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719章 杀昏君,迎明王

    “比朕还多,真是富可敌国啊!”

    朱棣感叹一阵,突然扭头看向柳淳,“你家有多少钱?是不是也比朕有钱?”

    柳淳翻了翻眼皮,无奈道:“陛下,如果算净资产,您还欠着钱呢,找个比你富裕的不难。”

    朱棣冷哼,“的确不难,朕的钱都被这些硕鼠拿走了,这回朕就要追回来。”

    朱棣怒气冲冲,他让柳淳带路,君臣很快到了城外的一处庄园,长外面看,没有什么,可是等走进之后,朱棣越看越愤怒,他简直要炸开了。

    这个庄园的柱子居然是金丝楠木的。

    金丝楠木啊!

    修应天三大殿的时候,朱棣嫌这玩意贵,不得不用水泥顶替。

    连皇帝都不敢用的东西,郁新的庄园居然用了,光凭这一点,剐了他都不冤枉。

    柳淳带着朱棣,到了后院,从一处花房下去,一连穿过三道门,终于进入了一处密室。柳淳提着手里的灯笼向里面照射。

    顿时反射的金光,差点晃瞎了眼睛。

    朱棣好一会儿才迈步进去。这一进去可不得了,满眼都是金光闪闪,金元宝,金砖,金条,码满了货架。

    朱棣走到近前,好奇拿了一块,够压手的。

    “他娘的!”

    朱棣爆粗口了,柳淳看这些黄金,看不出什么问题来。可朱棣不一样,他没事就喜欢在皇宫金库待着,因此对金银成色太熟了。

    朱棣敢说,这些黄金远比他内帑的成色要好。果然,朕就是个大笨蛋,被这帮臣子耍得团团转。

    “柳淳,郁新怎么弄到这么多金子?他贪墨了多少钱?”

    柳淳摇头,“陛下,如果臣没有料错,他根本没贪污,而是靠着交换弄来的。”

    朱棣紧皱眉头,“你给我说清楚了。”

    “陛下,这些年来,倭国和大明商贸往来,还算密切。大明的物产书籍,都受到了倭国的追捧,价格很高,利润丰厚。”

    朱棣点头,“这事朕知道,纪纲不就是在做这个吗,他每年都能给朕送两百万两以上。”

    柳淳哑然,“陛下,若是郁新也靠这个发财,那就太丢人了。”

    朱棣眼睛瞪圆了,怎么,朕赚钱的法子很低级吗?

    柳淳连忙解释,“不光是倭国,还有许多藩国,他们自身的手艺不行,因此只会象征性铸造一些货币,然后流通大明的钱币。各国除了采购茶叶丝绸之外,还有一个大宗,就是铜钱。”

    柳淳可不是胡说八道,事实上历代以来,都有这个问题。按理说别人用中国的钱币,那不是好事情吗?

    麻烦的是中国也缺少铜,如果货币大规模流失,会造成钱荒,因此严厉管制钱币,防止外流。可即便如此,也挡不住周围人民的热情,他们千方百计,弄到大明的货币,充当通货。

    朱棣不解道:“如今大明不是推行纸币吗?这些铜钱还有人喜欢?”

    柳淳忍不住笑道:“我们推行纸币不假,可周围国家跟不上来。他们依旧喜欢铜钱。”

    朱棣稍微迟疑,立刻明白了,“柳淳,你的意思是郁新把收上来的铜钱,偷偷运到海外,换成了金银,再拿回来?”

    柳淳点头,“除了金银之外,还应该有铜料。”

    朱棣也是聪明人,很快明白了郁新的套利手法。

    明朝不断推行纸币回收铜钱。国库里存了太多的铜钱,这些铜钱的去处主要是铸成大炮。

    郁新他挪用铜钱,去倭国换成金银,然后再顺道换回铜料。

    军方要的只是铜,铜料比铜钱还要方便,因此没人会追究铜钱的下落,就这样,经过一番奇幻漂流,郁新的手上,就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混账!”

    朱棣再次爆粗口了,他当然不反对这么捞钱,相反,朱棣还跃跃欲试,想要大发利市。可问题是郁新竟然敢不告诉天子,独自吞了。

    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和他的法子比起来,让纪纲去抢掠,的确是太低级了,朱棣又羞又恼,气炸了肺。

    “这里有多少金子?”

    “大约七十五万两!”

    “这么多!还真是一份厚礼,立刻给朕搬运回宫!”朱棣转身要走,还对柳淳道:“你把郁新带到朕的面前,朕要好好问问他!”

    “别忙啊!”

    柳淳拦住了朱棣,“陛下这就要走了?”

    朱棣愣了,“金库都看了,还有什么东西?”

    “陛下,这才是一个金库,臣知道,郁新至少还有三个金库?”

    “三个?”朱棣瞪圆了眼睛,“都有这么大?”

    柳淳满脸苦笑,无奈道:“陛下,这个其实是最小的!”


