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六年二月,经过五个月多月的修缮,九成宫已经修好。这里青山绿水,风光秀丽,离长安不远,是避暑的最佳去处。再者,皇帝巡幸那里也不会太劳神沿途的百姓。就在李世民准备巡幸九成宫的时候,又有了反对的声音,这次不是魏征,而是姚思廉和马周。
姚思廉上书道:“陛下高居紫极,拯济苍生,应当以欲从人,不可以人从欲。到离宫去游幸,这是秦皇、汉武喜欢做的事,而不是尧、舜、禹、汤之所为。”
李世民对这个老臣格外尊重,他看了姚思廉的上书,觉得有必要当面向他解释清楚。于是,李世民亲自走到了弘文馆,找到了姚思廉,对他说:“你的上书朕看过了,是为了国家社稷号,应当得到尊重。后素有气疾,天热的时候会不舒服,去九成宫不是为了好游幸,只是为了避暑而已。”
“既然陛下是为了皇后的身体,老臣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老臣只是提醒陛下一下。没想到陛下如此器重,老臣这里有礼了!”说完,姚思廉就要下跪行君臣之礼。
李世民连忙扶住姚思廉,“爱卿不必了,朕还要感谢你呢。”
然后,李世民令人赏给姚思廉五十匹绢。
马周的上书是这样说的,“陛下所住的宫殿在宫城之中,而太上皇的大安宫却在宫城之西,建制规模与陛下宫殿相比,还较为窄小,这在天下人的眼中耳里,未免觉得有些不足。应当增修扩大,以满足中外人士的愿望。再者说,太上皇年事已高,陛下应当朝夕侍奉御膳。如今九成宫离京城三百多里,太上皇如一时想念陛下,陛下怎么能赶回来呢?另外此次车驾外出避暑,太上皇还留在大暑天气里,而陛下却独居凉爽之处,礼制规定,儿女侍奉父母,要让他们冬暖夏凉,陛下这样做,我很不安。如今行期已定,不能中止,希望尽快昭示归期,以解除众人的疑惑。此外,王长通、白明达都是乐工,韦提、斛斯正也只能驯马,即使他们的技能出众,正可赏赐金银财物,怎么能破格授予官爵,让他们佩玉饰、拖着鞋,与士大夫们并肩而立、同座而食呢!与他们为伍我感到羞耻。”
李世民对内侍说:“马周论事,体察细微,尽得事理,一句不多,一句不少,应该采纳。只是太上皇年岁已高,朕就是想要他与朕同去九成宫避暑,只怕他老人家也经不起折腾啊。还是按马周的建议,明示回程的日期吧。”
内侍应道:“尊陛下令,我这就去落实日程。”
三月十五日,李世民巡幸九成宫,与他同行的除了皇后及其后宫妃嫔,还有诸位皇子、公主,以及一些文武大臣和他们的家眷,太子李承乾和房玄龄则留守京城长安。
一路上虽然颠簸,但自从进入山林峡谷间后就能明显感觉到温度降低了,无垢给小女儿盖了盖薄被,忍不住在她把娇嫩的小脸蛋儿上亲了一口。李世民手抚她柔软的发丝,不觉得一时怔住,为何她一颦一笑都这么美?为何她眨眼之间,便将自己的心紧紧锁住?
“陛下,你在想什么?”无垢晃了晃李世民的身子。
李世民顺势将她揽入怀中,“没什么,你累不累?要不要停下歇息一会儿?”
无垢摇摇头,“陛下,臣妾担心上皇的身体。”
“你呀!”李世民叹口气,“什么时候才能为自己想想呢?你的身体也不好。”
“不是我不想让上皇一起去九成宫,我是怕他触景生情。当年,隋文帝就是死在那里,所以……”
无垢恍然大悟,“哦,臣妾明白了,还是陛下想的周到。”
“陛下,监察御史有事要奏。”说话间,内侍官已打开轿帘。
“什么事?”李世民问道。
监察御史趋前一步,奏道:“陛下,打前站的右卫将军陈万福依仗权势,非法榨取驿站三石麩皮。”
为了不给地方上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李世民命令轻车简从,前往九成宫。哪知御驾尚未到九成宫,就发生这档子事儿,“朕行前三令五申,不准额外掠扰地方,他要这三石麩皮干什么?”李世民没好气地问道。
“喂马。”监察御史回道。
“怎么处理的?”
“按规定已将三石麩皮充公。”
李世民挥手命道:“拿三石麩皮来,传陈万福见朕。”
御驾只能停下稍事休憩,快马赶来的陈万福见了圣驾,伏地叩头,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李世民指着旁边的三石麩皮说:“朕把这三石麩皮赐予你,你打算怎么处理啊?”
陈万福又不敢说不要,想了想说:“臣这就派人把麩皮转还给驿站。”
“你自己犯的错怎能再动用别人,朕给你二天假期,你去把麩皮还给驿站。”
“谢主隆恩。”陈万福自信地说,“不用请假了,臣快马加鞭,半天时间就能打个来回,还不耽误护驾。”
“呵呵……”李世民笑道:“朕让你背着三石麩皮,步行送还给驿站。”
陈万福一听,头上的汗就下来了,但只得叩头谢恩,过去背起那沉甸甸的三袋子麩皮,摇摇晃晃地逆着队伍往回走。皇帝令陈将军背还麩皮的事马上传遍了整个护驾队伍。大家不敢怠慢,自动整肃,整个队伍秋毫无犯,规规矩矩地来到了九成宫。
九成宫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古木参天,大家流连其中,觉得身心愉快了许多,人也放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