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师长范哈儿 第二百九十七节 不相关的战争

    第二百九十七节 不相关的战争

    早在8月底,即英国开始实行封锁和保卫英国以北海域前,德国两艘装甲舰“德意志”号和“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就驶进了大西洋。

    这两艘“袖珍”战列舰作为袭击舰是再合适不过了,它们给防卫很差的英国护航运输队和单独航行的船只造成了很大危险。英国人为对付德国“袖珍”战列舰,只好组建几个搜索突击群,为此调用了英国全部航空母舰、几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和重巡洋舰。每个搜索突击群都应足够强大,能阻挡和消灭德国“袖珍”战列舰。这些措施要求英国海军全力以赴。此外,它现在还应派出战列舰和巡洋舰,在大西洋北部引导护航运输队时担任补充警戒。

    采取这些防御措施,是因为德**舰开始在世界性海上交通线行动。德国海军的任务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破坏正常航行,消灭敌商船,但是,即使比较弱小,也只能在有助于完成主要任务情况下,才与敌人战斗。德**舰应经常改变作战区域的位置,有机会时甚至要选择遥远的区域,简单说来,就是要千方百计使敌人更加没有信心,更加为自己的护航运输队担忧。

    德国袭击舰在大西洋出现,也许不能彻底破坏英国的贸易和各中立国进行的有利于英国的贸易。尽管如此,当英国人得知“德意志”号回国,“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被击沉。大西洋又成为不再受敌水面舰艇骚扰的自由水域后,才感到放了心,轻松地舒了口气。

    在“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沉没前几个星期,“u-47”号潜艇艇长普里恩上尉的大胆行动曾使英国人大为震惊。该艇于10月14日夜间潜入斯卡帕湾的内停泊场,击沉了停泊在那里的排水量为3万吨的战列舰“皇家橡树”号。

    无论是德国潜艇,还是空袭,还是水雷,都未使英国大型舰只遭受大的损失。

    除“皇家橡树”号这一最大损失外,航空母舰“勇敢”号也于9月17日在布里斯托尔湾被德国潜艇击沉。11月21日,新巡洋舰“贝尔法斯特”号在福思湾触雷,12月4日,战列舰“纳尔逊”号在进入尤湾时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但是这两艘军舰都居然能驶到一个港口,修好了损坏的部分。小型舰艇的损失没有超过容许的限度,不过,这些损失无疑增大了英国海军作战的困难,因为它正对德国实行封锁,此外,还要调庞大兵力去保护运输船。

    英军高射炮兵和航空兵很强,足以阻挡住德国空军,不让其实施危险的空袭,因为这种空袭一旦发生,预料造成的损失,是完全无法用与它作战可能取得的战果来抵偿的。

    总之,在战争的第一个冬季,德国空军并未在与英国商船队进行的斗争中起大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歼击机的作战半径不够大,不能护送轰炸机飞抵目标。

    德国商船队在各大洋上消失了,一部分船只及时回到了德国港口。但有323艘、总吨位达75万登记吨的船只被迫躲进中立国港口,其中一部分后来离港并突破了封锁。41艘(总吨位225,000登记吨)被船员凿沉或落入敌手。德国最大的商船之一“欧罗巴”号当时正在不来梅港,停泊在纽约的“不来梅”号,在经北冰洋到摩尔曼斯克的航行中,历尽千辛万苦,终于12月月中回到德国港口。“哥伦布”号也想取同一海路回德国,但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东北的北美海岸附近被加拿大驱逐舰发现。该船不等被俘获即由船长自行凿沉。

    总之,在与英法进行海战和空战及与驶往英法港口的中立国商船进行斗争的头六个月中,被击沉的船只很多。据德国统计,当时共击沉496艘舰船,总吨位达180万登记吨。此外,有350艘中立国的船只(总吨位607,811登记吨)被押送到德国港口,以便决定它们是否应该按捕获法予以扣押。同盟国确信,英国商船队的净吨位,即被击沉船只吨位和新建造船只吨位间的差额,只有20万登记吨。但是英国人不知道,对英国海上交通线的主要进攻,要到德国大规模建造潜艇的1940年才开始。

    但是这个消息,人在南京的范哈儿却知道。

    他在和英国有了前面的水雷外交后,并没有放弃继续和英国人合作的机会。

    实际上,英国这头骄傲的约翰牛,即便在合作了一次之后,仍旧维持了他无用的骄傲,并不愿意再次降低姿态,向范哈儿请教。事实上也没有人,会认为在世界大战问题上,向范哈儿请教会有什么收获。

