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鬼子顿时紧张起来,赶紧散开搜寻敌人,但是却并未找到敌人的踪迹,接下来他们就只能更加小心的行进,甚至于先头部队连路面都不敢走了,沿着路边,宁可走草丛里
面趟过去。乐笔趣 m.lebiqu.com
可是不久,在路边的草丛中,他们又触发了一颗手榴弹制作的诡雷,原来敌人在路边草丛里也有布置。虽然这样的地雷给关根支队造成的损失很小,但是对于开路的鬼子先头部队的心理压力却很大,他们生怕一不小心就触雷倒霉,所以走的很小心,速度不可避免的就慢了
下来。之前关根支队在抵达黄桥以南,遭遇特务营偷袭之前,在崎岖山道上面,还能一天疾行出四十多里,可是现在出了黄桥镇,道路情况变好了许多之后,却被特务营用这种
少量地雷,把他们的速度给拖慢下来了很多。一个下午的时间,关根支队居然只走出了十几里路,期间还遭遇到了远处的冷枪偷袭,零零星星的,虽然火力很弱,但是却打的极其准确,当鬼子听到枪声之前,就已经
有鬼子中弹撂倒在了路上。
这是方汉民的另一招,就是让狙击手远距离狙杀鬼子,袭扰鬼子。这一招更灵,冷枪战术这种办法,虽然一样杀伤不了多少鬼子,可是却比地雷还让鬼子感到紧张,因为他们更加不知道,什么时候一颗子弹就会朝着他们飞来,等他们中
弹之后,才能听到枪声传来,更是让他们防不胜防。
对待狙击手这种战场上最为可怕的兵种,别说是现在了,就算是后世武装到牙齿的美队,也一样头疼的要死,没有很好的办法应对。
而且敌人距离很远开枪,他们有时候被打死打伤之后,听到了枪声,也无法判断出敌人狙击手藏在什么地方向他们开枪。
每次遭到狙击之后,先头部队都会本能的散开进行隐蔽,如果不进行隐蔽的话,马上还会遭到狙击,所以每一次狙击,鬼子都要耽误不少时间,才能继续起身向前推进。这个打法把鬼子搞得是焦头烂额,怒火中烧,但是却找不到任何解决的办法,气的走在前面的日军骂声震天,斥责中国人都是懦夫胆小鬼,不敢跟他们正面堂堂正正的作
战,只敢使用这种无比卑劣的手段。
可是方汉民和他手下们才不管鬼子咋骂,许明远继续带着两个狙击小组,沿途不紧不慢的狙杀着那些日军的先锋。日军实在是没辙,只能让先头部队分头行动,一部分放弃走大路,沿着大路两侧,进行隐蔽行军,向前面进行穿插,以此来威胁前面埋伏的敌军狙击手,逼迫敌军的狙击
手不敢再轻易对他们打冷枪。可是这样的效果也并没有多少卵用,反倒是两侧迂回穿插的小股部队,却遭到了一支敌军的偷袭,敌军数量也不多,也就是十几个人的样子,双方兵力相差无几,但是战
斗力却相差的是天壤之别,一交火这个小股日军便惨遭碾压,在林中被打的连一点招架之功都没有,更不用说是还手之力了。双方从交火到结束战斗,总共耗时五分钟,十八个日军便全部被干掉,其中当场被毙十五个,两个被生擒,一个重伤,等鬼子主力部队闻声赶去救援的时候,只看到了一
地的尸体,武器全部被敌人砸烂,弹药被敌人给清空,但是却未发现一具敌人的尸体,这样的情况让赶去增援的日军感到不寒而栗。他们印象之中,虽然他们六十八师团不是一等师团,而且也是由大阪人为主组建的,但是他们也从未觉得自己太弱,起码比友军同样来自大阪的三十四师团要强,战场上
同等兵力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很有信心能战胜敌人的。可是今天他们的这种想法算是被彻底打碎了,他们赶到交火现场的时候,只找到了一个重伤的日军士兵,这个重伤的士兵临死之前告诉他们,他们遇上的这些敌人极其凶
悍,不但战术水平非常好,而且装备了大量手提机关枪和半自动的卡宾枪,配合的也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当他们遭遇的时候,敌人很显然早有准备,先于他们开火,几乎第一时间就打死打伤了他们一半以上的人,剩下的日军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便在几分钟时间之内,被这
伙敌人都干掉了,两个贪生怕死的日军跪地投降,被这伙敌人给虏去了。
关根听闻之后,心中更是哇凉哇凉的,他早已知道这伙敌人的凶悍,但是却还是没有料到,敌人居然凶悍到了如此地步,同等兵力之下,完全轻松碾压他的部队。而且他们神出鬼没,仿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般,随时随地都盯着自己露出破绽,只要自己这边稍微露出哪怕一丝破绽,都会被这伙狡诈凶残的敌人发现,猛扑出来狠
狠的咬他一口。
原本他计划着明天就率部赶到桃花坪,也就是隆回司南面赧水河南岸渡口一带,争取后天渡过赧水河进入隆回司。可是现在看来,他的计划要落空了,敌人使用这种地雷战术和冷枪战术,大大拖慢了他们行军的速度,导致先头部队根本不敢撒开腿向前赶路,一个小时的时间,有时候
只能走出一里多地,照此下去,恐怕就算是后天他们也无法赶到桃花坪(后世的桃洪镇)。
实际上在四月中旬的时候,中日双方就在桃花坪一带展开过一场激战,当时此地驻守着中方第一百军第三十六师五十七团的一个连。日军方面的第116师团,一路则有一千多人,渡过资江之后,便迂回到了桃花坪一带,偷袭桃花坪,双方在桃花坪展开了一场激战,中国一个连的将士,死守桃花坪,坚守
两天之后,全连官兵无一人逃跑,全部战死在了桃花坪。这种事情,此次在湘西会战之中,出现了多次,可见中国参战各部将士,绝大多数都铁了心要打好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