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节 火箭
实际上,奥运圣火传递是希特勒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时所想出的创意。
这实在有些讽刺,因为如今在世人眼中,奥运圣火已经成了世界和平,天下一家的象征,在开幕式上将圣火点燃已经成为奥运会正式开始的标志。而他的真正实践者,却是后人一致认定的战争狂人。
范哈儿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团长,也是实力派军阀,在德国时就受到了较高的尊重,在希腊参加圣火点燃仪式也非常受欢迎。
这个年代,中国虽然屡屡遭受入侵,国际地位一跌再跌,但是几百年传承下来的底子摆在那儿,国民生产总值照样能够稳进前十,所以像范哈儿这样的实力派,在国外受到基本的尊重还是没有问题的。就是愿意和他友好交往的外国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欧美人士自命不凡,他们基本有自己的交友圈子,表面对着范哈儿态度彬彬有礼,却绝对不会允许或者愿意邀请他加入他们的圈子。
范哈儿在西南过惯了高高在上的日子,来到国外虽然也受尊重,但明显被别人排斥在圈子外,当然让他不爽了。心中有点不舒服,甚至有脾气也不发不出来,毕竟对方并没有真正失礼的地方。
隔阂,发自心底的漠视!这是范哈儿对此时欧美人士对华态度的基本认识。
也难怪,后来老蒋几次参加世界峰会,却基本很难得到世界范围的公开赞扬,这是因为欧美白人对华偏见养成已久,根本不是一点点国际影响力的增加,就能改变的。
范哈儿在希腊期间,唯一的外交活动,就是拜会了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
对于这位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人,范哈儿还是非常尊重的,虽然对方并不是特别了解他这位中国“将军”的身份,也并没有对他特殊对待,但范哈儿还是对这位先生,说了几句诚挚的赞美。
这位老人家的贡献,在以后的岁月中,才会显得愈加的突出。
不过在希腊奥运圣火点火现场,孤零零的站了一段时间后,范哈儿干脆取消了后继准备对希腊进行的顺道访问,而是直接乘坐专机,返回了德国柏林。
因为希特勒已经结束了他对军队的巡查,返回了柏林,并且拍电报过来,表示非常愿意见到范哈儿这位闻名已久,却还从没一见过的中国朋友。
言谈间的热情,比希腊的那些奥运贵宾,要热诚和亲切了多。
但范哈儿知道,这位希特勒是骨子里的种族主义者,他现在的热情,基本是因为利益需要。而那位元首大人,为了利益,甚至都是愿意和犹太人合作的。
不过当范哈儿重返柏林的时候,照例第一个接见他的,却是第三帝国的外交部长纽赖特男爵、实际负责奥运工作的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博士和柏林奥运会筹备委员会主任、拥有一半犹太血统的莱瓦尔德先生。
“尊敬的范将军,欢迎你来柏林参加第11届奥运会,我谨代表德意志帝国人民和柏林市民,对你和你的代表团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纽赖特男爵代表纳粹政府,首先对范哈儿一行人的到来表示欢迎。
康斯坦丁.冯.纽赖特男爵,德国外交官、政治人物,1932年至1938年担任德国外交部长;1939年至1941年担任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保护者(总督),1932年,纽赖特被召回担任帕彭内阁的外交部长,持续在之后的施莱谢尔及希特勒内阁里,担任该职位至1938年。在希特勒担任总理早期时,纽赖特增添了希特勒扩张政策的光环。 他曾参与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1935年英德海军条约之制定及重占莱茵兰。1937年加入纳粹党及同年9月被授予党卫队上将荣誉军衔。
“尊敬的纽赖特男爵、戈培尔博士、莱瓦尔德先生,能够率团参加柏林奥运会,是范某的荣幸。对于即将召开的奥运会,我也是期盼已久,希望这会是一届成功的奥运会、伟大的奥运会!”
