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广告1 叮咣——
伴随着一声板砖砸在钢板上一样的巨大沉闷撞击声犹如和尚念经般在马拉申科耳边经久回荡,意识到自己的宝贝座车刚刚脸接了一发德军穿甲弹却产生了跳弹的马拉申科立刻开始向着整个车组大声疾呼。笔言阁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说
“德国佬的穿甲弹,不知道是坦克还是反坦克炮,位置正前方,把它找出来!”
炮口初速高达835米一秒的50毫米pzgr.39型全口径被帽穿甲弹飞行速度已经是音速的两倍有余,德军反坦克炮开火时的炮声在通过空气最终传导至马拉申科耳中之前,其发射的穿甲弹本身便已经准确命中了坦克首上部位。
几乎是来不及反应的瞬间便遭受到攻击的马拉申科耳畔只有那沉闷的撞击声回响而根本无法通过炮声来判断敌人位置,敌暗我明的战场劣势迫使着马拉申科立刻摆动起自己手中的广角潜望镜,开始顺着炮弹可能飞来的方向寻找着目标。
在现代化的高倍率电子光学观瞄仪器被装上主战坦克之前,二战时期直至冷战早期的所有类型坦克其实都饱受视野过于狭窄和有限的制约。
在当时那个战争科技尚不如现代这么发达的年代,世界各国的坦克兵们应对此状况的解决方法只有唯一一个同时也非常简单,那就是肩负着指挥全车任务的车长揭开自己头顶的车长顶盖将上半身探出车外观察战场敌情。
如此这般的情况在同时期的盟军坦克兵和德军装甲部队上都颇为常见,在各种史料记载中出现的德军坦克车长将上半身探出车外的照片便是最好的佐证。
但相较于盟军和德军,同时代的卫国战争早期苏联装甲部队却鲜有坦克车长将上半身探出炮塔外的照片,绝大多数的t34坦克所留下的照片当中都是一副车长闭门不出的铁棺材模样。
难道是有着苏维埃信仰加持的苏军坦克车长们,由于过于胆小怕死才导致不把上半身探出车外观察敌情吗?非也,导致这一特殊情况的原因不是其它,正是早期1941型t34坦克上所存在的一处糟糕设计缺陷所导致。
作为苏军装甲部队对人类历史上第一款采用系统化倾斜装甲布置的新式坦克的设计探索,t34中型坦克在人类坦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同时却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和设计缺陷之处。
以马拉申科现在所指挥的这辆1941型t3476中型坦克为例。
其一体化的巨大炮塔舱盖在那个缺少液压助力的年代要完全凭借人力开启的难度几乎不亚于做一套健身房运动,不仅如此,别出心裁的苏军工程师团队还将坦克的炮塔舱盖设计为了向前半推开启,而并非同时期德军坦克的向后揭开式舱盖。
其给出的设计理由是这样的向前开启式炮塔舱盖可以充当炮塔防弹盾的作用,有助于车组成员将上半身探出车外时给予一定的对轻武器防护能力。
尽管从纸面设计上来说这样的设计理由的确无可厚非,但当1941型t34坦克真正下发到苏军前线装甲部队开始批量列装的时候。
把刚到手的宝贝新坦克还没捂热乎的苏军坦克兵们便发现,这一型无比巨大的炮塔一体化舱盖一旦在战斗中完全向前开启,想要观察正前方视野情况的苏军车长们就得把头探出到比炮塔舱盖更高一些的位置才能做到,而此时的苏军车长们几乎是已经完全站立起身体而整个身子都暴露在车外了。
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谁也说不清楚下一秒会不会有一发炮弹在你身旁或者车后方的位置炸开用四散的弹片击穿你的肉体,同样也无法保证在刚刚经过的地方会不会有德军伏击部队等待给你致命一击。
双腿从膝盖往上几乎整个身子都露出炮塔外的苏军t34坦克车长在这种时候无疑就是最好的靶子,而一旦苏军t34坦克车组中肩负着炮手与车长双重职位的车长阵亡,这辆仅剩下三人车组幸存的t34坦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等于失去了战斗力,进而在整体战略布局上等于全车报销。
也正因为t34中型坦克1941年型身上的这一糟糕设计缺陷,苏军坦克车长们在战斗中不但得忍受着己方坦克那并不先进的光学观瞄设备所带来的狭窄视野,同时还不能像对面的德军同行们一样把脑袋探出车外观察情况弥补视野不足,这一切对于眼下已经遭受到攻击的马拉申科来说简直是再糟糕不过的消息。
在遭受到攻击之后,整个装甲一连除马拉申科所指挥的这辆指挥型177号t34坦克以外,其余所有下辖车组均没有配备车际联络通讯用无线电台。
眼下这种已经进入了战斗状态的情况下再爬出炮塔外去挥舞旗语显然不太可能,对自己的下属各车组单位缺乏有效通讯手段和战地及时指挥的能力,恼火中的马拉申科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部下们不是过于眼瞎,能够赶在阵地上的德军再次开火之前及时找出对方的位置所在。
兴许是命运女神听到了马拉申科心中的怒骂和祈祷。
正当焦急万分生怕再挨一发穿甲弹的马拉申科四下旋转着自己手中的广角潜望镜,试图赶紧找出德军阵地上的可疑所在时,一辆伴随在马拉申科177号座车旁的同行t34坦克却在这时陡然开火。测试广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