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两个平行时空中的哪一个里,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宇宙辐射导致的基因突变给人类带来微生物浩劫,所有外出作战的操纵士,都会在战斗结束且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启机甲表面的激光杀菌装置,以此最大限度地清除机体表面的各种,被机甲从舰体内部带出来的细菌或者病毒,从而防止将有可能发生了变异的微小生命体,再重新带回到舰体内部去。
但是,在a世界里,原本仅仅只是一种早已被人类所熟知的、生活在希望号内部的、致死率非常低的病毒的淋巴结出血热病毒,却还是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而在被资源开采战队的某位战士带到高强辐射的宇宙空间中,并因而发生了基因突变之后,又重新带回到了舰体内部去。
在被资源开采战队带回希望号的时候,已经进化变异成了一种于人类而言完全未知的新型病毒的它,很快就改写了人类的医疗史,并最终因为它的高传染率和高致死率,而同天花病毒、伊波拉病毒等许多臭名昭著的病毒一起,被人类镌刻在了历史书上。
“依照你的说法,十多年前淋巴结出血热在你所生活的太空船上泛滥传播的时候,由于患病者的基数太过庞大的原因,因此你们非常幸运地找到了某位在患病之后自动康复的患者,并依靠他的血液,制成了抗病毒血清,随后使得包括你在内的许许多多病患,全都好了起来是吗?”
“是,就是这样。”明亮整洁的医疗室里,向舒朗讲述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的平安,很快就从他口中,获知了某些发生在这个时空中的、她根本想也想不到的事实。
生老病死,这是包括植物和动物在内的绝大部分生物,都会在生命旅程中经历的四个状态。因此,作为外星生物的不定虫同样具有这四个生命状态,这在人类看来,也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曾几何时,外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曾经提出过“可不可以像杀伤人类一样,运用某种化学武器或者生物武器,去杀伤不定虫,让它们中毒死亡或爆发大范围的传染病,以此大大降低人类对不定虫进行作战时的战斗难度”,只不过很遗憾的是,这种构想在平安所生存的a世界中,却最终被证明了不可能。
无论是糜烂性毒剂芥子气,还是刺激性毒剂亚当氏气,亦或是神经性毒剂沙林毒气,人类所制造的六类化学毒剂,以及诸如枯叶剂这样专门针对植物的化学制剂,即使被不定虫摄取到真身内部,也没有任何一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杀伤。而使用各种各样的细菌或病毒的生物武器,则更是同样没能取得任何明显的效果。
外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无论是不定虫的真身,还是它的外胞,这些对人类来说完全就是剧毒性的、一旦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内部就会导致人类即刻死亡的物质,可以很好地吸收或者消解人类发明的化学毒剂,并直接杀灭各式各样的微生物。
因此,无论是体表还是体内,基本上一直处于无细菌无病毒状态的不定虫,长久以来才会一直被即使使出了浑身解数试图让它生病,但是却始终不可得的科学家们,界定为不会生病的可怕生物。
无论是在a世界中还是在b世界里,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由不定虫的身体组织所引发的人体中毒,所有操纵人形机甲出击的操纵士们,都必须在机甲表面的污染等级达到橙色等级后,等待机甲完成清洗,随后才能走出操纵舱。只不过事情,却总是有例外的时候
在平安和迪奥跨越时空壁之前没几天,b世界的希望号,有史以来第一次遇到了“生病”了的不定虫。
原本应该质地均匀、光滑均一的某只不定虫的外胞,其表面上生长着的诸多黄红色的大水泡,在被希望号上的指战员们所观测到的一瞬间,就引发了绝大部分战斗类船员,以及所有外星生物研究所里的工作人员的巨大轰动。
“不定虫不会生病的历史被改写了!这只不定虫对我们来说,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贵研究材料,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将它作为研究样本,带回到希望号上去。”
根本不需要上级指示,就全都如此在心中作想的希望号母舰护卫战队的操纵士们,在经过一番苦战之后,确确实实将这只不定虫作为研究样本,收进了样本瓶并带回了母舰。可是在作战的过程中,却有一位战士身负重伤、命悬一线。
“在生命面前,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让步”,正是因为秉承着这样的信念,这位完全没有经过机甲清洗过程,就被直接从操纵舱里抬出来的操纵士,才会最终成为了第一例淋巴结出血热感染者。
而那些同他一起进入了手术室的医生护士,以及护送他前往医院的战友们,也就此全部成为了感染者,甚至于还在无意中,将淋巴结出血热传染给了其他人,并最终导致生活区内出现了,体内病毒尚且还处于潜伏期的淋巴结出血热病毒携带者。
“并不来自于基因突变,而是来自于一只,在我和迪奥被作为第三艘太空船的幸存者救回来之前,希望号母舰所偶然遇到的生了病的不定虫的,淋巴结出血热病毒吗?”
由于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淋巴结出血热大爆发,完全是机缘巧合的基因突变所造成的偶发性突发事态,因此和自己当初认识的所有人一样,完全没有想过这种病毒可以让不定虫生病,并且病得那么厉害的平安,现如今仔细地倾听了舒朗的讲述,只感觉自己吃惊得下巴都快合不上了。
“等我们回到母舰上之后,我说什么也一定要提交一份申请,请求到外星生物研究所里去,看看那只被作为研究样本的,已经病死了的不定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