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延安之路]
第1节前言
延安之路
黄河边延水岸
黄土筑高原
窑洞前石磨碾
仿佛回到昨天
风清清天蓝蓝
我要去延安
《我要去延安》是有感于延安人民为民族解放和独立作出巨大贡献而创作的一首歌,采用了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和现代音乐语言,平实清新,希望唤起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对革命历史的回望和感受。
多年以后的今天,延安依然延续着这种象征,《我要去延安》选的就是这种象征意义,说的是去延安,其实是要说去一个梦想之地。
写延安的作品很多,小时候听的是爸爸买的87转的黑胶唱片,《南泥湾》“花篮花儿香,来到了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与往年不一般”等等。
再则,就是《回延安》“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这些都是经典的诗与歌,每一次听或读,都会泪流满面。为什么?
是因为作者把真实的内心深处的感受传达给了我们。
今天,当代年轻人高唱《我要去延安》,多是艺术欣赏和音乐享受。又能唤起多少年轻人对革命历史的回望和感受呢?
然而,当历史回到过去,我们的父辈,或父辈的父辈们,却是怀着满腔的救国热情,又或是很小的一个理想“不做亡国奴。”朝着唯一的目的地——延安,前进,前进,进!
在络绎不绝、跌跌撞撞地奔赴延安的人流中,出现了一个小姑娘的身影。
她就是李进。
她只有十九岁,正值豆蔻年华。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姑娘,多少年之后竟然成了中国的第一夫人,她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
这成了许多人心中的迷。
许多人都想解开这个迷。
无论是她的朋友,或是敌人。
其中,也包括外国人。
露克珊?维特克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美国记者,也是唯一的一位生前采访过李进的新闻记者。
同样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迷。
被炒得沸沸扬扬,家喻户晓的《红都女皇》竟然是个骗局。她从来没有写过这本书,更没有其他人写过这本书。世上根本就无此书。
露克珊?维特克只是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关于李进同志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