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汉住在聂家大院,与王开均同租一个地主的土地。他有个弟弟人称胡老二,前不久还与哥哥胡大汉住在一起,结婚后迁居到了离聂家大院不远的半山坡上,沟里人称“半边街”。“半边街”是王思源上第二个破庙学校必经之路,它是一排有五、六个房间组成的毛草屋,中间是堂屋,两边各一间卧室,一端是厨房,另一端是猪圈、牛圈。“半边街”单家独户,算是不错的农家院落了。胡老二,个大、老实、憨厚,不善言谈,三十好几才娶了个老婆,不说是“如获至宝”,起码也是“来之不易”。老婆姓贺,名珍珍,性格开朗,体态丰盈,举止大方,能言善语,在农村,她算是能讲出几番道理的女人,不算特别漂亮,但也有几分姿色。两人结婚后,说不上恩恩爱爱,但也还是同床相偎;谈不上情投意合,但也能和睦相处。聂家沟的人们看来,胡老二、贺珍珍的结合算是取长补短,调配得当。胡老二身强体壮,精于农务,是顶尖的农家好手。自从娶了老婆,起早贪黑,精耕细作,希望今年秋天有一个好收成,使这个刚成立的新家,有点欢笑的日子,说不定哪天珍珍为我生个胖小子,那该有多好啊!天已漆黑,老二扛着锄头边走边想,不觉到了家门口,推开门,屋内也是一片漆黑,老二摸着点上油灯,看见珍珍庸懒地侧身躺在床上,没有做晚饭的打算。
“没有做晚饭吧?”胡老二轻声地喊着珍珍问。
“有什么好做的,你吃你自己做。”珍珍有点生气地回答。
老二再点上一盏灯端在手上,进了隔壁的厨房,东看看,西摩摩,找不到什么可吃的。走到地窖边,伸手摩了摩地窖里的红苕,还有不多的一小堆,顺手拣了几根,洗净放在铁锅里,舀了一瓢水倒进锅,盖上盖,坐在灶门前点燃了柴火。老二坐在灶前一边添加柴火,一边皱着眉头想,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四月,红苕快要吃完,玉米、蚕豆还没有成熟,日子该怎么过啊?不一会,红苕蒸熟了,老二拣一满碗热腾腾的红苕,端到珍珍的床前,有些内疚地拍了拍背向床沿躺着的珍珍:“起来吃点吧。”她肚子有些饿,懒洋洋地坐了起来,胡老二递了一根热腾腾的红苕给她,勉强地吃了下去。老二问她,再吃一根吧?她不答话,老二只得拿一根苕,将皮剥掉,一口一口地喂珍珍。两人就这样算是正正经经地吃了一餐晚饭。胡老二烧了一盆热水端到床前让珍珍洗脚。
“珍珍,我真有点对不起你,自从娶了你,没有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家里红苕也不多了,明天我到大哥那里去借点粮食来,度过这青黄不接的时候。估计今年秋天,会有一个好的收成,来年的日子会好过一些,到时候我还要你生一个胖小子,你就会笑得乐呵呵的。”胡老二为了宽慰珍珍,说了这么长一段话。
老二见珍珍眉头稍有舒展,赶快上床搂抱着她,虽比不上“芙蓉帐里度春宵”,但还是度过了甜蜜而美妙的一夜。
“我刚成家,没有多余储粮,红苕快要吃完,新蚕豆还没有成熟,借几升粮食给我,好吗?”老二向大哥从未说过客套话,直来直去,开口便说借粮。
“我这一大家子人,又怎么办呢?”胡大汉面有愁容地说。
大哥还是爽快地借了几升玉米给弟弟。老二起身要走。
“不用还了。”大哥关爱地说。
胡老二提着玉米,心潮起伏,珍珍嫁给我,连饭都吃不饱,懒散一点,是可以理解的。看样子今年会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成,秋收后,日子会慢慢好起来。
国民政府实行保甲制,根据地域、人口划分,百户一甲、千户一保,赋税、兵役由保甲长出面征收。
甲长通知,今天晚上全甲每户派一人到聂家大院开会,征收夏粮税,甲长向村民们说明夏粮税的来历。
“过去只征收土地税,每年秋收后,由土地的主人交纳,佃农们是没有交税的。现在国难当头,前方战事吃紧,国民政府不堪重负,故征收夏粮税。征收的办法是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地势、土质的状况决定。”甲长理直气壮地说。
很明显这个办法带有极大的灵活性,实际上,每一户的征税额是由保甲长摊派,可以讨价还价。夏粮还没有收割,税赋就己经下达,这就是苛捐杂税。甲长讲话完毕,接着宣布每户的交税数额。如果参加会议的人,能说会道,多诉一些苦,嗓门大一些,扭着甲长不放,绵缠,甲长烦了,便给你减少一点,有的甚至全免。胡老二在公开场合素来不会讲话,只好认领了。回到家里,把开会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给珍珍听。
“你真是个窝囊废,一竹杆打不出个屁来。”她大发脾气。
老二不敢吭声,只好甘受。
农民,邻里间扯皮的事常有发生。四月下旬,正是插秧季节,天公要是不作美,农民心急如焚。这些天,胡老二天天望着晴空万里的天际盼下雨,有两块半坡上的旱田,刚收完小麦,待雨下来,翻耕插秧,再过几天,过了端午就晚了。
“把我们沟底那块水田里的水,戽到两块旱田去,现在就可以插下秧苗。”胡老二对老婆说。
“怎么戽呀?中间隔了一块李家的水田,那不要人挑?”珍珍问。
“要挑到哪辈子去?”老二说。
“咋个办?”珍珍反问。
“不用人挑,而是用戽斗一层一层地戽上去。先将水戽到李家的田里,再从李家田戽到我们家田里。不知李家是否答应?”老公回答。
“有什么理由不答应呢?”珍珍说。
“他可以说我家田里下了肥,你把肥水戽走了。”老二说。
“你这也怕,那也怕,跟李家打个招呼不就行了。”珍珍有点生气地说。
“我去试试。”老二低声地说。
第二天,老二央求李家,果真李家不同意,雇用的一个临工己经站在身边,这怎么办呢?回家跟珍珍商量。
“不管他,戽水。”珍珍说。
珍珍跟老公一同来到田埂上,叫老二与临工戽水。不一会,李家的男人来到田边阻止,两人垃扯起来。
“老二,他要动手,你就打,怕个锤子。”珍珍在旁边大叫。
李家男人见老二个大,打不过他,也就算了,只好让胡老二戽水。
胡老二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抢在端午节前把两块旱田灌满水,插下了秧苗,心中暗自欢喜,到了秋天,收一季水稻,再加旱地杂粮,来年我的珍珍至少不会饿肚皮了。
战争的残酷延续,除保甲长的亲朋好友之外,农村青壮年几乎全部抓了壮丁。忠厚、老实的胡大汉、胡老二早就被保甲长盯住了,只因胡大汉年龄四十好几,已不适于当兵,老二也有三十好几岁,在没有兵源的情况下,滥竽充数,保甲长也好交差,于是决定抓胡老二。秋收在即,忙于收割,保长亲自带人,在收割稻田里抓住胡老二,五花大绑,像犯人一样。賀珍珍大哭大闹。
“保长不得好死!”珍珍大骂。
无济于事,胡老二被抓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