范哈儿根据秘书事先的提示,礼节性的对纳粹德国代表进行了回复。
纽赖特这个死板的德国贵族,对于有些外交礼节,还非常讲究,范哈儿不得不配合一下,进行客套性十足的谈话。
到是那位天生活动能力极为出色的戈培尔博士,对于范哈儿表现的格外熟络,没有特别客套,就表示:
“德国是个伟大的国家,中国也是个伟大的国家,相信来自中国的范将军到德国柏林后,肯定会有所收获的!柏林奥运会的成功,更是大家都可以预料的!”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纳粹党宣传部部长,纳粹德国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也许这位博士,确实是张扬了纳粹罪恶的超级大坏蛋,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家伙在宣传上的天赋,对于大众传媒的认识,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仍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和两位党政部长相比,拥有部分犹太人血统的柏林奥运会筹备委员会主任莱瓦德尔,则显得低调多了。只是在一边赔笑,根本不插嘴参与和范哈儿的谈话。
范哈儿主动打招呼,他也只是再说了一遍欢迎范哈儿来柏林。
1924年,特奥多尔.莱瓦尔当选为德国籍国际奥委会委员。1927年1月29日,莱瓦尔德领导的德国奥委会致函国际奥委会,希望由德国主办第十一届奥运会,并提出柏林、科隆、纽伦堡和法兰克福四地作为候选城市。1933年1月24日,好心的莱瓦尔德被推选为柏林奥运会筹备委员会主任。这个半犹太人对运动会能否顺利举行此时已是忧心忡忡。1936年3月16日,莱瓦尔德会见了1933年2月9日即充任柏林奥运会大会总裁的希特勒。出乎意外的是,莱瓦尔德从这位总裁那里得到了“全力支持”的诺言。这使他稍感宽慰。但是不久便厄运降临,以戈培尔为首的纳粹党徒接管了全部筹备工作,莱瓦尔德被排挤于外。纳粹甚至扬言,要撤消莱瓦尔德在国际奥委会的委员职务。这下触怒了国际奥委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耶-拉图尔申言,如果那样,国际奥委会将取消柏林的主办权。美国也发表声明,以不参加奥运会相威胁。这样纳粹才算屈服了,莱瓦德尔勉强保住了他的筹备委员会主任职务。
其实两边这次见面,其实主要是为了接下来希特勒的接见,创造条件而已,到也没谈什么真正实质性的内容。
大家都很清楚,双方不可能谈成哪些具体性的东西,所以不外乎口头上宣称欢迎来德国啊,德国真美啊之类的客套。最多通过一些暗示性的话题,套取范哈儿的态度,好回去对希特勒进行汇报,对他们接下来的正式会面,提供一部分资料。
等到最后,也就是给中国代表团,发放一些通行证和身份证明之类的玩意儿,方便代表团在奥运会期间,能够顺利的出行和游玩。
其实这些东西,差不多要在奥运会结束以后,才可能派上用场,至于现在,中国的运动员们,经过几天的休息,恢复了长途飞行带来的疲劳感,现在正在柏林附近的体育运动场,进行适应性的训练呢,他们哪有时间现在就出去玩。
就连范哈儿的姨太太杨秀琼,这期间也在一直在寻俩,根本没时间陪范哈儿。
不过范哈儿自己的事情也很忙,明面上借机和德国的党政高层,进行频繁的接触和会面,彼此拉关系套取好处,很是热络的活动了一番。暗地里,还偷偷接见了一些西南籍特工和犹太社团领导人。
这些特工不用说,他们有几个在1932时,就被范哈儿派到了德国来,并且一过来就利用1932年的大选,和纳粹高层拉上了关系,几年下来,他们在德国的势力和地位,已经变得非常稳固,基本能够在各行各业有较大的影响力了。
翻看了一张张的图纸,范哈儿十分满意。
这些都是西南籍特工们,在这些年通过不停努力,从各行各业窃取到了各种机密图纸。里面不仅有各种先进武器和装备的资料,也有大量民用工业机器和设备的图纸。内容十分复杂,但绝对都市价值连城的宝贝。
“恩,你们做的很好,竟然连德军最先进俯冲轰炸机的技术,都帮我搞到了!不错,真是不错。”
看着对面那个代号为“1号特工”的第一批对德派遣人员,范哈儿满意的点头,不过顿了顿,最后却又说道:
“你们再努力一把看看,我需要德国最先进的火箭技术?一旦有相关消息,你们就立刻给我想方设法帮我搞到。”
这些图纸中,不仅有俯冲轰炸机的设计图纸,还有其他各种包括雷达在内的高精尖武器设计图。但范哈儿却还是不满足,他想要德国的v式火箭设计图。这不仅仅是为了研制远程的袭击手段,也是为了研制火箭弹。
对于中国战场来说,也许喀秋莎火箭,使用效果比v1、v2火箭还要强的多,所以他要求一号特工,加大力度进行这方面的情报收集。
“范督,你说的v型火箭,我们在德国只听说过有一些理论研究机构,根本打听不到真正进行实物研究的秘密机构。”1号特工直言不讳的对范哈儿指出。
“哦!可是我明明听在苏联的人员说,这火箭实验已经出现了啊?怎么在德国会还没有发现呢!”范哈儿一阵疑惑。
