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率领大军还在返回北平的路上,但在北平的钱氏却接到了悬镜司从遥远的南方传来的消息,扬国公、扬州牧邵覃终于没能熬过去这个冬天,在某一天寒冷的夜里深深地睡了过去,再也无法苏醒。
不过因为路途险阻,消息直到现在才传过来,而且并不是悬镜司的探子在南方传过来的消息,悬镜司甚至拱卫司都没有那样的实力渗透到南方去。
消息是通过海路商人传到了悬镜司的耳朵当中,随后悬镜司探子便将这个消息告知了钱氏。
邹衍的预测除了大江发生洪水,其他的占卜都一一实现了,这让钱氏对邹衍再也没有怀疑,邹衍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占卜技术,征服了钱氏,对于这些神秘的术法,大周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抱有敬畏感,甚至深信不疑。
钱氏虽然身份尊贵,但岂是和普通人也没有什么两样。
本来钱氏想将邹衍在邀请到府上,但随后的一个消息让钱氏整个人都陷入了慌乱,甚至是无助当中。
陈朔离世了。
钱氏、陈瑛皆因为陈朔的离世而悲痛异常,无法理事,陈朔是陈瑛的祖父,而钱氏则称呼陈朔为外祖父(钱氏与其丈夫刘乾的母亲是陈朔的女儿)。
身为二人的长辈,陈朔的去世对于二人来说绝对不亚于晴空霹雳。
汉公府中无人管事,马玉萱毫不犹豫的站出身来,高滔滔虽然想和马玉萱争一争,但在钱氏的默许下,最后还是马玉萱得以掌管整个汉公府,甚至整个北平也因为马玉萱的一句话而颤动。
荀彧等朝廷重臣当然很快便知道了陈朔去世的消息,留守的陈琪第一时间从军营驾快马冲进了陈府,甚至连街道不允许纵马也忘记了。
陈朔在百官当中威望非常高,甚至在军中,尤其是在老东禹将士的军中威望不俗,陈朔的离世必然会引起一定的慌乱,毕竟陈朔乃是刘德妻子的祖父,当朝首辅。
不过也只是小范围的慌乱,毕竟陈朔只是臣子,荀彧身为唯一的次辅,在刘德的安排,甚至陈朔的帮助下,早已做好的接任的准备,甚至说,荀彧当着次辅干着首辅的活,并不会对政务产生任何的影响。
更何况陈朔又不是刘德,如果真是刘德发生了意外,那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陈朔的死,只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落幕,并不会对前进的大汉产生丝毫的影响。
荀彧命令官府官吏正常工作,在立即派遣快马去给刘德传信,刘德正从威州往回赶,这是荀彧知道的,但具体刘德大军现在在哪里,荀彧根本就不清楚,回来总归是那几条线路,所以荀彧只能多派遣几匹快马,希望能快些找到刘德所在。
随后荀彧也前往了陈府。
等刘德接到信使的禀告时,距离陈朔离世已经有十天的时间了,刘德也顾不得大军,直接领着百余人的护卫,快马加鞭,一路疾行,终于在数天后抵达了北平城。
将近二十天的时间,而且正值夏季,陈朔的尸体已然有些发臭,终于缓过神来的钱氏知道不能在拖下去了,便命令为陈朔下葬。
“陈爷爷!”
刘德从马上下来,跌跌撞撞一般跑到了陈朔的墓前,眼中的泪水却是不由自主的撒了出来,遇到在艰难之事,刘德也未曾流泪,但今日却再也忍耐不住。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刘德跪伏在地上嚎啕大哭,悲伤不已。
而在墓碑旁的陈瑛等人,也是不由自主的掩面流涕,陈朔崇尚节俭,所谓的墓地也并不奢华,甚至就连陪葬的器物也多以陶器、瓷器为主,金银很少。
陈朔在病重的时候就吩咐过陈琪,大汉初立,金银短缺,陪葬就不要放金银了,把这些财物全部交到朝廷那里,不管是建设城池还是补充兵械,都有用。
这是一个到死都在为刘德着想的老人。
刘德抬起头来,对侍立在一旁的尚书令简雍道:“陈公公忠体国,有大公于社稷,追封为太师、燕侯,百官立即评定陈公功绩,追赠谥号,建紫金阁,陈公入紫金阁,受世代香火,流传千古,名垂青史!”
“陈朔长子陈生,早逝,追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安树县侯。”
“陈朔次子陈铮,战死沙场,有功,追封为骠骑大将军、上护军、清诩侯!”
“陈朔之孙陈琪,承陈公之爵,为辽城侯!”
