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一生坎坷到白头
1生当作人杰
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离省城不远了。有钱人在做各方面的准备。汪秋平把管家陈进也辞退了,身边只留下小梅。陈进在汪家待了三十年,算是汪家的老臣了。汪秋平留他一起吃了一顿饭,说了许多感谢的话,给了他足够过晚年生活的钱。陈进流着泪走了。
这一年,大黑马也死了,它活了20多年,也算高寿、也算善终了。汪秋平雇了人,和小梅把它送到汪家的墓地,在她叔叔的墓前挖了个大坑,把大黑马、连同叔叔的那把战刀一起埋了。没有墓冢,上面用石板铺平,地面比汪正豪的墓低一个台阶,像个拜台。汪秋平这样做的意思,是说马和战刀就在叔叔的脚下,叔叔在另一个世界可以随便使用。她的脑子里经常出现汪正豪身着军装、头戴军帽,骑着战马,手握战刀冲锋陷阵的场面……。回忆叔叔短暂的一生,他的经历,他的死,汪秋平想起南宋女诗人李清照的诗;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小梅也没有嫁人。她对汪秋平说,我这一辈子,认识了你叔叔,他是我的救命恩人。如果说要嫁,我就嫁给他。他走了,我的心也死了。只要你不嫌弃,我就和你过一辈子。
这得到汪秋平的认可。她也不想嫁人。她愿意和小梅一起过。共产党快打来了,她和小梅商量,汪家的老房子是靠不住了。她要小梅去买一套房子,够两个人住就行了。她千叮咛万嘱咐,钱她出,房子要以小梅的名字买。小梅照办了。房子买好,她要小梅先搬去住,表示已和汪家脱离关系。
省城解放了。汪家被定为资本家加国民党反动军官家庭,房子没收,汪秋平被扫地出门。这样,汪秋平就去“投靠”小梅,住进了小梅买的房子。房子是三间屋的平房。一间做了客厅,两人合住一间。另一间做了铺面,两人卖些杂货以维持生计。小梅在农村是贫农家庭,在城里是资本家的佣人、丫头,名符其实的无产阶级。
省城解放后,汪秋平经过多方打听,知道**青在省城的一个区当区委书记。她却不想去找她。她怕给人添麻烦,也担心人家说她去拉关系、去求人。
文兴的父母掛记女儿,汪正清到省城看望。看了汪秋平目前的处境和生活,他很满意,说女儿会安排、有远见。说起文兴的情况,他告诉女儿,家里和舅舅一家都平安。肖家就不一样了。在国、共两党进入内战阶段,身为县长的肖再先,知道共产党来了他的日子不会好过,积极组织对共产党游击队的清剿,共产党的军队进了城,他就被作为国民党的顽固份子抢毙了。一家人也被扫地出门,孙启英和肖春剑、一家都逃到了乡下。汪秋平对父母和舅舅一家的现状很满意。
解放了,人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过着解放后的生活。
汪正清在文兴从事多年的教育,桃李满天下。他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在文兴教育界很有名望。可在1957年反右时,他在会上说,他的父亲应当算开明的资本家,他的弟弟是抗日的,不应该定为反动军官。就被打成右派。他戴着右派的帽子继续教他的书。刚一退休就因病去逝了。两年后,汪秋平的妈妈朱必惠也走了。
2改革开放好
直到改革开放,父亲才得以平反。可他已经走了,不知道了。改革开放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汪秋平对时局是很满意的。她充分感到了这一变化。她认为邓老很伟大,是他才能给解放后的中国带来这么大的变化。就拿她和小梅开的铺子来说,卖的东西种类越来越多,收入也大增。日子也越来越好过。
汪秋平和小梅没有忘记华灵观。两人经常去看望老道长和小梅的师傅李相发。老道长活了九十多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去逝。由道士李相发继任道长。此时的华灵观很是兴旺,入教的道士已有20多人。到观里朝拜进香的人络绎不绝。
时间进入21世纪,两人已成了老太婆。可她们还高高兴兴地生活着,不时还一起在屋里练练功。可前年小梅离她而去,她把她葬在汪家的墓地。剩下她孤身一人。可她并不觉得寂寞。去年她表弟的孙子在省城读大学,住到她的家里,她很高兴。她又有伴了。她老了,腿脚也不灵便了。但还喜欢读唐诗宋词,现在又加上毛主席的诗词。毛主席也是个伟人,他领导共产党团结了很多人,包括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很得人心,这才打下江山。她喜欢他的诗词,很多都能背诵。像这首《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淊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竭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