,但并不提老皇帝所说的去顺天府的茬。
所以老皇帝考虑过之后,就真的决定要去一趟顺天府了。
既然故土旧都收复了,特别是祖宗的陵寝所在地收复了,去看一看确实也是理所应当的。
所以老皇帝训了费淳一顿之后,第二天早朝就下令开始准备北巡事宜,
但大明朝廷的其他官员的态度,与费淳这种吴国官员截然相反,他们意见高度统一的反对老皇帝北巡。
口头上说的原因,都是北方刚刚平定,局势尚不完全安稳,这时候去可能会有危险。
有些官员似乎非常的激动,非常罕见的直接跪下请老皇帝不要北巡。
还有人趁机跳出来,公开弹劾吴王僭越。
主要是作为藩王占据顺天府,作为藩王却去祭拜祖宗陵寝,作为藩王却自行处置了清虏酋首。
顺便再捕风捉影的加了一堆人品和道德上的问题。
然后就有人要求皇帝下旨收回北方土地,下旨命令吴王进京受审。
到最后甚至有人直接指责老皇帝纵容吴王了。
整个朝堂上乱成了一团,这帮大臣好像忽然发疯了。
太子站在最前排,努力的端着表情,不让自己露出惊愕的表情。
老皇帝对这些人的反应有些意外,但是很快就明白过来他们为什么会是这个状态,知道这帮官员心中是怎么想的了。
再加上老皇帝现在已经七十岁了,这几年都不再纠结什么喜怒不形于色的涵养了,直接破口大骂:
“一群混账东西!你们才是目无君父,你们才是在离间天家骨肉!”
然后有些破防式的直接挥手下令,要将那几个忽然站出来弹劾吴王,特别是指责皇帝纵容的大臣下狱。
老皇帝的命令刚刚吼出来,朝堂上的大臣马上全都跪下了,一起叫着请皇帝收回成命。
老皇帝有那么一瞬间的冲动,想要继续呵斥护卫把这些人拖出去。
但是最终还是忍住了,拂袖起身离开了大殿。
现场的大臣们则一起看向了太子,太子也没有任何的表示,也转身直接离开了武英殿。
太子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对于当前的形势也非常清楚。
现在这个是时间点上,就是朝廷大臣们最为支持自己的时候,绝大部分都乐意直接变成太子党。
中央朝廷的传统职业官僚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是意料之外的变化,特别是不受控制却又会影响到自己的变化。
对于无法规避的变化,就尽可能制定完备的规则,形成稳定乃至死板的流程。
比如说最高权力交接,也就是皇位继承。
皇太子的地位、身份、权力、继位方式,都是完全确定的。
特别是朱简灿当了几十年太子,作为公开合法继承人存在了几十年。
这一代的官僚们,在他们考取功名,开始当官的时候,就已经确定是这样了。
官僚们早就已经完全习惯了这些,已经有了他在老皇帝死后继位的心理准备和预期。
存在了几十年的太子,在老皇帝死后直接继承皇位,是绝大部分官员希望看到的。
也是所有权力传承方式中,对朝廷格局和权力结构影响最小的。
现在朝廷上的官员,就算跟太子没有什么特殊关系,也通常没有明显的直接矛盾。
太子继位后,他们就算不会把破格提拔,也基本不用考虑清算的问题。
关键是不会无缘无故的被踢出大明中央朝廷的圈子。
绝大部分官僚都无法接受易储。
易储基本上可以视为政变。
更换一个继承人,就是将本来拟定的未来的发展策略整体换掉。
将大部分人都已经认可和接受的未来权力结构,所有基本确定的核心人际关系网络,全部打碎了换一套新的。
在所有的易储形式之中,选外地王国君主来继位,又是影响最为巨大的。
比那些几子夺嫡的情况恶劣太多了。
如果在京城的几个皇子争夺皇位,朝廷的大臣们还有站队成功的可能性。
夺嫡成功就能飞黄腾达。
但是吴王是个大型藩国国王,吴国那边有一整套的官僚体系,可以直接替换掉现在的中央朝廷。
吴王也许不是完全不需要现有朝廷官员的追随,但是朝廷官员在吴国朝廷里面肯定是边沿角色。
就算是想要追随也没有机会,他们也完全没有门路啊。
如果吴王现在直接当了皇帝,现在整个中央朝廷的官员应该都会被放养,未来的新朝廷上根本没有他们的位置。
几乎所有人都会从权力中心直接掉到最边沿的地方。
他们根本没有成为胜利一方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吴王的功劳太大了,在民间的声望同样巨大,还是皇帝和皇后的儿子。
