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胙土命氏
“宋君前番兴不义之师而伐曹。曹伯不能敌之,乃有亡国之危。”
顿了一下,庆忌又道:“曹国德政未失,曹伯自继位以来,虽有小错,却无大过,不应失去社稷。”
“宋君,你是否认同寡人所言?”
事到如今,宋公子栾敢跟庆忌唱反调吗?
不,不敢!
哪怕是之前吴国强势,子栾未必不敢当面怒怼庆忌一下,以泄心头之恨。
奈何,庆忌现在的态度如此强硬,子栾是生怕自己惹恼了庆忌,被投身于尽是烧红热油的青铜大鼎中,被活活烹杀……
“吴侯所言极是,寡人认同!”
憋屈的子栾,只能咽下了这口恶气,向庆忌躬身行礼道。
形势比人强,子栾不得不如此!
庆忌又将目光放在了卫侯姬元的身上,缓声道:“陶丘之战,有曹、宋、卫三国参与,卫国助战于曹,其死伤将士不少,损耗之辎重粮秣甚多。”
“对于卫国在此战中的损失,曹国应予以一定的财帛补偿。”
“不知道卫侯、曹伯你们,意下如何?”
姬元和曹伯阳连忙回答道:“善!”
姬元与子栾一样,心里是极为憋屈,对于庆忌做出这样的裁决很是不满。
只是碍于庆忌而今的强硬姿态,以及吴国的强势,他们都是敢怒不敢言。
曹伯阳倒是无所谓。
曹国的都城陶丘,那是顶级的商业大都,经济繁荣,府库充盈,给卫国补偿一些金钱,根本不成问题。
这最关键的,还是大头被吴国占了!
现在的曹国,已经成了吴国的附庸国。
谁敢觊觎?
在此之前,郑、宋、卫三国,都在觊觎陶丘,觊觎曹国的这片膏腴之地。
奈何有霸主晋国一直护着曹国,所以三国都未能得逞。
在晋国分崩离析,一分为六后,谁知道曹国又找了霸主吴国做靠山……
敢于进攻曹国,那是在跟吴国作对!
而今的天下列国,谁敢与吴国争锋?
庆忌也知道,自己这般维护曹国的行为,势必招致郑、宋、卫三国的怨恨,但是曹国这一块“大肥肉”,庆忌是不愿意被除了吴国之外,任何一个国家染指的。
解决了宋、卫、曹三国的纷争后,庆忌想了一下,便把目光放在了陈侯越的身上。
此时陈国的在位国君,名为妫越,是历史上的陈愍公(末代君主)。
陈国的始封之君是妫满,他们都是舜帝姚重华的子孙后代,因为舜帝曾居住于妫水,故而以妫为姓。
妫满的先祖虞阏父曾为周的陶正,武王克商后,不等下车就封妫满于陈,并封之于陈之株野,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为三恪之一,以“追思先圣王”和“兴灭国,继绝世”。
并且,周武王还把自己的长女大姬嫁给他。
按照胙土命氏的规定,以国为氏,妫满称陈氏,在薨后谥号“陈胡公”。
胡公是陈氏的得姓始祖,陈、胡、田、王、袁之祖宗姓氏是妫姓,所以王莽在称帝后还追尊他为陈胡王……
值得一提的是,陈国是一个侯爵国家。
周天子所封诸侯国面积有大有小,国君爵位也有高有低。
其主要爵位分五级,有公、侯、伯、子、男,但所封各国君主统称诸侯。
五级之下,又有第六级的附属国,它们的土地面积更小些,一般隶属于邻近较大的封国。
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陈胡公等前几位国君的贤明,最初的陈国很是强盛,为西周十二大诸侯国之一。
然而,进入大争之世后,周室变成了空壳,陈国自然难以独善其身,也由是进入多难之秋。
其时,郑庄公小霸中原,不敬王室,陈国还参加宋、蔡、卫等国的伐郑,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
在齐桓公之后,陈国夹在晋、楚之间艰难的生存,时常遭受侵犯。
而因地理位置更靠近楚国,所以陈国亲楚的倾向较为明显。
到陈哀公晚年的时候,国势日趋衰败。
陈哀公宠爱姬妾所生的公子留,并将他交给弟弟司徒招照顾。
后来,司徒招趁着哀公生病,杀太子偃师,哀公获悉后自缢身亡,司徒招便立公子留为君,楚灵王借机令弟弟公子弃疾攻陈,陈君留于是逃往郑国。
陈国亡于楚国之手,其地被置为县。
好在楚国那边发生了内乱。
五年后,公子弃疾发动政变推翻楚灵王自立,是为楚平王。
平王初立,为笼络人心,以及缓和被灵王破坏的诸侯国间的关系,便使陈复国,立故太子偃师的儿子吴为陈侯,是为惠公。
陈国复立,距今也不过是十来年的时间。
原本在西周时期还算是强国的陈国,已经是苟延残喘的状态,不值一提了。
陈国不久前所灭的顿国,更是一县之国……
这区区的一县之地,庆忌其实是没有放在眼里的。
奈何,庆忌适才成为霸主,怎能容忍陈国太过放肆?
“陈侯,顿国,为周王室所封之国,汝陈国怎可擅自灭顿,使顿子失国?”
庆忌一脸严肃的神色,告诫妫越,说道:“寡人限期十日,汝陈国之师,必须撤出顿地,如若不然,届时不止是一个顿地,汝陈国恐怕都不能幸免于难!”
庆忌这已经是赤果果的恐吓了。
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
比起郑、宋、卫这样的中等强国,陈国太过弱小了。
庆忌没必要给妫越一个面子!
见状,妫越只能暗暗叹了口气,而后朝着庆忌躬身行礼道:“敬受命!”
对于庆忌这般强硬的态度,妫越是既惶恐又恼恨。
原本,妫越是认为庆忌不会干涉陈国灭顿之事。
毕竟顿国过去是楚国的附庸,时常跟着楚国一起进攻吴国。
谁曾想庆忌现如今竟然还能为顿国出头!
这要是陈军继续占领顿国的话,谁都不敢保证,庆忌会不会在盛怒之下,不止复立顿国,甚至于将陈国灭掉……
顿国,而今也成了吴国的附庸,庆忌是不会让他国染指的。
“郑伯。”
庆忌又意味深长的看着坐在不远处,有些惴惴不安的郑伯姬胜。
该来的,总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