德国是他最早直接派出人员的机构,而且这儿虽然开始法西斯化,独裁倾向越来越大,但是金钱还是能够通行,还能利用收买手段,得到不少的情报。到是苏联,这个恐怖的国家,范哈儿派了大量间谍人员过去,损失的人手,却是仅次于日本,让他不得不暂停了在苏联的某些风险性较高活动。
这样一来,从苏联人手中获取的火箭技术,当然就变得比较困难了。
范哈儿他其实弄错了一个情况,专业不精的他,把航天火箭和火箭炮混为一谈了。具体关于航天火箭还是火箭炮,其实是有细致区分,他要找的是火箭炮,却仅以火箭要求。虽然德国火箭在二战中,因为v1、v2火箭而闻名于世,但苏联的火箭技术,此时在理论上确实走的比德国人还略早一点,德国著名的v型火箭,此时根本还没研制呢。
最早提出利用火箭星际旅行原理的,就是俄国人齐奥尔科夫斯基,他甚至在理论上计算了第一宇宙速度,以及通过多极火箭达到这一速度的可行性。这个成就是了不起的,苏俄将他视为现代航天和火箭理论的奠基人也不为过。不过,他只是提出了理论,并没有动手进行任何设计和试验。他所在的即将灭亡的沙皇俄国没有技术也没有经济实力来支持他实践其理论。
世界上最早真正设计和研制现代火箭的,是美国的高达德。他不仅在发表了星际旅行的更详细理论,而且动手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枚现代火箭。他利用超音速喷管将燃料燃烧的热气体变成超高速的冷气体,从而使火箭效率提高了两倍以上,这是现代火箭与古代火箭的本质区别。1926年,高达德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在美国的麻省发射成功,其意义不亚于莱特兄弟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高达德火箭目前陈列在美国航天航空博物馆最显赫的位置。
继高达德之后,美苏德英等各国都风起云涌般地开展了火箭研究。美英因为常规武器的优势,对这新玩艺并不特别热情,高达德的领先研制基本停留在民间领域。前苏联是最早研制火箭导弹并投入实战的。1933-1939年,前苏联火箭之父科罗廖夫研制成功了212、216、217三种型号的火箭弹。其中217火箭采用无线电制导和自动驾驶仪相结合,就是早期的空对空导弹。诺门坎战役中,苏军新型的伊-16战斗机投入战斗后,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双机进攻队形,首日交锋便用火箭弹将6架日机打得凌空爆炸。苏军战机还用火箭弹进行地面攻击,也取得了非凡的战果。苏联本来在格鲁申科的努力下,在三十年代取得了相当进展,不仅研制了100枚实验火箭,而且颇有理论上的创新,但随格鲁申科被政治清洗,苏联渐失竞争力。
真正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是受到一战战败制裁的德国,通过这种新式武器超越其对手的诱惑使德国投入了比其它国家更大的努力。以冯布劳恩等为代表的德国科学家在大型火箭发动机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v2导弹成为世界上第一枚弹道导弹,现代运载火箭的原理与其也相差无几,甚至德国还搞出了著名的火箭动力战斗机。当时德国在火箭领域的领先地位,都是世界任何国家都无法比肩的。
范哈儿在火箭区分方面稀里糊涂,只是他还算有点头脑:
“算了,你们把有关火箭的东西,不管是远程火箭还是近程火箭,都给我收集起来。特别是近程火箭,这个东西才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
“近程火箭?”一号特工稍微有点疑惑。
他最近为了打探德国的火箭技术,也研究了一下火箭技术的资料,自然知道,火箭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增加射程增加控制,区分上还有近程远程那么一说么?
随即,他仿佛想到了什么,立刻来到提交给范哈儿的一堆资料中,随意翻找了几下,就拿出一份情报来:
“范督,这东西,你看是不是符合你的需要?”
那资料上面,其实只是勾画了一副草图,有大致的参数,却没有具体的数据。但范哈儿一看图上画的那东西,却是一眼认出来了:
“火箭炮?”
火箭炮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弹的点火具和赋予火箭弹初始飞行方向。由于火箭靠本身发动机的推力飞行,火箭炮不需要有能够承受巨大膛压的笨重炮身和炮闩,也没有后坐装置。火箭炮能多发联射和发射弹径较大的火箭弹,它的发射速度快,火力猛,突袭性好,但射弹散布大,因而多用于对目标实施面积射打击。
众所周知,古代火箭是中国一大发明,最早的多枚火箭连发装置和齐射装置 也是中国发明的。在中国明朝人茅元仪于1621年完成了《武备志》一书中记载的火箭及其发射装置有几十种之多,其中有一次可发射32支和40支火箭的 “一窝蜂”和 “群豹横奔箭”,有一发百夭的 “百虎齐奔箭”和可连续两次齐射的 “群鹰逐兔箭”,这些都可看作是现代火箭的原始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