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唐宋青花
仔细想想,其他的颜色釉,陈文哲差不多做全了,但是就是没有特别做过青花瓷。看小说网 www.kanxiaoshuo.net
这有点不对,其他斗彩、五彩都做过,怎么能不做青花?
青花瓷,准确的说应该称之为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我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烧制青花瓷器,自然不难。
至于青花瓷的各种器型,陈文哲也能做到最好。
所以,现在最应该研究一下的,反而是青花料。
其实,说得简单点,青花瓷就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的瓷器。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要不然,青花瓷也不会广泛流传开来。
青花虽然很漂亮,但是漂亮的釉色多了,为什么青花最广为人知?
还不是容易烧,成本低吗?
现在的人都以为,青花瓷是元代发明的,其实不是。
准确的说,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
也就是说,唐代和宋代,也是有青花瓷器的。
这么说起来,元代最多也就是把青花瓷发扬光大,而不算是创烧。
当然,成熟的青花瓷,肯定是出现在元代dz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则成为瓷器的主流。
特别是明宣德时期,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再说回唐代,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市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
还有香江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
丑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
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
金陵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
通过对扬市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南河巩县窑。
近些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
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南河巩县窑。
从扬市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
这种矿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
这样生产出来的瓷器,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
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
胎釉之间,施化妆土。
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
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
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
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桉纹饰。
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市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anyanapp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既然唐代就出现了青花瓷,那么宋代也必须有。
宋青花,应该很少有人听说过。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
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宋代没有唐代那种广袤的国土。
特别是失去了西北地区之后,根本达不到中亚地区,这就没有了青花料的来源,自然就越是衰败。
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
一是1957年发掘于江浙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
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
另一处是1970年在江浙绍兴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
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
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
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
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
后一处的较澹。
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
江浙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
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而经过了唐宋的发展,到了元代,就是因为大一统,所以元代统治者能够得到的资源更多。
此时的青花瓷,才真正发展起来。
成熟的青花瓷,就是出现在元代的景镇。
我们现在都知道,元青花瓷的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
这使胎中的氧化铝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
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
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
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
其使用的青料包括两种,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
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
在部分器物上,也有两种并用的情况。
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
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
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
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
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
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
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
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
元代的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嵴、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勐。
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
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
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
蕉叶中梗为实心,主要是填满青料;
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