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束,19世纪下半叶,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开始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传统的属国越南。
公元1856年,法国远东舰队因越南处死传教士炮轰土伦港(今岘港),并于1858年一度登陆占领。两年后,法军攻占西贡。
公元1860年法国借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借用侵华法军进攻南圻,先后占领嘉定、定祥、边和、永隆等省和昆仑岛。
公元1862年6月,法国和越南阮朝签订第一次《西贡条约》(即《柴棍条约》),将西贡一带的地区割让给法国。
公元1863年,越南承认法国是柬埔寨的保护国。
公元1873年12月21日,黑旗军在河内近郊以600人配合越军大胜十多人的法军分队,杀死安邺。阮福时为达到政治平衡,一方面和法国议和,于1874年3月15日签订了《第二次西贡条约》,承认法国是越南的保护国;另一方面则任命刘永福为“三宣副提督”管理宣光、兴化、山西三省,以黑旗军阻止法军北上。
公元1883年3月法国海军上校李威利率军占领南定。8月,法国海军进攻越南首都顺化。而此时越南皇帝阮福时病死,继位的越南(安南)皇帝阮福升于8月25日和法国签订《第一次顺化条约》。至此越南已被法国征服,法国开始直接进攻中国。
公元1883年12月(光绪九年十一月),法国人孤拔带领的法军进攻驻扎在越南红河三角洲北圻的清军并占领了该地,中法战争自此爆发。
公元1884年2月,孤拔任法国海军舰队统帅,米乐代替孤拔统领法国陆军,率一万六千人进攻北宁的四十营清军。3月12日,北宁失守。以后清陆军败溃,接连丢掉了太原和兴化。
清廷派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代表与法国议和。公元1884年5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主要内容是:
中国同意法国与越南之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一概不加过问,亦即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
法国约明“应保全助护”中国与越南毗连的边界,中国约明“将所驻北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
中国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并约明将来与法国议定有关的商约税则时,应使之“于法国商务极为有利”;
本约签订后三个月内双方派代表会议详细条款。(中文版为三个月后 不过注明以法文本为正)
公元1884年5月17日,福禄诺通知李鸿章法国已派巴德诺为全权公使会议详细条款,并单方面规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国军队原驻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鸿章既没有同意,也没有明确反对,且未上报清廷。
公元1884年6月6日,法国政府与越南(安南)阮朝皇帝阮福明订立《第二次顺化条约》,否定了清朝对越南的宗主权。
公元1884年6月23日,法军强硬前进走进中国军队阵地,清军被迫开火,造成“北黎冲突”(中国因称“北黎”为“观音桥”而称“观音桥事变”),双方重启战端。
公元1884年8月,孤拔率远东舰队突袭驻福建马尾的福建水师。清政府命令福建水师“彼若不动,我亦不发”,当法舰首先发起进攻时,清军主要将领弃舰而逃,福建水师各舰群龙无首,但依然英勇还击,仓惶应战,福建水师兵舰11艘(扬武、济安、飞云、福星、福胜、建胜、振威、永保、琛航9舰被击毁,另有伏波、艺新两舰自沉)以及运输船多艘沉没,官兵殉国760人,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而法军仅5人死亡,15人受伤,军舰伤3艘,还摧毁了马尾造船厂和两岸炮台。值得注意的是,时任日本“天城”舰舰长的东乡平八郎率舰随远东舰队观察战局;后来法军攻打台湾时,东乡亦随行观察。福建水师惨败,导致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拱手让给法军。
此役中,詹天佑的同学,我国派出的首批留**童中的四名阵亡,其中三名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在福建水师服役。
公元1884年10月初,法方参战的中国海舰队在该年与东京湾舰队合并,东向攻打台湾,刘铭传放弃基隆、退守台北,法军在沪尾(今新北市淡水区)抢滩登陆时被清军及台湾乡勇击退,转而从10月23日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
公元1884年,因战况不利,两广总督张之洞急调广西提督冯子材指挥战斗。
公元1885年初,法海军的陆战部队又从基隆向台北进攻而不果。
法国封锁台海期间,法舰队曾截击清南洋水师5艘往援台湾的军舰,在浙江石浦击沉驭远与澄庆,并追击其余3舰至杭州湾口,与镇海炮台对峙驳火。3月底,法军攻占澎湖;孤拔于6月11日因病死于澎湖妈宫(现为澎湖县马公市)。并在占领基隆夺取该地煤矿,作为封锁台湾海峡的动力来源。这使得法军得以封锁台湾,占领澎湖,甚至北上威胁北京的清朝政府,迫使其与法国重起谈判。
公元1885年3月23日,法军第2旅900余人从谅山出发,攻入镇南关,遭到清军及黑旗军43,000人的伏击;冯子材指挥从1867年起就被清军赶到越南的“黑旗军”以及“恪靖定边军”与法国来自东非的佣兵作战,将其逼下长城,进入伏击圈。3月24日,法军分三路发起冲击,66岁的冯子材及二子亲身投入肉搏战,经过两天激战,法军伤亡93人,战线崩溃。史称“镇南关大捷”。
中国军队乘胜追击,公元1885年3月26日攻克文渊城,3月28日攻克驱驴(ky 露a),此战中中方面对榴霰弹炮火不计后果地冲锋,在战场上留下1200具尸体而法军亡7人伤24人,这一恐怖景象预示着三十年后的战场 。此战中尼格里中弹后继任的赫本哲(herbinger)惊慌失措,于3月29日放弃本来很可能守得住的谅山,3月31日中方攻克屯梅、观音桥,4月2日攻克谷松。当冯子材集结四万军力准备进攻河内之际,清廷于4月4日和法方协议停战;清廷乃下诏撤军。
公元1885年3月30日,赫本哲放弃谅山的消息传到法国,示威者在街上高喊“绞死东京费里”,法国议会以306对149票否决“军费追加案有先议权”提案,总理茹费理旋引咎辞职,法内阁倒台。
在英国调停下,清以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法国公使巴德诺(patenotre)在天津会谈,于1885年6月9日签订《中法新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条约共十款,主要内容为:
中国承认法国与越南1884年签订的第二次顺化条约;
中国和越南边境开放两处通商:保胜、谅山;
中国对法国货物的进口,给予减税待遇;
中国在西南地区修建铁路,法国享有优先协商权;
法国撤出基隆、澎湖。
该条约的签订,代表着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同时使得中国西南逐渐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和约签订之后,法国军队撤出澎湖,停止对台湾的封锁,中国军队撤出越南。
湘军大老左宗棠对于李鸿章签订的条款十分不能谅解,对他作出如下批评:“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公元1886~公元1888年,清政府又被迫与法国签订了《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中法续议商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法国又得到很多权益。
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以印度支那为基地,长驱直入云南、广西和广州湾(今湛江市),并使之一度变成法国的势力范围。
回顾整个战争过程,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昏庸﹐这场中方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後胜利反侵略的的战争,胜利的成果被葬送。最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当时人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