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肥原也没闲着,他带着手下化装成商人摸样,亲往洮索沿线寻访。
遵照张学良将军的电令,关玉衡在部队中实施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但遗憾的是,不久之后,泄密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万万没有想到,泄密的原因就出在中村那块“三道梁 ”牌手表上。土肥原很快掌握中村遇害线索,从李德保处得知了中村被处死的详细情况,并收集了部分证据。
土肥原、石原与坂垣三人立刻联名给裕仁天皇秘密发了一封电报,他们声称最好的机会已经到了,希望天皇应该立即行动。
裕仁接到土肥原等人的消息后,心头不由一阵激动,等这一天实在是太久了。他想起了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当时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在组织了“参谋旅行”,全程了解了东北军与苏军交战的全部过程。由于中国军队的表现不佳,石原莞尔向裕仁天皇狂妄的宣称,对付张学良,都用不到真剑,只要用竹刀挥舞一下,就能把他击退。
裕仁天皇从1921年就实际坐到了天皇的位置上,作为一个年轻君主,他统治着一个新兴的强大帝国。环顾东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对他的帝国直接构成挑战,他那年轻人所特有的激情就很容易演化成勃勃的野心。谁不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将皇威布于四海?,谁不想在自己任上让日本领土历史上第一次超出四岛之外呢?
但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裕仁需要有一批能为自己出生入死的追随者,年轻的天皇能够选择什么人呢?能选择那些稳稳当当的甚至在自己的父兄面前立过战功的高级军官么?能选择那些习惯了打口水战的文官政客么?显然不可能。因此,培养自己的人,就成了裕仁自然而然的选择。
裕仁培养的这些人包括低级军官、浪人和农民。特别是少壮派军官,一旦内阁大臣官僚或军队里的高级军官不听指挥,他就直接发动这些军官,用“下克上”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意志。
裕仁之所以选择这些军官,也是有原因的。
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1921年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1930年则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可是大规模裁军却引起了军人们的强烈不满。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优先的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对于职业军人来说,除了军事以外他们没有其他特长,裁军等于砸他们的饭碗。此外,裁军以前职业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军队是最光荣的职业。但裁军开始后,职业军人一下变成社会上多余的人,最好的学生不再报考军事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穿军服者进入。裁军给职业军人们带来的失落感和焦躁感是可想而知的。
皇室培植年轻少壮派军人的历史由来已久,除了自己的亲信团之外,裕仁还在宫中建立了控制和培养年轻军官和官僚的教导中心,取了一个比较隐晦的名字叫“大学寮”。对于下级军官和初出茅庐的官僚来说,能在神圣的皇宫里听讲讨论,真是莫大的荣幸,在这里待过的人很少会背叛天皇,同学之间结下的友谊会贯穿整个人生的联盟,他们一直对日本的政坛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力。
大学寮的课程里加入了裕仁认为有用的各种“主义”,儒家思想、武器发展、应急计划的制订、陆军的改组和地缘政治理论等。天皇的首席顾问开了一门关于天皇地位的课程,解释皇室的各种职责,说明这些职责在调节天皇与其忠实亲信的分歧时的作用,以及讲解决不能让公众和舆论玷污天皇的必要性。
除了培养人才以外,裕仁天皇还支持了血盟团。血盟团是日本右翼恐怖组织,由法西斯僧人井上日召发起,主要成员是学生和农村青年。井上日召曾在中国搞过特务活动,后来他回到日本。他和他的门徒企图以暗杀的方式打倒政党、财阀和特权阶级,在日本实现“君民共治”的制度。裕仁天皇让他们以暗杀和政变来诱导民意,清除反对派。
尽管裕仁很是心动,但他却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因为国内的羁绊他还没有完全解决。
“大正政变”后,大正天皇被迫在金权面前妥协退让,郁郁而终开始,日本的皇权陷入了严重的危机。裕仁天皇即位以来,无时无刻不在谋划如何使皇权势力卷土重来。而他的主要对手就是财阀势力和他们的政客代理。
最后,裕仁天皇决定暂时不做答复,先看看情况再说。。
土肥原贤二、石原莞尔和坂垣征四郎没想到,他们给天皇的电报竟然泥牛入海毫无消息,难道天皇竟然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无奈之下,他们只有暂时按住这口怨气,将最后的行动日期定在了9月28日。显然,就算是到了9月28日还没有合适的机会发动战争,那么他们也要自己找到机会动手。他们推举坂垣找到关东军司令本庄繁,提出炸毁南满铁路,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发动进攻的计划。本庄繁听了坂垣的计划,当即表示同意。
虽然裕仁天皇并没有答复他们,但土肥原等人并没有善罢干休,他们于8月17日公布调查结果并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日本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林久治郎和陆军参谋本部的森纠,一同会见了奉天省省长臧式毅,以那块手表为证据,宣称东北军屯垦三团士兵因图财害命而杀死了中村。日本内阁也就“中村事件”进行专门讨论,并对中国政府进行威胁。
9月13日,东北军宪兵司令陈兴亚奉张学良将军的命令,带领宪兵20人前往兴安屯垦区调查。东北军参谋长荣臻秘密派人将关玉衡团长接到沈阳保护起来。然后,东北军公开宣称已将屯垦三团团长关玉衡逮捕,令其听候处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