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日。
下午,残阳照耀着石河波光鳞鳞的河面,石河西岸上旌旗飘动,一座座帐篷如一座座小山一般,散布在岸边,一眼望不到边的大顺旗帜,新搭起的帐篷,新点起的篝火,烧水煮饭的炊烟,此起彼伏战马的嘶鸣。
自从李自成的东征大军于今日下午在石河西岸安营扎寨之后,这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吴三桂在行辕来回跺步,神情焦急,不时登上城楼远眺向数里之外的大顺军营。
山海卫自古防御关外草原民族,对关内没有任何防御,无险可守,城也单薄,且无城壕。
这一次李自成从西面杀来,让吴三桂有些措手不及,尽管他知道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率满、蒙、汉约十万精兵正在向山海关急速赶来,明日下午准可到达关外的欢喜岭,将协助自己一举击败李自成。
但此时李自成军强马壮,所向克捷,据说这次其亲率二十万大军杀来,吴三桂说不惊慌那是假的,再说自己的亲人与爱妾陈圆圆就在李自成的手里。
吴三桂对守城之事丝毫不敢怠慢,这几天又哄传大顺军进北京后抢劫、拷掠追赃之举,城中百姓极担心李自成攻破山海孤城后烧杀洗劫,昨晚家家焚香许愿,求神灵保佑平安。
突然,一青袍中年人急向城上的吴三桂走来,向吴三桂施礼后落座。这个正是城内的举人佘一元,山海卫唯一的举人,是吴三桂麾下的一名儒士,深得吴三桂信任。
吴三桂向佘一元道:“占一兄,你认为明天我方与李贼交战谁能赢?”
佘一元道:“据在下所知,李贼号称二十万,实则六万,长途奔袭,若加上大清摄政王的帮助,李贼必败。”
吴三桂听到摄政王三字,眉头紧锁,佘一元见状,道:“钩座,如今事情已成这样,就不如借满清的兵力击退李贼,总比落在李贼手里强。”
突然间,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辕门外传来,十几匹战马全身汗湿,喷着鼻子,昂起头萧萧长鸣。
吴三桂觉得诧异,正在向外张望,门官带着两名将军朝辕门走来,正是吴三桂派出去接见摄政王多尔衮的郭云龙和孙文焕。
吴三桂猛然一喜,问道:“见到多尔衮了么?”
郭云龙赶快行礼,恭敬地答道:“卑职等在半路上遇到了摄政王,呈上伯爷书信,由范文程大人读给他听,洪大人也在旁边……”
“他怎么说?”
“摄政王面谕卑职立刻回山海关,向王爷禀报……”
“王爷?”
“就是您,他正式封您为大清平西王。”
“哦!”
吴三桂面色冷然,没有丝毫的表情。
郭云龙接着道:“他面谕职将,他统率的南下大军,过宁远时不停留,日夜兼程,在二十一日上午到达欢喜岭,他自己中午可到,临时驻节威远堡。后日一战,杀败贼兵。”
“再有别的话么?”吴三桂冷然道。
“范大人暗中对在下说,摄政王的帐殿将设在威远堡,请王爷在收兵以后,率领山海城中官绅到威远堡叩谒摄政王,恭听摄政王面谕及后日的作战方略。”
“那就是说大清兵暂不进关?”吴三桂问道。
郭云龙道:“听范大人漏出口风,清兵暂驻欢喜岭一带休息,并不进城。后日大清兵在西郊战场上突然出现,会使流贼骤不及防,一举击败流贼。”
佘一元听到清兵暂不进城的话,面露喜色,不觉在心中说道:“谢天谢地!”
吴三桂听罢,摆了摆手道:“你们快回去休息吧!明日与流贼作战,你们不必出战。”
郭云龙与孙文焕转身退出以后,吴三桂正要同佘一元谈话,忽然又听见一阵马蹄声到辕门外停下。
少顷,一个将官戎装整齐,不需门官带引,大踏步走进二门。吴三桂一看,大声问道:“是子玉么?”
此人正是呈三桂手下大将杨珅,杨珅快步进来,向吴三桂抱拳行礼,恭敬地说道:“伯爷大人,西罗城外有紧急情况,职将特来禀报!”
“什么紧急情况?”
“回伯爷,刚才有二三百贼营骑兵,来到石河滩上,向西罗城守将喊话……”
“喊什么?”
“是陕西口音,十分洪亮。他们喊叫说,明朝的东宫太子坐在石河西岸,召平西伯吴将军前去一见,他有重要面谕,可避免两军屠杀。”
“是李自成,你们怎么回答?”
“我们众将商量一阵,有人说可以派出四百骑兵,冲到西岸将东宫夺回。有人说怕中了李自成和宋矮子的诡计。大家商量一阵,不敢决定,推职将回行辕请示。”
吴三桂的心中一动,问道:“倘若去四百骑兵,救不回东宫,李自成用大军将我兵包围,岂不要吃大亏,弄巧反成拙?”
杨珅道:“我军派出这四百骑兵,只声称是护送平西伯去面谒东宫。走到近处,分两路突然奔去,以最快的速度将太子夺回,不要恋战,立即返回。另有三百步兵,身穿白衣,埋伏河滩中间。敌兵倘若追来,火器与弓弩齐发,片刻间太子就到西罗城了。”
吴三桂听了以后,沉默不语,如今大明东宫太子对他来说并不是十分重要,如果自己四百兵士被贼匪包围吃掉,那可就大大的划不来了,随即向杨珅命令:“你速去西罗城,命火器营向河滩放几炮,将乱呼叫的小股贼兵赶走!”
“伯爷……”
杨珅正要说话,呈三桂喝道:“速去,不要中计!”
静夜,时不时的炮声传送数百里,在群山谷间回荡。
月夜之下,正从宁远向山海关急速赶路的满洲大军将士凭借着风声,隐约地听到了大炮的轰鸣声。多尔衮心情兴奋,对跟随在左右的传令官小声吩咐一句。片刻,就有洪亮的声音向大军前后传呼:“摄政王爷令旨:李自成的贼兵已经从西边进攻山海城。全军将士务必加速赶路,不到欢喜岭不许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