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恩泽只能加快脚步落荒而逃,齐老头对于朱恩泽来说,算得上是有恩的,虽然齐老头只是每天多给朱恩泽几两糙米,可那是救命的粮食,而朱恩泽也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齐老头也因为这段机缘,让他这个孤家寡人有了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这且是后话。
任何时代看病,都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朱恩泽的妹妹感冒咳嗽,只抓了一幅药,就让他欠下三百文的债务。朱恩泽现在身上就十几文钱,这点钱根本无法给妹妹抓药,但穿越而来的朱恩泽有办法。
他来到市场花两文钱买了十几个发霉的柑橘,千万别小看这东西,柑橘皮本来就是清热解毒的良药,在加上柑橘上的青霉素菌,这东西就是古代最原始的抗生素药物。
反正朱恩泽就是一个穷小子,他花两文钱买十几个发霉的柑橘也没有人去笑话他,装菌子的竹篮刚好可以用来装这些发霉的柑橘。
朱恩泽提着破竹篮就往家里走,在路过一家新开张的店面时,突然听到一阵吆喝声:
“各位乡亲父老,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本店欲高价求佳联一幅……”
一名青衣小帽的伙计一边吆喝一边敲锣,店门口围上了一大堆看热闹的人,其中也不乏穿儒衫的读书人,已经有几个儒生写了几幅对联放在门口的长案上等着店主来选择。
朱恩泽前世可是古文研究生,四书五经差不多能倒背如流,就连诗词歌赋也是顺手拈来,至少抄袭是没有任何难度的,何况这区区对联,而且还有彩头可以拿,朱恩泽更要试一试了。
“还有那位相公需要试试吗?一但被东家选中,那可是两贯钱的彩头。”
两贯钱在成都府根本算不得多大的彩头,也就两石大米的价钱,这点钱对别人可能没有什么,可对朱恩泽来说,就是他穿越到南宋是否能安生立命的本钱。
“我来试试……”
因为人太多,朱恩泽瘦弱的身体根本挤不进去,只好在人群外嚎了一嗓子,人群中不乏认识朱恩泽的人。朱狗蛋肚子里到底有不有墨水,他们可是一清二楚,朱狗蛋一天学没有上,连斗大的字都不认识一个的人,现在这小子却大言不惭地说他能写对联,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说狗蛋,你什么时候会识字了?该不是你在梦中学会的吧!”
众人讥讽地看着衣衫褴褛的朱恩泽,唏嘘地给朱恩泽让开一条道,等着看这个大言不惭的家伙出丑,朱恩泽根本就没有在意,径直来到店们口的书案边。
书案上已经摆放着三幅对联,朱恩泽大略地看了一眼,质量都很一般,字也不好。这里毕竟是偏远山区,从来都不是人文荟萃的地方,到是商贾之气盛行,读书人极少,但读书人受到的尊敬更甚于江南,物以稀为贵嘛。
书案边一位穿着绫罗绸缎的青年胖子,不可置信地看着朱恩泽,调侃地问道:
“小相公也打算试试看?鄙人是店主李福,请问小相公贵姓。”
李福的家在成都,李家也算得上是一个大家族,可李福就一个妾生子,在李家根本就不受待见,所以才被发配到龙门山镇这个偏僻的小关口来了。
如果龙门山镇与吐蕃的商路没有断绝,这里的生意还是很好做的,可现在商路断绝,要想赚大钱就很难了。生意难做的李福就想了这么一个招数,看能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毕竟彩头才两贯钱,就当一次宣传费了。
朱恩泽对李福的第一印象不错,这人胖得像一个冬瓜,一双小眼睛贼精贼精的,但朱恩泽能感受到李福的那份诚信。这个时代的商人,极为重视信用,名声一旦坏了,可没有人敢跟他做生意。
“乡野小子朱恩泽见过李掌柜,小子想试试试可否?”
“小相公,请。”
朱恩泽也不客气,把自己手中的破竹篮放到地上后,就拿起书案上的毛笔,开始写对联。
众人万分鄙夷的看着装模作样的朱恩泽,心想:
“这小子就是猪鼻孔插大葱。”
结果朱恩泽一提笔,那悬腕握笔的姿势,就让人群中的人不由自主地说道:
“嘿,看不出这小子还知道怎么握笔啊!握笔的手也不抖,这可是长期练字才有的效果,怎么会这样?”
是啊!朱恩泽就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家穷小子,怎么可能如此正确的握笔姿势呢!还有那如此沉稳的手。这写毛笔字,如果没有练习过,写出来的字绝对是难看之极。
朱恩泽前世可是工科研究生,按理说他的古文修养应该不咋的,其实朱恩泽的本科专业就是学的古代汉语,因为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所以转行去读工科研究生。这样一来朱恩泽的毛笔和古文的修养当然不会差。
朱恩泽当即排除一切杂念,悬腕写道:
“门市笑迎远近客,经商信义坚如铁。
柜台喜纳城乡人,谋利毫厘薄似云。”
李福虽然是商贾,这字的好坏和对联的寓意还是明白的,这副对联可以说道他心里去了,上联表明了他的信义,下联说明了他经商只赚点辛苦钱,不是那种敲骨吸髓的奸商。
在说朱恩泽的毛笔字,是非常漂亮的行楷,这种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糅合了行书的飘逸和洒落与楷书的苍劲和浑厚。
“好……好……朱相公真的文萃斐然,这彩头非你莫属了,不知道各位相公可有意见。”
李福抱拳对着刚才写了对联的几位读书人行李,且不说大宋的读书人的骨气,但在学术人绝对是诚实的。
“实至名归也,我等并无异议。”
“狗蛋,想不到你深藏不露啊!”
“难道咱们龙门山镇出了一个天才,不读书都能写对联……”
“我的天哪,这太不可思议了。”围观的人议论纷纷。
李福用衣袖里面拿出两张面额为一贯的交子,恭敬地方到朱恩泽的手中,朱恩泽也不和李福客气,就把交子贴身收好。
“朱相公有如此文采,为何不去参加科举呢?”
朱恩泽对着李福一拱手,算是谢过李福给的彩头。这可不是朱恩泽故意装清高,大宋的读书人对商贾就这态度,如果自己对一个商贾低三下四,那是坏自己刚刚才建立起来的一点点名气。
大宋的科举与名气和名声都有关系,大宋的科举继承唐制,与明清又有一定的区别。
第一关就是县的发解选拔试,一般情况由县令主持。选拔试过了以后才能参加州府举行发解试,发解试又叫乡试,中举之后才能参加礼部举行的省试,中了的叫贡士,最后一关就是皇帝举行的殿试。
县令举行的发解选拔试,就与名气和名声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某位举子的名声很差,那是很难过选拔试的,反之如果某位举子的名声和名气都不错,发解选拔试是稳过的。
“有这个打算,只是不知道官家何时开始本次科举?”(官家指大宋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