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却说石光童受伤之事传到了宁州,石牧得知后大怒。要知道渤海军刚进入大周国境时,一路走来无往不利,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便连克四洲之地,可自从黑领军赶到东疆后,渤海军却是丢城弃池、损兵折将。石牧在宁洲城外也待了不短时日,可迟迟久攻不下,而今顺州局势又岌岌可危,遂决定放弃宁州,回援顺州。
得知石牧率大军撤离宁州的消息,宇文轩等人商议后决定,调回白山、赵瑾年及当初奔赴宁州的一万黑领军,留下田波平麾下两万兵马继续驻守。
几日后,渤海军近十万大军在顺州集结,这是他们现在全部的兵力。
“父亲。”石光童在顺州城外迎接石牧的到来。
石牧看到儿子包扎着的左臂,心中一阵刺痛,但尽量不表现出来。哪有父亲不心疼儿子的,但石牧教育石光童从来都是严格严肃,所以就算再心疼,也不会太明显。
石牧眉头微蹙,问道,“伤怎样了?”
“多谢父亲关心,孩儿没事,只是一点小伤,未及筋骨。”石光童道。
石牧点点头,忍住不去看石光童的手臂,而是直视着顺州城门道,“入城吧。”
进到城内,士兵驻扎。石光童领着石牧和一种将领前往中军大帐,进帐后石光童便跪在石牧面前,石光童一跪,他麾下的将领也都纷纷跪下。只听石光童道,“元帅,九军阵被破,末将有罪,还请元帅责罚。”
“请元帅责罚!”先锋营所属将领一并拱手说到。
石牧在首位上坐下,摆摆手道,“九军阵阵图本就不全,大周那三个小子又都颇有能耐,就算被破也情有可原。你们都先起来吧。”
“谢元帅!”
“父亲,那您下一步有何打算?”石光童问道。
“说说你的想法。”石牧道。
石光童也不推辞,直言道,“孩儿以为,黑翎军刚打完胜仗,如今气势正盛,尚不宜与之再次相碰,况且我军舟车劳顿,也应修养整顿几日。至于之后,孩儿是这样想的,我们既然已经在此集结了全部兵力,不如就与大周军队在幽州城外展开决战,只要能消灭黑翎军和宇文轩,大周的其余将领和军队就都不足为虑。届时,我军便可长驱直入,直取长安。”
“将军,这样会不会太过激进了些?”一名参将发言道。
“不。”石光童转身对着这位参将和其他一众将领道,“诸位随我父亲攻打宁州,所以没有和宇文轩、张绍华带领的黑翎军有过交手,对其并不了解。这几次战役以来,我军和黑翎军各有胜负,所以依我的经验和判断,黑翎军固然战斗力强悍,军中又人才济济,但主要还是以宇文轩、张绍华、田少徒三人为最,倘若没有他们,我军绝对可以和这所谓的天下第一雄师一战。”
言罢,帐内一时间陷入了沉寂。石光童目光凿凿的看着众人,良久,另一位将领说道,“可是,将军。宇文轩名声在外,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末将斗胆请问,在场有谁能拍着胸脯说一定能胜得了他。”
“我。”石光童走上前去,直视着这位将领。而那位将领与仅石光童对视一眼,便垂下了目光。
石光童嘴角一撇,道,“诸位可能也听说了,我手臂上这伤其实就是宇文轩造成的,但同样的,那次战斗过后他一定也不好受。我说这话没别的意思,只是想告诉各位,对上宇文轩,我不敢说有十成把握能杀了他,但我却有十成把握能与之同归于尽。”
“将军……”那将领下意识的看了石光童一眼。
石光童抬手打断他,微微一笑,接着道,“战场之上两军交锋,不一定非要决出生死,只要有人能牵制住宇文轩和张绍华就够了,少了这两把尖刀,黑领军便并非不可战胜。”
“那田少徒呢?”石牧问道。
“父亲。”石光童朝石牧一拱手,随后分析道,“田少徒此人用兵如神,不过他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对阵博弈之中,倘若我大军围城,别说他有‘在世卧龙’之称,就算真把孔明请来了,又能奈何?”
“好!”石牧大手一挥,“我儿既有这份自信,那攻打幽州一事,为父便全权交予你了。军中将领,包括本帅在内,任你调遣。”
“谢父亲。”石光童目光火热,赶紧拜谢。
三日之后,渤海军尽数出动,将幽州城四面围了个水泄不通。东门城楼,宇文轩和张绍华并肩而立,田少徒和王仕隆等则站在他二人身后。
“有何计划?”张绍华用胳膊肘戳了宇文轩一下。
“少徒?”宇文轩看了田少徒一眼。
淡然收回视线,田少徒上前缓缓道,“我刚刚派人去检查了下,城内粮草只够我们一个月之用,如今这样被渤海军包围,时间一长必然饥荒。所以想要破局,恐怕只能速战速决了。”
“怎么说?”张绍华问道。
田少徒沉吟一会,说道,“你二人共同领兵,分别从南北或东西两个相对的门杀出去,只要避开石光童守着的一侧,旁人是轻易拦不住的,突围之后再反向杀回来,里应外合,此战可胜。”
宇文轩顺着田少徒的话语点点头,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
张绍华抿抿嘴唇,眉头皱的愈发紧了,“可是石光童要是驰援该当如何?毕竟我们在明,敌方在暗。”
“这就是我让你们二人同时出战的原因了,他石光童虽厉害,可毕竟只是一人,而我们大周,可是同时拥有着你们两位啊。”田少徒笑着解释道。
城外,渤海军营。
“父亲,那位银袍金甲的就是宇文轩,他身边一身亮银铠的便是张绍华,另一侧那位就是田少徒了。”石光童对石牧介绍道。
石牧凝神定睛看了看,难免惊讶于那三人的年纪,要知道,三人中年龄最大的田少徒也不过才二十三岁。石牧微微点头,感叹道,“百闻不如一见,真是英雄出少年啊。”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