陈琪与陈瑛二人作为陈朔的直系血亲,立马磕头拜谢。
刘德挣扎的站起身来,走到墓碑旁边,轻抚光滑却冰冷的碑石,回想往日与陈朔相处的场景,却是历历在目,手臂无力,轻轻地摆了摆手,对众人道:“都回去吧!我在这里待一会儿”
“殿下”
“好了,都下去吧!”
天空这时,却是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刘德抬起头,任由雨水拍打在脸上,浸透衣衫,泪水随着雨水疯涌而出,却是分不清到底是雨水还是泪水。
都说君王应该喜怒不形于色,不用该把自己的喜恶展示给外人,更不应该让麾下看到君主脆弱的一面,但刘德已经不在理会这些东西,他就想好好的发泄一番,痛哭一番。
陈瑛在耳边的话语,现在却是依旧萦绕在刘德的心里:“祖父他一直在等待夫君回来,就是祖父薨,也是面朝西方”
雨却是越下越大了!
陈朔离世了,在这之前邵覃邵公也离世了,刘德亦是悲愤,邵覃一死,恐怕扬州的局势将会更加的糜烂。
刘德书信一封,是给邵覃之子邵叡的,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沉重。
在书信一封给在陈留的朝廷,希望朝廷追封邵公功绩,并表邵叡为扬州牧,继承邵覃之位。
百官评陈朔之功劳,谥号曰:“文”,史书记载:燕文侯。
而刘德所说的紫光阁,也在工部的全力的修建下很快的便破土动工了,就在铜雀台的旁边,不过因为铜雀台比较高大,一直还未修建完成,又因为紫金阁比较重要,所以工部先放下修建铜雀台,全力修建紫金阁。
为纪念追随光武帝刘秀,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二十八名将领,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二十八位大将的画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
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大汉,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像于麒麟阁上,以示纪念和表扬,史称:麒麟阁十一功臣。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便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所以刘德为了激励文武百官,也建立紫金阁,受天下人供奉,以彰其功,而且刘德不准备用画像,而是直接召集能工巧匠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用青铜打造,在以青铜为台,命书法大师在上泼墨立传,以金字篆刻之。
随后又有君命下达,在紫金阁旁在重建一座英烈祠,以供百姓祭拜,东禹城的英烈祠保持原样,英烈祠是专门为战死将士们设立的,与紫金阁并不冲突。
陈朔之墓葬在北平城郊的景山上,刘德为了防止陈朔被人打扰,直接下令,以后景山便是专门埋葬有功之臣的地方,刘德命其为忠义陵。
陈朔一死,大汉不可一日为相,荀彧经过了将军府长史、吏部尚书、内阁次辅等一系列职务的培养,不管是资历还有能力都足以担任内阁首辅一职。
刘德也不废话,直接拜荀彧为内阁首辅,统领群臣。
荀彧担任内阁首辅,就不能在担任吏部尚书了,刘德调工部尚书徐光启为吏部尚书,吏部尚书职位非常重要,工部尚书虽与其平级,但实际上地位与权力相差蛮大的。
刘德任命徐光启也是颇有深意,徐光启此人能力不用多说,徐光启不是纯粹的儒家学派,对科学方面也非常大的研究,让他来当吏部尚书,不会因为学派的不同而有打压之举。
而且在家世方面,徐光启并不是世家大族出身,所以刘德让其担任吏部尚书也有培养寒门压制世家之意。
而且徐光启在担任工部尚书以来,屡次很好并且很出色的完成了刘德的任务,铜雀台与紫金阁虽然没有完成,但这不妨碍徐光启接任吏部尚书。
在调都察院左都御史崔佑为工部尚书,监管铜雀台与紫金阁的建造,在调燕州牧徐庶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燕州别驾狄仁杰为燕州牧。
调北州牧张昭为蓟州牧,北州别驾高林接任北州牧一职。
北平太守房玄龄有功,迁为蓟州别驾。迁陈群为北平太守。
其他各州保持不动,不到一两年就调动地方大吏其实不好,因为那样出不来什么政绩,而且容易造成大臣们急功近利。
所以刘德决定五年一评定,或升迁或贬斥,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调动频频,比如此次,荀彧担任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就不能在兼任了,不然权利太大了,而且中枢能臣虽多,但各司其职,也不易轻调,只好稍微调动,以地方填补中枢之职。
等到官员在慢慢补充,就不会在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等到中枢有司权利基本上交接完毕,刘德也从繁重的政务当中脱开身,将目光放到了李云与项睿的交锋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