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精忠治国谦卑做人
天下初定,四海臣服。昔日不务正业的二流子(沛公自我定位)刘邦已荣登大汉天子之位,想必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酒过三巡后他兴致很高,心情很爽但态度却很诚恳地问自己的臣子们:“各位诸侯和将领不要隐瞒我,今天我想听实话。我所以能够得到天下是什么原因?项羽失去天下是什么原因?”已是开国君主的刘邦这时候竟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也没在巨大成功面前得意忘形,还能如此清醒低调的问出这样的话,很不容易,很难能可贵,很令人敬佩。有时候自知之明就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下面的高起、王陵趁着酒兴说了实话:“陛下傲慢而侮辱人,项羽仁慈而爱护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掠地,所召降攻占的地方就封给他,与天下人利益相共。项羽嫉贤妒能,有功的人加以陷害,贤能的人受到怀疑,打了胜仗不论功行赏,取得土地不与人分利。这就是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这是一段很典型的职场套话,适用于下级委婉地批评上级的场合,有一定的技巧,要领是必须用词圆滑,轻描淡写地批评领导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比如您太不注意自己的健康啦等等诸如此类的话,主要加入大段褒奖领导功绩的话,最好的结果是既不伤及领导的面子又不危及自己的位子。如果你周围有溜须拍马的人可向他们讨教,这是他们的看家本领。刘邦对这样的回答当然不满意,因为他想听实话。接下来刘邦自己说了一段话,算是自我评价非常经典被后世学者推崇倍至。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说到那在帷帐中运筹决策,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粮,畅通粮道,我不如萧何。连兵百万,战必胜,功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俊杰,我能信任他们,这就是我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任用,这是他所以被我擒杀的原因”。刘邦这段很恳切的自我定位证明他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什么人可以做领导?其实你不一定要有特别突出的技术专长,也可以不是什么学科带头人,但你必须要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更要有亲和力,一句话就是凝聚力。这让我想起了二战时期盟军最高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之前他只是美军一个集团军的参谋长,也没什么骄人战绩。后任盟军总司令时,他却显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甚至不同信仰的军队组织团结在一起打败了人类共同的敌人——德意日法西斯,就是得益于他身上具有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如果你身上也有这种能量不妨也可以向仕途方向发展发展。
从陈胜吴广起义到楚汉战争长达六年的战乱,国家已是百业凋零,饿殍遍野。战争在催生一个新政权的同时也重创了这个国家经济基础。作为皇帝的刘邦他无疑是这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因为他得到了整个天下,老百姓是最小的受益者,在战争中他们很可能失去亲人和一切财产,他们得到的只是不再流离失所相对和平的环境。功臣们想得到什么?很简单——论功行赏。这是历朝历代开国君王都必须做的一件大事,不然兄弟们跟着你出生入死那么多年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有一天能加官进爵荣华富贵嘛。此时刘邦手下的文臣武将各路诸侯王已是好几百人,都想把自己的名字在功劳簿上往前靠。让刘邦没想到的是这些人在名利面前谁都当仁不让,既不自谦也无雅量,就象李云龙那样为自己肩膀上的几颗星争论不休,评功论赏足足折腾了一年,让刘邦很是头疼。