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距离邯郸最近,嬴高同时传递出的消息,蒙恬第一个接到了,也做出了反应。
相比于井陉关属于赵地,纵然是靖夜司的人,也不方便明目张胆的前进,故而传递消息远远不如咸阳。
毕竟靖夜司这些年,不仅养殖了鹞鹰,还培养了一大批信鸽用来传递信息。
邯郸距离咸阳,看似路途遥远,那只是相对于骑马来说,但是面对鹞鹰以及信鸽,只不过是一天的日程。
靖夜司的人,取出信件,然后按照阴书翻译出来,立即进攻求见秦王政。
嬴政清楚嬴高麾下的靖夜司,从嬴高率领大军出征,就给了靖夜司统领进入咸阳宫的特权。
他要第一时间得知军报。
“王上,靖夜司统领入宫,求见。”赵高得到消息,立即向秦王政禀报。
闻言,嬴政放下手中的竹简,朝着赵高点了点头:“让他进来,同时传诏李斯与王绾以及尉缭。”
“诺。”
望着赵高离去,嬴政不由得莞尔一笑,他心里清楚,靖夜司统领从不轻易入宫,每一次来都是因为战事。
想来,这一次也不例外。
李斯,王绾坐镇国府官署,尉缭坐镇国尉府官署,这都是大秦的重要官署,也是对于战争有极大影响的官吏。
值此灭赵的关键时刻,不能出现丝毫的疏忽,每一次的决定下达,嬴政都反复思考,慎之又慎。
“臣拜见王上,王上万年,大秦万年。”靖夜司统领赵君度向嬴政行礼,道。
微微颔首,嬴政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截了当,道:“爱卿不必多礼,可是储君那边传来了消息?”
此时,他最在意的还是战事的发展,大军灭赵已经过了数月,一直都不瘟不火,嬴政心里说不着急是假的。
这一刻,靖夜司统领连忙朝着嬴政回答,道:“禀王上,储君在邯郸城外约见赵葱。”
“随后赵葱与赵王嘉在城中爆发,与庞媛等人交锋,由于储君率军强攻邯郸,廉颇被牵制。”
“赵葱等人斩杀庞媛,正在收拾乱局之时,储君攻破了邯郸,廉颇自杀身亡,从此邯郸入我秦国。”
“这一战之中,赵国王族为国尽忠,尽数战死,储君正在准备将赵国府库,典籍,运往咸********体如何安置,请王上决断。”说话之余,赵君度将翻译出来的帛书,递给了嬴政。
内侍接过帛书,嬴政打开看了一眼,不由得脸色微沉。
赵国王族又一次死绝了。
嬴政不用问,心里就清楚,这肯定是嬴高干的好事儿。
王族之中的人,他又不是不清楚,万千庶民,也许会为国家死战,但是这些王族中人不会。
当然,也不排除其中有几个慷慨悲歌之士,但是全部都为国尽忠,为赵赴死,这可就是拿着天下人当傻子了。
“等寡人这便有了决定,你再行传书储君。”
“诺。”
点头答应一声,赵君度转身离去。面对秦王政,他不敢有一丝的不敬,虽然他隶属于大秦储君。
但,赵君度清楚嬴高对于秦王政的敬重,更清楚秦王政的手段。
在赵君度走后,秦王政再一次拿起帛书看了起来,等着李斯等人前来。
“臣李斯,尉缭,王绾拜见王上,王上万年,大秦万年!”片刻之后,李斯与尉缭等人一切到了,朝着嬴政行礼,道。
见到李斯等人到来,嬴政放下手中帛书轻笑,道:“诸位爱卿不必多礼,自行入座。”
“赵高,给两位丞相以及国尉奉茶。”
“诺。”
等赵高奉茶,嬴政方才开口,道:“不久之前,储君传来消息,邯郸城破,廉颇自杀,庞媛死于内乱,赵国王族为赵赴死”
“消息都在帛书上,诸位爱卿可以看看,然后说一说对于此事的意见!”
闻言,李斯等人心头震动,他们都清楚,大秦灭赵,破局之地必然是邯郸方向,但是也没有想到,嬴高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就破了邯郸。
尉缭拿起帛书看了一遍,然后递给了王绾,王绾看完顺手递给了李斯,三个人看完之后,心里都只有一个字。
狠。
嬴高这是要将六国王族尽数赶尽杀绝,别说是留下宗庙社稷了,这根本就是连一点血脉都不留。
“王上,储君攻破邯郸,廉颇自杀,庞媛死于内乱,这意味着储君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北上武安,与上将军蒙恬一起吃掉武安方向的赵军,如此一来,李牧虽然在赵地本土,却成为了一一支孤军。”
尉缭喝了一口茶水,轻笑,道:“这一战,我军彻底的占据优势,距离彻底的灭赵,也就在数月之内了。”
“唯一有些担忧,也有些隐患的便是赵军降卒,这一次降卒多达七万余,等攻破武安方向,降卒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储君手中兵力伴随着战争,将会逐渐分散,不利于掌控这一支降卒,当今局势下,我大秦灭赵已成定局,也不适合行坑杀之举。”
“臣以为,朝廷当接管这支降卒,为储君清除后患。”
尉缭很是狡猾,他只是提及了一些军事方面的事情,至于其他的,一个字都没有说,反正有李斯与王绾在,秦王政也不会疏忽此事。
“王上,国尉所言甚是。”
这一刻,王绾也是点了点头,朝着嬴政,道:“对于邯郸府库的粮草与财货,以及赵国藏书典籍自然要立即送入咸阳。”
“朝廷当立即派遣文吏,代替王上坐镇邯郸,以收赵人之心。”
“赵国王族尽数为赵赴死,赵人只怕不会这么想,一旦被有心人煽动,储君带去的人,反而会受到掣肘,不适合出面。”
王绾说的很是委婉。
但是在场的没有一個傻子,自然是清楚,这些为国赴死的赵国王族都是死在了嬴高手中,为赵赴死,只是给了他们一个体面。
沉默了一会儿,王绾向着嬴政一拱手,沉声,道:“王上,诸国王族尽数为国赴死,不利于收服民心,臣奏请王上,下诏给储君提及,让储君注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