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虎听了额头直冒冷汗,如果坐实了这几项罪名,自己非但一辈子都翻不了身,更有可能连性命都保不住,搞不好还连累家人。自己千算万算,怎么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凶险。
他在官场厮混了多年,自然知道其中险恶。尽管在白沙县发生特大火灾之后,他就有被扒掉身上这身官服的心理准备了,可是事情比他所想像的要来得更快更凶猛。
还想着抓紧剩余的时间把自己手上该做的事都做了,至少可以做到问心无愧,谁曾想这边刚刚开始触摸到事情的关键,那边就已经从多方面下了狠手,当真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马大虎方才听内官王总管说万隆会一力保荐自己,还有点云里雾里,此刻才知道其中所代表的含义:白沙县发生这种世所罕见的大火灾,皇帝没有立马下旨对自己问责,而是让自己戴罪立功,又拨付巨额的赈灾款项,并派了万隆作为钦差大臣,这实在是有点无法想像。
由此也可以看出,万隆在皇帝眼里在朝中有着何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有了他坐镇白沙县,要清算黄郖、张源、唐超等人自然不在话下,便是来自覃州知府薛一鸣方面的压力,也可以置若罔闻。如此一来没有了后顾之忧,所有的事务就可以放开手脚大胆的去做了。
马大虎心中对万隆的无限感激没有丝毫表露出来,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毕竟万隆地位尊崇、富可敌国,而且能够随便捐献一百万两白银给毫不相关的灾民,试问夫复何求?
有了皇帝钦赐金剑的钦差万隆强势到来,周春红指使下人阿三纵火一案顿时迎刃而解。
此时黄郖早已殒命多时,阿三见到妻儿无羔回来,高高悬挂的一颗心总算是暂时放下了。原本想将受李光逼迫的事从实交待,可是他见到公堂上的黄郖,心下早就怯了,哪里还敢说。
李光是黄家人的事即使算不上是人尽皆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秘密,这也是黄郖不敢争辩的事实。
阿三在几次接触之后自然是知道李光的身份,他在公堂上不是不想说,而是担心这知县也和主簿黄郖是一伙的。否则怎么会让他安然坐在一旁听审。倘若自己没有按他们事先吩咐的说,虽然不怕他们能拿自己怎么样,可是恐怕事后他们追究起来,妻儿都要受自己的连累。
马大虎再次公开审讯周春红指使下人纵火一案,李光还是那副对黄郖恨之入骨的口吻。将他受到黄郖指使逼迫阿三的事交待得一清二楚,又将他所知道的内情全部如实做了交待。
阿三早已获悉此刻黄郖已死,黄家人几乎遭到灭门,见李光说出了事情真相,再也不担心他是故意演戏来欺骗自己,也就不再担心黄郖等人会在事后对自己的妻儿不利了。
阿三随即在公堂上将黄书强在苏家如何收买他的事情,以及李光怎么和自己接触、又用妻儿逼迫自己到杨家仓库放火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全部做了交待,并且将黄书强所给的一张官方特定使用银票当作证据让妻子给藏了起来,不多久也被呈到了公堂上。
黄书强在大牢内得知黄家所发生的灭门惨剧之后。心神彻底地崩溃了。
期间从大牢提审黄书强到公堂对质取证,奈何他早已经神智不清,除了胡言乱语什么都不会,自然是无法从他口中得到任何有用的消息了。
事实上,当初马大虎之所以拘禁黄书强,一方面是为了给黄郖施加影响和心理压力,逼他就范,另一方面也是想从其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消息,此刻已然没有了半点意义。
马大虎手中所掌握有关黄书强的案件,最多只能是监禁几年。并不足以致以死命。在发生了黄家惨案后,也就无意于再和一个傻子计较,将他和都春等人一并无罪释放了。
