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六二零年,萧皇后在突厥大军的保护下带着不满两岁的杨政道北上流亡。快走到突厥边境时,伺候她多年的高植突然一病不起,虽然请了大夫看病,但是已药石无效。
高植临终之际,萧皇后等人到病榻前看望他,落泪道:“眼看我们就要到突厥境内了,你却病了,你可要挺住,等到了大利城你就安心休养,不要再操劳了。”
高植努力的笑了笑说道:“娘娘这是在宽老奴的心,老奴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想必是这身板儿舍不得离开大隋故土,以后无法侍奉在娘娘左右了。”
萧皇后说道:“你忠心耿耿侍奉了两代帝后,本应让你荣宠有加,可惜我无力给你。”
高植说道:“娘娘千万别这样说。老奴是内侍,是帝后的耳目和爪牙,为帝后尽忠是本分。只是老奴走后,怕后来的人照顾娘娘和皇孙有不周到的地方。”
萧影儿说道:“高植公公放心吧,我在姐姐身边会尽心侍奉的。”
高植笑着点点头说道:“是啊,老奴多虑了,现在娘娘身边有了影儿夫人,又有义成公主照拂,应是安稳无虞。只是老奴还有一句话想对娘娘讲。”
萧皇后说道:“你但说无妨,有什么心愿我都尽量满足。”
高植说道:“恕老奴直言,娘娘花容月貌,和影儿夫人年轻时有过奇遇,这么多年过去了容颜也没变多少,如今娘娘容颜不输双十佳人,连那宇文化及都牵肠挂肚,窦建德虽克制自己,但也是动过心思的。如果娘娘就这么去了北边,北方男子一向垂涎我中原美色,老奴担心会发生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老奴斗胆进言,娘娘面貌不能轻易示人。”
萧皇后说道:“你说得对,我以后深居简出,轻易不和人接触。”
高植说道:“娘娘这还不够,娘娘可平日以黑纱遮面,放出风声说自己被流矢伤了面容,这才能断绝他人幻想。”
萧皇后见高植面色苍白,忙安慰道:“好,好,就按你说的做。你切安心歇息,不要劳神了。”
高植有气无力的说道:“该说的话都说了,不该说的话老奴就带进棺材里了。前路慢慢,娘娘千万珍重。”说完眼睛一闭就撒手人寰了。
高植病逝后,萧皇后命人好生安葬了他,又照高植的话头戴黑纱遮盖面容,将身边见过她真面目的人都打发走了,这才安心进入突厥境内来到大利城。
大利城皇宫中,处罗可汗特意为萧皇后的到来办了一场宴会,他年轻时见过萧皇后真容,很多突厥贵族也久闻萧皇后乃大隋绝色美女,所以都想在宴会上一睹萧皇后风采。可当萧皇后牵着小皇孙以黑纱遮面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众人不禁议论纷纷,处罗可汗不禁问道:“大隋皇后为何要遮住面容?”
萧皇后见礼后说道:“妾身身在乱世,兵荒马乱之中不幸被流矢伤了容貌,为免惊着他人,妾身特意以纱遮面,望可汗体谅。”
处罗可汗听说后心中大为可惜,叹息道:“大隋皇后之美天下皆知,我突厥君臣本想再堵风采,却是无缘。可恨叛贼四起,让大隋皇后受委屈了。”
此时义成公主说道:“皇后姐姐远道而来必有种种不适应,幸好这大利城是文皇帝所建,皇宫虽不大但总符合中原习惯,皇后姐姐就暂时和我同住宫中,待日后再做安排。在此期间所有人都不得打扰皇后姐姐修养。”
萧皇后知道这是义成公主在保护她,微微一礼谢过后,她被义成公主牵到首座开席。赴宴的王公大臣听到萧皇后毁容无不叹息,也少了许多兴致,众人又悄悄议论萧皇后应该是年过半百了,纵然没有毁容也应是芳华不再。萧皇后也不想过多应酬,所以宴席没进行多久就结束了。义成公主将一座大殿安排给萧皇后入住,这里离她的寝宫不远,方便两人往来。萧影儿也搬来和萧皇后同住,并亲自负责萧皇后和小皇孙的饮食起居,一切仿佛回到了当初。
没过多久,处罗可汗和群臣议定要立杨政道为帝,重新建立大隋政权。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义成公主,义成公主想到萧皇后曾不止一次说过不愿杨家子孙再做皇帝,只想过普通人的日子,有些担忧的说道:“皇后姐姐亲眼见着杨家的子孙一个个被立皇帝又被弑杀,心中怕是不愿再让小皇孙接帝位的。”
处罗可汗说道:“大隋皇帝对我突厥有恩,我虽和李唐结盟,但心中依旧认为大隋才是正朔。如今李唐日益势大,我们若不抓紧帮助大隋复国,只怕等李唐收拾了所有叛军后,就坐稳了江山,到那时候就再也没机会了。”
义成公主其实也是一心想恢复大隋江山的,只是顾忌萧皇后想法,于是说道:“可汗说的,我自然明白,皇后姐姐冰雪聪明也是懂这个道理的。只是她若无心,我们又能如何?”
