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台前幕后]
第48节(47)
47
《清宫秘史》是香港永华影业公司于1948年摄制的一部历史题材影片,编剧姚克,导演朱石麟,由舒适饰光绪皇帝,周璇饰珍妃,唐若青饰西太后,洪波饰李莲英。
影片完成之后,便在香港上映。1950年3在北京、上海等地上映。
《清宫秘史》由原来的话剧《清宫怨》改变而来,姚克编剧,主要讲述光绪皇帝、珍妃与西太后三人在戊戌变法期间的宫廷内部斗争的故事,在舞台演出时深受观众的欢迎。
一九四八年三、四月间,香港永华影业公司开始筹拍《清宫秘史》,确定由朱石麟任导演,白沉和岑范作为朱石麟的学生,担任影片的副导演。
舒适、周璇分饰男女主人公光绪和珍妃。
他们合作过许多片子,早已配合默契,问题就在究竟谁来演西太后。
朱石麟在上海曾经看过唐若青演的戏,她是中旅话剧团的台柱,所以他先约了唐若青。
而舒适和舒绣文合作过,当时舒适就和大家商量,说舒绣文也有演西太后的愿望。
大家一听舒绣文来演西太后都很赞成,因为演西太后得普通话好,舒绣文讲得一口京白;而唐若青是湖南人,她戏是演得不错,可惜就是湖南腔太重,很多字念不准。
比如,她会把小李子念成小泥子。
但是朱石麟因为已和唐若青约好,所以只能放弃舒绣文。
这个戏里的其他重要角色由洪波演李莲英,鲍方演六君子之一,陈琦饰瑾妃……《清宫秘史》是永华公司请朱石麟导演的闯牌子的两部影片之一,光绪确定由舒适扮演,除了扮相演技种种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舒适在当时舞台剧《清宫怨》中就饰演光绪皇帝。
周璇在当时是最红的明星,歌也唱得好,所以只要是周璇拍的影片里一定有她唱的插曲。
《清宫秘史》里有周璇唱的两首歌:《御香飘渺录》和《冷宫怨》。
其中《冷宫怨》只在第一版中有,后来片子要送到国外去放映,也许因为欣赏角度不同,也许因为片子太长,把《冷宫怨》剪掉了。
原来的歌词岑范导演还记得几句:
君恩似海最难忘,瀛台有路空怅望。说什么帝王家,说什么富贵场,倒不如人间夫妇,落了个地久天长。
周璇为人朴实、善良,非常谦虚,不像一般的电影明星那么张狂,拍戏时她总是说:
哦,是这样的?我这么做对不对?……
处世很小心。
此外,她还经常表现出女孩子家特有的小心眼:
有时候她在演戏,副导演等几个人在旁边看看她,然后交头接耳一下,她就不得了了,会在那儿憋上半天,最后忍不住跑过来问:
你们刚才在讲我什么?
所以大家常常会善意地开她玩笑。
清德宗光绪十五年二月,北京皇宫体和殿里鼓乐齐鸣,香烟缭绕,册封皇后的仪式正在隆重举行。
由于慈禧太后的摆布,光绪所钟爱的珍妃未被选中,而与皇帝素不相识的隆裕被立为皇后。
翁同龢教习光绪学经解义,并灌输启蒙思想,使光绪萌发维新变法之念。
光绪驳回了工务处秉承太后旨意动用海军经费建造颐和园的奏折。
太后震怒,否定御批。
此后,珍妃每天向“海军储金罐”内投入十块龙洋,以明心志。甲午战争败绩,光绪忧心如焚。
翁同龢被太后开缺回乡,他向光绪推荐康有为,辅佐推行新政。
戊戌年(1898年),光绪裁撤一些无用衙门和昏庸老臣。
太后径调荣禄任直隶总督,双方矛盾趋于激化。
太后在宫廷内外布满心腹,以钳制光绪的行动,并密谋于九月初五挟持皇上去天津阅兵,企图废帝,将维新派一网打尽。
光绪接连下了两道密谕,令康有为等从速应变,维新派首领夤夜决策,密奏皇上。
光绪随即密召袁世凯,委以重托,派他去天津刺杀荣禄,然后围执太后。
袁世凯抵天津后即向荣禄告密,与荣禄回师入京。
太后重又垂帘听政,下令捉拿维新派首领。
光绪被禁于四面环水的瀛台,珍妃也被打入北三所寿药屋。
接着,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大沽陷落,逼近天津,光绪焦灼不安。
某晚,他凭着一叶扁舟前往北三所探视珍妃。两人相对无言,执手呜咽。
珍妃劝勉皇上保重身体,来日再展鸿图。
侵略军兵临京城,太后挟持光绪一起出逃,并且逼迫珍妃跳井自杀。
马车徐徐西去,光绪泫然泪下。
电影《清宫秘史》,以戊戌变法为主线,讲述了上自中日甲午战争,下止义和团运动。光绪帝立志维新变法,整顿朝政,抵御外侮,重振国威,却遭到以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的竭力反对。
眼看维新变法失败,光绪接连下两道密谕,令康有为等人应变。
然而,慈禧得到袁世凯的禀告后,提前行动向维新派下毒手,并从光绪手中收回朝政,变法惨败。
慈禧在次垂帘听政,光绪和珍妃被囚禁。接着,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京城临危,慈禧挟持光绪出逃,临行前逼迫珍妃跳井自尽。
马车徐徐西去,光绪只剩下了流泪……
《清宫秘史》以电影艺术形式,大致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历史实际,对维新派和支持变法运动的光绪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对慈禧等封建顽固派给以鞭笞和揭露。
就是这样一部影片,息影多年的调看后,向汇报说:
“《清宫秘史》是部坏影片”,并得到了的支持。
同时还指出:
“《清宫秘史》是一部卖国主义的影片,应该进行批判”。
此时,中宣部的陆定一、周扬、胡乔木等部长们并没有积极合作,胡乔木副部长说:
“‘少奇同志认为这部影片是爱国主义的。’不能批判!”
