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这是前世白崤前世曾读过的汉人贾谊的《过秦论》中的一句话,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人贾谊,都以这种“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为最高的理想抱负,而饱览史书的白崤却是知道,不会有万世之业,自然也就不会有永固江山。
很多帝王都执着于为子孙留下铁桶江山,但世上没有不变之事,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圆缺,山川河流也有着枯荣盈涸,江山自然也是如此。白崤明白,卫鞅变法,是要以法治来代替人治,从而达到不论君主是否贤德,即便是君主昏庸无道,也不过一人之为作,对国家大局却也无甚影响,从而使得国祚绵延,即达到万世之业,永固江山。
卫鞅的变法和后世西方的政治制度倒是有几分相像,“以人权限制君权,以法律为标尺”,但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卫鞅变法提倡法治不假,但却将君主隔离在外,在事实上却使得君主超出了法律所辖定的范围,踏在众人之上。
白崤也知道这两种制度的差别,但是,在现在这个特定的时候,他不可能使用那种更先进的制度,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应有的产物。若是在此时提什么限制君权,明显是不现实的,因为若是如此,必会有小人作乱,变法也会无疾而终。只有加强了君主的话语权,才能为变法提供保证,使得变法得以实施下去。
其实,人都有鱼望,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不外如是,或欲长生不老,或欲万人之上,或欲容颜永驻,或欲自在逍遥,哪怕是圣人,也有鱼望,可能不尽相同,但也大抵如此。
白崤也是一个人,他也有鱼望。重生了,回到了自己知道的那一段历史,一般人都会认为这是神的眷顾。在现代可能庸庸碌碌的人,或是底层的人,也有时候会有希望重生或者是穿越的心理,因为他们过得不如意。而那些身在高位的人想要重生或穿越吗?他们也想,因为他们想要的更多,那些商业巨子,并不满足于区区数字,他们也想拥有世界上所有的东西。而那些关吏呢?他们更想,他们想爬得更高,甚至想回到君主专制的时代,坐在那把天下间唯一的椅子上。
白崤也有欲望,他希望亲朋好友身体康健,一生无忧,诸事顺遂,他希望能帮朋友兄弟成就功业,他也希望有一个和他同心的人能和他走过一生,他也希望能成为天下的帝王,因为他不想要长生不死,他想得到那有多痛苦,但他有很多想做的事,而这天下只有帝王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白崤也是特殊的,因为他有野心,但是他厌恶快感的感觉。
很不可思议吧,但白崤的确是这样一个人。快感是什么,是快乐的感觉?还是快速过去的感觉?其实就是短暂的而又无比快乐的感觉,但是白崤不喜欢。白崤喜欢刺激,或者说他喜欢挑战,荆棘路也好,暗刺丛生也罢,他统统都不在乎,他只在乎身边的人过得好不好,如果他的亲人,他的好友过得不好,他便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没有了意义。
白崤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江山,军队,权力,都只是工具而已,那不是他的目的。这便是白崤特殊的地方,他不想踩在别人的头上。
话说远了,且说当下卫国形势如何。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经一年多了,卫国也是日新月异,一天变一个模样。
卫国的官吏已经被白崤用了种种手段换下了七七八八,卫国不是没有能人,一个积淀如此深厚的国家,又怎么可能消失得一干二净呢?无关老幼,只要合适,白崤统统将他们的名字写在了给卫乙的名单里。
公西叔夜如今已经年逾花甲,但却对于官场整合游刃有余,现在在卫国为相。白崤也曾问过卫鞅的想法,但卫鞅却并不愿意改头换面在卫国为相,亦不愿在卫国为王。白崤却是知道,卫鞅不愿在卫国为相是因为他,而不愿在卫国为王还是因为他。他不愿在卫国为相,是因为知道白崤不会留在这样一个方寸之地,他会追随左右,而不愿在卫国为王,是因为他不能让魏国注意到卫国,让白崤的心血毁于一旦。其实白崤并不在意这些,他感念卫鞅,他的二哥为他所做的一切,但此时却只能记在心里,更加尊重他的二哥,如此而已。
卫鞅是因为身份较为特殊,因此才有这样的诸多考虑,而其他人显然不同,他们没有这么多的限制。为了便于管理,卫国的大将军是由齐肩王卫追兼着的。卫不逝是侯不是王,而卫追虽名义上是齐肩王,却也只是非世袭的侯爵罢了,朝中的大臣都熟悉卫追,甚于熟悉卫不逝,而军中很多将领对于卫追也是极为熟悉,卫追在军中威望极高。
按理说,卫追在军中有着很多威望对于白崤来说应是借着其身份管理军队的好事,但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
卫追之所以没有被朝中大臣识破,一部分原因是卫不逝的同时更换,另一部分原因则是朝中官员变革过快,新人上位极多,对于他们来说,熟悉的并不是原来的卫追,而是易容成卫追的白崤,白崤的开明与能力,让他们看见了卫国的希望,他们也愿意为自己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不错,很多人都是白崤亲自三顾茅庐才请来出仕的,就这样,在巧妙的安排和动人的劝说下,卫国的朝堂,焕发了新的生机。
但与此同时,对于白崤来说,一个更为艰难的考验也来临了。
谎言与真相,白崤会选择哪一个呢?