处罗可汗说道:“不如你先试着去说服她,她毕竟是大隋的皇后,我就不信她不想复国。”
义成公主按处罗可汗的意思去见萧皇后,说突厥决意帮大隋复国,要立杨政道为帝。萧皇后沉思良久,叹了一口气说道:“如今连妹妹也要来逼我了吗?”
义成公主说道:“皇后姐姐,我是大隋皇室的宗亲,自然想着为大隋复国尽一份力。你是先帝的妻子,大隋的皇后,难道你不想大隋复国吗?”
萧皇后说道:“我固然是大隋的皇后,可我也是这孩子的祖母,伊城,你知道吗?杨家的男子已经死光了!只有这一根独苗了!我和先帝的孩子被叛军立了皇帝,又被他们所杀,你知道我哭过多少次,伤心过多少次吗?!”
一旁带着孩子的萧影儿见萧皇后有些激动,忙劝慰道:“姐姐莫急,都是自家姐妹,凡事都好说。公主也不过是来找姐姐商议的。”
义成公主说道:“皇后姐姐说的这些事情我也知道,但是现在和以前不同,那些叛军是想利用杨家子孙,可我和可汗是真心要让我们大隋复国的,皇后姐姐又何须多虑?”
萧皇后说道:“伊城,我信得过你,可我信不过突厥人啊!若大隋复国,必然要对突厥俯首称臣,这孩子的命运就握在了突厥君臣手中。如今你还能保护这孩子,可若有一天你我都不在了,这孩子祸福难料,你让我如何能答应你立他为帝?!”
义成公主也有些急了,说道:“说来说去,皇后姐姐还是不信任我和可汗。我可以以突厥可敦的名义答应姐姐,突厥给皇孙城池土地,不插手复国后的政事,并且帮皇孙出兵南下,所得一切尽归皇孙所有!皇后姐姐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萧皇后说道:“你还是没懂我的意思,就算你对小皇孙再好,可这一切都是突厥人给的,他们随时可以收回去。我累了,不想杨家子孙再去做什么帝王将相了,只要他做个平凡人就好。若妹妹怜悯,能庇佑他长大成人,以后让他衣食无忧,姐姐就感激不尽了。”
义成公主见萧皇后执意不肯复国,大家又说得有些不愉快,于是只好离去。见她走后,萧皇后忧心忡忡的对萧影儿说道:“伊城变了。当年她还只是个为了感情不惜远走天涯的小女子,如今却是掌政突厥的可敦。我和她之间姐妹之情终究难逃脱政事的纠缠。”
萧影儿说道:“姐姐是大隋的皇后,义成公主是突厥的皇后,一举一动就算不想牵扯国事,也实难避免。不过大家终究是一家人,有些分歧坐下来把话说开就好,姐姐也无需介怀。”
萧皇后摇摇头道:“你知道,我被宇文化及挟持过,也被窦建德控制过,他们在想什么我是再清楚不过的。突厥人如今利用伊城复国心切来找我商量,若我不同意,怕是还会有下一步动作。若我所料不差,处罗可汗很快就会来找我了。”
萧影儿问道:“那姐姐心意究竟如何?是担心小皇孙的安危才不想复国?若小皇孙没有性命之忧,姐姐也不想复国吗?”
