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自秦至明以来,都为历代中原王朝所重视,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军事建筑。中原农耕民族以之限制游牧民族骑兵优势,减少边境地区遭受袭扰程度,用以对敌,不以防己。由于长城的限制,游牧民族不能轻易骚扰边境,即使偷越长城,也由于担心中原王朝调集兵力依托长城截断归路,不得不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因此降低了危害。
但是自公元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满清被推翻,历经267年,长城基本没有大的修葺。清代统治者本来就是关外的游牧民族,入关以后,他们还和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的上层统治者通婚,这种通婚保证了他们之间的共同利益,因此清代没有面对北方的边境问题。同时,清代的木兰围场制度,清代皇帝对蒙古王公的赏赐是很丰厚的,蒙古部落可以通过贸易和赏赐得到他们需要的盐,茶,金属等生活用品,他们也没有必要对中原进行战争。甚至于在康熙时期,满清政府曾下令“不修边墙”。
后又至民国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主要是反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半殖民统治和剥削,甚至是入侵,修长城这事,就更无从谈起——既无必要,也无能力。只是在个别地段,因为军事战略价值过于突出,或是与民生息息相关,才会有所修葺。
因此屈指算来,长城的绝大部分,已历经近300年没有军队驻守、没有民夫修葺。虽部分地段因年久失修坍塌,但大体形状依然保持完好,甚至一些地段因为选料上乘,工艺扎实,仍然坚固非常。
而喜峰口这一段长城,因地处要冲,所以在选料和督造方面相当严格,也算是保存得比较好的一段。时光荏苒,世界大势变迁,以前围绕长城反复厮杀数千年的二方,现在形式上已归于统一,“兄弟”一词已不再是外交辞令。
但在近现代化的世界大潮中,这里又成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战场。炎黄子孙又将运用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凭之与强大的外敌作殊死搏斗!
----------------华丽的分割线------------------
在王宝良与他仅剩的五名战士沿长城行进的时候,江明、孙治勇等人却有闲情跟在后面大发感慨。当然了,此情此景,文青们有点想法也是正常的。
这里有必要进行一下敌我势态的说明。长城相信大部分中国人都去过,是依山势蜿蜒而筑。防守的一方,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当然是在长城上投放兵力,在城墙上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在烽火台上投放的兵力相对就可多一点,可以布置一些重火力点,因为烽火台的防御要好一点,位置也相对有利。我们在查阅长城抗战的照片时,看到最多的,也是这样情景的照片。给人造成的印象,好象长城抗战就是在单纯在长城上打的一场战役而已。
其实不然。
山脉虽绵延纵横,总有一些相对平缓宽阔之处便于人车通行,称之为交通孔道。久而久之,这些交通孔道就被统治者们筑以关城,变成关口,占领和控制这些关口,就意味着战略上有直通平津的可能。这样的关口,有十数个之多。但是仅仅占领关口,也不行。因为关口二侧,或更远的长城是连着的,守方即便失去关口这一个点,也可以沿长城再次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夺回来,这也就是日军虽然占了喜峰口一侧高地,又占了喜峰口关第一道关墙之后,仍然还要争夺喜峰口另一侧高地的原因——因为这一侧高地如果不夺取,其实中国守军也有很大可能随时发动反攻,夺回失去的关墙。反之,一旦二侧的高地都被日军夺去,则位于低洼地带的喜峰口关,面对日军的优势火力,则必失无疑。
在进入热*兵器时代以后,单纯的依靠长城城墙做消极防御,其实无异于坐以待毙。长城城墙上固然要投放兵力,不过显然防御线过于单薄,一点突破则全线动摇。217团团长王长海也是从基层一步一步提拔起来的军官,怎么可能做这种傻事?
