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第六零七章 南洋大开发(六)

    人贩子无奈道:“这人要是死了,也没后代,债问谁要去?都这样了,若不下南洋,有几个活的?”

    县令却道:“这不是朝廷准备了六十万石米,准备救济吗?也没那么容易饿死。好死不如赖活着,但凡有条活路,谁肯死呢?”

    “要不,你回去和国公说说?我估计,也非是本县这般,其余地方也是如此。”

    县令是打定了主意,这事他可不做这个保人。

    反正是这个县就这样了,自己这个县令一不怎么贪、二也算是还有点前途,在这种灾祸频发的县做官,只要做的四平八稳,那就可以考评得上。

    现在灾民吃的也不是他的米,甚至不是县里义仓的米。暂时吃的县里的米,朝廷截留下的漕米,明年就给补上了。

    他反正是不着急。

    这事,谁推动的,推给谁。

    要不,朝廷出个明文:下南洋的,债务全免。那也行。

    人贩子见县令这边不松口,知道这件事没这么简单。也信,这事肯定不是一个县特有的,保不准各处都有这样的事。

    想了想,只好道:“那我这章程也交给大人了,大人这些天给这些灾民说说。先把要去的统计出来,另分出来。等我过来挑选便是。”

    “那我先回一趟松江府,国公正在那呢,我先回去说说?”

    县令点头道:“这你放心。本官也知下南洋乃救穷之举,自要上心去办。国公或去找州牧、或去找府尹、亦或直接找节度使,总归有个条文,我这边也好办。”

    人贩子无可奈何,知道这么靠下去不是办法,再三拜托了县令,匆匆回了一片繁华的松江府。

    数百里之隔,一个繁荣锦绣,一个灾民若鬼,饶是这些人贩子都上过战场,一时间也有些不太适应。

    人贩子求见刘钰的时候,刘钰正忙着在商讨制定关于银行的事,听了大致一说,也只骂了句他妈的,只能先把手里的事放下。

    迁民移民不是个简单几句话,说南洋好,便一下子人都游过去这么简单。

    今年江苏的灾,比往前要大一些,这把人从各个县收来、沿途保障吃的、送到港口、集中清洗、种上牛痘。

    然后还要将不同县、不同村的人都打散了,尽量避免同村同姓抱团。

    这些都需要提前布置。

    这事又是前所未有的“商贾赈灾”,他这个国公,还得凭着自己官方的身份,和各处打好招呼。

    又得三天两头处理朝廷的事,忙明年漕米的收购准备,别明年正式废漕,结果第一年米就出事。

    本来心情就烦躁,一听的本来觉得挺简单的事,结果在这上面卡住了,心情顿时燥到了极点。

    从苏北……或者也算是苏南回来的一众人贩子,就没有一个顺利的。

    总归就是一句话。

    朝廷改了人头税,官员肯定无所谓。

    但是,朝廷也就假装是管着所有百姓,实际上大部分的百姓还是属于一种特殊的“分封”制,根本没法动。

    今年的确有大灾。

    也的确人死了,债就算没了。

    可偏偏朝廷大张旗鼓地救灾、蠲免,皇帝更是直接先蠲免三年。

    一时半时,人死不了,蠲免之后又大有赚头。

    恰恰最愿意走的那些人,一个个肯定是穷的叮当响,早被债务绑住了。但凡能活下去的,不欠债的,也不愿意去未知的他乡。

    大顺开国时候倒是搞过减租减息,但这些年过去,又恢复到了日本搞公四民六的封建主都羡慕的地租水平了。

    听完各路人贩子给出的问题,刘钰心里烦躁,也只能在他们面前先压下火气,只道:“此事是我少虑了。”

    “这样,你们先回去,先统计。欠债的也好、田里纠纷的也罢,只要愿意去,只要合格,通通先登记。”

    “剩下的事,我去办。“

    “时间不等人,十一月风正好,到明年三月就不行了。你们也都是海军出来的,知道四月份,南洋就到雨季了。现在毛都没有了,便是那里热,也得有个遮风挡雨的屋子建起来才是啊。年底之前,必须先把人送过去。这事拖不得。”

    “你们先去办吧。但也不要……呃……不要硬顶。毕竟你们海军出身,到时候再好几个县的士绅联名,告我跋扈、纵容你们跋扈,我又得一大堆麻烦。”

    这些各种原因退下来的军官,官职都不算高,属于营连级的军官。说是海军,更多的还是陆战队的,大部分都是灾民堆里挑出来的。

    一个个脾气其实都不怎么好,而且大部分都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缺胳膊少腿才给安排的这么个活。

    刘钰只能仔细叮嘱他们,别到时候一言不合,拿出战场上那套风气,掏出枪就给两下子,到时候又是一堆破事。

    几个人贩子听刘钰这么叮嘱,忍不住嘀咕道:“还是南洋好。那边的事,办起来就简单。要么拿枪办,要么拿刀办……”


    刘钰撇撇嘴,心道这不是废话吗?要不我为啥非要往外头搞?万丹这种地方能土改,国内却动一下就一堆麻烦。

    我要是能把国内的问题解决了,我有毛病啊,非要往外走?只要国内问题解决了,单单这体量,这内部市场,还用得着琢磨担心这个担心那个?