所有人都知道老皇帝本来就喜欢吴王。
大部分官员都同时觉得,现在的老皇帝随时都可能易储。
吴王继位不会造成民间和基层动荡,只有他们这些中央朝廷官员会被抛弃。
他们无法接受这种事实,这种非常可能马上就会出现的现实,以至于很多人变得有些疯狂了。
他们就像是被彻底逼到绝境的野兽。
很多官员知道不可能成功,却还是疯狂弹劾吴王,甚至有人直接指责皇帝了。
得知老皇帝想去顺天府,去吴王完全控制的地方,就担心皇帝到了顺天府马上宣布易储,本能的集体反对,
现在大明中央朝廷的主要官员已经几乎全部都是太子党了。
所以太子知道,哪怕是自己喊这帮大臣陪自己造反,他们中都可能会有一大批愿意追随自己的。
不是自己有了什么样的优势,而是他们对现在的局势感到绝望了。
正是因为这样,太子就算是知道朝廷上下绝大部分官员都支持自己,自己也不应该去尝试搞政变和叛乱。
因为这帮官员现在对局势无能为力,根本无法改变他们最担心的事情。
正面战场上作战是没用的,吴王的北伐大军只用一年时间就击溃了清国,这是朝廷军队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所以朝廷军队显然不是吴王北伐军的对手。
而且吴王准备北伐的时候,澳洲本土只有五六百万子民,军队的规模非常有限。
现在又获得了北方的一亿多人口,在北伐的过程中又迅速组建的大量的卫所,军队规模迅速膨胀起来了。
现在吴王所辖军队的战斗力能力,肯定年初面对清国的时候更强了。
朝廷军队取胜的概率非常低。
哪怕是有人发疯想要刺杀,也没有机会见到吴王,吴王就算是抗旨也坚决不来应天府。
吴王北伐成功之后,在民间的声望如日中天,朝廷如果和吴王因为削藩而刀柄相见,百姓很可能会支持吴王。
太子自己对当前的局势也是绝望的,应该说早就已经绝望了。
现在只期待自己能够正常继位,这个弟弟看在以往的兄弟情分上,不会主动来造自己的反。
自己不可能和那些大臣一样,鼓动皇帝惩治吴王,也不可能拉拢任何人跟自己搞政变,那都是在逼吴王赶紧造反。
太子回到春和殿之后,太子詹事齐旭为首的东宫属官首领就都来了。
齐旭带着几分决绝提醒太子:
“殿下,现在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了”
太子有些疑惑:
“什么最后的机会了?”
齐旭马上说:
“当今圣上的性格,殿下应该是很清楚的吧?
“今天在大殿上遇到了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会善罢甘休?
“如果是以往也就罢了,圣上也没办法把朝廷群臣全部革职。
“但是现在吴王大军在中原,吴王也已经收复了顺天府。
“把他们全部革职甩开,也有人可以顶上来。”
太子的表情顿时就垮了。
太子光想着那些朝廷官员,光想着自己那个好弟弟了,自己忽略了自己的父皇啊。
这是当局者迷了啊。
但是想到这一点之后,太子立刻就又有了另外的担忧。
这帮大臣们乃至自己的这些属官们,也是要把自己往火上架啊。
他们不喜欢皇帝易储,不想未来的前途消失。
自己这个太子是他们理所当然要拥护的,也理所当然就是他们要推出来的靶子。
如果是以往也就罢了,自己本来就要借助他们的力量,稳固自己的地位,让父皇不能过度打压自己。
但是现在有了顺天府和吴王,自己再跟着他们一起对抗父皇,正好给了父皇借口。
太子发现自己已经不得不做决定了,自己已经只剩下两条路了。
要么站在所有大臣的一边,尝试通过非正常手段,直接获取大明中央朝廷的控制权,然后与北方的吴王对抗。
要么是站在父皇的一边,跟这些已经逐渐疯狂的臣子们撇清关系,然后等待父皇最终的决定。
期待父皇看在亲情的份上,最终按捺住易储的冲动,把皇位留给自己。
前者成功概率无限接近于零,后者近似于妄想。
太子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一笔阁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