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讨论完毕,各人便回自己的院子了。
“小七,你等等!”
苏锦荀突然叫住要离开的苏轶昭,招手让她回来。
“我知你向来冷静,凡事都会将利益做到最大,能抓住一切机会。可你要知道,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苏轶昭有些茫然,她看着苏锦荀走到了面前。
“只有活着才最重要。”
苏锦荀又拍了拍苏轶昭的肩膀,感受到手掌下的单薄,他不禁有些心酸。
“不必如此!你是我苏家子弟,就算不殚精竭虑,我苏家也会庇佑你。”
苏轶昭总算明白了苏锦荀的意思,“祖父!您放心,有把握才这么做。”
“你可知府上多么担心你和珏儿。”
苏锦荀突然有些生气,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冷静,对家人少了几分真情实感和依赖。
苏轶昭沉默了片刻,而后道:“我以为府上会担心我的,只有月容和月秋了。”
她说着就转身退了出去,说到底,她对苏家还是没有归属感。
她承认她的目的不纯,但从刚进苏府的那一刻起,她为苏家做的,已经够多了,她问心无愧。
苏锦荀愣在了当场,突然有些酸楚。
这孩子,从小就和亲娘相依为命。亲娘死了,他被接回府中,却并未感受到一丝亲情。
厌恶他的主母,不着调的父亲,性子跋扈的兄长,还有他这个从来都是算计的祖父。
他不能否认,起初也是因为苏轶昭有能耐,这才开始重视他的。
深深叹了口气,小七过得不易。
“苏淮!小七都大了,怎么还让他住那小院子?”
苏淮一头雾水,不知怎么就突然说起了这个。
“之前大太太不是说前院儿没有其他单独的院子了吗?”
“我记得东边不是有两个小院子?让人去拾掇拾掇,打通了做他的院子。”苏锦荀干脆地道。
“可那两个小院子是为了来贵客准备的,其他带了女眷的能住第二进和第三进。那没有女眷的,住二、三进就不合适了啊!”
“让你去做你就去,什么时候也学得这么啰嗦了?”老太爷有些不耐地摆了摆手。
“我马上要升礼部尚书,按照规定,应该可以加盖五进的吧?”
苏锦荀突然觉得自家那大三进的院子小了,家中人丁兴旺,这不得加盖吗?
“可咱们想加盖也没地儿啊!”苏淮觉得自家老爷今儿是犯傻了,想一出是一出。
“啊!对了,那王登的府上,不是空出来了吗?你去找人打听,看看能不能买着。”
他记得王登的府邸是五进的宅子,还挺宽敞的。
苏淮有些无语,您坐了人家的位子,还想住人家的宅子,人家能卖给你?简直是欺人太甚啊!
可苏锦荀没想到的是,他打那宅子的主意,也有不少人与他一样的心思,这其中也包括苏轶昭。
“让你去问的那宅子,怎么样?跟周管事说,就算多出些银钱,也要把宅子拿下。”
苏轶昭早就让侍方去和周管事说了,好不容易有个大官府邸空出来,她不也得抓住机会?这样的机会可不常有啊!
反正那王登也无颜留在京城了,宅子是肯定要卖的。
王登的长子外放了,是个从五品的通判,家中其余子弟品级都不高,这北城大五进的宅子是没脸住的。
“周管事今天就为了这事儿奔波呢!他就知道您想要,于是早就做准备了,今儿一大早就出去打听起了宅子的事儿。”
苏轶昭之前就吩咐过周管事,让北城有宅子卖的,就注意点,遇到大宅子一定要抓住机会。
“那可有消息?”苏轶昭连忙问道。
“嗯!据说很贵,五进的大宅子,里面的布置很雅致,放出话来,说要七千两银子。”
“他们家想抢钱呢?东城比他大的五进宅子都只要五千多两,他要七千?这是想走前狠狠捞一笔吗?”
苏轶昭冷哼,太贪财了。
“那人家说了,这可是北城,原先又是官员府邸,寻常就是那两三进的院子都不一定能碰得到的,更别说五进的了。”
侍方说到这儿,忍不住就笑了。
“人家还放话了,谁都能卖,就是不卖给苏家,且和苏家有亲的人家也不卖。”
苏轶昭哑然失笑,“这王登还挺记仇!”
“你让周管事务必将这宅子拿下,真要多花一点也无妨,可遇不可求嘛!”
苏轶昭现在有的是银子,也无需再斤斤计较了。
“少爷!刚才苏大管事来传话,说是将前院儿东边那两个小院子给了您。”
惜秋喜笑颜开,随后得了苏轶昭的首肯,便去请苏淮进来。
“老爷说了,您大了,再挤个小院子不合适。等那两个小院子拾掇好了,您再看个天儿搬进去。”
“替我多谢祖父,那就有苏大管事是费心了。”
苏轶昭有些意外,没想到今天好消息还真不少。
“您客气了,小人也是奉命办事。”
等苏淮走后,惜春和惜秋叽叽喳喳就讨论起来。
“那俩院子虽然不大,可合在一起就大了,还是老太爷体恤少爷。”
“可不是?这个院子实在太小了,根本铺展不开。”
这边苏家都是好消息,府上一改之前的阴郁,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可鄂府的气氛就没那么轻松了,鄂崇明进了外书房之后,便一言不发。
“老爷,孟少爷来了。”
“让他进来吧!”
鄂崇明看着走进来的孟令溪,第一次觉得,若是当初收了苏轶昭为弟子该多好?
他随后摇了摇头,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溪儿也是好的,就是经历太少了。
“老师!师兄!”孟令溪朝着鄂崇明和鄂励耘行了礼。
“苏轶昭回来的消息,你也听说了吧?”
“是!”孟令溪点了点头,他此刻心中有些复杂,说不清道不明。
“没想到那苏家子弟这么走运,这样竟然都没死。”
鄂励耘很是惋惜,那两个小子是真的命大啊!
苏家这几年倒是愈发好了,好事儿一桩接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