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沈鸿烈便放眼全国,大力招揽人才,把他昔日不得志的同学,尽量吸收到东北来。
如凌霄、方念祖、谢刚哲等二十余往日的同学,都是先后投奔他来到东北的。
有了这些海军人才,沈鸿烈便沉下心来,创建东北海军。
首先,建立东三省航警学校。该校最初叫葫芦岛航警学校,校址设在奉天省锦西葫芦岛炮台山右侧的八号洋楼。
后来改名为东北航警学校、东北海军学校等。
当时的校长是海军上校凌霄,教育长是海军中校方念祖,佐理官是海军中校陈华森,学监是海军少校戴修鉴。
以下设有兵学教官,分任航海、船艺、枪炮、鱼雷、轮机、气象、海洋,以及海战术,炮战术等科;另有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教官。
学校初设军官班和学兵班两种。
学生队有队长、班长,学兵队也有队长。
在1921年冬,先招考海军学兵队、水兵队和轮机兵队,各200名。
1923年春,在沈阳招考航海将校学生班。报名学历限定中学毕业或有同等学历者。
报名者不多,约有五百人,录取40人。又为浙江督军卢永祥代培7名。
这一期入学共为47名。1923年4月1日,正式开学。1926年9月毕业,真正训练出来的在海防舰队服役的只有27名。
这是东北海军学校培养的第一期海军军官。第二期招考38名,毕业的只有33名。两期毕业在海防舰队服役的只有60名。
但是,这就逐渐形成了中国海军的东北系,同以正统自居的闽系海军,形成北南对峙的格局。
东北海军在中国海军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学兵班共办了6期,培养了海军士兵1090名。
这所海军学校的创办,为东北海军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必要的人才准备。
这也是张作霖命令沈鸿烈创办该校的初衷。
其次,筹建东北海军舰队。当时东北自己没有军舰,向外国购买也不容易,只得着手改造商船。
向烟台政纪轮船公司购买2500吨级的商船1艘,改造后命名为“镇海”军舰;
向日本购买2500吨级的废商船1艘,改造后命名为“威海”军舰。
又征召中央海军烟台海军学校的8年制毕业生,来东北海军服役,共招来三十余人。
他们都上了军舰,解决了舰队基层军官不足的难题。
1923年,“镇海”军舰正式成军,第一任舰长为海军上校凌霄,副长为海军少校盛建勋,轮机长为海军少校张振舣。
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获胜。沈鸿烈向张作霖所作的“海防无虞”的保证,得以实现。
从此,张作霖对东北海军的建设更加支持。
不久,“威海”军舰也继续成军。又将在塘沽接收的1000吨级的俄国破冰船命名为“定海”军舰。
还购入了300吨级的日本旧鱼雷艇,命名为“飞鹏”军舰。
至此,东北海军舰队就以“镇海”、“威海”、“定海”、“飞鹏”4舰组成。
凌霄任代将舰队长。代将是东北海军军衔,介于上校和少将之间。
方念祖任“镇海”舰长,宋式善任“威海”舰长,冯涛任“定海”舰长,
谢渭清任“飞鹏”舰长。沈鸿烈升任中将司令。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东北海军拥有江防、海防两支舰队,以及一所海军学校。但东北海军的实力还很弱,没有一艘真正的军舰。
第三,巧妙接收渤海舰队。东北海军成立后,面对的劲敌就是渤海舰队。
渤海舰队拥有3艘巡洋舰、2艘炮舰、1艘鱼雷艇,是一支实力雄厚的正式舰队。
东北海军根本不能望其项背。和平地接收渤海舰队,是沈鸿烈面临的一大难题。
但是,直奉二战后,直系失败,归直系管辖的渤海舰队陷入困境。
连饷银都发不出来,欠饷达3个月之久。太阿倒持,军令废弛。
军官聚赌,士兵放假,军舰失修。舰底的蚌壳附着物厚达一尺多,舰速大大降低。
官兵士气消沉,感到前途无望。这给接收渤海舰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该舰队中的大型巡洋舰“海圻”号,必须修理,否则就废弃了。
当时,北方除旅顺口外,没有可以停放“海圻”军舰的大型船坞。
无法,只得于1927年到旅顺口来修理。恰巧同时在该船坞修理的还有东北舰队的“镇海”军舰。
两舰隔坞相望,新旧对比鲜明。“镇海”军舰,生机勃勃;“海圻”军舰,死气沉沉。
因此,“海圻”军舰的官兵人心思动,都在向往归附东北海军舰队。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军舰修好,刚出旅顺口之际,就通电全国归附东北,全舰官兵欢呼雀跃。
在上校舰长袁方乔、协长张衍学和航海大副曹蓝亭的率领下,“海圻”军舰奉命驶向长山列岛,
并以此为根据地,长期驻泊。张作霖异常兴奋,下令悉数补发官兵3个月的薪饷,袁方乔升为代将舰队长。
要说明的是,该舰绝大部分官兵都是山东人。他们一直受到闽系海军的排挤,同东北海军反而很亲密。
这也是他们归附东北海军的心理基础。“海圻”军舰当时是中国最大的巡洋舰。
它是1894年的甲午战争后4年,从英国购买的。
辛亥革命前,曾代表中国海军,远渡重洋,赴英国伦敦庆贺英皇加冕典礼。
之后,又应华侨的要求访问了美洲,辛亥革命后才回国。
“海圻”被称为“海上王”,其航行速度和武器装备,都是世界一流的。
因此,“海圻”军舰归附东北,东北海军如虎添翼,壮大了东北海军的实力,鼓舞了东北海军的士气。
据说,南京政府的海军部部长陈绍宽曾问到他的部下:“如果东北海军南下,你们作何打算?”