    “行了,如今不是在南洋了,也不是在日本。天朝自有国情在此,莫要说这个说那个。”

    “你们这就先去吧,时间紧,我也不留你们了。”

    “万事开头难。开了这个头,日后就好说了。虽说你们现在也不是军官了,就是拿钱给人干活的人贩子,但你们也得知道,办这件事往私里说是行大仁义善举;往公里说,是天朝拓土南洋你们也出了份力。”

    “去吧,去吧。”

    一众人贩子都起身拜谢而出,也不敢耽误正事,又都纷纷回到原本安排的“片区”。

    等这些人一走,刘钰背着手在屋里转了几圈,忍不住摇摇头。

    的确,是自己想简单了。

    后世包身工制度,能盛行,源于包工头出钱把,把人包了。日后包身工的工资给包工头,而且大部分招女工,属于是“养在家里的赔钱货”,还不如卖几个钱呢。

    现在下南洋,招的都是青壮劳力。这一走,基本就是把一家子弄走。真正在乡村统治的那些人,肯定不会放人的。

    大顺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包括债务等,都是如此。

    而且就算没有债务,或者自己把欠债问题给解决了,估计少不得闹出来父母投河自杀不给儿女做拖累、母亲摔死婴儿确保有上船资格逃离苦海的事。

    眼下这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最简单的办法,还是大顺体制的特殊性。

    虽然说地方官和当地士绅有联系,而且是圈内人。但因为对上负责的制度,只要上面有话,下面就好说。官员就不会管什么所谓交情了,毕竟不是封建主,而是流官,干几年走了,谁特么认得谁啊?

    自己想把这件事粗暴解决,直接找上级官员就行。上级官员一句话,下面就压住了。

    不过,真要论起来,这事本质上就是大顺的资产阶级和大顺的地主阶级的第一次交锋。

    这钱,该谁出?

    论理,应该是谁雇人,谁来出这笔钱。既是新兴阶层雇人去南洋搞开发,提前把债给结算了,也不是不能让人干活还债。

    这是一种理。

    还有一种理,则是欠的这些钱根本就不合理。粮食是你种的吗?麦子是你割的吗?你都不劳动,凭啥无偿占有劳动果实?直接不用还、烧了借据,了事。

    但这个理,这时候刘钰肯定不敢说。

    既不敢说,那就得按照现有的理来论。

    现有的理这么一论,这官司打到哪去,也是新兴阶级该把这笔钱给出了,然后多干几年还债就是了。

    但问题是下南洋的死亡率高,这一点他们心里也清楚。

    巴达维亚当年建城的时候,年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六十,一批批的人来、一批批的人死。直到把城建起来、沼泽弄好了、城市体系建起来了,死亡率才降下来。

    现在从头开拓种植园,死亡率必然高到离谱,尤其还是一些从黄淮区,算是北方的人去的南洋。

    这就导致新兴阶级根本不可能接受这种看似合理的条件:替雇工先把债还了,雇工要多干十年,看上去新兴阶级赚了。

    结果人刚到,嘎一下染了疟疾、登革热、热病、出血热、霍乱、麻疹、风疹、痢疾等,就死了,这不赔了吗?

    他们不接受,就可以继续拖。

    这不是如同搞西洋贸易公司那样的、看上去就知道赚钱、去晚了就没机会的事。

    而是机会就在那摆着,很多人巴不得先看看别人是赚是赔再跟进了。

    刘钰好容易用各种手段,搞出了这么个热潮,总得维持住。

    现在出现斗争了。

    理所当然,刘钰现在肯定是站在新兴阶级的那一边。

    甭管有没有理。

    他得做出个样子、至少做出个姿态:有争端,不要怕,我向着你们。我罩着你们。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大一些。

    这个姿态都没有,日后的事就更难办了:各新兴阶级一看,哦,看来还是买地囤地转科举传家,更稳妥啊。

    两边的斗争,现在才刚刚开始。

    假如日后工业发展了,包身工制度,两边是没有斗争的;这种开发南洋要走青壮劳力、解体旧乡间体系的事,两边才会出现斗争。

    这事,既要耍无赖解决、让新兴阶级看到自己站在他们那边,那就只剩下一个办法了。

    “来人,准备车马。我要去一趟金陵,拜会节度使。”



第六零七章 南洋大开发(六)  
相关:    呢喃诗章  五仙门  他和她们的群星  老实人逆袭2003  你好,我的1979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新顺1730第六零七章 南洋大开发(六)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45s 2.3504MB

搜"新顺1730"
360搜"新顺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