黄书强这些年在白沙县作威作福,没少祸害寻常百姓人家。一旦失去黄家这个依恃,他就成了没用的纸老虎,从大牢出来后都春避他唯恐不及,又有谁会去理会他的死活。
都春尚且如此绝然弃他而去,更不用说那些黄书强平常不当人看的下人了。
人们在白沙县见到疯疯癫癫的黄书强,自有些被黄家欺压过的人作贱于他。更多的人也是唾弃黄家,感到大快人心,绝没有半个同情他的人。
此后,黄书强又在白沙县苟延残喘了三年时间,才悄无声息的彻底结束掉他悲惨的命运。
有了阿三和李光这两个人证的主动招认,又有确凿地证据,周春红一案终告水落石出。
周春红在杨威母子离开之后,心中越想越不心甘,于是就叫阿三出面找机会教训杨家人。
黄郖知道后决定借此事打击苏家人和苏晓苓,遂授意李光让阿三放火烧了杨家的命根子库房,自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想不到最后还是被马南山等人挖了出来。
李光逼迫他人纵火,念在他主动招认,最后处以二十大板、罚款五千两白银以示惩戒。
阿三虽然是受人唆使纵火,可是他一念之差,以致酿成白沙县特大火灾惨案,实在是罪不可恕。由于案情重大,决定在三天之后对其处以斩刑,并将相关卷宗上报到覃州方面稽核。
由于阿三的家境极其贫寒,又留下一对孤儿寡母无以为生,也就未曾再处以罚金了。
至于周春红,阿三纵火纵然不是由她直接授意,可是也逃脱不了关系,最终马大虎和钦差大臣万隆一番商议后,决定对她处以罚金三十万两白银的惩罚。
周春红能够侥幸保得一命,已是喜出望外,尽管罚金数目有点巨大,可是这笔钱她还是出得心甘情愿。这些年她在苏家也攒下不少的私房钱,加上苏星河死后所分到的十多万遗产,再算上苏晓苓放弃她所属的苏家财产,三十万两白银还是勉强可以凑得出来的。
由此,错综复杂的周春红纵使下人放火一案,就此尘埃落定了。
与此案相对来说,黑虎山众匪拦路抢劫赈灾银粮一案。就显得简单明了多了。
韩方等人可谓是人赃俱获,无可辩驳,抢劫赈灾物质实是罪大恶极,待犯人一一签字画押后。就将韩方等十多人在菜市场处以斩立决,又将案卷分抄两份分别送到覃州和上奏朝廷。
一度在白沙县甚至于覃州闹得沸沸扬扬的山贼抢劫案,终于是暂时告了一段落。
马大虎等人心里十分的清楚抢劫赈灾银粮案,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背后不但牵涉进了黄家,甚至于和覃州方面的薛一鸣等人也脱不了关系。如今韩虎已死,元始不知所踪,其他的参与少女失踪和抢劫案的人又不知道其中内幕,无凭无据的又要如何追查下去。
在黄家的废墟上,并没有发现多少值钱的东西,倒像是起火之前,已经被人洗劫一空了。
能够不动声色做到这一点的人可见其不仅手段通天,更与黄家有着密切地联系,凭着这两天马大虎本能地想到了覃州知府薛一鸣,对此有关的各人均是心知肚明的。
万隆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也没有穷追不舍,只是案情的详细经过记录在策结了案。不是他不想继续深查下去,或者是忌惮薛一鸣身后的背景,而是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赈灾。此事不仅仅是朝廷众多眼睛高度关注着,更是与十数万白沙县百姓能否安居乐业息息相关。
在他们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贸然去动薛一鸣,就要承担很大的政治风险。
薛一鸣任覃州知府多年,已经将军政大权牢牢的操持在自己手中,就算是不考虑太师薛世仁权倾朝野的影响,想要对付这势大财雄的一方土皇帝。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万隆等人在这个时候选择退让,无疑是明智之举。一来赈灾方面还需要薛一鸣的积极配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他们现在不追究并不代表就此揭过,反而更能让薛一鸣掉以轻心。助长他的气焰,从而方便以后找到合适的机会再对他展开致命地一击。