这就象公司开年会,底下人只能瞎吵吵,而该给谁的红包多一点老板心里是有数的。从沛县起事到大汉帝国的建立刘老板把每个人的功劳大小在自己心里都筛了一遍,最后他清楚地意识到,打这么多年的仗如果没有萧何为自己苦心经营巴蜀汉中的根据地,为他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勤兵源保障,别说五六年,恐怕半年也撑不了。而且萧何总是用他的大智慧在关键的时候为他作出关键的决定,更兼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其功盖群臣当他莫属。于是他把萧何封为郑侯,食邑八千户(八千户人都向你交租子)。以曹参为首有过战功的人不答应了,说:‘我们这些人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萧何连战场都没上过,只是在后面催催粮筹筹款,日晒不着雨淋不着也没什么生命危险还算头功,陛下这帐您老是不是没算过来,您啦?’?我们知道刘邦出生农民,家境不好没念过什么书(当然有书他也未必好好念)。可当了皇帝就脱胎换骨了,说了很多经典的话算是刘氏语录。他对立萧何为头功封赏丰厚群臣有异议作了如下精彩的解释:“诸位在打猎的时候都很清楚,追着捕杀野兽的是猎狗,而指示猎狗追杀野兽的是猎人。诸位只是追逐捕杀野兽的猎狗,而萧何是能够指示方向,发布追捕野兽命令的猎人”。群臣无言以对心悦臣服。接着刘邦下诏恩赐萧何剑履入朝,入朝不趋,礼仪规格很高。刘邦虽然一身毛病还流里流气的,但很记情,又增加了二千食邑给萧何,说是感谢他当初多送他二百小钱。接下来是功臣排序问题,近似于今天的十大元帅十大将的先后次序,刘邦在关内侯鄂君的支持下仍然把萧何排在第一位。萧何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一个好领导。自此萧何真正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重之臣。这或许是他当初跟着刘邦起事完全没想到的。知识就是力量啊!萧何用自己的大智慧帮助刘邦缔造了一个帝国,同时也铸就了一条通往自己政治巅峰的通途。但正是这种显赫的殊荣也成了他后半身最危险的负担——功高震主!
权倾朝野位极人臣的大汉帝国首任丞相萧何,还来不及细细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无限荣耀时,他却已感到高出不胜寒的凉意。自古以来君王和权臣都是在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相互猜疑、相互斗法中转动着整架国家机器。昔日的大哥现在的皇帝刘邦,为了自己皇帝的位子有一天不被别人取代并被子子孙孙传承下去,他现在开始对所有人都不放心,特别是手握兵权重权的蒋军大臣。当然我们应该理解刘邦从成份最低的农民奋斗到成份最高的皇帝实在不容易,别的不说从此以后子孙后代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全解决了,福利待遇又好,生下来就有饭吃,长大了不用找工作就可以领工资,都是部级待遇。人家一人工作养活全家,他一人工作可养活几代人。这位子谁抢跟谁急是很正常的。鉴于萧何同志在帝国建立过程中功劳很大,在人民群众心中威望很高,如果他愿意,取代最高领导位子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他很早就进入了被怀疑的名单。刘邦对自己的这为老乡实在是很照顾,什么事都先想着他。
那是在汉王三年,刘邦还没当皇帝,正值楚汉战争白热化时,楚汉两支军队在京索之间对峙,刘邦怕自己后院起火,多次派人回关中慰问萧何。这很反常,一般是后方慰问前线,前线却老往后方派慰问团。当时萧何很忙,前面仗打得不顺他得到处征粮筹款对这事儿也没细想,自己尽心竭力忠心不二大家有目共睹,想必刘邦怀疑谁也不会怀疑他的。拥有大智慧的萧何此时并未深刻体会到伴君如伴虎的危险性。这时一位叫鲍生的人一眼看出其中端倪就对萧何说:“君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屡屡派人来慰问您,这是起了怀疑您的心思。为您着想,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样君王就更信任你”。绝顶聪明的萧何马上意识到他的话是正确的,赶紧回家做了一个家族光荣参军的总动员,整个家族就有三十几人参军,堪称革命的大家族。后来论功行赏时这也给萧何积攒了政治资本。当不少人对萧何功据首位有异议时,刘邦很感慨地对群臣们说:“你们只是只身一人或家里几个人出来跟着我打天下,萧何却是一家三十几口都出来了。拳拳之心谁可以比”?不是我萧何非得挣个革命之家光荣,实在是怕你对我不放心啊!
