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广的悲情是有原因的

    “在朕的时期?”

    “朕怎么躺着也中枪?”

    汉高祖刘邦看到这里,顿时不爽了。

    怎么回事,提到一个人就要拿他出来教训一顿是吧?

    这还有天理吗?

    我刘邦什么时候受过这气。

    想着想着,刘邦紧握的双手还是松了下来。

    算了算了。

    对方不好惹。

    若是其他人敢数落他,刘邦非得把他的猪头砍下来不可。

    …………

    为什么说汉文帝其实是在警告李广?

    这就好比,当你还是一个小领导的时候,有一天你的领导突然对你说,你这个人很有领导样子嘛。

    这一句话,有些人听起来觉得很高兴。

    但聪明人就能够听出背后的意思。

    那就是说,你要明白自己的位置,不要有过多的非分之想。

    所以说,无论是官场上,还是战场上,对于别人的话,一定要掰碎了分析,不要总觉得自己多么厉害。

    等到了汉景帝时期,李广为上郡的太守。

    所谓太守,就是掌管上郡的一切事务。

    而李广之所以会来上郡当太守,原因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

    这是因为有一个大臣对皇帝说,李广是个人才呀,老是让他去打仗,要是伤到了,对于国家来说可以极大的损失,还是把他调往战事没那么多的上郡吧。

    汉景帝同意了,便将李广调往了上郡。

    这就好比,买了一辆车,喜欢得不得了,舍不得开,天天放着一样。

    如果李广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皇帝又怎么会舍得放他走呢?

    战国时期,长平之战后,白起托病不战,秦昭襄王是亲自去请了白起,希望他能够担负起责任来。

    有一次,匈奴进攻上郡,皇帝便派遣李广迎战。

    这里有一个细节,那就是汉景帝还安排了一个大臣陪在了李广身边,美其名曰帮助李广,实际上,明眼人一眼就能够看出,汉景帝这是为了考察李广。

    因为太多人说李广的能力强,但是李广却一直都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所以,汉景帝才出了这样一个策略。

    不过,这一场战争,也确实凸显了李广的能力。

    当李广的百人军队,被匈奴的几千人围住,李广没有马上逃跑,而是假装淡定,显示出自己的大军在后。

    而这一场攻心计,也确实吓到了匈奴,而是三面围住了李广。

    不仅如此,李广还几次突击匈奴,射杀多人。

    在匈奴看来,李广如此淡定,必然是背后还有大军支持,所以不敢不敢贸然进攻。

    夜晚时分,匈奴的疑心变得越来越重,于是便撤军了。

    试想一下,如果李广看到匈奴之后,吓得脸色苍白,掉头就跑,匈奴必然会追击。

    而数百人对抗数千人,后果可想而知。

    在这一点上,李广的策略是值得学习的。

    那就是在遇到困难,遇到敌人的时候,自己不能先乱了阵脚,否则就会露出破绽,被别人趁机利用。

    当然,李广的战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比较不堪的。

    甚至,有一次还直接把队伍带迷路了。

    这就好比,奉旨修建兵场,修到一半才突然发现,原来做错项目了,修成了酒庄。

    这对于整个国家,整个团队来说,就是巨大的损失。

    李广之所以一直无法封侯,一方面是战功不够,一方面也是管理上出现了问题。

    在管理上面,李广与程不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李广带领军队,管理十分松懈。

    外出行军,驻扎的时候,就随便找个有水源的地方,一旦驻扎,大家就随意活动,晚上也不打更巡逻,一切军令政务都是从简。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没有任何的规章制度,大家想什么时候上班就什么时候上班,想什么时候下班就什么时候下班。