因此217团的防御,是以长城防线为底,向外作弧线扩展,另外又依山势地形布置了几层防御,彼此相互呼应。217团虽然经过9日的战斗损失不少,但是还是连夜稳固了防线,加强了防御。
之前渗透进来的日军,就是从日军控制的那段长城进来的,并作了一个孤形迂回,才能反面抄袭喜峰口镇和217团阵地后方的。但是因为地形的原因,他们的攻击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217团阵地正面进攻的日军也给予了这支偷袭日军相当的呼应和配合,不仅如此,甚至出动了航空兵进行轰炸,但是217团的将士们在付了极的大伤亡后还是顶住了一波接一波的攻击,并没有撤退。
由于是从后方迂回抄袭,他们攻击的直接就是作为217团防线打底的长城城墙。攻方相对于守方的优势,在于能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守方的一个点。以日军的实力,切入一个点当然没有什么悬念。所以这股日军现在的势态是在侧击217团的阵地,而217团正面也在面对敌人的进攻。王宝良和江明解决掉的那二个小分队,其实是这支渗透进来的日军留下断后的小股部分,大部分兵力都投入到对217团的攻击之中。
217团这时已经在日军的反复攻击下伤亡近半。这是没办法的事,日军有炮火支援,他们没有。日军离着老远就有机枪、步枪的精确火力,他们有,但远不如人。面对日军的猖獗进攻,217团只有忍了又忍,待得日军近前了才有可能反击一二,基本是处于一个相当被动的局面。但日本军官也不是傻子,只有在他们认为已经撕开了一道防线时才会命令一股部队前进作试探攻击。一旦派出的试探进攻的小股部队受到我军火力点的攻击,则这些暴露的我军火力点会在极短时间内被敌方精确火力反压制,甚至是直接被击中。217团的轻机枪手一上午的时间都换了3次人了。
面对敌人的组合拳,217团的将士们都抱定了必死之心,决心战至最后一人。
王宝良和他的特务营战士,另外还有江明等四人,慢慢的在接近到这支日军后方约100米的位置就停了下来。再接近就可能要被日本兵发现了,虽然一定是要被发现的,但总是晚一点更有利。
那几个把迫击炮当轿子抬日本兵就在前面。王宝良的驳壳枪是够不着了。孙治勇和江明等人干掉了他们,那些迫击炮和迫击炮炮弹从很陡的上面顺着阶梯弹着滚了好远,江明等人生怕最后滚到他们跟前就爆炸了。
他们彻底暴露了。很快上方日本兵的攻击就到了,王宝良的战士又被击中了2名。孙治勇他们可没什么死不旋踵的心理负担,转身就退。孙治勇退的时候还不忘了喊上王宝良:“老王,先退先退!”
王宝良听了气不打一处来,想了想硬憋了回去,也转身退去。
这口气之所以硬憋了回去,是因为他知道退不远就有一个拐角。孙治勇他们果然退到这里就没有退了。江明见王宝良一脸生气的样子,就对他说:“王营长,你先等下,这样冲上去不行的,我们几个枪好,先打。”
王宝良抬头看了看上方的敌人,足有一百一二十米远,按他的常识,手机机关枪(冲锋枪在旧中国的称谓)应该是够不着的。但是江明他们,特别孙治勇所展示的武器及运用效果早就让他知道,他们的军火是与众不同的。因此也就耐着性子,看着孙治勇。
孙治勇果然没让王宝良感到意外,孙治勇使用带3倍白光瞄具的03式自动步枪,对付一百米左右的目标,目标又好死不死的在一段限制了自由活动的长城上,想不死也难。这是一面倒的屠杀。
孙治勇头一次杀这么多的人,在点杀十人左右之后,孙治勇很不争气的觉得心里不舒服,停下了射击。其他人一见,也大约能理解,然后就换江明上去。江明的枪法当然与孙治勇差远了,但射光一个弹夹,也干掉了4人。然后就钱明要抢着上了,但是,他的枪口都还没对正,只听轰的一声,一枚日军掷弹筒发射的榴弹落在他们后面不远处爆炸了,王宝良带人的战士又被炸伤2名!钱明这个人平时有些嘴碎,但这次被激得起了脾气,居然就这么站了起来,端起枪连射。
钱明同学那准头全自动连射,对付100多米以外的目标,准头可想而知。虽然打起来是最热闹的一个,但实际上一个日本兵也没射中,反而日本兵的精确反击令他受伤了!
说好的主角光环呢?
钱明定定的看着自己左肩窝的位置愣了愣,倒后就倒了下去。
江明等人一阵手忙脚乱。连忙把钱明抬了下去。孙治勇说:“别怕我会点战场急救!”周祺也说:“我后来当了义工,也学了点急救!”
江明抬钱明是托住他的后背的,这时一看手中也是一片鲜红,随后就是狂喜,大声道:“哈哈,不要紧,是贯穿伤!止血就行!”
钱明一急普通话就改了汉腔,还是哆哆嗦嗦的那种:“个狗日滴啊,下手这狠……快点,快点包,血流多了也不行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