    老范手中掌握着大量筹码,并不需要急着向英国和美国展示出来。

    他这个时候,正好可以趁战争才刚刚开始,双方对立阵营还不是非常绝对,可以游走在两方之间,同时捞取好处。

    反正对于范哈儿来说,就像欧洲人将亚洲的战争,看成是他们棋盘上的游戏罢了,现在范哈儿眼中,欧洲的战争,同样是一场和他不相关的战争,是他捞取好处和果实的后花园罢了。

    这样的评价,即便是将来加入盟国阵营,范哈儿在短时间不没有改变,知道中**队直接参加了那儿的战斗,他才开始改变态度。

    就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范哈儿手下好些人间谍人员,利用出卖另外一方机密的功绩,而成功的打入了盟国和德国的高层间谍圈子中,更有不少挤入了德国的实权高层。

    范哈儿在几年前就开始运作的手段,到了现在,才算是真正派上用场。前面的那些功绩,和今后可能起到的作用比起来,那完全是小打小闹一样的存在。

    战争开始后不久,英国和德国便都忙于解决斯堪的纳维亚问题,不过,这与俄芬冲突没有什么联系。两个大国都不怀疑,挪威的国土对于切断敌人生命悠关的海上交通线,具有特别的决定性意义,英国决心要把战争进行到消灭希特勒。

    后世都知道,希特勒纳粹德国入侵了北欧的挪威等国,却不知道,即便希特勒不行动,英法也准备攻占挪威等国,为掐断德国的海上交通线而挑起战争。

    苏联入侵芬兰给了英法在北斯堪的纳维亚采取坚决行动,提供了强大的论据。只是现在英法两国,把俄芬冲突作为在挪威北部登陆的借口的愿望更强烈了。


    1940年1月15日,法军总司令加默兰将军向法国总理指出,在斯堪的纳维亚建立新战区至关重要。他建议盟国在佩琴加登陆,并夺占挪威西海岸的港口和机场。必要时可以展开规模更大的作战行动,直至夺占耶利瓦勒的瑞典矿场。

    1月27日,英法同盟国最高军事会议在巴黎通过决议,为援助芬兰组建2个英军师和1个法军分遣队,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它们应统称为志愿军。英国首相认为在佩特萨莫登陆并非上策,但在纳尔维克登陆却相反,是非常适宜的,特别是登陆目的在于对耶利瓦勒矿场造成威胁时,更是如此。

    可是,正当计划己制定,组织准备工作已就绪,即将开始行动时,芬兰战争却结束了——它结束得比预料的快。

    当希特勒力图把对英法的战争进行到胜利结束时,法国内部却一直存在着不满情绪。自战争爆发以来,这种不满情绪笼罩了全国,并且有增无减。

    俄芬战争只是暂时把公众的注意力,从往后如何对德作战的问题上引开。法国人对战场上令人忧虑的“势均力敌”的状况的不满,表现在3月底罢免了达拉第总理。人们指责他对那种状况的出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的继任者雷诺答应要果断治理国家,并力争增加军火生产,认认真真地进行战争。尽管如此,由于雷诺与许多议员的私人关系不好,在对他的施政纲领进行讨论时,他仅获得一票多数。

    许多人暗中反对“积极”进行战争,认为那样做有将国家引向灭亡的危险。他们指出,英国人在军事上远没有作好这样做的准备,只要愿意,法国可以同墨索里尼达成协议。波兰已经永远完蛋,西线军事行动的沉寂应该继续下去,那时和平的希望就不会这样渺茫了。

    虽然法军总参谋部也考虑到德军可能在任何时候发动进攻,但是许多传闻和自相矛盾的情报又使它对以下事实产生了怀疑:德军的集结是严重的军事行动,而不仅仅是施加政治压力的手段。按法国人的看法,在西线实施决定性进攻,几乎是不可能的,德国人未必敢采取如此吉凶未卜的行动。

    在法国这个政治消息传播很快的国家,领导层内部的矛盾是躲不过舆论界的,自然也无助于培养法国人的斗志。

    国外也在观察法国的形势发展。这些印象和德军已在波兰和挪威取得的胜利(西方国家显然无力阻止它取得这些胜利),对于在新的搏战中迅速粉碎荷兰和比利时的抵抗,当然起了不小的促进作用。

    英法等国家无法察明德军战役计划逐步发生的变化,这既因为德军统帅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并通过各种途径经常不断地在敌人阵营中散布德军强大集团将留在北翼的消息,也因为同盟军根本没有想到德军可能进行它所计划的那种看来是荒谬绝伦的战役。

    同盟军保持原来的战略展开,兵力几乎沿国界平均分布,但摩托化兵团大多配置在西翼。英国人和法国人不愿再把荷兰、比利时(它们已开始向西方国家寻求保护)置于听天由命的境地,担心这两个国家的弱小军队会接连被敌人各个击破,并且希望尽可能在东面远离海岸和法国边界的地方阻止德军的突击。这一切都具有一种难以抑制的诱惑力,对同盟军的计划起了决定性影响。

