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论如何实现人人平等
理解圣意后,褚遂良不再退让。
他对着刚才往前站了一步的学子下令:“所有锦衣卫听令,凡跟随江胜为前进一步者,全部抓起来暂时关押在国子监,此次闹事绝非学子这么简单,背后必有贼人从中作梗,本官自会向陛下禀明,要求彻查,不服抓捕胆敢反抗者,视为谋反,格杀勿论!”
此话一出,学子皆惊。
江胜为已经倒下,其余学子更加不敢出头,老老实实被锦衣卫带走,考场这才恢复清明。
薛仁贵见褚遂良反应够快,向他露出笑容:“褚大人科举事务繁忙,我看领头那位学子有点东西,不如我替褚大人审问一番?这些年跟着陛下,学了不少审问的法子,当能有所收获。”
褚遂良再次行礼:“那就有劳薛将军了。”
待薛仁贵离开,考场的检查才正常进行,有些考生见检查如此严厉,默默退出国子监约半炷香不到的时间再次返回,想来是扔了些什么东西。
有了前车之鉴,各州道的考生也不敢做什么小动作,除了个别抱有侥幸心理的考生被查出夹带私货喝令离场后,大部分考生都顺利进入考场。
随后,科考的大幕,徐徐拉开。
除早已定下的三科杂文、经帖和策问外,数术与制造二项同样开考。
前面三科对各地学子而言司空见惯,他们自信若是按照旧例考试,必是手到拈来。
杂文一科没什么特别的,照例是由陛下出题,从位学子或赋诗,或文章,各有不一,自由发挥,白衣少年郎最是年少意气,挥毫笔墨中便完成文章,细细数来,竟是这批学子当中最先交卷的。
由于按照秦怀道的要求需要全部完成后再统一阅卷,所以薛元超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众人还暂时不得见。
随后又有学子陆续完成,自称山南道前十的学子李易,思绪如潮,在短短几个时辰之内,写出了长篇大论,又细查一遍后,甚是满意地交了卷。
接下来,郭正一、来济、令狐德棻也陆陆续续交上自己的考卷,褚遂良坐镇国子监,陆敦信与陆庆叶带着秦怀道特意派来协助的锦衣卫巡视,以防有人交头接耳作弊,各位学子也在认真书写。
至于经帖,考的内容为九经,分别是《礼记》、《周礼》、《仪礼》、《易》、《书》、《诗》以及春秋三传。
由于秦怀道示意褚遂良在礼的内容上不必考得太多,因此考的内容更偏向于春秋三传。
为何如此,褚遂良心想大概陛下真如坊间传闻那般,更看重情感而非权贵阶级的礼仪吧。
这种事,从陛下发布士农工商人人平等便能看出,只是这天下早已习惯阶级,真要平等,不是一时半刻能做到之事。
至于策问,是由陛下亲自出题。
当看到策问题目时,众多学子可就犯了难,如此诡异新奇的题目,是他们前所未见。
题目正是“论如何实现人人平等”。
有些考生看到这个题目瞬间慌了神,策问一道,他与诸多学子结成联盟,共同讨论可能出题的方向并提前准备答案,准备的题目不下十个,如大汉初立如何恢复民生,如何建立起一个囊括宇内的超级帝国之类的题目,一个都没中。
人人平等这个词,对于他们来说,太过陌生。
山南道李易仰天长叹:“自古皇权比天高,官大一级压死人,即使是普通的小吏,都能在一县之地当土霸王,王权不下县,皇帝的亲军多少年才能去一回?根本管不到,怎么可能人人平等?”
苏宝贞亦是抓破了脑袋,也没想出如何作答。
这道题目,作答最快的当属白衣少年郎薛元超,少年意气的他向来认为天下之大,当勇于直前,无论再大的风险,哪里去不得?
人人平等,那不是理所应当的事吗?
持毫落笔,策问开篇首句,便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天下无论帝王、官员、小吏、商人、农民、劳工,人人生而平等。”此句落下,少年意气风发,长征博引,列出详细论述,说明人人生而平等,不平等都是人为带来的,所以想要实现人人平等,不是求法,而是无求。
当所有人都不追求高人一等的时候,天底下真正的人人平等,才能够实现。
陇右道出身苏宝贞,方法略有偏颇,不是他走极端,而是他确实没想出更好的办法。
“贞以为,欲实现人人平等,则必将不平等除之,或是扫除上位者,以实现下位者之平等,抑或是扫除下位者,以实现上位者之平等。”
写完之后他再看时,吓出一身冷汗,这东西能写吗?要是交上去惹得陛下大怒,非安个谋反罪名抄家灭族不可,他连忙将所写内容全部抹去,重新坐在考位上摇头叹气。
倒是郭正一写得还算有些水准。
褚遂良过去巡视时,盯着他考卷的第一句话愣了好久。
因为他写的是:平等是相对的。
任何朝代,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平等,只有相对的平等,想要实现人人平等,就不能以追求绝对平等为目标,而是应该划条底线,比如人皆不为粮食发愁,人皆有衣可穿,不为生计发愁,不因官吏而惧怕,若以此为线,福泽每一个普通百姓,便能实现初步的相对平等。
这等思想即使放在当朝也极为罕见,褚遂良与郭正一在客栈辨局时有过一面之缘,这回再看,对这个名字印象变得更加深刻。
“平等是相对的吗?”褚遂良想到,或许在此观点上,陛下能与之交流一二。
考场趣闻随着薛仁贵前往甘露殿时,被秦怀道得知。
“有趣,居然真的有人不知好歹,在科举考场公然闹事,薛大哥,有查出什么线索吗?”
秦怀道虽已是大汉皇帝,不过照他的要求,若非公开场合还是各论各的,因此他在甘露殿,仍旧呼他为大哥。
薛仁贵道:“倒是有些眉目,我用纸刑之法,问出那名考生乃受江南道江家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