萧皇后苦笑道:“复国?你是知道的,我本是前梁公主,大隋把梁国灭了。对于‘国’的执念,我从小就没有。现在大隋灭了,我心痛的是先帝和杨家子嗣,至于谁坐天下,我毫不关心。我只想寻一方清净地把这孩子养大,再也不要牵扯进天下纷争了。”
萧影儿说道:“可是如今我看义成公主对复国之事耿耿于怀,不然她也不会和始毕可汗闹翻,甚至……甚至辅佐处罗可汗共掌朝政。义成公主她定没有料想到姐姐对复国之事态度决绝,如此下去,我担心会伤了姐妹亲情。”
萧皇后说道:“此事我若态度暧昧,定会让她和处罗可汗心存幻想,我情愿伤了姐妹之情,也不想让杨家子孙再流血牺牲了。只盼伊城能理解我一片苦心,你若有机会把我这番心思说与她听,也好让她多体谅才是。”
萧影儿点头称是,此时萧皇后又接着说道:“还有一事,有样东西也该物归原主了。”说完从随身衣袖中取出一锦帕包好的东西递给萧影儿。
萧影儿打开一看,竟然是当年那方传国玉玺,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这玉玺又回到了自己手中,萧影儿感慨道:“这玉玺是传国之物,姐姐当真不要了?”
萧皇后说道:“姐姐给你赔个不是!当年姐姐一心要助先帝成为太子,万不得已才从你身边要走了这方玉玺。如今大隋已灭,我也无意复国,这传国玉玺自然该回到你的手中。”
萧影儿说道:“我拿着玉玺也是无用,不过既然姐姐还了回来,我就先收着,毕竟是高人所赠要我看护,而且这东西留在姐姐身边也会带来麻烦。”
萧皇后说道:“是啊,宇文化及和窦建德都问过玉玺下落,我一概推说不知,现在还给妹妹也算了了我一桩心事,若以后突厥人问起,我也不会说的。”
第二日处罗可汗果真来见萧皇后了,双方说了半天,萧皇后也是没有答应复国。处罗可汗拂袖而去,很快军士们就包围了萧皇后寝宫,说可汗命令,任何人不得打扰大隋皇后休息。萧影儿正带着小皇孙在院子里玩,见此情景忙去告诉了萧皇后,萧皇后说道:“突厥人软禁我,这是要逼我就范啊。”
萧影儿说道:“姐姐,妹妹有句话一直想给姐姐说,可又怕姐姐误会。”
萧皇后说:“我们姐妹之间还有什么不好说的,妹妹但说无妨。”
萧影儿说道:“妹妹不是要做说客。姐姐一心想保护小皇孙,所以不想让他做皇帝复国,但是姐姐想过没有,若不答应突厥人,小皇孙就没有了利用价值,他的处境就更加危险。虽然做傀儡皇帝也危险,但是比起做阶下囚日子总是好过的多。况且现在姐姐还可以辅助小皇孙,而且义成公主也是真心想帮姐姐复国,姐姐若能利用这个时机做大自己实力,就为小皇孙谋得了一份自保的能力,。两害相权取其轻,姐姐应能明白这个道理。”
萧皇后深思良久,最后叹了口气说道:“妹妹说得有几分道理,是我太想保护这孩子,思虑欠周了。这么多年围着皇位转,我是真累了,没想到在我最不想得到皇位时,还有人来硬给,这真是上天给我开的大玩笑!”
当晚义成公主来看萧皇后,萧皇后直言道:“如今处罗可汗软禁了我,无非是想让我答应复国之事。我可以立政道这孩子做隋主,但是有几条,大隋复国只称王不称帝,不向突厥称臣纳贡,突厥也不得干涉大隋之事。”
义成公主听到萧皇后答应了复国,很是高兴立即说道:“皇后姐姐说的我都答应,皇后姐姐放心,有我在定不会让大隋吃亏的。”
很快突厥人便大张旗鼓的为大隋复了国,杨政道在萧皇后的怀中被立为隋王,定都定襄郡,设置百官恢复隋制,突厥境内原中原官吏、百姓尽归隋主管治。萧皇后复国的消息传遍天下,很多忠于大隋的人纷纷前往定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