如果白崤选择了谎言与隐瞒,那么,他将要对七千军队撒下一个弥天大谎,而且,充满了被识破的危险。但,白崤没有选择避而不见的权力,身边所有的人都在为他而努力,他在自己的战场上也该浴血奋战才对吧。不逃避,就只能去面对,但军中的将领都太熟悉卫追了,卫国的军队只是懈怠,但却没有腐朽,他们都还是忠诚的,他们较之朝堂的那些蛀虫来说,是珍贵的。白崤不能像对待朝堂那些人一样对待这些赤诚的军队,而且,他也无法这样对待他们。
根据卫追之前才密室中的一席话,白崤大概了解了卫追在卫国军中的地位,独一无二!所以,瞒,怕是瞒不过去了,那么,便只有坦白了。
其实,舌灿莲花并不是白崤所长,前世的他还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前半辈子的他还是个剑痴,但他这次要为了自己身边的所有人赌一次,没有巧言善变,也没有三寸不烂之舌,有的就是一腔男儿血,和头顶的一片天。
他想,他们是一样的。
所以,他赌了,为了他要的一切,为了他和他们的鱼望,也为了这些好汉子。
同时,他也相信,自己舍不得,他们也同样舍不得,毕竟,大家都已经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不是吗?
白崤已经无路可走,他不能也不会选择逃避,但他也实实在在算不上一个枭雄,他做不到不能用便毁了这样的事。白崤认为,对于不能为我所用便只有杀之,这实在不是一个上位者应该有的态度,这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也没有胸襟、更没有长远眼光的人才会做出的事情。而不具备这些品质的人,又有什么颜面能被称之为上位者呢?
白崤认为,所谓的上位者,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身居高位的人,诚然,身居高位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成了是否是上位者的一个必然标尺,这一点,白崤也并不否认。但身居高位的人便能称之为上位者了吗?并不是这样的。白崤认为自己应该具有且必须具有上位者的因素便是要能人之所不能。
不能为我所用便要杀之而后快,这种态度与一般的升斗小民、乡野匹夫有什么两样?连一点容人之量与长远之思都没有,也能称之为上位者,真真是可笑之至!
论谋略,白崤比不上杜赫;论事无巨细,他自认也远远比不上金七;论排兵布阵,他也远远比不上孙膑,甚至连徐克都较之胜了一筹。那么白崤能称之为上位者的地方在哪儿呢?一个少年,远远没有令人慑服的霸气,也没有四海遥敬的威望,白崤的优点就在于窥破那一点和容纳那一点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突出的一个点,或是优点、或是弱点,就像孙膑此前是不甘,杜赫是功业,卫鞅是感情与抱负,金七是血性与一份未知的因素,铁军中的大部分人是自由、待遇与情感,等等等等。白崤清楚地知道他们每个人最想要的那一点,或是最想展露的那一点,甚至是最不想显露的那一点,而更重要的是,白崤不仅能知道,而且能容纳,是的,容纳。
都说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而白崤则是认为,世界上之所以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并不是他们的视力有多不好,更不是他们走过的路有多少,而是他们不愿意睁开他们的眼睛。有多少人,对于很多美丽的事物选择的不是欣赏、不是模仿,而是诋毁与摧残,这都源于这些人的心中少了一份包容,便不能容纳别人的好与世界的美,就像庞涓、就像魏王。
而庞涓与魏王的下场又是怎样的呢,各位看官心中已是明了,此处不必再提,白崤自然便不能再做向那二位那样的人。
很多有才能的人所选择的人,其实并不一定是比他更有才能的人,那是“事大主义”的追随者,中国人中的大多素却并没有这种病态,也因此,自古以来,那些有才能的所选择的,恰恰是那些才能不如他们,却能真心接纳他们的人。其实说得容易,但能这样做的人又有几个呢?有多少人只看见了上位者的威仪,眼中只有他们身上的华服锦绣、朱袍云冠,却又有几人能够履行他们身为上位者的责任与承诺呢?
白崤必然不会做一个背诺之人,他既然接纳了身边的人,就是身为君王,对他们的承诺,以尔之诚心,易吾之接纳,这便是白崤的独特魅力,是一个文明社会的人真正的风骨,而在战国则是那般的与众不同。很多人被白崤所吸引,也大抵正是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