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的世界,时间和空间概念从来都是模糊的。
杨慕玄不知道他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哪里,又距离少林寺有多远。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丁鹏后,他和丁鹏走了七天,此时已经踏上了通往少林山门的青石阶。
这里刚刚下了一场雪,雪不算大,却足以在地上铺满一层。
青石铺就的台阶上却半点积雪也无,看来早有僧人将积雪除去。漫长的台阶上并非只有杨慕玄师徒的身影,三三两两的香客或上山进香,或拜佛还愿。只是人虽不少,皆是低声交谈不闻半点嘈杂之声。空中禅香萦绕,远处深山暮鼓晨钟之声入耳,振聋发聩,令人不禁心神为之一清。
杨慕玄抱起丁鹏,脚程加快,不多时就看到少林寺恢宏的殿宇。再近前两步,就见少林寺山门紧闭,只余两边角门供僧人香客出入。
杨慕玄以前也游览过少林寺,不过那是在地球上。地球上的少林寺与其说是一座寺庙,不如说它已经成为一处旅游景点,那种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沧桑已经不明显。而今来到此界的少林,杨慕玄虽没有入内,单看山门就处处彰显着身为千年古刹的肃穆和正道之首的庄严大气。
隐隐传入耳边的禅音祥和庄重,和着若有若无的古钟声响,仿若一股清流涤荡着心中的戾气。杨慕玄古井无波的内心不觉随着禅唱之声荡起圈圈涟漪。他内心的战意也半点也提不起来。
杨慕玄定了定心神,他知道这个世界的佛门当然没有玄幻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有不知不觉中渡化人心皈依佛门的手段。只是少林寺千年岁月里无数僧人日日诵经参禅产生的念力和高僧大德遗留下来的精神感悟融于天地又反哺于这座古刹,使得少林寺连同少林所在的少室山于潜移默化中沾染了佛性所致。准确的说,少室山每一寸山石土地其实都沾染了佛性。
佛性,听起来很玄幻,其实并非只存在于玄幻小说中。古人云:“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佛性就是无数僧人念念不忘的产物。
这佛性放到普通人身上自然是无害的,普通人来到少林寺也只是更容易被佛性感染坚定向佛之心罢了。
而佛性的作用放到少林寺的僧人们身上更是显而易见,在山上时间长了,在佛性的潜移默化之下在参禅时更容易入静。
而且佛性本虚无缥缈,普通人根本觉察不到,就连耳目轻灵的习武之人不到一定境界也无法感知。
而对常人和一般武林中人无害的佛性,对于杨慕玄这种可以感知到佛性存在的人来说,影响才是最大的。因为佛性最大的作用就是熄灭人们内心的争斗之心,对于杨慕玄来说争斗心则为战意,高昂的战意对一个高手武力,体力,心力的加成是巨大的。当一个高手对敌时连战意都提不起来,就意味着他已经离战败不远了。
而且杨慕玄隐隐还有猜测,就是这种佛性对于修炼佛门功法的人来说会有类似“加成”的作用,虽然说起来有些玄幻,可也就只有这个解释,才能解释为何千百年来从来没有人能攻破少林山门的缘故。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江湖从来不会平静,在这样的背景下涌现出的天才之辈亦是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可以说千年的时间里足够诞生出能与少林寺分庭抗礼的妖孽存在,江湖也从来不只是少林寺的江湖,可就是这样,从来没有传出过少林寺被打破山门的消息。而且少林寺每每在江湖中产生腥风血雨之时都能顺利渡过。要知道多少比少林寺还要辉煌的势力也难逃化为历史烟云的境地。而少林寺即便有被逼到被迫封山的境地,一旦封山便再没有人来生事可见一斑。最多也不过是伤筋动骨,依靠藏经阁的底蕴,不过一代人又能做回正道之首的位置,继续笑看风云起。
少林寺能一直屹立不倒的因素,除了依靠藏经阁内的底蕴和少林寺内层出不穷的高手之外,佛性的存在恐怕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杨慕玄远远立于少林山门之外,沉思片刻,就见山门外一左一右两名知客僧来到他身边,双手合十一礼道:“这位施主有礼,不知施主有何事需要帮忙的?”
知客僧是寺院里专司接待宾客的僧人,但凡是能成为知客僧的,武功高低倒不紧要,只是学识谈吐以及眼力见儿是必须要有的。这两名知客僧观杨慕玄气宇不凡,又做江湖人打扮,身带长剑,却远远驻足山门之外不前行,恐有事端,故不敢怠慢,急急前来问询。
杨慕玄也是回身一礼,道:“山野之人久闻方丈佛法精深,携徒儿丁鹏特来拜会,还请通传,这是拜贴。”
丁鹏闻言自怀中拿出一张拜贴,却是通体由纯银打造的薄笺,上面只是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把剑,形式正是杨慕玄的单锋剑。这是杨慕玄在孔雀山庄时秋凤梧派人打造好送给杨慕玄的。今日派上了用场。
知客僧在问道:“不知施主尊姓大名,小僧也好去禀报。”
杨慕玄道:“在下杨慕玄。”
那两名知客僧本来淡定的脸上一变。
少林寺声名鼎盛,是中原武林正宗,每年慕名而来挑战的人数不胜数,知客僧早已经见怪不怪。甫一见到杨慕玄,就断定了杨慕玄的来意。
他们虽然只是知客僧,却也能听到江湖上最新的动向,听到杨慕玄自报家门,自然知晓如今风头正劲的杨慕玄的名字。此时听得杨慕玄前来拜山,哪里敢怠慢。
不过他们俱是少林寺精心挑选出来的知客,此时充分显露出了出自名门大派的风范。惊愕片刻后脸色恢复正常,左边的知客僧朝右边的使了个眼色,便前去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