后来又批评了胡乔木,胡乔木等不得已承认错误,并在5月3日被迫通知停止《清宫秘史》的放映。
由此,《清宫秘史》也成为了新中国第一部遭禁演的影片。
1954年10月16日,《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一封信》中,又一次指出:
“被人称为爱国主义影片而实际是卖国主义影片的《清宫秘史》,在全国放映之后,至今没有被批判。”
后又一次指出:
“《清宫秘史》五年来没有批评,如果不批评,就是欠了这笔债。《清宫秘史》实际是拥护帝国主义的影片。光绪皇帝不是可以乱拥护。”
1963年,程季华在其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对《清宫秘史》作了批判:
“《清宫秘史》同《国魂》一样,也是用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来表现历史的……更为荒谬的是,他以光绪皇帝、改良派和帝国主义为矛盾冲突的一方,而以慈禧和义和团为矛盾冲突的另一方,这样就一方面美化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本质,同时也夸大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法运动的进步意义;而另一方面,则歪曲和丑化了义和团的反帝运动,把义和团和慈禧、保守派等同起来,把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行动写成一种野蛮排外运动。这显然是对义和团的污蔑,对中国人民革命传统的污蔑,对中国历史的污蔑。”
1965年12月21日于杭州,在一次讲话中,又一次说:
“《清宫秘史》有人说是爱国主义的,我看是卖国主义的,彻底的卖国主义。”
先后五次提到卖国主义影片《清宫秘史》的问题。
看来《清宫秘史》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问题。
1967年3月31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红旗》杂志一九六七年第五期发表的,经修改过的戚本禹署名的洋洋大文《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
4月1日,《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地的报刊及造反派小报都纷纷转载了戚本禹的《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一文。
戚本禹的文章肆意攻击,他打着批判《清宫秘史》的幌子,其目的是引出.批判,把斗争矛头直指。
文章最后用了八个为什么,阐明“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八大罪状”,明确了的“问题”已超出内部的范围,是“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
从此,在报刊上以“中国赫鲁晓夫”为专用代名词对进行大肆攻击,也掀起了批判“中国赫鲁晓夫”的。
由康生建议设立的“专案审查组”,得到的批准。
不久,开始被揪斗,并受到人身迫害。
4月6日晚,在中南海被第一次揪斗。
4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把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把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批倒、批深、批臭”。
5月11日,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进一步深入地开展对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大批判运动”。
7月18日对实行抄家和人身迫害,从此完全剥夺了他们的自由。
1968年10月,中国第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作出了对“永远开除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
病榻上的共和国主席听到如此定论,仰天长叹,默默无语……
1969年10月,被押解到开封。
11月14日,逝世。
被火化者,标着的姓名是:
刘卫黄,无业,死因:病死。
就这样共和国的主席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终年71岁。
这场旷日持久的,由电影《清宫秘史》而引起的与,关于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的分歧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前后经历了十七个年头。
最后以的胜利,被打倒而结束了。
但是,谣言终究不是事实,真理的阳光总会驱散笼罩着的乌云。
正如所说:
三百年前,一群勇武的女真人,伴着金戈铁马从白山黑水间一路驰来,他们用与生俱来的豪放和骁勇,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这是一个将皇权斗争、宫闱情仇演绎到极致的王朝,也是一个将官场倾轧、奇案冤案浮沉于权势之内的王朝。
不论是皇太极和海兰珠感天动地的旷世恋情,还是康熙帝削藩平叛定江山的文治武功,抑或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波诡云谲……
一幕幕过往的传奇往事,就是一幅幅大清王朝发展的历史画卷。
然而,美人迟暮,英雄白发,任曾经辉煌无数,最终只能换来一声叹息。事过境迁,今天当人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当年毛、刘之间的《清宫秘史》之争,依旧不敢将矛头指向共和国的缔造者——。
因为没有错。
一个多愁善感软弱无力的皇帝,一个望着徐徐西去马车,只会流泪的皇帝,无论他的内心多么善良,也无论他的人格多么高尚,他依旧只是一个丧权辱国的皇帝。
其实也没有错。
电影就是电影,本来就是用来娱乐人民陶冶情操的玩艺儿,用得着无限上纲小题大做么?
他只是暂时忘记了自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身份罢了。
于是,善良的中国人只好将寻找替罪羊的目光再次转到这个“坏女人”身上。
谁叫她看了电影之后乱说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