    ……

    整整一夜,朱棣都没有合眼,他也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了。是愤怒,又或者是欣慰,总之,是高度亢奋。

    郁新的财富,真是让他叹为观止,大开眼界。

    很让人意外,郁新的财富九成以上都是黄金,什么珠宝啊,玉器啊,古玩字画,在郁新这里根本看不上眼。

    他努力从各处敛财,全数换成黄金,存在秘密的金库里。

    “朕想不明白,这个郁新存这么多金子,他到底要干什么?”朱棣是真的困惑了,难道有人比他还爱财吗?

    “陛下,他多半是想筹办银行。”

    “银行?”

    柳淳点头,“臣查阅了近几年郁新的奏疏,他除了提出诸如开中法一类的策略,最主要的一条建议,就是说单一的皇家银行,难以适应需要。尤其是一些小工厂,小作坊,根本没法从皇家银行得到贷款,他建议准许私人组建小银行,给百姓提供便利。”

    朱棣想了想,还真有这事。

    他还动心了,想要答应郁新,不过有鉴于银行是公器。之前李善长在苏州筹办钱庄,弄出了很大的风波,朱棣迟迟没敢答应。不过他的确认真思考了,还准备找柳淳商量,如果可行,近期就会答应下来。

    “陛下,郁新跟臣讲,他想要辞官不做,退归林下。假如他有如此雄厚的本金,朝廷准许私人筹建银行,他的确可以退下去了。”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郁新不是大丈夫,但是却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

    他干了这么多的事情,如果辞官,谁能保证他的安全啊!与其相信那些有的没的,不如自己弄一个银行,有了银行保驾护航,他就可以安枕无忧了。

    朱棣若有所思点了点头,他忍不住笑道:“柳淳,郁新的供词一直说明教如何如何,朕还以为他的钱都落到了明教手里,要从明教下手追查……真是没想到,他竟然耍了手段,还是你够机灵,没有被他骗了。”

    柳淳同样很自豪。

    办案就是这样,如果方向错了,很可能就会功亏一篑。

    比如像郁家父子说得那样,去追查明教,很有可能这些金子就会被运走。而且要是相信了郁晗的话,留了那小子一命,很有可能,郁家就会靠着这些钱,卷土重来。

    朱棣十分满意,光是这些金库,就拿到了四百万两黄金!

    足足是他内帑的五倍之多!

    “看在这些金子的面上,朕要给郁新留个全尸。”

    朱棣哈哈大笑,可就在这时候,突然外面有人跑进来,慌里慌张道:“陛下,庄园外面似乎出现了很多黑影,正在向这边靠拢,恳请陛下立刻返回京城,臣等替陛下断后,如果晚了……”

    还没等说完,突然外面响起了喊杀声。

    “昏君就在里面,别放过昏君!”

    漫山遍野,黑压压的,向着庄园杀过来。

    朱棣和柳淳急忙出来,登高眺望,人数至少在几千人以上,甚至万人都有可能。他们君臣出来,身边只有两百护卫,三百锦衣卫。

    相比之下,势单力薄。

    “杀了昏君,龙血流,极乐出!”

    “明王降世,弥勒重生!”

    “屠龙杀官,灭了大明!”

    这帮人状若疯癫,向着庄园扑来。他们的眼中满是狂热,一双双通红的眼珠子,就像是一群嗜血的恶狼。

    “杀昏君,迎明王!”

    当看到这一幕,朱棣的脸色非常难看,他咬了咬牙。

    “朕没找你们算账,这帮畜生倒是主动找来了。”

    朱棣断然道:“传令,所有人准备迎敌!”

    朱棣说着,还瞧了眼柳淳。

    “怎么样,你的锦衣卫可能一战?”

    柳淳欣然道:“陛下,臣唯恐宫中侍卫不及锦衣卫骁勇啊!”

    朱棣忍不住大笑,“既然有胆子,就让咱们君臣联手破敌,让这帮宵小之徒知道朕的厉害!”

    皇帝陛下一道旨意,所有侍卫和锦衣卫,都进入了战斗为主,他们举起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冲上来的明教兵马……

    几乎与此同时,在京城里,一群身着黑衣,提着刀剑的家伙,直扑柳淳的府邸,在明教必杀的榜单上,柳淳的排名和朱棣不相上下。皇宫大内很难攻入,柳府却相对容易许多。

    只要杀了柳淳的家人,灭了柳家满门,足以让柳淳发疯了。

    杀!

    唯有用昏君贪官的血,才能迎请明王降世,只要明王来了,就能过上好日子,吃喝不愁,荣华富贵……

    他们冲到了柳府门前,用手一推,后门竟然被打开了。领头之人,乐颠颠冲了进去。

    整个后院,宽阔无比,没有任何人,黑衣人冲进来,也有些发蒙。就在这时候,突然从四面的墙上探出了一片黑洞洞的枪口。

    “死!”

    枪声响起,鲜血迸溅。站在蓝新月身边的唐赛儿小脸惨白,好险,她也成了火铳之下的亡魂……



第719章 杀昏君,迎明王  
相关:  奉系江山  辽东钉子户  重生之洪武末年  大明第一臣  大宋将门  辛亥军阀  宋成祖    迷踪谍影  武道霸主  女修重生指南  军工科技  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奋斗在洪武末年第719章 杀昏君,迎明王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4s 2.3309MB

搜"奋斗在洪武末年"
360搜"奋斗在洪武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