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时代,鸿蒙始祖用终身法力演练宇宙起始的过程,压缩了鸿蒙之气使天地处于混沌状态(混沌时期),并让自己的一丝魂生于其间(后人取名盘古)。
鸿蒙之气的滋养,盘古身体不断成长,混沌状态不能容纳其身体而分裂,“清气”上升为天,“浊气”沉降为地。盘古因为对抗混沌,坚持了九万年,发现自己无法再生长了,灵气也将用尽,苦苦再次坚持一万八千,即将面临死亡,但是他怕他死后,天地重回混沌,并让自己的精、气、神分化成三位大神,分别为伏羲(天皇)、神农(地皇)、女娲(人皇),后人称为“三皇”;本蕴藏在盘古身体内的仅有一丝灵力逸散,分解为金、木、水、火、土“五灵”,散于天地之间,后来五灵聚成神位,幻成了五帝:少皞(金帝)、帝喾(木帝)、颛顼(水帝)、炎帝(火帝)、黄帝(土帝)。
而盘古为了巩固天地的形成,希望之心悬于天地之间成为连接天地的纽带,由天界清气所钟之地与地界清浊上升处交汇而生出灵脉,成为天地界生命之源;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东、西、南、北)和五方名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祟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道路,肌肉变成田土,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连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三皇归位于天地间,因天地间生灵太少,三皇准备开始分工合作,分别以不同形式创造生灵。伏羲以灵脉吸收天界清气所结的灵珠为躯体,注入自己强大的灵力,创造出“神”。由于吸入清气转为灵珠的过程缓慢,因此神的数量极少,可灵力强大。神不耐大地浊气,因此居于天,形成“神界”。神虽然有男女之分,可交合繁衍后神本体会失去灵力逐渐死亡,并不能增加神的数量,因此被严禁交合繁衍。
神农以大地土石草木为体,灌注自身法力(并非灵力),创造出“兽”。因神农注重数量和能力,因此兽的种类、数量很多,且能力多样,但是心智没有开蒙。
女娲以土、水混合,附以自身血液和灵力,用杨柳枝条点化,依自己模样塑造,造出“人”。人体态优美,富有智慧,可体力较逊,虽然没有特别的能力,但是领悟力极强。
从此神居于天界,人、兽居于地界,但是由于人和兽并非是天地灵脉所化,也不是如天皇伏羲注入自己的灵力精心炼,所以人与兽的寿命非常短暂。因为人和兽都是由原来的水、土、石、草所化,固死亡后并不会消失,而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存活,导致了地界秩序混乱;女娲就在地界西方开辟了一处鬼界,从此鬼界作为人、兽等生灵的轮回中转之所。但是西方地界的生灵还是会和鬼界的生灵有所冲突,女娲就在丰都建了阴阳相隔的黄泉路,把鬼界建在地界地下,把地界一分为二,阳面为人界,阴面为鬼界。
后三皇之一的神农在人间暴毙,一说因尝百草中毒而死,另说是由于他与**合繁育后代而死。不久,兽类中出现了一个具有极高智慧的统御者——蚩尤。蚩尤率领兽族向人类开战,意图独占人界。人类取得神族援手,在神将轩辕氏的指挥下击败蚩尤大军。蚩尤拼尽余力,打开天地界通道,将残部送到他认为的异界(其实是所谓的异界是人界在地界之上,异界在地界之下)。蚩尤残部在异界修炼,由于地界之下为最纯的浊气,所以蚩尤残部逐渐修炼成魔,“魔界”也逐渐形成。而蚩尤所打开的通道,后世称之为“神魔之井”。神魔之井是连通神魔两界的唯一通道,神魔两方在里面设有重重障碍,并派重兵防守,严禁两界生灵通过,神界后面怕人界和鬼界的生灵坠入魔界,就采用五岳之石建立不周山堵住神魔之井。
兽类中偶有经过修炼,吸收地界的浊气激发出自身继承的神农力量,成为具有特殊能力的“妖”,而人类经过修炼吸收地界之上的清气也能激发出自身继承的女娲灵力,修成为“仙”。妖和仙的形成除了和天赋以及修炼有关外,主要区别在于吸收地气有关。因为人修炼靠吸收清气,就会往天界去靠,但是天界是不耐大地浊气,人因有需少的浊气,并得不到神界的认可。天皇伏羲害怕此事引起神人大战,故在天界之下,地界之上建立了一界,因此天上便有了“仙界”,人间也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等修炼“仙界”(其实就是清气比其他的地界多,因为这些福地都较近于天地灵脉),其中最著名的“仙界”就是盘古之心所在的“蜀山”以及天上仙界下方的“昆仑山”。
相对应的,妖类吸收的是地界浊气,想往魔界靠拢(后面因为共工怒撞不周山,使神魔之井惯穿于魔妖鬼人仙界),但是魔界不耐大地清气,妖类就被排挤在外,只能在人界活动,导致了人界动乱不断,女娲就在鬼界之下开辟了妖界,引渡所有兽类修炼成妖的所在地。
六界分布图:人神之间形成仙界,人妖之间形成鬼界,鬼魔之间形成妖界;
阐教副教主燃灯道人后因教义问题“顺天而行,阐述天道,将万物分三六九等,依才教化”选择了离教。在截教失败后,教主“通天教主”被关闭于紫霄宫,而后燃灯道人经常拜见通天教主与此辩论,后面由于燃灯道人在辩论中经常被通天教主说得答不上来,出现了对自己教会的反思,想法越来越偏向截教的教义“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万物都有一线生机,讲究有教无类,凡有向道之心皆可入教,为万物截取一线生机”
在燃灯道人迷茫时,他决定放下一切,从此游历天地间。在这过程中,燃灯道人更加认可了截教教义,认为阐教的天道不变,追求根正苗红是限制天地万物的转换,但也认可阐教的顺天而行,依才教化。当他到达须弥山时,看到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便希望莲花的干净可以帮助他;盘坐在莲花上九九八十一天,他顿悟了,他觉得一切修行者都应该用心无杂念的境界时观看万事万物,认为天地世间万物都该平等,万物都存在缺陷,而修行者就是把自己修炼圆满,从而达到万法如一。
燃灯道人在须弥山顿悟,他并把须弥山当作福地。燃灯道人已经叛出了天界的阐教,并不希望在天界推崇他的教义,他就用法力在人界之上于天界之下,清气最为浓密之处(天界最西端)以点为空间,开辟了另一界,并把须弥山当作界的支柱,建立了佛教。故世人称佛教圣地为西天或须弥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