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社会经济的发展线索
(1)生产工具与技术:
一、元谋人和北京人已学会制造打制石器和使用天然火。这一时期的文化称为“旧石器时代文化”。
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会在小件器物上磨光钻孔,已懂得人工取火。
三、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四、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玉器生产的工艺水平相当高,有抛光﹑雕刻等技术。
五、商和西周时期,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人们已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
商朝青铜器不仅形制雄伟,而且工艺精湛,早期就出现了平雕和浮雕两种技术。
商朝的玉雕,利用天然色彩与分层,雕出动物的不同形体和部位。
六、西周晚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器。
七、春秋时候,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牛犁耕并逐渐推广。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八、两汉时期,农具得到改进,牛耕广泛推广。铁农具式样增多,使用广泛,西域和珠江流域,都用上了中原传去的铁农具。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的犁壁,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播种耧车(是一种畜力条播机,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操作更为灵活方便的一牛挽犁牛耕法,也开始出现。耕作﹑管理技术进步较快。西汉时,在干旱地区推广代田法等,每亩增产一斛以上。农学家氾胜总结出著名的区种法。人们还学会了水稻的育秧移植技术。汉水流域还出现了稻麦轮作的种植方法,一年两熟。
九、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农业灌溉。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西北嘉峪关都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深耕细作﹑积粪肥田,后来还传到南方。
十、隋唐时期:创造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便于水田耕作。
北宋时候,农业技术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农民使用适于不同土壤的圆头﹑尖头的犁铧。为解决耕牛不足的困难,有些地区使用了人力操作的踏犁。
(2)农作物推广:
一、原始社会: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掌握了种粟的技术,还种植蔬菜和麻。
二、夏﹑商﹑周时期,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利都有较大发展。后来习称的“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甲骨文和《诗经》也有记载。
三、两汉时,稻麦种植推广。农作物除了粟﹑黍等主要品种以外,稻和麦得到推广种植,也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北方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南方普遍种稻。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桃等陆续移植内地。东汉时,已有了双季稻,桑麻种植扩大,新疆地区已经种植棉花。
四、隋唐时期,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唐朝时,广泛种植茶树。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
五、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普遍种植桑柘﹑茶树等经济作物。
六、北宋时,北方的粟﹑麦等在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水稻良种占城稻,也传播到江淮地区。棉花的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
七、元朝时,农作物品种增多,棉花种植已遍及南方。西瓜﹑茼蒿等引入。
八、明朝时,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明代由外国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使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
九、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3)兴修水利
一、春秋战国:中原地区已普遍用桔槔(用两根木杆组成,一根竖在河边或井边,另一根横挂在直木顶上,一端系一大石,另一端用长绳挂上水桶,用杠杆原理来汲水灌田)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战国时期魏国修筑的西门豹渠,秦国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的郑国渠,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
二、秦朝时,秦始皇为统一岭南,下令兴修灵渠,以沟通湘水和离水(今漓江),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灵渠是世界现存的古老人工运河之一。
三、两汉农田水利的地区特色明显,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如漕渠﹑六辅渠﹑白渠等;江淮﹑江汉之间以修制天然陂池为主;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西北则主要是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新疆一带的灌溉工程。从山坡上直到田地里挖成一连串的井,再把井底挖空,连成暗沟把山上融化的雪水和地下水引来浇灌田地。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坎儿井的建造技术,最早为西汉修建龙首渠时所采用,后来随同西汉政府在新疆屯田而传入。井渠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创举,它适合土质松软﹑不易修渠地区的农田灌溉。)。针对黄河泛滥,汉武帝﹑汉明帝等,都进行过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取得良好效果。
四、隋朝:开通的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五、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六朝的总和。
六、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吴越修筑捍海塘,用以抵御钱塘江潮水的侵袭。
七、西夏的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有较完备的灌溉系统,是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八、元朝政府先后修治﹑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连结原有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几大水系贯通起来。元代大运河从杭州可直达大都的积水潭,全长三千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