部下畏葸地答道:“最好不遇见。”可见,此时的东北海军已经具有很大的威慑力量,
驻泊港湾,即可先声夺人。
“海圻”军舰的归附,只是一条军舰的问题,要害是必须尽快接收整个渤海舰队。
“海圻”军舰的归附,为接收整个渤海舰队排除了最大的障碍。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军陆战失败了。
奉系的势力已经延伸至直、鲁、苏、豫、皖5省。
但属于直系的渤海舰队问题还没有解决,这是当务之急。
渤海舰队龟缩在青岛海湾,不主动投降。
沈鸿烈采取了强行改编渤海舰队的计策。他策略地拥戴山东督军张宗昌为东北海军总司令,
自居海军副司令,下辖两个舰队。
第一舰队由原来的东北海防舰队及“海圻”、“江利”两舰组成,舰队长为袁方乔少将,驻泊长山岛
;第二舰队由渤海舰队组成,舰队长为凌霄少将,驻泊青岛。依据命令,
凌霄只带一两个幕僚就到渤海舰队的“肇和”军舰升起少将旗接任。
但夜间凌霄就被该舰军官软禁,限制自由。同时,渤海舰队的“海琛”军舰,
也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私自夜间行动,到青岛海湾后海集中,
并禁止东北舰队的“镇海”军舰驶离码头。海面戒严,前后海不通,一时形势十分紧张。
沈鸿烈忙中不乱,急中生智,速去济南向张宗昌求救。拥有海军总司令头衔的山东督军张宗昌急赴青岛。
在沈鸿烈的策划下,把东北葫芦岛航警学校的海军学生和学兵假扮成陆军,暂充张宗昌的卫队。
张宗昌在沈鸿烈的陪同下,率领卫队,登上“肇和”军舰,立即集合官兵讲话。
当全舰官兵集合到甲板上时,张宗昌的卫队就迅速地占领了该舰的枪炮位和火药库等要害部位。
张宗昌粗中有细,他知道处理突发事件,必须迅速果断,不给对方以任何喘息之机。
因此,大字不识几个的张宗昌讲话直截了当。他严厉地问:“我是总司令,你们服从我不?”
官兵不知所以地齐声回答:“服从。”张宗昌立刻直接下令:“既然服从,我命令你们马上集合到岸上去听候改编。”
就这样,三下五除二,不费一枪一弹,渤海舰队被和平地接收了。
原来的渤海舰队司令温树德被调任军事部海军署长。
张宗昌委任部将毕庶澄为舰队司令。后来,毕庶澄转任上海护军使,他打算把舰队带到南方去,
不料消息泄露,为免除后患,张宗昌就把他枪毙了。又任命扬州人吴志馨海军少将为舰队司令。
1928年,张宗昌以吴志馨与北伐军秘密勾结为由,将吴扣押在济南,
4月,张宗昌从济南撤退时,把吴也枪毙了。就这样,沈鸿烈依靠山东督军张宗昌的强大后盾,
巧妙地接收了渤海舰队。
第四,东北海军的全盛时期。接收渤海舰队后,东北海军进入了全盛时期。
沈鸿烈任海军中将司令,直辖江防舰队。
海防拥有两支舰队:第一舰队辖有“海圻”、“海琛”、“镇海”、“威海”、“同安”等军舰,以海军少将凌霄为舰队长,驻泊青岛;第二舰队辖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军舰,以袁方乔为舰队长,驻泊长山岛。
陆上机关有海军学校、陆战队、造船所、海军航空队、海军医院等。
这样,东北海军就与福建海军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1927年6月,张作霖命令设立东北海军总司令部,张作霖兼总司令,沈鸿烈任海军上将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
东北海军的全盛时期,拥有大小舰只21艘,约有3.22万吨,舰队官兵约3300人。
当时全国海军舰只只有4.2万吨,官兵约有5400人。东北海军在全国海军中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东北海军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起到了牵制敌人的重要作用。
张作霖重视东北海军的建设,不进行直接干预,放手让沈鸿烈去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是张作霖用人策略的一个成功之处。
ps:书友们,我是木子凯迪,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一笔阁 yibIge.coΜ:dazhuzai玉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