    有人认为,这是平面化管理,实际上,这也体现了将领的个人性格以及个人的能力。

    另外一个大将程不识,则在管理上面下了极大的功夫。

    在程不识看来,李广的管理方式,在遇到匈奴进犯的时候,必然是难以招架的。

    所以,他要求部下巡逻打更,军纪军容全部要遵守好,经常要通宵达旦地处理军务。

    很多人都希望到李广的军队中去当兵,不喜欢到程不识的军中去。

    为什么呢?去李广那边,是享受生活,而去程不识那边,是异常痛苦的。

    但是,这李广的方式,真的好吗?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天,国家突然出现了一个敌人,需要及时处理。

    可这个时候,一大半的武将都在家里睡大觉,没有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皇帝在朝堂上焦急地焦头烂额,却也无可奈何。

    《史记》说过:“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於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众所周知,李广的名声是非常好的。

    可是,这样一个好名声的人,为什么处处碰壁,不能封侯,最后还自杀呢?

    如果我们从深层次来看待的话,就明白了。

    《韩非子》:国有无功得赏者,则民不外务当敌斩首,内不急力田疾作,皆欲行货财,事富贵,为私善,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故奸私之臣愈众,而暴乱之徒愈胜,不亡何时!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没有功劳而得到赏赐,那么对于百姓来说是一种伤害。

    为什么呢?大家在外面拼死拼活的,冒着生命危险去斩杀敌人,到头来还不如你这样一个没有功劳的人。

    那么谁还会去为国家卖力呢?

    还不如去勾结那些有权力的人,拍拍他们的马屁,说不定能升得更快。

    李广没有功劳,却能够得到这么好的名声,不禁让人有所怀疑。

    况且,史书上记载,李广是没有钱财剩余的。


    那么,李广的这些钱,是否都用在了行贿,或者向百姓散播小恩小惠,并以此来获得他们的支持呢?

    有人会认为,给老百姓钱,这不是好事吗?

    实际上,对于奸邪的人来说,这种散布钱财,相当于前期的投资。一旦他们获得大权,这一切都会收割回来的。

    毕竟,羊毛是出在羊身上的。

    王夫之认为:“以名誉动人而取文士,且也跻潘岳于陆机,拟延年于谢客,非大利大害之司也,而轩轾失衡,公论犹绌焉,况以名誉动人而取将帅乎!”

    这些只依靠名誉,没有真才实干上位的人,职位越高,对于国家的伤害就越大。

    为什么呢?打一场败仗,可能会使得成千上万的将士牺牲。

    做出一个错误的决策,会让整个国家的百姓为其错误买单。

    可见,单靠名誉来选拔人才,是非常不可靠的。

    这一点,汉武帝和汉景帝应该都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在李广带兵的时候,汉景帝要安排一个大臣陪在他身边,目的就是为了考察他。

    当李广多次要求随同卫青出战的时候,汉武帝在私底下叮嘱卫青,切记不要让李广带兵,就是这样的原因。

    也许,李广是想向世人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可惜,已经没有人相信他了。

    …………

    “是的,不管一个人的名声如何之大,真正还是要看他的本事吧。”

    “不是说世人把他吹的有多厉害,他就有多厉害。”

    “这么一看,李广就是这么的一个人。”

    “如果他本身能力足够,又何谈什么李广难封呢?”

    “汉武帝又不是那种小心眼皇帝,要知道卫青霍去病立下了那么多的功勋,不照样得到了嘉奖,如果说李广自己做到位了,而汉武帝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待遇,那就是汉武帝的问题了。”

    “可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能说明什么?”

    …………

    李广悲情吗?