我大概查阅了一下历史资料发觉,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都堪称劳模,很多人大半生的时间不是在征战的沙场就是在颠簸的马背上度过,刘邦也不列外。刚刚经历近五年的楚汉战争,大汉帝国的招牌刚挂起来,又投入了艰苦卓绝的削藩平叛的战争,而这个时间更长是七年,自己最后也因此而受伤丧命。汉朝采用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用的国家体制,各诸侯王手中都有一定的军队,其中一些诸侯王在楚汉战争初期其实力都比刘邦大,比如彭越、英布。枪杆子之中出政权在什么时代都是真理,一个流氓出生的刘邦都能当皇帝为什么我不能,谁比谁又差多少?看来皇帝这工作并不是谁能干,而是谁想去干的问题。于是各路诸侯开始跃跃欲试蠢蠢欲动,暗地里都开始谋划自己当皇帝的蓝图,搞得刘邦风声鹤唳,看谁都想谋反。现在已经没人肯帮他了,因为曾经帮他的人现在都成了他的敌人。让人惊讶的是刘邦此时打仗的本事竟然一夜之间让人刮目相看,经常御驾亲征且大多时候都能凯旋而归,看来当了皇帝还真就不是凡人了。不论是逆臣还是功臣只要是威胁大汉江山社稷的都要从精神和肉体上消灭。但有一个人却一直让他很纠结,此人功劳很大,嫌疑也很大——他就是一代绝世天才韩信。确切的说垓下之战如果不是韩信在关键时候站在他这一边,可能今天这个皇帝就该姓项不是姓刘了。然而韩信一贯居功自傲拥兵自重实在让他不放心,为了警告,他将韩信从楚王贬为淮阴侯,这更加刺伤了这位天才的自尊心,种种迹象表明他已经在开始做谋反的准备。刘邦的老婆,也就是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染指政治操控朝政的女性,人称一代妖后的吕雉,看出了自己丈夫在处理韩信问题上的优柔寡断,决定自己来帮老公这个忙。要知道韩信有着无人可比的聪明智慧,多年带兵手下对他都很拥戴威望很高,而且他已察觉刘邦对他开始不信任,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迟早的事。所以现在已是惊弓之鸟,要搞掉他难度很大。以前只是一个普通农妇的吕雉,能够对付得了一个聪明绝顶久经沙场的将军吗?结果证明正象豫剧《花木兰》中唱的那样谁说女子不如男。吕后知道如果对韩信进行军事围剿很难有成功的把握,因为打仗这种游戏谁都玩不过军事天才的韩信,没准还被他玩死。智取是上策,一位将军如果让他离开自己的军队,就如鱼儿离开了水一样无用武之地,对付起来就简单多了。吕后背着在外征战的刘邦下了一道圣旨,假传刘邦已得胜还朝要在未央宫大宴群臣,各路诸侯都要参加。而这道圣旨由萧何传达到韩信手中的。萧何对于韩信来说算是恩人了,如果没有萧何当初的举荐,和月下的追赶就没有今天功成名就名扬天下的韩信。在韩信认为,他与萧何的交情此人应该没有害己之心。然而他错了,吕后这招调虎离山之计之所以能成功的关键在于她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诱饵。她知道韩信对萧何一直怀有感激之情这也正是可以利用的弱点。韩信和张良曾合编了一本兵书,可惜失传了没有人看过,但我相信里面一定没有如何对付天下最毒妇人心的计策,也没有最信任的朋友也是最危险的敌人的忠告,不然他就不会中计。我想当时参与谋划的萧何心里一定很纠结,因为他要毁灭的是一个他曾经极力推崇和塑造的人,如果他做了,他的品格和诚信将招受人们的质疑。然而不做又是立场问题怎么办?抉择很痛苦,萧何最终还是选择了忠君,因为他是政治家有的是清醒的头脑,也知道拒绝吕后的后果是什么,竟管此时韩信并没有谋反的确凿证据。于是韩信在他昔日的恩人——萧丞相花言巧语的诱骗下进了未央宫,并被最终杀害。临死前韩信留下这样一句话:“没想到我会死于小子和妇人之手”!小子,这是韩信对自己曾经敬佩又感激的恩人萧何的最后定位。从此给后人留下了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千古感叹。同是开国功臣,一代英才,韩信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萧何成了政治斗争的适应品,因为他在与吕后合谋杀害韩信的同时也削掉了自己性格的棱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