在发生了黄郖一家惨遭灭门案之后,有关张源贪赃枉法的案件也迅速地落幕了。
按照朝廷律例,张源被免除了白沙县县丞一职,监禁十五年并处以查抄所有家产。
张源被抓之时众衙役从他身上搜出了价值近五十万两的银票和珍品,可是搜遍其家中。却只有不到五万两,跟他所交待的数目还是有着很大的出入。
自从知道张源案发之后,唐棠的心里对他充满了怨恨:想不到自己这些年一心一意地对他,可是他出事的时候,都没有告诉自己一声,只想着他一个人带着贵重的东西逃命。
唐棠生性最是爱慕虚荣,且不说张源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都是经过她手完成,就是她背着张源所谋的私利,也为她攒下了不少的私房钱。
她知道张源出事以后,第一个念头不是想着怎么去营救丈夫帮他脱困,而是立马收拾了家中剩下所有的值钱东西和自己所藏的贵重物品,转移到了一处隐秘而安全的地方。
贪赃枉法固然是少有的朝廷重罪之一,却也没有严重到株连九族的地步。可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大量的赃物赃款不翼而飞,县丞夫人唐棠又无故失踪,事情的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唐棠暗地里将家里的财物全部转移走,心虎之下也不敢再回家,而是准备观望一阵形势。
张源为求自保连爱妻唐棠都可以不顾,就更不用说唐家了。招认之时自是将这些年他利用职权之便为唐家所谋的私利行径不可避免地交待了出来,毕竟有些事根本是瞒不了别人的。
唐家自从唐超死死的得罪了布衣侯万隆后,便一直是提心吊胆的。随着万隆离开了白沙县,唐家也还是在担心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对付他们。
不知不觉过去了那么久,唐超等人原以为事情就这么简单的揭过了,然而就在他们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万隆又作为赈灾的钦差大臣来到了白沙县。
很快,万隆为灾民捐献一百万白银的事迹便在白沙县传扬开了,想起唐超当初代表唐家夸下海口说不管万隆捐多少他们捐双倍的狂妄,唐贷掐死他的心都有了。
唐家表面上风光无限,别说让他们拿出两百万两白银,以他们的底蕴就算是砸锅卖铁也凑不出来。真要东拆西借凑足两百万捐献出去,唐家短期内必然会成为白沙县最大的负翁。
倘若他们置之不理,光是想想黄郖和张源的悲惨下场,就令唐家的所有人感到一阵胆寒。
唐超无意中从妻子处听说女儿唐棠从家里带出来许多的财产,顿时心机一动:如今张源得罪了万隆被免除了县丞一职,还要监禁十五年,而且他所有的家产都要为官府所查抄。唐家已然是自身难保,若是再被女儿这么一牵连,怕是立刻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唐超当初为了唐家的利益,不惜将年少貌美的女儿唐棠嫁给比自己还要大上几岁的张源,为的无非是可以绑上这个做县丞女婿。如今出了这种大事,自然也不会将女儿太放在心上。
随后,唐超瞒着妻子女儿和大哥唐贷暗暗合计,最终决定将唐棠和她所藏匿的财物送到县衙,再主动捐献二十万白银出来赈灾,以求渡过这次凶险的危机。
他们明白万隆之所以迟迟没有找唐家的麻烦,正是因为这场火灾影响太大太深远,才会想出这个花钱消灾的法子,再怎么说自己打板子总比别人打起来要好受的多。
万隆原本没有为难他们的心思,不过他们心中惊恐,能够为赈灾贡献一份力,自然是求之不得。有了朝廷拨付的赈灾款项和从张源处查抄出来的巨款,加上万隆及唐家等人捐献出来的各种款项,赈灾工作的展开就变得游刃有余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