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蓝星的基础科学,数学和物理没有极大的突破之前,哪怕在许多领域,都有了重大突破,但是在四大基本力彻底统一之前,依然没有办法取代杨青的作用。一窝蚁 m.yiwoyi.com蜉
甚至因为杨青带来的来自洪荒的符文和灵气技术之后,蓝星的科学界,认知上出现了极大的混乱。
因为符文和灵气技术,它没有任何的基础,几乎是凭空出现,就这么一下子,出现在了蓝星的众人面前。
其实要是人类能够观测到暗物质,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混乱,说到底,灵气也是暗能量和暗物质的一部分。
说不定还会从杨青的符文里面,反推出宇宙的另外一面,毕竟杨青所能应用的符文,也不过是最简单的符文,属于整个宇宙的根基。
离开了它们,整个宇宙都可能崩塌,这一点不管是银河系宇宙,还是洪荒宇宙,都一样。
然而人类的认知,都是随着观测工具的进步而进步的。
有了望远镜,人们才能确定,地球是环绕太阳旋转的。蜉
有了显微镜,才知道普普通通的水里有多肮脏。
有了电子显微镜,才能更深一步,了解到原子内部的结构,才知道原子不是密不可分,也是能够转化的。
就比如说现在凭借着蓝星自己,也已经合成了常温超导体,从而大幅减少了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体积,成为了事实上的第二代可控核聚变,并且它的尺寸已经能够装进飞船内部,从而成为飞船动力。
离开了杨青和月宫基地的帮助,蓝星上的国家,包括华国和和米国在内,都没有无工质推进的能力。
不过得益于第二代聚变反应堆的强大动力,他们的飞船,仅仅使用等离子推进,也能在几个月内的火星窗口,进行一次旅行。
只是与杨青和月宫基地相比,就没有多少的可比性了。
有工质的推进器,就是再强大,也只能在内太阳系打转,它的速度会定格在千分之三光速以下。这样的速度虽然同样能够到达外太阳系,但是数年,乃至是数十年的漫长旅程,终究缺乏足够的时效。蜉
这当然是蓝星上的进展,虽然有些乱,终究还是在进步着,或许有一天,等某个类似爱因斯坦的巨人出现,一举攻破了四大基本力的统一,又或者建设出了更加强大的对撞机,发现了夸克以下的结构,发现宇宙的底层结构,科技终将突飞猛进。
有着月宫基地,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火星,人类终究不会如同以往的蓝星文明一样,被锁死在蓝星上,至少不会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而灭绝。
其实到了现在,蓝星也已经到了逐步衰竭的时候,从远古,一直到现在的气候变迁,也可以说明这一切。
从古蓝星高温高湿,高氧含量的巨兽时代,再到恐龙横行的白垩纪。
能够让属于爬行纲的恐龙占据几乎整个蓝星,较高的平均温度,才是它们存活的关键。
所以后来一颗小行星的撞击,除了给蓝星带来巨大的创伤以外,遮蔽整个蓝星的尘埃,和骤然降低的温度,才是它们覆灭的罪魁祸首。
再往后,蓝星就变得越来越冷了。蜉
无论是被子植物代替了裸子植物,还是能够恒温的哺乳动物代替了爬行动物,无一不是针对越发寒冷的蓝星环境带来的改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点仅从只有数千年人类史就能看出来。
仅仅有记载的几千年,人类世界的温度,一直以螺旋下降的方式降低着。
秦汉以前,河南还有大象的存在,长江以南,更是潮湿闷热的云梦泽,近乎不适合人类生存。
作为一种典型亚热带植物的竹子,更是广泛分布在山陕一带,然而到了近代,它们的生存范围,直接到了秦岭以南。
事实上按照地质学家的推测,蓝星现在应该处于一个大冰期。蜉
从以往的地质发现来看,大冰期的冰川,甚至会延伸到赤道附近,以往被埋在水下的一些陆地,还有浅滩,将浮出水面。
这也是古人类到处迁移的通道,它们就是从这里,走向是全世界。
所以说现在的的全球变暖,终究是一个伪命题,毕竟从上一个小冰河期,到现在,已经超过了四百年,正该是另一次小冰河期即将到了的时候。
不过这些年,尤其是近五十年来,蓬勃发展的工业,让能量的消耗,超过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的记录,才第一次,凭借着热能和二氧化碳,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所以所谓的碳中和,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真正实现了碳中和,说不定那时候,才是蓝星走向毁灭的开端。
不过到现在一切都无所谓了。
以往看似不可能,在蓝星上根本无法避免的灾难,跳出蓝星以后,一切就变得简单起来。蜉
因为能量消耗的大幅增长,带来的全球升温,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可以通过在蓝星上面,设置遮阳伞,使得到达蓝星上面的阳光减少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在实现了可控核聚变的现在,除了那些落后地区,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农业对于土地阳光的依赖,已经降低到了极限。
有了足够的廉价能源,让工厂化生产的农场品,变成了主流。
最早的农业工厂,以快消类的叶菜为主,因为它们生长周期短,标准统一。
现在连传统的主粮,小麦,水稻和玉米,在农业工厂里生产,都变得有利可图起来。
更别说还有直接利用二氧化碳,生产淀粉,利用氮氧,直接合成蛋白质的有机物工厂,也从实验室里走了出来。
这些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和脂肪类的有机物,生产效率可远比植物的光合作用更高。蜉
光合作用的生产效率,最多百分之十几,而有机物工厂的合成,最少的脂肪,也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能量利用率。
可以想见的未来,这种有机物工厂生产的食品,一定会是人类食品来源的主流。
这也是更远的太空旅行,人类必备的生产方式。
毕竟谁也不能在太空探索的时候,带上一个拥有可循环生态圈的大型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