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采取了老办法,坚守不出。 连胜的 桓齮攻旁边的郡县,想让李牧去救。李牧哪能上这当,他使了一招直捣黄龙,乘机一举攻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粮草等军事物资。李牧判断桓齮肯定回援,大本营给人端了,不回营,难道过游牧生活?本来大将 桓齮想攻其所必救,没想到让李牧使了。你要回援,那我就等着你,又打了一场相当漂亮的伏击战,秦军被打的大败,几乎是全军覆没。主将 桓齮畏罪,逃到燕国。李牧啊,秦国有个战神武安君白起,我也封你这战神一个武安君吧,李牧被封武安君。 公元前229年,赵国已经是连年战争,北部又发生地震,大面积饥荒, 大概是上天要考验赵吧,为什么不是灭亡呢?给赵留了个李牧啊 。收到秦军大败, 大将 桓齮畏罪,逃到燕国,秦始皇大怒。没过多久,又于公元前232年,派大将王翦出征。秦军兵分两路,一路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逼,另一路主力由上党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
这战术,好像似曾相识啊,赵括和白起对战时,赵括用的战法。
由于兵力有限,李牧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办法。司马尚被部署在邯郸南,李牧亲率主力北上,两军在番吾遭遇,李牧率军猛攻,争取速战速决,秦军北路军大败。李牧立即回防邯郸,与司马尚一起对抗南路王翦的秦军。秦南路军知道北路军被打的大败后,再打也就没什么意思,随即撤退。
同样的战法,同样是奇兵一支被打败,结局却大不相同。赵括败在了对战场的感知上,王翦肯定是随时得到另一支的消息,而且对整个战场的感知相当敏锐。兵书上对一个战争的描述,只会有主体,不可能记些边边角角。比如对所遇军队的风气的感知,书上不会写,得靠经验积累。赵括照着书上来,但书上没写的部分,他的积累却接近于零 。
秦一看,李牧威武,打不过,那就嘿嘿……那就反间计。派人到赵国,用重金收买了郭开,就是那个诬陷过廉颇,并制造老颇老矣的假象的郭开。郭开和赵王说“李牧之所以没有继续追击王翦,并消灭他,是因为通敌,和王翦有勾连”,赵王就派人查,一查,擦,真的和王翦书信不断。赵王派人接替李牧,李牧不交权,赵王大怒,派人把李牧抓起来给杀了。看来不仅或的封号和白起一样,结局也和白起一样。 公元前228年, 只过了三个月,李牧一死,王翦率秦军攻赵,秦军如入无人之境,王翦大破赵军,俘掳赵王迁。是年十月,秦军进入邯郸,赵亡。赵亡后,公子嘉逃往代郡,自封为王,继续抗秦,直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兵败被灭。至此赵算是被灭干净了。天灾没什么,努努力,也就能扛过来,人祸,那就没办法了。一个郭开,帮秦灭了赵。郭开的结局怎么样?有没有像伯嚭,收了勾践的钱,陷害伍子胥,结果被勾践杀了,没有好下场。秦始皇没杀他,相反因灭赵有功,被秦始皇封为上卿。但……是……嘿嘿,郭开在回邯郸,搬运家中财物的时候,被盗贼所杀。据说是盗贼,但是不是就不知道了,赵国人恨的咬牙切齿,希望能油炸了他。秦国的策略,能贿赂的贿赂,不听贿赂的杀。但郭开听了啊,也收了贿赂啊,这种小人,秦国要了何用,收了,天下离心。秦国间谍王敖有次问郭开“你陷害廉颇,不怕赵国灭亡吗?”郭开回答:“赵国的存亡是整个国家的事,但廉颇是我个人的仇敌。”起因是嫉恶如仇的廉颇在一次宴会上,斥责过自己,和高求一个鸟样。伍子胥也是为一己私仇,但不同的地方是,伍子胥的爹和哥哥,是被冤杀的,你郭开做的不对,不可以斥责吗?为一己私仇,不顾国家安危。但最主要负责人,是君主。亲贤臣和亲小人,完全是君主自己决定。攻下赵后,下一个是晋三家的魏国,只用了一招,水淹大梁。信陵君的抑郁而终,不仅仅是个人,影响很广泛,严重的伤了国人的心。“多好的人啊,国家有难赶回来,却是这下场”,诸侯们也把注意力转到自己国内。水淹大梁三个月,魏国轰轰烈烈的建国,静悄悄的灭亡。水淹大梁,让我想到个人,智瑶。当时韩、魏两家反水,本来是和智氏打赵的,后来联合赵,一起攻打智家。用的就是水淹智家,因果报应,屡试不爽。晋三家一完,基本就没悬念了,至少在秦始皇看来是这样。
一个人抗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