    在此以后不久,即2月月中,英国人为寻找合适的机会,检验一下能在多大程度上破坏挪威的中立,制造了一起德轮“阿尔特马克”号事件,结果只遭到形式上的反抗。

    究竟是谁破坏了中立,看法是不一致的。很显然,交战双方总是要根据自己的利益去解释事件。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每一方今后都开始预测对方的各种非法行动,并由此得出必须提防那种行动的结论。英国人不只一次表示,在与希特勒进行战争时,任何中立都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合乎道德的权利,这种看法必然使希特勒更易于为他破坏中立寻找根据。

    丘吉尔继续顽强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他终于得到了认为现在必须“采取某种积极行动”的张伯伦及法国新总理雷诺的赞同。3月28日,英法同盟国最高军事会议在伦敦开会,决定4月5日在挪威领海布雷,一俟德国有所反应就让英军一个旅和一些法军登上军舰,以便夺占纳尔维克,并沿铁路向瑞典边界推进。另一部兵力应在斯塔万格、卑尔根和特隆赫姆登陆,以阻止敌人利用这些据点。由于英国人同法国人存在与挪威事件无直接关系的分歧,英国内阁把布雷行动推迟到了4月8日。

    此日4时30分至5时之间,在三处布了雷。但直到5时30分才照会挪威政府通知此事。英法政府在这一照会中指责德国政府进行海战和空战的特点明显破坏了中立国家的法律,它企图以此向同盟国实施突击,同时又坚持在对它有利的一切情况下严格遵守中立法。因此同盟国政府确信,在此条件下甚至不合法的手段也会变成合法的了。它们再也不能容忍这样的现状:德国获得继续进行战争的物资,而它同挪威贸易给它带来的好处却给同盟国造成损害。

    就在这时,德军最高统帅部已开始实施代号为“威悉河演习”的进攻挪威和丹麦的战役。这一战役早已进行过认真研究,充分考虑了一切赞成和反对意见,然后进行了周密准备。

    当欧洲新一**战即将开始的时候,亚洲的日本战时大本营,实际上却为现在的收获而遗憾,并感到非常不满足。

    原本以为游走在欧洲两个阵营之间,也许可以继续像上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捞取好处。虽然日德之间已经几乎达成了盟约,但日本还是保持和英法荷等国的外交接触。梦想也许不需要通过战争,就可以取得部门欧洲国家在亚洲的权益。

    但是随后的事态发展表明,日本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选择加入德国阵营,以武力夺取东南殖民地。虽然这是一个早就被日本政界认知的事实,但真正让日本死心的,却还是英法等国在开战后的态度。

    英国在接受了范哈儿的水雷外交后,就果断断绝了日本的要求,拒绝就缅甸通道问题,继续和日本进行谈判。同时法国的越南殖民地,也对日军大军南下,虎视眈眈觊觎印度支那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警告。

    以上种种事态,让日本清楚的认识到,他们想要利用和平途径,取得东南亚的控制权,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从后世的研究来看,实际上1940年的时候,是日本发动南下的最佳时机,因为即便在1939宣战以后,直到1940年上半年,美国都没有进行比较大规模的军事准备。直到德国进攻西欧,美国在欧洲的绥靖政策彻底破产后,美国才大规模增加军事开支(包括国家投资建大量军工厂)。所以,英法荷等国在西欧被德国击溃时,美**事工业还远未动员起来,武器装备产量不够大,在一定时间内不足以支持美军对日作战。而一年半后的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时,美**事工业产能已形成极大规模,武器装备产量增大了许多倍,足以较快应付对德日的战争。

    美国的麦克阿瑟就明确表示,在希特勒侵入荷兰和击溃法国以后,日本是有机可趁的。如果日本当时对南方实行打击,它可以以很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但是众所周知,在1940年的时候,日本并没有南下。

    而之所以没有南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害怕北面的苏联。

    所谓麻杆打狼两头怕,苏联担心日本进攻会让自己陷入两面夹击的状态,日本也害怕在西方(欧洲)未受牵制的苏军威力,因此不敢从东北调动大批关东军南下,对英美发动大规模战争。这也尤如日本在关内侵略行动遇到很大困难时,关东军也不敢调入关内支援中原战事一样。因此可以说,苏联虽然未对日宣战,但却是牵制日本侵略的重要因素。最后,日本只能在德国进攻苏联,认为苏联军队被欧洲战事牵制之时,才全面开始了他的向南推进行动。



第二百九十七节 不相关的战争  
相关:  重生之北美1776    重生之狂暴火法  巨门卷  斗破之无上之境  末日崛起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我是师长范哈儿第二百九十七节 不相关的战争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3868s 4.0406MB

搜"我是师长范哈儿"
360搜"我是师长范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