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汉烈的部队溃逃,撤离广安县立中学,丢弃一些枪支、弹药,留校的或提前到校的教职员工,有人拣枪支好玩,有人拣手榴弹炸鱼。解放军进城马上行动,收缴武器弹药,以免流失民间,造成治安不稳。一位姓刘的老师,拣了三颗手榴弹炸鱼,清查时将他带走,学校有很多人围观。询问时,他说明了有两颗手榴弹炸鱼,剩下一颗丢弃在某处枯井里,如数找回了这颗手榴弹。刘老师说话属实,将它放回了学校。
刘老师,四川大学美术系毕业,为人谦和,他感到当众丢丑,无法再活下去,割腕自弃,好在家人发现,止住流血,生命得以保住。但他还是觉得没有勇气面对同事和学生,县教育局为照顾他个人情绪,让他离开县城,到戴市镇艺文中学教书。学生们惋惜刘老师,这恐怕算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臭知识分子,爱面子思想了。
一九五零年春,学校照常开学,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校长是原来的,教师也是原来的,没有看到新政府派来领导学校的人;课程安排没有大的变化,政治课的内容显然是要改变,主要讲当前国家的政策法令,没有系统,老师手上有什么讲什么,临时性的;国文课采用原来国民党时代编辑的课本,范文多以古文为主,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说钓》之类,有少量的白话文,如蔡元培悼念孙中山的祭文“----譬若楼船之失舵,亦如暗室之无灯,----。”以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有的语文老师手上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们说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现有的国文课本收录的范文,不是工农兵喜闻乐见的,要改变。这种议论在学生中流传开来,学生害怕学习古文,借此机会,反对讲授古文。一位古文修养很深的賀老师,在课堂上被学生轰下台,于是学校决定国文不再讲授古文,由语文老师自行选择一些老解放区发表的小说片段,如《雨来没有死》、鲁迅的小说《彷徨》、《呐喊》中一些片段及其杂文来讲析。王思源觉得学习鲁迅的文章比学古文还要困难,他的文字生僻、语言晦涩难懂。
最近传来消息,今年春季大学招生,广安县立中学上两届高中毕业知名的同学,考上了大学,这一消息点燃了王思源大学欲望之火。如果说报考西南工专,在他人生之路上,带有一定的茫然,现在路线图变得清晰多了,那就是秋季报考高中,读大学是唯一要走的路。
北京发生意大利传教士炮轰天安门未遂事件,全国人民义愤填膺,同声声讨,广安全城学生上街游行,高呼打倒美帝国主义,把外国传教士赶出中国等口号。游行队伍途经福音堂所在地后街时,几个传教士站在二楼阳台观望,王思源想,这些传教士在给我们讲《圣经》小故事时,显得那么和蔼可亲,怎么他们之中也有包藏祸心的人。接着学校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清除“崇美、恐美”思想的政治运动。王思源觉得,自己的知识太少,不知道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地处何方也不甚清楚,大概是在美洲吧,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可能比中国人过得好点。因为前些年闹学潮时,曾提到美国大米救济中国;但是,王思源知道美国在二次大战期间,在长崎、广岛扔了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军国主义投降,美国很厉害。在这场运动中每个人都要清查自己的思想,是不是崇拜美国,是不是害怕美国?按照王思源的理解,共产党跟蒋介石不和,蒋介石跟美国好,那么我们就应该恨美国。***说了“蒋介石是纸老虎,我们打败了他;美国是纸老虎,我们不怕他”,因此,我们不怕美国。根据这样的逻辑,王思源清理了自己的思想,表态:“过去有崇拜美国、害怕美国的思想,今后不怕美国,恨美国。”就这样,他在这场政治思想运动中,增长了知识和才干,过了关。他第一次接触政治运动。
夏天,学生照常放假,老师开始有事了。全体老师集中在专署所在地大竹,进行思想改造,首先交代历史,认识历史。首当其冲的是校长,陈校长大学学英语,曾任杨森的英文秘书,杨森任贵州省主席时,放他担任仁怀县县长,后来任国民党广安县党部书记,一九四七年学潮后,调任广安县立中学校长,镇压反革命时陪过杀场。在王思源眼里,陈校长是一位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廉政不贪、和蔼可亲的老者,是一位典型的正人君子。他对书法颇有研究,学校校庆时写了一副对联:“追往事不堪回首;看今朝辈出人才”,王思源对他写的一手好字,佩服得五体投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