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广告1 “原本我是不懂这些的,是上官先生,教会了我,何为正义之战,何为不义之战。伏魔府 m.fumofu.com”
“屠城,确实是最卑劣的手段。”
钱开已经尽力控制自己的语气了,但是他在说完之后,心里还是觉得有点过意不去,纵然如此,他还是说出来了,把过往,一直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疑惑,借着这次东窗事发,全部发泄了出来。
早在几个月之前,仁天把钱开,留在了徐行的身边,作为他的跟班,同时也作为仁天的监视器,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事实上,在这之前,钱开就已经接触过很多所谓的大人物了,其中更是不乏世家贵族,土豪劣绅,甚至就连仁天,也对于钱开,有特殊照顾的先例。
虽然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但是,相比于那些被仁天用完就抛弃的工具,钱开似乎利用价值和利用时间,都要超过其他人,以至于在接触到徐行的时候,钱开就已经成为了足以独当一面的收债人。
不过,所谓的独当一面,在当时,也仅仅只是局限于收收方便费,协助徐行管理一个区域的事务罢了。
真正意义上的独当一面,其实还是这几个月的行伍生活,与兵卒同行,与兵卒同往,人之所向,便是目的地。
诚然,这几个月,钱开成长了不少,非常艰难的蜕变为了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自主判断力的大人物,在军中,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惜,这种成长和蜕变,也让他逐渐产生了对于徐行种种行为的质疑,那种从价值观角度对比,就完完全全不是一路人的想法,在内心深处萌芽,现在,他终于是找到了机会,让这颗萌芽,野蛮生长。
“徐哥,上官先生曾经教导过我,他说,一个人最重要的,固然是能力,但是能力越大的人,越是容易迷失自我,尤其是初出茅庐,便已经名震天下的大人物,最是无法自控。”
钱开习惯性的停顿了一下,这是和徐行学习到的,话说一半,察言观色的本事,在确认了徐行,并没有非常生气,反倒是非常认真的在聆听自己的倾诉的时候,钱开紧接着说道。
“徐哥,西征大楚,你先是焚杀降兵,现在,襄县的老百姓们,也不知为何,被屠戮殆尽,退一万步来说,纵然这个屠城之举,不是你做的,纵然兄弟们,也都相信,你没有做。”
“但是”
说到这里,钱开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了,因为他知道,就算他说的天花乱坠,口若悬河,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本质上来说,徐行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没有做错,杀降是为了定军心,也为了让一些识时务的俊杰,主动归顺。
至于屠城,纵然这个“罪行”,真的是他做的,又有何妨
世之豪杰虽众,敢挡我者,又有几何
“胖子,我知道,等我们浩浩荡荡的离开襄县之后,留下一片死城,确实会被天下人误会,可是,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吧。”
“你想想看,天下局势,就目前来看,大楚九县,已经尽在我手。”
“湘县守军,被我焚杀一空,驻守在城内的,全都是我的兵马。”
“粤县,桂县的精锐,拔龙骑兵,也已经重新整合,归附于我。”
“黔县守将,徐牧,已经没有再战之心,在军中的威势,也大大衰减。”
“滇县仲令,在亲眼目睹了我为他精心准备的表演之后,也已经患上了失心疯,现在,废人一个。”
“东楚三县,皖,赣,闽,是守将韩龙的地盘,以可算是我的地盘。”
说到这里,徐行脸上的笑容,更是比之前还要诡异了,那种夸张的程度,无异于假笑,但是,徐行并非是在假笑,仅仅只是因为面瘫,导致了笑起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违和感罢了。
“现在,襄县也已经尽在掌握。”
“大势已定,大业可图,又何必在乎什么公义。”
“优势,还不仅仅只是如此。”
“除了我们的西征,获得了圆满成功以外,我师父他老人家,也在北伐的过程之中,顺利阻击齐鲁联军,并且在三方拉锯战之中,渔翁得利,拿下了豫县。”
“凯旋之后,只需要”
说到这里,徐行停顿了一下,他知道,接下来的内容,或许已经没有必要告诉钱开了,因为这些内容,早就已经触及到了强者思维的领域,纵然和钱开说清楚,讲明白,也只是在对牛弹琴罢了。
“凯旋之后,我会先定王位,然后让我师父他老人家,做大吴的宰相,同时,也是我的帝师。”
“当然,加官进爵,肯定也少不了你。”
“胖子,你就做大司徒,协助我,管理民生。”
“剪刀,石头,布三位老先生,就做三军统帅,林智,杨勇,柳宓,为大将军。”
“至于其他的有功之人,就论功行赏,随便应付一下,给点金银财宝作为奖励。”
此时此刻,徐行还不知道不久之后,他会遭遇什么事,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所提到的所谓加官进爵,论功行赏,对于上官雄而言,几乎是等同于毫无意义的,更何况,这些提到的人之中,也仅仅只会剩下钱开,忠心不二,跟随到底。
画完了大饼,徐行拍了拍钱开的肩膀,和往常一样,偶尔出现那种尴尬的场景,徐行似乎都会用拍拍肩膀的方式,化解尴尬,钱开每次都心领神会,因为没有必要为此而争吵,亦或是为此而决裂。
本质上来说,只有矛盾和误会,才能让双方之间的信任,越来越牢固,毕竟,这个世界上,很多事物,只用语言和表象,是无法真正证实的,必须要经历打击和动摇,才能用客观事实,讲述道理。
纵然后世之人,在知道了这段故事之后,难以理解钱开的做法,甚至无法想象当时钱开的矛盾心理,又多么的纠结,但是,正应了那一句俗话,若无身受,岂有感同。
人们往往会因为,别人是否理解自己而纠结万分,甚至走向极端,走向绝路,但是,从客观事实的角度出发,真正对不起自己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毕竟,人们的悲欢并不互通,留下的,只有吵闹和误会。
。测试广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