    当然悲情。

    在华夏军事历史上,西汉时名将李广无疑是一位充满浓厚悲剧色彩的人物。

    他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为二千石吏四十余年,却至死未得封侯,给后人留下了“李广难封”的浩叹。

    司马迁《史记》中一篇《李将军列传》,对李广的遭遇寄予了无限的感慨和同情,称李广令后人一掬“萧条异代不同时”之热泪。

    然而,事实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司马迁个人情绪化的宣泄。

    其中掺杂着太多的私人喜怒爱憎因素。

    《史记》并没有真正地反映李广的真实,也歪曲了造成李广悲剧的深层次原因,更误导了后人的认识和评价。

    像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之类意气用事、不着边际的诗句,初唐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慨,就都是这方面的典型。

    平心而论,李广的悲剧命运是注定了的。这既有时代的背景,更有其个人的因素。

    李廣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汉国防战略方针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登基后,变“无为而治”为“有为进取”,秉行《公羊春秋》“大复仇”的指导原则。

    汉武帝一改汉高祖以来在匈奴问题上以和为主的消极防御国策,对匈奴的侵扰,采取积极反击的措施,集中全国上下的财力、物力与人力,提升国防力量。

    特别是汉武帝根据汉匈战争的需要,强化主力兵种的建设,大规模发展骑兵,运用骑兵集团纵深突袭的战法,对匈奴贵族势力实施歼灭性打击。

    在这一重大战略转变的形势面前,李广、程不识等作为在对匈奴消极防御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将领,必然就显得“江郎才尽”,无力承担统率汉军大规模反击匈奴的重任。

    他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以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新生代将领脱颖而出,后来居上,建功立业,尽占风头。

    当然,李广抑郁不得志,更在于他个人军事才能的局限。

    作为一名久历战阵的将领,李广长于战斗指挥,骁勇善射,在战术上灵活机智,有勇有谋,敢于打硬仗、打恶仗。

    其射术之精堪称一绝,威震匈奴各部,被匈奴畏誉为“飞将军”。

    然而这种近敌格斗上的剽悍骁勇,终究掩盖不了李广拙于战役和战略指挥的根本缺陷。

    李广曾先后担任骁骑将军、前将军等重要军职,五次率精兵参加反击匈奴的作战。

    应该说他杀敌立功、晋爵封侯的机遇多多。

    可是他不是无功而返,就是大败亏输、损师折将,根本没有表现出“飞将军”应有的风采。

    这给人以一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

    当然,并不能否认,这中间有汉武帝以及卫青等人的掣肘因素。

    但是,在简单的表象背后,还有本质的问题症结存在。

    即,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李广只是一名斗将,而非真正大将之才。

    他明显缺乏战略战役指挥上的大智大勇,尤其不善于指挥大规模骑兵集团远程奔袭、机动作战。

    而这一点正是身为汉武帝时代高级将领的致命弱点,也是他一生不得封侯的最主要原因。

    对于这样的遭遇,李广的愧愤自杀,是他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

    司马迁等人的鸣冤叫屈,则是失却理性态度的曲词。

    其情虽可悯,其理实难喻。

    …………

    太极殿中。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李广的视频,不由感慨。

    作为一位武皇帝,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李广?李广难封?肯定有其自身原因的。”

    “先天出名,却被后辈霍去病远远超越,李广自己难道没有问题吗?”

    “在朕看来,大汉在后期的战略思想是战略进攻,汉武帝改变前朝思想,做进攻而不是防御,李广领会不深,战法运用自然有问题,故而汉武帝不是很喜欢他的做法。”

    “李广名气太大,名气大于实力,匈奴用优势兵力集中对付李广,李广的出征之路自然不顺。”

    “再谈谈李广这个人,太自负了!”

    “脾气又大,哪个皇帝会喜欢?”

    “反正如果李广出现在朕的大唐,朕肯定是不会重用他的。”

    “汉武帝给了李广很多机会,可给了他机会他自己也不中用啊,哪一次把握住了?”

    李世民摇了摇头。

    “悲情,呵,悲情……”

    “这天底下,悲情太多。”

    7017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_wap.



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广的悲情是有原因的  
相关:  苟圣:每天获得十点属性    九劫真神齐飞鸿  万古之王  幽冥古神  通天剑帝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广的悲情是有原因的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57s 2.5081MB

搜"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360搜"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